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2.4.1 人生自强少年始》活动探究型教案4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9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2、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3、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难点】自强的含义【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讴歌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和事迹。
下载歌曲《男儿当自强》。
【教学过程】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小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
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
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
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
)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你能从这个故事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教师: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预习课文。
同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什么是自强?用一句话概括它。
青少年为什么要自强?)(板书)1。
什么是自强?(老师巡视指导)(5分钟到,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几位同学对自强含义的理解。
老师给予鼓励并总结出自强的含义。
)(自强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道德品质。
)师(提醒):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
《人生自强少年始》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于一个人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2、能力目标: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地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3、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二、重难点本课重点: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本课难点:自强与成功的关系(自强的意义)三、自学提纲1、讨论:西单女孩身上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西单女孩儿身上有那些自强的表现?3、西单女孩是一个自强的人。
结合她的事例,我们能否说出自强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4、小明和小刚原本在小学里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可是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令两位同学非常吃惊,竟然连中等水平都达不到。
面对令人难堪的现实,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小刚:分析原因,为自己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改变了学习方法,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去赶超别人‥‥‥小明: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的智力已开发完毕,总也赶不上别人,整天懊恼万分,结果上课听课效果不好,课下不完成作业,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厌恶‥‥‥请你猜想一下最终的结果会怎样?为什么?5、有些同学认为我们现在还小,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照顾,谈不上自强,这种观点对吗?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孟佩杰和刘炜的相关图片及颁奖词,引入新课。
(二)板书:人生自强少年始(三)新课分析1、多媒体出示“西单女孩”的材料,学生阅读教材47——50页,思考自学提纲的五道思考题。
2、小组讨论,梳理归纳好要点;教师在班内视情况给予指导。
(选好代表准备班内发言)3、小组代表就自学提纲得1、2两题自由发言,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西单女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的精神,明确了自强精神的表现。
结合西单女孩的事例哪个小组想说说自强对我们个人成长有何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言。
(略)教师:大家说得非常精彩。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认识自暴自弃的危害。
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表现和作用,以及自暴自弃的含义和危害,理解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自强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自暴自弃的危害。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现象剖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羚羊中的怪事”并思考:同学们,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
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板书】活动二:同龄人的启示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47小涛的故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涛每天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都锐意进取并取得很大成绩,靠的是什么?小涛的感人事迹给你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对!靠的是自强。
小涛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人生自强少年始。
【讲授新课】一、人生自强少年始【板书】活动三:故事展播室请你讲述同小涛一样具有自强精神的感人故事。
人生自强少年始政治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人生自强少年始政治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人生自强少年始
教学设计
课题人生自强少年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
能力目标:区分自强和自弃的含义掌握自强的作用及自弃的危害使学生懂得要自强不能自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巨大作用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自强对人生的巨大作用懂得为什么自强品质要从少年开始培养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理解自强的表现为什么自强要品质要从少年开始培养
教学过程导入:以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入本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
环节一:“身边的故事”通过“小娟与小明的故事”提出两个设问用对比法来使学生掌握自强和自弃的区别以此加深学生对自强含义的理解(小娟即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环节二:“畅所欲言说自强”学生展示了解的自强人物故事教师展示同学身边的自强故事学生围绕身边的自强人物展开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的自强表现并进行归纳小结环节三:“故事续编”回顾“小娟与小明的故事”设计两人十五年之后的情景通过小明的结局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强要从少年时期开始?使学生了解人生自强少年始的必要性以及自弃的危害通过小娟的结局引发学生思考:自强品质对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节四:“自强座右铭”通过回顾知识点引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倡议学生要传承这种民族精神就要从现在做起——立下自强座右铭以一种手势表现自强
结尾:用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升华主题。
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意义;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2)让学生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1)自强的含义;(2)自强的意义
教学难点:(1)自强的含义;(2)自强的表现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活动法、讲故事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阅读引言故事,谈感受。
教师提问: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目的:让学生感悟到现代社会中必须自强才能生存,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
新课内容
