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呼吸道主要疾病控制以及净化策略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81
规模养猪场三大难以控制的疾病之一摘要:猪喘气病是规模养猪场三大难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发挥和养猪场的生产利润。
作者首先从多病原学、致病机理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随后提出了养猪场预防控制对策。
关键词:猪喘气病;猪肺炎支原体;猪猪喘气病是规模养猪场三大难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发挥和养猪场的利润。
猪喘气病被称为门户疾病,是打开其他疾病的钥匙,是规模猪场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 hyo)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遍布世界各地,30%~80%的屠宰猪有此病。
它可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如日增重可下降2.8%~44.1%、料肉比降低可达22%,影响猪的上市日龄,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单纯MH感染可导致每头损失6.8元,混合感染则导致每头损失68元。
1 病原猪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属,无细胞壁,呈球状、点状、杆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分离培养缓慢又复杂且难以成功,又易被污染;可在细胞外生长,定植在呼吸道纤毛上,并引起纤毛的损伤。
2 致病机理M. hyo有多个病原蛋白,可定植在呼吸道纤毛上,纤毛受损导致来回摆动减弱,其清除功能明显下降,俗称“开门员”。
M. hyo感染猪并定植后,可造成大量的肺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而造成肺脏损伤,改变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从而导致其吞噬及清除功能下降,造成持续感染(254 d);M. hyo感染猪后也可引起动物机体免疫抑制,造成其抵抗力下降而招致继发感染。
对常见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而言,M. hyo会增加它的病毒载量,并延长病毒在动物体内存在的时间,协同其促进肺部和淋巴病变,进而提高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发生率。
中国动物保健2021.10疾病防治1发病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猪气喘病也呈现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发生原因主要受饲养管理和疾病因素的影响。
1.1饲养管理因素猪气喘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猪场发病较多,饲养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①猪舍防寒差,尤其是春季和冬季天气寒冷,未做保暖措施。
或者为了保证猪舍的温度适宜而忽略通风,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下降;②饲养密度大。
部分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猪舍的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潮湿拥挤;③天气骤冷或者忽冷忽热使猪群的呼吸道防御机能下降,容易诱发此病;④饲喂猪群霉变的饲料,导致霉菌毒素在体内积累,引发肺炎;⑤受到突然更换饲料、分群、分舍、长途运输等产生的应激反应的影响,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⑥异地引种或者运输频繁,加上检疫不严格,容易将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猪带入本场。
1.2疾病因素猪气喘病的发生也会受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气管炎、猪曲霉菌性肺炎等疾病的影响,受到这些疾病的继发感染会加重病情。
2流行病学2.1病原猪气喘病的病原是猪肺炎支原体,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细胞壁,具有杆状、环状、点状和球状等多种形态。
该病原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常用的化学消毒液就能将其消灭。
它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不敏感,但是对土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1]。
2.2易感动物猪气喘病只感染猪,且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但本地猪较外地猪易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易感程度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也易感;成年猪和公猪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2.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猪会向周围环境中不断排毒,对同栏或同槽的健康猪造成威胁[2]。
特别在通风不良和猪群拥挤的猪舍内最易流行。
猪肺炎支原体排出体外后经由呼吸道传染,健康猪吸入病原后就被感染发病。
2.4流行方式新老疫区的流行方式不同,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呈现急性经过。
2023年第04期猪喘气病是由支原体肺炎所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仔猪群和妊娠期母猪最易感染,而成年猪传染后,大多呈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不断地向外界排出病原,也因此成为了许多疫病诱发因素。
目前,空气湿度、温度和饲养环境等是导致猪喘气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而单纯的猪喘气病死亡率并不高,但它是一个免疫抑制病,会对猪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进而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疫苗不能发挥作用,使猪出现长期的免疫空白,给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
1流行特点猪喘气病的病原是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特殊病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
肺炎支原体具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为逗点型,有些为螺旋型。
对呼吸道有损害,引起纤毛、上皮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纤毛的保护作用减弱。
病原体侵入肺部会影响肺部的巨噬细胞,抑制肺部的免疫反应,从而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失败,造成病毒的混合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环境的一种常在菌,不耐高温,对紫外线非常敏感,一般的消毒药剂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杀死。
猪喘气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死亡率较低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但它会周期性的传播,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母猪的生长和生育周期延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甚至会造成大批的家畜死亡。
