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6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9
九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10页2016~2017学年度第一次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的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25题)和非选择题(第26—28题)两部分。
2.请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答题,答案全部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里,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交卷时只需交答卷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注: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写到答卷纸的相应位置内。
)1.“司马迁把他从众多神话人物中选出来……将之作为《史记》的开端。
……这就为中国人确定了‘始祖’”。
他是A.黄帝B.老子C.孔子D.孟子2.右边是中国古代某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它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B.都江堰C.秦朝长城D.明朝长城3.下图描绘了汉代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A.印刷术B.指南针浸湿原料蒸煮打浆晒干九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10页C.火药D.造纸术4.《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5.右图中的文学作品,属于A.唐诗B.宋词C.元曲D.小说6.下列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②张謇提出“实业救国”③洋务运动开始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7.“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的意义?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8.“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该事件的背景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D.国共达成和平建国协定9.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溧水县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的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30题)和非选择题(第31—33题)二部分。
2.请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答题,答案全部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里,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交卷时只需交答卷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注: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字母代号填涂到答卷纸的相应位置内。
)1.下列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该填A.盘庚迁都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2.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播出的专题片《齐鲁情未了》中提到两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一位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另一位主张“仁政”,这些思想有利于社会和谐。
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A.老子、孔子B.孔子、孟子C.孟子、墨子D.孔子、墨子3.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A.董仲舒B.主父偃C.卫青D.张骞4.右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后出现的“胡人汉服”的社会时尚。
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A.商鞅B.秦始皇C.汉武帝D.孝文帝5.我国有很多古代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至今还发挥着灌溉或航运作用的是①都江堰②长城③故宫④大运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使古代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制从诞生—完善—废除经历了1300多年。
下列有关科举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举制诞生于隋朝B.唐太宗时开始殿试C.武则天时创设武举D.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7.“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这是苏轼的一句诗,其中的“占城稻”最早传入我国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2016年5月10日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D2.D 3.A 4.A 5.C 6.B 7.C 8.A 9.D 10.D11.B 12.B 13.C 14.A 15.A 16.C 17.B 18.B 19.B 20.B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21.(1)√(2)╳(3)√(4)╳(5)╳(6)√(共6分)22.(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五四运动(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新中国的成立)(1分)(2)陈独秀;民主科学中美《联合公报》抗美援朝战争(5分)(3)平津战役(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4)1945年《双十协定》(2分)23.(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3分)(2)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或生产力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无产阶级革命。
(或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分)(3)十月革命(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彼得格勒。
李大钊(4分)(4)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2分)(5)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要与国情相结合(三点任答一点即可)。
(1分)24.题目:工业——民族的脊梁(其他题目,符合题意即可1分)相关史实有:图一: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任意一点即可)图二:《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一战结束后纱厂被吞并。
图三:一五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或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或国有向股份制改革,公有制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转化或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感受: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1分)建议:吸纳人才,打造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
2015—2016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调研测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的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25题)和非选择题(第26—28题)二部分。
2.请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答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里,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交卷时只需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注: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字母代号填涂到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内。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①水稻种子②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司母戊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春秋时期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3.西晋后期,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A.江南的开发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北方战乱4.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5.《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6.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B.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C.英国在中国大量兴办工厂D.清政府赔偿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7.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大趋势。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8.1926年,蒋介石下达动员令:“……欲求贯彻革命主张,……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发动北伐战争B.发动辛亥革命C.建立南京国民政府D.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9.右图中的“战争”是指 A.解放战争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引进外资和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27分)1.(4分)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书写1分;书写正确1分;端正1分;美观1分。
2.(2分)D3.(10分)(1)报得三春晖(2)一览众山小(3)留取丹心照汗青(4)海内存知己(5)山重水复疑无路(6)直挂云帆济沧海(7)博学而笃志(8)一湾浅浅的海峡(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4.(3分)A5.(2分)C6.(6分)(1)(2分)①整体是书的形状,暗示这是图书馆。
(1分)②标志由汉字“金”【和“金陵”二字的拼音首字母JL巧妙结合】抽象而成(答对一点即可),暗示馆名(1分)。
(2)(2分)①文字精炼简短,风趣活泼;②绘图精美,讲究细节。
(3)(2分)《朝花夕拾》《牛虻》二(38分)(一)12分7.(3分)①萧瑟凄清(凄凉)②孤独寂寞(孤寂)③兴奋自喜(惊喜)8.(2分)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一处1分)9.(3分)(1)于是就(2)明白懂得(3)左右上下10.(2分)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下的怪人。
11.(2分)①黄鸡催晓②从容自信、乐观旷达(开朗风趣、超然洒脱)附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干净没有污泥。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1、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时代开始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后()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巴黎公社建立2、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A、罗曼诺夫王朝B、沙俄专制政府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七月王朝3、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①彼得一世改革②1861年改革③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A.农业B.轻工业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D.重工业7、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8、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9、一战后,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是()A、凡尔赛体系B、国际联盟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10、在《凡尔赛和约》中,没有形成最后决议的问题是()A.领土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军事问题 D.赔款问题11、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美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2、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主要矛盾是()A.英美矛盾 B.英法矛盾 C.美日矛盾 D.美法矛盾1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
2015~2016学年度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卷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Fe-56;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生成炭黑B.简易净水器净水C.自制汽水D.鸡蛋壳放入醋精中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A.氢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氧气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玻璃水杯B.不锈钢餐具C.塑料薄膜D.羊毛绒衣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6.化学实验中常常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C .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D .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7.下列食物的近似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鸡蛋清7.6-8.0B .柠檬2.2-2.4C .西红柿4.0-4.4D .牛奶6.3-6.68.某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示不同化合价,例如氮元素。