回答问题“小涛靠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
教师总结小涛成
生自强少年始。
引导学生归纳出自
)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板书)
活动三:讲故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小组派代表讲述故事的结局,并介绍为什么是
活动五:云雀的故事什么是自弃?自弃有何先由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加以补充)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形成认识。
培养学布置作业:写“自强少年”月记,将自己培养自强品质的过程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人生自强少年始(板书) 1、自强,进取的动力
自强的含义 (2)自强的主要表现 (3)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1)自强品质对成功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是进取的动力
(2)要自强不要自弃
什么是自弃?自弃有何表现? 自弃和自强是对立的。
七、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2、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3、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难点】自强的含义【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讴歌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和事迹。
Ppt课件。
下载歌曲《男儿当自强》。
【教学过程】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小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对这些差异,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分别把它们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东西两岸的羚羊生存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
是因为东岸的羚羊所生活的环境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东岸的羚羊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才能适应环境,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
)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你能从这个故事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教师: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说明的道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预习课文。
同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什么是自强?用一句话概括它。
青少年为什么要自强?)(板书)1.什么是自强?(老师巡视指导)(5分钟到,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几位同学对自强含义的理解。
老师给予鼓励并总结出自强的含义。
)(自强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和道德品质。
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本课知识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本课能力目标]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3.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本课重点]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本课难点]自强的含义、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教学设计]看视频 2005感动中国:《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事迹: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
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设问:这位普通的哥哥具备的什么品质打动了我们的内心,感动了中国?生1:是对妹妹的负责和关爱;生2:他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生3:他具有自尊、自信、自立的优秀品质;生4:它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生5:他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洪战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其关键字是自强!那么什么是自强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生:一个人自尊、自信、自立,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板书:1.自强的含义师:对,洪战辉就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一个男孩开始成长为一个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赢得了2005年中国的感动。
同学们,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巨大。
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培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向洪战辉学习,主动培养自强的品格,让自强的品格成为我们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动力。
《人生自强少年始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要求自立、自强。
在学生对自尊、自信、自立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认识到告别依赖、走向自强是人生的必然,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走向自立之路,做自强之人。
本框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的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本框主要分析了什么是自强、自强的主要表现,分析了自强与成功的关系,指出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为下一框《少年能自强》介绍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作了铺垫,也为帮助学生树立自强品质、尝试做自强少年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成长中的我”第二部分“自尊自强”中的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根据课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了解并说出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知道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②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尝试做自强少年。
③举例说明自强精神的意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④通过学习,认识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生命的可贵在于养成自强的精神。
⑤体会自强不息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自强的含义及其精神表现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确定为重、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易产生疑惑。
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
(2)自强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本框的重点。
确定为重点的依据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是否自强不息,讲清自强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培养自强品质的愿望,引导学生作出正确选择——从少年开始就要自强,进而产生要主动探究培养自强品质方法的强烈愿望,也由此为第二框的内容教学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得他们身上自立自强精神非常缺乏,有的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少数学生遭遇到家庭变化、学习上的挫折之后,无法正确面对,易产生自弃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思考,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电化教学、活动探究、艺术欣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多媒体电化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运用图片、声音等再现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探究——讲故事: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优秀人物自强不息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感悟到自强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故事。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艺术欣赏的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新的时代,有着新的要求,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而言,振兴国家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勇于创新、自强自立、刻苦学习就是新时代寄予我们青年一代的期望。