目前猪喘气病的流行特征有:(1)仔猪期发病率高,特别是在25~45日龄的仔猪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原因是断奶后仔猪失去素闻源抗体保护,加之断奶,分群造成的应激反应,使仔猪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喘气病。
(2)近年来,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出现了季节性的喘气病,其中以冬春两季发病率最高,进入夏秋季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以及猪群的年龄和耐受性的增强,喘气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降低。
冬春季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都采取封闭饲养以保证室内的温度,忽略了圈舍的通风换气,导致猪舍内的空气质量逐渐下降,有毒有害气体严重积累,使得猪群的上呼吸系统粘膜的保护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容易诱发喘气病。
95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顾 茜(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姚安 675300)摘 要:众所周知,猪的疫病防治一直是个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猪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规模化猪场养殖越来越普遍。
由于规模化猪场猪群的相对密度较高,促使一些传染性疫病的发病几率增加,导致对整个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1 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1.1 疫病较为复杂相对于其他养殖的动物疫病来说,猪的疫病是比较复杂的。
猪的疫病种类繁多,常见的猪传染病主要有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其中病毒病是经常发生且难以治疗和预防的。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增多,一些老的疫病还没有被完全消灭,新的疫病又接踵而至,不同的疫病间可能出现相似的症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导致了疫病的复杂性,对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2 呼吸道疾病较为严重猪呼吸道疾病全年都容易发生。
规模化养猪场基本都存在呼吸道疾病问题。
猪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一般在30%-60%,死亡率可达5%-30%,这和规模化养猪场的饲养密度、猪舍通风换气件是否优良、猪场内有没有多重感染等因素有着重大的关系。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较为普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传染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引起的,而是由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所导致。
混合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时,同时合并病毒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时,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继发感染是指在猪群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同时,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就存在于体内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例如猪喘气病与猪肺疫可能混合感染,而猪蓝耳病又可能继发猪链球菌病的感染。
由于感染多样导致疫病的治疗出现困难。
2021年第9期 疫病防控www.zgzysy.com
王中强/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政府 266614摘 要: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养殖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出呼吸综合征。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又被称为猪蓝耳病,该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妊娠期母猪的影响比较大,母猪患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繁殖障碍,并且伴有死胎等症状。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传播
特点;防治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方面的疾病,具有高度接触和转型的特点。患病之后,直接影响猪只的免疫功能,是比较常见的猪养殖业疾病之一,对母猪的危害比较大。为此,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减少该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 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1.1 临床表现 猪只在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之后,存在一定的潜伏周期,潜伏期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潜伏期长短会有所差异,有的三天到七天,有的潜伏期可达一个月左右。不同品种的生猪在患病之后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该疾病对妊娠期的母猪和没有断奶的仔猪的影响比较大,会造成母猪的流产,仔猪的生长发育缓慢,猪只会出现繁殖障碍以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等。患病的猪只体温明显升高,并且伴有精神不振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些患病猪只皮肤明显潮红,妊娠期母猪的流产概率增加,公猪会出现性欲减退,并且精子成活率低,影响繁育。1.2 病理分析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咽喉部位出现明显的病变,颈部和淋巴结出现肿胀。切面组织液较多,并且呈现不正常的灰白色。有些患病猪只肾脏肿大,颜色为灰黄色,有明显的淤血症状。有些患病猪还会出现肺水肿和肺炎的症状,气管和支气管中有积液。1.3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只发生在猪只身上,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并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猪接触到受到污染的排泄物也会传染。此外,通过胎盘也能够感染,或者接触到受到污染的运输车辆也会发生感染,增加了患病的几率,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
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
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1、饲养管理因素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
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
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
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
