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45个规模猪场7种病毒类疾病病原流行病学调查与2017年防控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323.10 KB
- 文档页数:4
3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8年35卷第02期建立合理科学的猪伪狂犬病、猪瘟疫苗免疫程序。
3.2 做好疫苗免疫工作,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商品猪场应做好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的疫苗免疫工作,降低各类疫病的发生风险。
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在搞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推行疫病控制的科学减负,制定针对各类疫病的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规范使用各类疫苗,从而降低猪病防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3.3 加强新出现病原的检测与临床疫情监测,做好防控工作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病原,如塞内卡病毒病A(Senecavirus A)、猪(δ)丁型冠状病毒和猪α肠道冠状病毒等,猪场应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将这些新病原引入猪场。
定期开展病原学检测与临床疾病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以降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收稿日期:2018-01-19)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及分布病料来源:全国25个省市,40 398份样品,1 486个猪场(基础母猪≥200头),发病群体样本、屠宰厂样本,由齐鲁动保检测中心与齐鲁动保合作第三方实验室收集。
血清来源:样品来源全国25个省市,448个猪场(基础母猪≥200头),13 449份血清。
1.2 方法抗原检测采用齐鲁动保实验室及全国合作的第三方实验室自建方法,PCR/RT-PCR 方法,猪瘟抗体、伪狂犬抗体、猪蓝耳病抗体采用美国IDEXX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而圆摘 要:2017年全年齐鲁动保检测中心及合作的第三方实验室,共检测了40 398份病料、屠宰厂样品,根据临床表现分类进行专项抗原检测,其中猪圆环病毒 2型PCV2(58.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57.6%)、支原体(57.2%)、猪蓝耳病病毒(45.35%)、传染性胸膜肺炎(34.82%)、PCV3(24.7%)、伪狂犬病毒(20.79%)、猪蓝耳病类NADC30(18.82%)、副猪嗜血杆菌(17.20%)、大肠杆菌(13.45%)分别居前十位;而抗体共检测了13 449份血清,其中猪瘟抗体平均抗体合格率为80.3%,伪狂犬野毒平均带毒率33.44%,伪狂犬gB 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2.86%,猪蓝耳病平均抗体合格率为78.05%,圆环病毒病平均抗体合格率为91.70%。
一四二团规模化猪场PRDC相关的四种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一四二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猪场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它也面临着疫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一四二团规模化猪场PRDC相关的四种病毒性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一四二团规模化猪场PRDC相关的四种病毒性疾病分别是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病毒性腹泻病(PED)和猪流行性腹泻病(TGE)。
这些疾病在猪场中容易流行,给生猪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四二团猪场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通过查阅历史疫病报告和现场调查,我们得知在过去的一年中,猪蓝耳病的发病率最高,占到总发病数的60%。
其次是PRRS,占到总发病数的25%。
PED和TGE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分别占总发病数的10%和5%。
针对疫病的流行,我们开展了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一四二团猪场的生猪养殖方式和环境条件。
通过对养殖建筑、设备和饲养管理的观察,发现猪舍的空气流通性较差,温湿度不适宜,饲喂饲料的质量不过关,造成了猪场内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其次,我们对一四二团猪场的生猪群进行了抽样检测。
通过PCR技术对猪群的蓝耳病、PRRS、PED和TGE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猪场内大部分猪只都感染了蓝耳病和PRRS,感染率分别为80%和60%。
PED和TGE感染率较低,分别为10%和5%。
接下来,我们对一四二团猪场的生猪群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首先,对病毒携带者进行淘汰,减少传染源。
其次,改善猪舍的环境条件,提高猪只的生活舒适度和免疫力。
同时,加强饲料质量的管理,确保给猪只提供高质量的饲料。
此外,引进优良品种和科学施养,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控,我们再次对一四二团猪场的生猪群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猪蓝耳病和PRRS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至20%和10%。
PED和TGE的感染率也有所减少,分别为5%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