下列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N 2B.NO 2C.HNO 3D.NH 3·H 2O 9.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镍元素的符号为N i B .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 C .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D .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0.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 24H 38O 4,下列有关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说法正确..的是A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B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C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D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1. 如右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假设铜片各处温度相等)。
2016年二模试卷单选汇编【鼓楼】1.下列考古成果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提供直接证据的是A B C D2.右图为《战国形势图》,在图上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战国七雄的名称 B.战国七雄的都城C.重要战役的地点D.战役双方指挥者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
”颁布这一命令的统治者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康熙帝4.我国古代人文荟萃,文化辉煌,下列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大唐西域记》 ②《齐民要术》 ③《伤寒杂病论》 ④《天工开物》A.②③④① B .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5.《资治通鉴》一三九卷记载:“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
”材料中的“魏主”生活在A.春秋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6.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救国的道路。
按开始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洋务运动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百日维新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辛亥革命 ⑥第二次鸦片战争A.①④②③⑤⑥B.③①④②⑥⑤C.⑤④③①②⑥D.⑥①④③②⑤7.下列选项中与右表战绩有关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淮海战役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 8.从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下列参战部队中作为主力参加了其中两大战役的是A. 东北人民解放军B.中原人民解放军C.华东人民解放军D.华北人民解放军9.近代中国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创办商务印书馆 ③创立《申报》 ④政府颁布剪辫法令A. 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10. 他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
他是ABC D11.中共第一次完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 中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①水稻种子②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司母戊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社会2.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春秋时期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老子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相顾联系,相互依存。
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3.西晋后期,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A.江南的开发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北方战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的人口迁徙,是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
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故选A。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4.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发展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都是在这个时期,故选C。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6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试题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的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25题)和非选择题(第26—28题)二部分。
2.请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答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里,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交卷时只需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注: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字母代号填涂到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内。
)1.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③青铜农具最有可能出现于A.远古人类时期 B.原始农耕时期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推广牛耕生产C.兴修水利工程 D.推行重农抑商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政权分立,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A.北魏 B.北齐C.北周 D.陈4.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A.释迦牟尼 B.玄奘 C.鉴真 D.郦道元5.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A.“海禁”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发展贸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6.“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祸首诸臣”这一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7.金陵制造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素有“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
下列企业与金陵制造局最为相似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8. 1935年,在下图▲处发生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D.挽救了党、红军、革命9.下列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为中国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D.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10.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是A.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11.下列情境中,能体现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①中山装、新式旗袍等成为社会风尚②出现“先生”“君”等称呼③读书人不再进京赶考,热衷于就读新式学堂④开私家汽车出行成为寻常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13. 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战略导弹部队组建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14.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
”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 D.古代中国1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B.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C.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D.穆罕默德病逝16.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并把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是在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C.公元前2世纪D.公元2世纪17.右侧表格内容反映了▲(国家)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
A.葡萄牙ArrayB.美国C .德国D .英国18. 导致右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发明 B .发电机的问世C .内燃机的应用D .计算机的使用19.《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此社会题材是指 A .法国大革命 B .美国南北战争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右框中是某研究报告涉及的史实, 据此判断该研究报告的主题是A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对立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 .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1. 1945年5月8日中国《新华日报》消息:经过了五年八个月零六天的欧洲战争,终于在民主国家全盘而彻底的胜利中结束了。
“彻底的胜利”是指 A .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B .打败了同盟国集团C .打败了德国法西斯D .打败了日本法西斯22.下列示意图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23.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②纳米比亚独立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印度独立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24.观察右图,二战后企图“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苏联D.英国25.日本的索尼笔记本电脑,芯片在美国生产,外壳在印度生产,整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组装,回到日本的横滨和大阪贴上标签,在全世界销售,这说明A.日本的制造业落后 B.日本国力强盛C.日本在躲避国际经济风险D.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10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于秦汉,延续到清,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材料二材料三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的举措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种不同手段产生的共同影响。
(3分)(2)哪一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3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初制约皇帝权力的机构。
为突破其制约,雍正设立了哪一机构?请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总趋势。
(1分)27.(12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③ 的推行,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富裕。
1980年,深圳等四个 ④ 建立,这为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1980中共中央为 ① 恢复名誉。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⑥ (会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邓小平发表“ ⑦ ”,进一步⑨ 以来,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养老保险(5)综上所述,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方面发展的原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28.(13分)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这些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材料二 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稿》材料三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
……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材料四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价格跌到了最低,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令的颁布使俄国历史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3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日本遭到哪个国家的侵略威胁?“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其名称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3分)(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经济萧条”?为应对“萧条”,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3分)(5)综上所述,俄、日、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略有什么共同作用?(1分)2015—2016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
(3分)(2)厂卫特务机构;丞相;布政司。
(3分)(3)议政王会议;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3分)(4)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僵化;封建皇权不断强化, 1分)27.(1)①刘少奇;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分)(2)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经济特区;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分)(3)⑥中共十二大;⑦“南方谈话”;⑧“一国两制”。
(3分)(4)⑨改革开放;⑩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障体系)。
(2分)(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分)28.(1)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分)(2)美国;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分)(3)1921年;列宁;实行商品交换。
(3分)(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分)(5)促进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