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36.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12课我与地坛(节选)◎诗海拾贝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赏析】赵师秀作诗,常追求“清”的美学趣味,故多写荒寒之景,凄清之情,冷寂之境。
首联交代诗题,“开扉在石层”,所谓僻之又僻,本意在避世,所以自然“尽日少人登”。
颔联描写鸟过藤动、藤动花落的情景,非常细腻。
在那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过”字显然更能显出僧人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
一个“寒”字,既是写实——树已枯而复绕之以藤,当然清寒;又是写意——以此烘托僧人的心迹之寂。
颈联承上更具体地来写僧人的生活。
煎茶而取冰下水,意在寄托情怀的高洁和心性的淡泊。
“香炷佛前灯”一句,呼应题目中“僧”字,这也是说其生活之清。
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故尾联结以向往之情。
这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主题,使全诗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林撷英史铁生名言1.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2.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3.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
4.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
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
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
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5.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6.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7.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8.真实并不在我的心灵之外,在我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叫作真实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待在那儿。
9.时间的伟大在于它永远能自圆其说。
10.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11.丑弱的人和圆满的神之间,是信者永远的路。
◎作者卡片姓名史铁生生卒年1951~2010籍贯北京相关资料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其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背景呈现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多个方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12我与地坛(节选)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
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
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高中语文必修上《我与地坛(节选)》课后练习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kè) 恍惚(huǎng) 炫耀(xuán)B.蝉蜕(tuì) 玉砌(qiè) 灼烈( zhuó)C.猝然(cù) 隽永(juàn) 熨帖(yù)D.倔强( jiàng) 祷告( dǎo) 瞬间( xùn)2 .(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考)依次填人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与地坛(节选)》②“三顿!”她们每次都地回答。
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
《哦,香雪》③还有几位“大师”们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拿来主义》A.倔强慷慨激昂拿B.坚强理直气壮拿C.坚强慷慨激昂捧D.倔强理直气壮捧3(2020,江苏淮安中学高一期末考)下列谜底与谜面依次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谜面]甲:唠叨不休乙:袁世凯称帝丙:新月如钩丁:汨[谜底]①白云无尽时; ②海上生明月;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④琵琶声停欲语迟;⑤至今思项羽;⑥此曲只应天上有;⑦日出江花红胜火;⑧清光犹为君。
A.④⑤⑥③B.④⑤②⑦C. ①⑧②⑦D. ①⑧⑥③(2020.山东淄博高一上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12 我与地坛(节选)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荒芜.(wǔ) 宿.命(sù) 剥.蚀(bō) 连篇累牍.(dú)B.坍圮.(qǐ) 亘.古(gèn) 熨.帖(yùn) 强人所难.(nán)C.炫.耀(xuán) 猝.然(cù) 恪.守(kè) 藏污纳垢.(gòu)D.福祉.(zhǐ) 嘈.杂(cáo) 窥.(kuī)看声名狼藉.(j 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狂妄仓桑衰败失魂落魄B.坎坷余暇步履肆意雕琢C.脾气荒芜安祥身临其境D.聪蕙羞涩荒辟猝然去世3.填在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了一段段高墙又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散落坍圮淡褪剥蚀B.剥蚀淡褪坍圮散落C.淡褪散落坍圮剥蚀D.坍圮散落淡褪坍圮4.下列句子,修辞格不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C.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D.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12 我与地坛(节选)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坍圮./祭祀.禅.让/忌惮.起讫./迄.今B.尴.尬/门槛.亘.古/盘桓.罪孽./萌蘖.C.淡褪./蝉蜕.阻.止/狙.击福祉./神祇.D.譬.如/癖.好熨.帖/熨.烫宿.命/星宿.音分别为:A项,pǐ/sì,shàn/dàn,qì;B项,gān/kǎn,gèn/huán,niè;C项,tuì,zǔ/jū,zhǐ/qí;D项,pì/pǐ,yù/yùn,sù/xiù。
2.(2017·安徽安庆桐城三校一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7950051)①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③研究表明,WI-FI(短距高速无线传输技术)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
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
④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
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 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⑤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
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我与地坛》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①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栖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
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
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②现在让我看看,它们迄今都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吧。
③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健的因素。
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
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我说过,这一来我轻松多了,自由多了。
为什么要写作呢?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这谁都知道。
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想,这不用保密,这些现在不用保密了。
④我带着本子和笔,到园中找一个最不为人打扰的角落,偷偷地写。
要是有人走过来,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在嘴里。
我怕写不成反落得尷尬。
我很要面子。
可是你写成了,而且发表了。
人家说我写的还不坏,他们甚至说:真没想到你写得这么好:我心说你们没想到的事还多着呢。
我确实有整整一宿高兴得没合眼。
结果你又发表了几篇,并且出了一点小名,可这时你越来越感到恐慌。
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
你担心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文思枯竭,那样你就又完了。
凭什么我总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适合作小说的生活素材就总能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人家满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险,而我坐在这园子里凭什么可以一篇接一篇地写呢?你又想到死了。
我与地坛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我与地坛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篇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21— 23题。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2我与地坛(节选)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
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
