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谐音"趣谈
- 格式:pdf
- 大小:375.18 KB
- 文档页数:2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谐音有关的故事或笑话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有趣的谐音故事,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中文的魅力。
1. "猫"和"毛"的谐音在汉语中,"猫"和"毛"的发音非常相似,有不少有趣的谐音谚语或笑话与这两个词相关。
“喵星人”(猫)和“茅星人”(毛)的谐音妙语,令人忍俊不禁。
“猫在家中,毛飞上天”这样的谐音谚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幽默感。
2. "鲁"和"卤"的谐音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道传统美食叫做“卤肉”,而在北方,则有"鲁"的地名。
因为“鲁”和“卤”的谐音,因此就衍生出了许多有趣的笑话和谐音谚语。
“鲁是身在卤中”的谐音段子,让人会心一笑的也为中文的奇妙之处感到赞叹。
3. "肉"和"柔"的谐音“肉”和“柔”在汉语中的发音相近,这也为许多有趣的笑话和诙谐语提供了素材。
“肉食者谋之,柔者速之”的谐音段子,以诙谐的语言表达了食肉者和吃素者之间的戏谑。
再“肉飞皆柔”这样的谐音谚语,既引发了笑声,也让人深思。
总结:通过以上的谐音故事或笑话,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中文语言的变幻莫测,也体味到了中文的幽默和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谐音词所逗乐,也能从中体会到语言的趣味和魅力。
个人观点:谐音故事或笑话是中文语言文化中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带来欢乐,也展现了中文的精妙之处。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魅力,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探索中文语言文化的精髓,共享更多有趣的故事和笑话。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通过谐音故事和笑话,领略到了中文语言交融于幽默和智慧之中的魅力。
让我们继续保持对中文语言文化的好奇心,发掘更多的有趣故事和笑话,让我们在语言的海洋中感受无穷的乐趣。
中文语言中有着许多与谐音相关的有趣故事和笑话,这些故事和笑话不仅令人捧腹大笑,更是展现了中文语言的丰富多彩和智慧机智。
语文中的“谐音”趣谈作者:金玮来源:《学苑创造·C版》2011年第12期用谐音的方式来形成“以此指他”的效果,是歇后语中的惯用手法。
很多歇后语是大家熟悉的,如“孔夫子搬家——尽输(书)”,用“书本”的“书”字和“输赢”的“输”的谐音来表示一个人在比赛或游戏中总是失败。
另外一个相似的“小苏他爹——老输(苏)”,是利用有的地方发音“su”和“shu”区分不出来而设计的。
歇后语中还有很多用谐音的,比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十)”,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穷悃窘迫;“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来表示人的纯洁,用的是大葱和豆腐的颜色来指代人的品性。
而“精装茅台——好酒(久)”是基于茅台酒是公认的著名品牌,这里用来形容时间长。
但是要读懂“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这样的歇后语,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了。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用谐音来一语双关地表达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是用天晴的“晴”来暗指感情的“情”,写了一个少女含蓄地表达倾慕的感情。
这类用谐音的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歌谣形式源远流长,深为人们喜爱。
像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句子就是用“莲子”来表示“怜子”(怜爱你),又用“清如水”比喻人的高洁品格。
另外如李白《春思》中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是用细丝的“丝”来暗指思念的“思”,枝条的“枝”来暗指相知的“知”,用的手法是相似的。
对联是一种我国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有时候也会用谐音。
看下面的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据说这是清朝的时候,江南的一个书生为一家生意萧条的酒馆所撰写。
对联用“管事”的“管”来谐“酒馆”的“馆”,“罢休”的“罢”谐祈使效果的助词“吧”,用来劝说顾客光临,可谓煞费苦心。
而那家酒馆也因此而生意渐渐好起来,可以说是对联用谐音的办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有趣的汉字之谐音的笑话第一篇:有趣的汉字之谐音的笑话有趣的汉字之谐音的笑话:一个乡里看会,由于谐音。
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讲话。
”(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饭狗吃了,大家都是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之谐音的歇后语: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精装茅台------------好久。
(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
(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
(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
(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
(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
(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
(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
(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
(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
(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
(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粪船过江------------装死。
(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
