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简化版)

一、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的习题。

1.《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的简陋来衬托室主人品德的美好,用主人品德的美好来说明陋室不陋,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出名(或:著名)(2)惟吾德馨

..德馨:品德高尚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能够出名了。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居住就具有灵气了。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4、“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D、何怒之有

5、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C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6、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7、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习题。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排比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骈句。

2、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

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应该是莲花,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品德高尚的人;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3、选文第1节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4、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参考:梅花。

②喜爱的原因是: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又如: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7、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如:疏篱黄花暗香浮动;雪中红梅坚贞不屈

五、阅读《桃花源记》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朝代)著名诗人。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D )

A.阡陌交通

..邑人来此绝境D.落英缤...B.无论

..魏普 C.率妻子

纷.

3.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项( A )

A、悉.如外人咸.来问讯

B、屋舍.俨然便舍.船,从口入

C、武陵人捕魚为.业一一为.具言所闻

D、问今是.何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D)

A.便要还家(要:邀请) B、鸡犬相闻(闻:听见)

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

5、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C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翻译句子:(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3)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停留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说。”

7.第2段中,作者是从环境、衣着和心理等三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桃花源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状况和自由快乐的精神状况,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8、文中有个成语叫“豁然开朗”,这个成语的表意和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意相近,除此以外,选文中还有成语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