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12 我与地坛(节选)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
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
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
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
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
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
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美字体赏美文像蝴蝶一样生活马亚伟心灵驿站蝴蝶的生活之所以显得潇洒主要是因为蝴蝶不像蜜蜂、蚂蚁那样储蓄食物,它的破茧而出似乎就是为了享受生命,在山花烂漫的时节吸食花粉,翩翩起舞。
天冷了,花谢了,蝴蝶也就死去了。
蝴蝶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可以尽情享受生命的绚烂和逍遥。
1.史铁生双腿瘫痪,身患重疾,在经历过苦闷与彷徨之后,他开始发奋创作,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
1985年以来,他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并认识到“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
史铁生虽然无法用双脚站立行走,但他的思想却“走”得很远。
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
”无论怎样的灾祸,怎样的无助,怎样的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只要如史铁生那样,拂去挡在心间的阴影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点亮心灯,让思想从灾难中解脱,让灵魂在一次次的回望和思索中释放,就能抛却心中的苦闷与惆怅,守住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永不言败地一程一程奋力前行。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命运、抗争、生存与死亡、成功的定义等话题中。
2.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史铁生因病致残,他摇着轮椅,徘徊在荒芜的地坛。
他想到过去,想到现实,想到母亲,想到生命,想到欲望……挣扎、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懦弱和苟且。
最终,他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对“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做出了哲学的思考和回答,用残缺的人生写出了最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苦难、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等话题中。
示范一:这世界需要你——寄给行走在天堂路上的史铁生的一封信史铁生先生:可能这封信有些迟了,但我依旧忍不住提笔。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世人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因为你的文字让陷入绝望的人们感到振奋。
“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当我第一次在《我与地坛》之中读到这句话时,干涸的心灵瞬间便被哲思的雨水打湿。
你是否知道,你的这一份死亡之托使多少人再次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你是否知道你这一份不经意的豁达使多少人再次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死亡永远不是人生的目的,你是否知道,你那一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激励了多少人微笑着去迎接生活,你自然不知道,因为你总不去想自己给人们留下了什么,你只是在心灵地坛之中默默为人们点亮一盏明灯,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用笔点亮当代人心灵的红烛。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
当我在《命若琴弦》中读到你借老瞎子之口抒发的人生感慨时,那一座座心灵的古钟,再次迸发出了金石之声。
“人生就是一根琴弦,抚紧了弹好了就行,不必去管那无字的白纸。
”是啊,如果大海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如果沙漠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只求得两点一线的安宁,就会失去魅力。
就如同你自己一般,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坐在了轮椅上”。
人生于世,活着必然会有缺憾,这一份生活的诗意,虽不像余华的《活着》中的福贵那样永远承受着悲惨的命运,但是却足以困扰在无数现代人的心头,而这世界的幸福在于我们有你,你宛如那智慧的哲人,拿自己的哲思热情拨弄人们心头的迷雾;左右无路可走之时,总要闯出一条路并在不断的行走中圆满成长。
这世界需要你,你这永远的喧嚣时代的风向标。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为浮华的世界注入了一丝安静。
是啊,时代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向前奔去,就连那地坛也不再安宁,想必你也曾苦恼过,也曾彷徨过,然而你的双眸依然坚定,与其在地坛里寻找安静,莫如安静地寻找地坛。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使当代《史记》变得温暖而厚重。
你并没有离开,正如你自己所说“太阳每一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朝阳,当它走下山收尽苍凉残照之时,又是它爬上山巅,在另一面布散朝晖之际”。
你依旧布散着朝晖,这世界依旧需要你的温暖。
这世界需要你,我们感谢您!——你的万千读者之一2011年6月7日于山东某考场示范二:史铁生独自摇着轮椅,进入废弃的地坛。
然后是静静地坐着。
听虫鸣,看蝶飞,数蝉蜕,玩味滚动的露珠……在地坛的日子,时间自然也就如同静止了,时间的移动只能通过自己身影的移动去感受,缓慢而漫长!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足够他抚慰自己苍凉的生命以及探寻活着的理由和勇气。
这就是史铁生版本的“我的时间”,在这样一段“我的时间”里,不仅仅让他发现地坛是映射在时间之墙上的,更让他发现,生命本身,就是映射在时间之墙上的——是的,凝望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
凝望上帝窗户的人终究是可以感受到生的可贵的,苦难是可以超越的。
一、基础巩固1.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kè)恍.惚(huǎnɡ)炫.耀(xuán) 窸窸窣窣.(sū)B.蝉蜕.(tuì)玉砌.(qiè)灼.烈(zhuó)肆意雕琢.(zhuó)C.猝.然(cù)隽.永(juàn)熨.帖(yù)亘.古不变(ɡèn)D.倔强.(jiànɡ)剥.蚀(báo)弥.漫(mí)历尽沧.桑(cānɡ)解析:A项,“炫”应读xuàn;B项,“砌”应读qì;D项,“剥”应读bō。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王退休后闲居在家,平日里养养花、散散步,有时还到湖边钓个鱼,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②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之美。
③他下岗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没有了经济收入,无奈之下只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得过且过。
④我想趁着年轻,到祖国各地四处走走,看看江河湖海、沧海桑田....!⑤霹雳虽然只击倒一人,但更多的人被吓得失魂落魄....。
⑥在笔者看来,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看似很勇敢,实际上恰恰是教育的迫不及待....。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⑥解析:①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
②身临其境:意为仿佛自己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泛指听课、看书等时非常专注以至于好像亲身处在所描述的境地一样。
③朝不保夕:意为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
借以形容情况危急,难以预料。
此处望文生义。
④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此处望文生义。
⑤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⑥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B.史铁生辞世后,不计其数的读者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众多媒体刊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C.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D.由于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地坛,使作者获得了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
解析: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
B项,中途易辙。
D项,成分赘余,介词“由于”多余。
答案:C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
“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
不是道歉语。
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用于此处不得体。
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
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
使用不得体。
故选A。
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想念地坛史铁生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
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
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
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
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
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