(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
(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
(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
(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
(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谐音文化生活事例
1、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
这是利用谐音组成的歇后语。
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2、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刘三姐》)这是利用谐音组成的双关句子。
刘三姐就“陶、李、罗”三姓与“桃、李、锣”三物同音相谐巧妙地就姓联物,指物借意,对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三个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难以招架的窘态。
3、妇人原来本姓〈倪〉,生成一个大肚子,嫁给懒汉吃酸菜,嫁给勤人吃肉鱼。
猜一用具(谜底:菜坛子)这是利用谐音制作的一则谜语,其中“倪”谐音“泥”,因为陶瓷菜坛子是用泥做坯子烧成的。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这是利用谐音写成的一首诗,其中的“晴”隐含着“情”。
5、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
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利用谐音说理的一篇文章,其中的“捣蛋”同“导弹”谐音,显得风趣幽默。
有趣的谐音作文(通用15篇)有趣的谐音作文 1汉字,它不是死板的,它如同一个个小精灵,生动有趣,是那么可爱。
谐音字就像两个双胞胎。
因为谐音,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如:和珅与纪晓岚的故事……有一天,清朝尚书和珅与侍郎纪晓岚一同饮酒畅谈。
这时,一条狗走了过来,和珅便想嘲弄纪晓岚一番,指着那条狗说:“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一听,便知和珅在嘲笑他是狗,便答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和珅一听,脸便红成了猪肝色,无地自容。
也正因为这有趣的.谐音,便多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歇后语。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从本意上来讲是说:“小葱与豆腐拌在一起,颜色是一种青,两种白。
”但是它通过“青”的谐音——“清”,便有了另一种含义:“指为人做官清白刚正。
”在写时,运用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可以使你的作业更加精彩。
可以说,谐音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笑话与歇后语,也体现在“对子”之中。
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格式,而对对子,便是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十分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在平民之间也十分流行。
如:有一天,一位老农出了一个上联,让一位秀才来对,上联是这样的:“木桩入水,进一半,浸一半。
”那位前思后想,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
老农说:“回家点上蜡烛再想吧。
”回家后,秀才终于想出了下联:“蜡烛燃烧,流一半,留一半。
”合起来便是:木桩入水,进一半,浸一半。
蜡烛燃烧,流一半,留一半。
这副对子对仗工整,可谓妙也!这便是汉字中有趣的谐音,妙趣横生,像小精灵一样可爱,又像书法珍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像百年苍松般沧桑。
它便是伟大的汉字中的冰山一角——有趣的谐音。
有趣的谐音作文 2今天是“谐音妙用”小组展示了。
彭一帆小组的开头可真是一鸣惊人啊!组长彭一帆只不过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而已,用一个谐音笑话来开头,把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喘不过气来。
那个笑话是讲:一个山东人来某地做县长,让仆人去买竹竿。
谁知因县长口音太重,仆人把“竹竿”听成了“猪肝”,买了两斤回去,还贪污了两斤猪耳朵,放在兜里。
谐音双关?趣谈谐音双关趣谈谭汝为所谓谐音双关,就是利用汉语中的同音或音近现象,使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语义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兹举南北朝乐府诗为例:①三更书石阙,忆子夜题碑。
(《读曲歌》,“题碑”双关“啼悲”。
)②朝看暮牛迹,知是宿蹄痕。
(《读曲歌》,“蹄痕”双关“啼痕”。
)③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子夜夏歌》,“芙蓉”双关“夫容”,“莲子”双关“怜子”。
)④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七日夜女歌》,“丝”双关“思”。
)唐朝文人张鷟在小说《游仙窟》中写了一段谐音双关的人物对话:于是五嫂遂向果子上作机警曰:“但问意如何,相知不在栆。
”十娘曰:“儿今正意蜜,不忍即分梨。
”下官说:“忽遇深恩,一生有杏。
”五嫂曰:“当此之时,谁能忍柰?”其中的水果名“栆”、“梨”、“杏”、“柰(苹果)”分别双关“早”、“离”、“幸”、“耐”。
这是在特殊的交际环境里,三个人心照不宣的对话。
唐诗中也有一些仿拟乐府诗运用双关的佳作,如: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晁采《子夜歌》)——“见莲”双关“见怜”。
颦眉腊月露,秋杀未成霜。
(晁采《子夜歌》)——“成霜”双关“成双”。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核桃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仁。
(温庭筠《南歌子词》)——“别有仁”的“仁”双关“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辞》)——“深烛伊”的“烛”双关“嘱咐”,“围棋”双关“违期”失约。
诗歌谐音双关手法的运用在明代民歌中又掀起一个高潮,如:井面开花井底下红,篾丝篮吊水一场空。
梭子里无丝空来往,有针无线枉相缝。
(《干思》)——“无丝”双关“无思”,“相缝”双关“相逢”。
滔滔风急浪潮天,情歌郎扳桩要开船。
挟绢做裙郎无幅,屋檐种菜姐无园。
(《别》)——“无幅”、“无园”双关“无福”、“无缘”。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素帕》)——“丝”双关“思”。
汉字谐音的笑话80则汉字谐音的笑话(一):1、今年高考考完后,心知考得不怎样样,就对父亲如实说了考试成绩不梦想,父亲无奈的说:“不行的话,就复读吧。