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
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
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
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
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
PDNS与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治措施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受到疫病困扰,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生,给各大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威胁,现行疫病中,尤以一种猪新型传染病较为流行,此病即猪2型圆环病毒(PCV2)相关性的猪病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oricine,Dermatitis.Nephropathy.Syndrome,.PNDS)和继发另一种猪呼吸系统病的综合感染。
在国内的一份调查研究报道中指出:现行我省各大猪场中有77.3%猪场感染PCV2,92%猪场有PRRS,85%患有肺炎,发病率约30%-65%。
而综合感染PCV2和呼吸系统性疾病很高,死亡率也高,且流行蔓延迅速,已成为养猪生产的瓶颈。
显而易见,猪圆环病毒感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能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的疾病。
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和相应疫苗,但合理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一、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1、病原性:PDNS是猪圆环病毒感染中引起相关一种传染病。
研究确认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属于圆环病毒属的含DNA病毒。
2、病理特征及变化:PDNS最早在英国得到确认,PDNS传染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水疱性病,影响皮肤和肾。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红疹,呈圆形、隆起不规则的,表现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
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背侧耳廓和腹部尤其以下腹部,后躯和耳廓等部位较为严重。
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自动康复,较严重的可见跛行、发热、厌食喜堆一起,呼吸急促,逐渐消瘦,排黄色的尿液,后期拉黄色水样稀粪,苍白、全身被病灶白点覆盖而衰竭死亡。
剖检所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浅淋巴结有鸡蛋样大和髂下淋巴结特肿大,切面外翻,呈土黄色表出血。
肾肿大、苍白,常被出血点覆盖,特征性的显微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炎。
这种病理损害呈3型过敏反应的特征,属免疫介导性障碍。
由免疫复合物在脉管和肾小球血管的管壁上沉积引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所引起的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疾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此后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该病例的报道,我国于1996年由郭宝清等在流产胎儿中分离到PRRSV。
近年来,全国许多省份都有该病流行的报道,是我国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1、病原该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1991年在荷兰兽医研究中心,从感染的病猪分离得到,并命名Lelystad病毒(LV)。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50~65 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分为两个毒株型,即欧洲型和美洲型,两者在抗原性上有一定的差异。
2、流行病学目前,猪是唯一感染PRRSV的动物,其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育肥猪发病较温和。
该病可以通过空气、直接接触、精液及粪便等多种途径传播,还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使胎儿致病。
另外,猪场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也是该病流行的不利因素。
3、诊断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妊娠母猪后期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发病仔猪出现间质性肺炎的特征性病变及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PRRS。
但该病的确诊还有赖于实验室诊断,其方法分为血清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3.1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操作容易,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诊断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建立四种检测PRRSV抗体的方法: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血清中和试验(SN)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3.1.1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IPMA由Wensvoort等在1991年率先建立,是当时最早用于PRRS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至今仍是常用的检测手段。
猪气喘,呼吸困难怎么办
猪喘气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性肺炎。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
以咳嗽、喘气为主要症状。
本病目前在各地、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猪中均可发生,但哺乳仔猪、刚断奶仔猪和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母猪更易发生。
成年猪多呈慢性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随咳嗽和喘气排出体外,传给健康猪。
当猪舍潮湿、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时最易发生此病。
那么,猪气喘,呼吸困难怎么办?
猪气喘,呼吸困难怎么办:
1、高热八联清(新亚生物)是针对猪高热病的同源精制血清抗体;
2、对于体温超过41的猪,可以先用中药针剂进行(板蓝根,小柴胡,清开灵等)降温;
3、半小时之后用高热八联清进行治疗,一支治疗200斤体重,一针见效,对于严重猪只可以再注射一针。
治愈率达90%以上。
另外,加强饲养管理,猪舍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控制好猪舍的温度,防寒保暖;尽量自繁自养,从外单位购种要注意"全进全出",并隔离观察1-2个月,防止带病猪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