自强,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走向成功的法宝,更是弱者在社会中自立、获得不凡人生的必须。
所谓弱者要想真正走出弱势群体,最根本的还是靠自己站起来。
自强,往往能给予处在下风的弱者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发掘无穷的潜能,让压抑的生命绽放最美的花朵。
生活不会抛弃每一个有希望并为之不懈奋斗、不断追求的人。
或许你暂时处于弱者的行列,但你无须自卑,只要你时刻充满信心,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更对自己,只要你自强,阳光总会普照你。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板书)<二>情境体验活动一:引言部分(建议收藏素材“新课导入:非洲奥兰治河羚羊(图、文)”)·活动目的让学生感悟到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自强才能生存,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阅读引言的故事,或由学生给大家朗读。
·活动过程第一步:学生谈感受。
[生1]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
这群狼的存在,把东岸羚羊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使它们十分强健。
[生2]东岸羚羊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强健起来的。
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西岸羚羊生活安逸,没有自强精神,生存能力就差。
第二步:教师提问: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生1]未来社会,充满竞争,适者生存,有能力者发展。
专家预言,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必须在生存、创业、竞争、科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生2]自强是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条件,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有独立的意识,不依赖别人,执著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自己的事业,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立于社会的强者。
[生3]自强也是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个性品质,它对个人的前程和幸福至关重要。
一个不自强的人,必然无所作为。
第三步:教师小结。
[师]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
苟安者弱,拼搏者强;自强者昌,自弃者亡。
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培养学生的自尊品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讲到东岸羚羊强健的原因时,可先让同学猜测,增加趣味性。
避免单纯用生物学观点解释此现象,而要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人手去分析、理解、体会自强的必要性。
<三>新知探究一、自强,进取的动力(板书)1.自强的含义(板书)活动二:海美靠的是什么?·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明确自强精神对一个人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活动准备阅读海美的故事。
建议收藏素材“新知讲授:全国十佳少年谭海美(图、文)”)·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小涛的优秀品质,回答问题:“小涛靠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生1]他从容地面对不幸和困难,矢志不渝的努力向前、奋发有为,不依赖别人。
[生2]他自尊、自信、自立,他是生命的强者,在挫折中生存、成长。
[生3]他有一种自强的精神,这是他取得这么大成绩的原因。
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屈服,努力拼搏,挑战命运,走出人生的困境。
[生4]他有一种自强精神,这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二步: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小涛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他不怕困难挫折,努力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这是一种自强的精神。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多媒体显示)2.自强的主要表现(板书)活动三:想一想,自己、同学和家人有哪些自强的表现。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将自强精神和自己、同学、家人联系起来,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强的心理感受。
·活动准备学生思考自强有哪些表现。
·活动过程第一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填表。
第二步:学生谈对自强的体会。
[生1]人的一生,不可能时时都有成功的等待,有令人激愤的日子,也有使人沮丧的时刻,难道能因为沮丧而放弃追求?平庸者,既没有失败带来的痛苦和沮丧,也没有成功招致的嫉妒和风险,他们只求普普通通地生存一世,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呢?如果人们都如此,那我们生存的社会就不会有所发展。
人生无论长短,也无论有多少坎坷,有多少沼泽荆棘,只有自强不息,才是完美的人生。
[生2]自强是我国优良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屈原就在他的《楚辞》中提出了“自强”的思想。
其意是在自己遭受屈辱的情况下,自我坚持,保持自己美好的品德而坚定不移,保持自我奋发图强的操守。
[生3]自强,说白了就是“自己努力向上”,并没有什么很深奥难解的含义。
然而,它确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
纵观历史,远的不说,就说近百年来腐朽的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奴颜婢膝、丧权辱国,使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更是耻辱的教训。
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至于历史上一个个逆境成才的人物,成功的因素中也无不包含着自强这个信念。
第三步:教师小结。
[师]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板书)(多媒体显示)课上进行交流。
二、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板书)1.自强品质对成功人生具有重要意义(板书)活动四:这个年轻人会怎么办……·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强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懂得自强的意义,激发学生培养自强品质的强烈愿望。
·活动准备学生熟悉材料,并将材料改写成小品表演出来。
(建议收藏素材“新知讲授: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文)”)·活动过程第一步: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故事的前半部分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分组续写故事的结局。
第二步:学生讲述自己编写的结局,并介绍为什么会是这个结局,然后教师讲真实的结局。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哈默能成功?[师]哈默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被誉为石油大王,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用智慧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勇敢的人”。
为什么哈默能成功?我们从他当时的表现中也许可以找出一些东西。
从哈默的表现中,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你是逃难的,食物对你多重要呀,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生2]别人不都吃了吗?你也吃有什么不可以呢?别太较真儿。
[师]哈默坚持“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体现出哈默的什么态度?[生1]体现出哈默坚持自食其力,不依靠别人的自强精神。
[生2]我体会到哈默态度的坚决,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获得报酬,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自强精神。
[师]在困境中还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是自立自强、有尊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