”这时坐在一旁的爷爷生气的说:“考不上就考不上,服什么毒啊!没出息”2、有送医士出门者,犬适拦门而吠,主人喝之即止。
医赞其能解人意。
主曰:“虽则畜生,倒也还会依(医)人。
”3、银行名字缩写新版建行(CBC)“存不存”中行(BC)“不存!”农行(ABC)“啊不存”工行(ICBC)“爱存不存!”民生(CMSB)“存么,傻B!”招行(CMBC)“存么,白痴!”国开行(CDB)“存点吧!”兴业(CIB)“存一百!”北京商行(BCCB)“白存,存不”汇丰(HSBC)“还是不存!”4、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啊爽!有一天他死了!出殡时家人大哭,啊爽啊爽,啊爽啊爽,一路人不解,心想他们在爽什么啊,上前问到了,你们在爽什么啊,家人答到,啊爽死了,啊爽死了。
5、乡长讲话:某乡村的乡长讲话,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此刻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此刻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日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同志们,乡民们,今日的饭够吃了,大家都吃大碗吧!)6、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她立刻站起来,又被告诉“你蘸着吃!”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7、一裁缝上厕坑,以尺挥插墙上。
便完忘记而去。
随有一满洲人登厕,偶见尺,将腰刀挂在上头。
少顷,裁缝转来取尺,见有满人,畏而不前,观望良久。
满人曰:“蛮子你要甚么”答曰:“小的要尺。
”满人曰:“咱囚攘的,屙①也没有屙完,你就要吃(尺)!”8、一少女抱着猫去买鸡蛋,到摊位放下猫挑蛋,男摊主夸猫:你的咪咪好大呀!女怒不语,南摊主又说:你的咪咪好白呀!少女大怒:再胡扯,我就捏碎你的蛋!9、哪一首歌歌词有"李玟"==》月亮代表我的心(李玟我爱你有多深)10、教师在课堂朗诵诗词,并要求堂下学生笔记教师诵读到题为《卧春》的诗:“《卧春》,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谐音解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第五单元中安排了一个有关谐音的专题,通过分析这一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其中的课文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通过学习谐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语言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谐音现象,但对于谐音的定义和运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谐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能够识别和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谐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谐音的能力,以及识别和创造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和理解谐音。
2.示例教学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运用谐音的方法。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文材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例和练习。
2.设计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一些关于谐音的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谐音现象,如“蚂蚁搬家——顶个诸葛亮”、“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谐音的定义、特点和运用。
五年级语文有意思的谐音100个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山沟里敲鼓--回想(响)千年的枯庙--没声(僧)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小炉灶翻身--倒霉(煤)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小姑娘梳头--自便(辫)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小碗吃饭--靠天(添)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和尚拖木头——出了事(寺)和尚的房子——妙(庙)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斧子破毛竹——着急(斫节)鱼池里下网——多余(鱼)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狗长犄角——洋(羊)气狗吃豆腐脑——闲(衔)不着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小苏他爹——老输(苏)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灯盏无油——--费心(费芯)钟馗嫁妹——--鬼混(鬼婚)粪船过江——--装死(装屎)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吃人参----------候补(后补)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墙上栽菜------------无缘(无园)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老虎拉车——谁敢(赶)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四两棉花——谈(弹)不上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飞机上敲铜锣——声名(鸣)远扬蚂蚁尿书上——识(湿)字不多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象)蜘蛛拉网——自私(自丝)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逢圆)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鞋)归正碗底的豆子——历历(粒粒)在目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打灯笼搬石头——照办(搬)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老虎拉车——谁敢(赶)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四两棉花——谈(弹)不上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飞机上敲铜锣——声名(鸣)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