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doc
- 格式:doc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7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
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
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
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1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4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10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4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27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38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39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1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42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49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51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51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52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54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55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56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57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58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59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63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65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66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67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68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69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70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7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72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73 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7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7~9年级(61篇)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42 曹刿论战《左传》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介绍课程教材研究所顾振彪这套教科书是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编写的。
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前四册教科书结构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
1.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
遵照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材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增强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教材中心主义”的倾向。
实际上,语文要贴近生活,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成为流行的口号。
人们认识到,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早在1990年起我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开始了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的尝试,但当时主要体现在第一册。
现在,从课程生态学的视角,进一步提出语文回归生活,要求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今后的发展出发,关照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使教材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与生活、与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中学习语文,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
2019年审定改版最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语文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
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
阅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的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
2.作文水平不高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文章的段落少,语句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
教学措施: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作为教者要强化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教学,使本年级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改变态度,关爱学生。
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的交流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用情感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我们的策略是:扶特---促中---培优,通过个别辅导和分散培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扶特培优,具体做好四个字:细,从细节、小事入手。
盯,盯紧特殊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帮,建立帮扶制度,建立课后辅导机制。
活,开展竞赛,开展活动。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优秀生和特殊生,也要关注中等生和下等生,努力提高整体成绩。
1 社戏【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二单元这套课标教材,从阅读部分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七年级上、下册为第一阶段,着重培养一般阅读能力,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质疑问难;八年级上、下册为第二阶段,着重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九年级上、下册为第三阶段,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贯穿全套书的始终。
这个八年级下册,正处于第二阶段,它所要着力培养的,是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抒情文的能力。
因此,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八年级下册安排两个记叙文单元、一个说明文单元和一个抒情文单元。
第二单元就是抒情文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作者说,在剧本第二、三、四幕中描写了无辜受陷害遭侮辱的经过,从构思上说,“都为的是结穴成这一景”。
“雷电独白”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
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2019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得性质二、课程得基本理念三、课程得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得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得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得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得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开放得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与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得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得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得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得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得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得经验,遵循语文教育得规律,努力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发挥积极得作用,为学生得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得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
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得重要地位。
二、课程得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得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得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得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得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得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得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9、海燕主讲人: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实验中学陈水明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设想:一、加强诵读训练,可使用配乐方式;二、开展“书法比赛”、“画插图”、“猜谜语”、“当翻译”等活动;三、精心设计板书;四、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机智:五、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有关资料,训练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学与玩(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导入。
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读一读,写一写)1、听写字词——“书法比赛”(活动一)①先讲明比赛规则(准确100分,美观20分)②听写(书法比赛)、评议打分。
③教师出示范作,学生“读一读”。
2、合作交流课外所搜集有关资料①作者:②体裁:③背景:④海燕:三、训练朗读,指导方法(完成练习一)1、教师配乐范读(背)2、学生自由练读。
3、选段练读,指示方法(4)~(6)段(11)段(13)~(15)段(嘲讽)(自信)(渴望)四、开展活动,整体感知(完成练习二)(一)开展活动1、“我也能画插图”——活动一①教师示范画法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③学生上台表演、解说2、“我也能猜谜语”——活动二①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②联想相关影视、小说3、“我也能当翻译”——活动三①教师示范(第(1)段)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③选段探究(第(7)段、(11)段、(15)段)(二)整体感知海燕形象本文内涵象征手法五、拓展延伸,体验升华斗转星移,逝者如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总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入学教育汉语拼音(aoe)汉语拼音(iuü)汉语拼音(bpmf)汉语拼音(dtnl)复习一汉语拼音(gkh)汉语拼音(jq_)汉语拼音(zcs)汉语拼音(zhchshr)复习二汉语拼音(aieiui)汉语拼音(aoouiu)汉语拼音(ieüeer)复习三汉语拼音(aneninunün)汉语拼音(angengingong)复习四课文6静夜思课文7小小的船课文8阳光课文9影子课文10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识字(二)1比一比识字(二)1比一比识字(二)2自选商场识字(二)3菜园里识字(二)4日月明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口语交际)课文11我多想去看看课文12雨点儿课文13平平搭积木课文14自己去吧课文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口语交际)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识字(一)2口耳目识字(一)3在家里识字(一)3在家里识字(一)4操场上语文园地一课文1画课文2四季课文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4哪座房子最漂亮课文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口语交际)课文16小松鼠找花生课文17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18借生日课文18借生日课文19雪孩子课文19雪孩子课文20小熊住山洞课文20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生字表(一)生字表(一)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第一组识字1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语文园地一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第二组识字25看电视6胖乎乎的小手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的心愿语文园地二我该怎么办(口语交际)第三组识字39两只鸟蛋10松鼠和松果11美丽的小路12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第四组识字4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14荷叶圆圆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17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四续讲故事(口语交际)第五组识字5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语文园地五猜谜游戏(口语交际)第六组识字6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王二小24画家乡25快乐的节日语文园地六怎么过“六一”儿童节(口语交际)第七组识字726小白兔和小灰兔27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29手捧花盆的孩子语文园地七该怎么做(口语交际)第八组识字830棉花姑娘31地球爷爷的手32兰兰过桥33火车的故事34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未来的桥(口语交际)选读课文1春风吹2好孩子3象鼻子4咕咚5小猴子下山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秋游(口语交际)第二组识字25一株紫丁香6我选我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我的想法(口语交际)第三组识字39欢庆10北京11我们成功了12看雪语文园地三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第四组识字413坐井观天14我要的是葫芦15小柳树和小枣树16风娃娃17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第五组识字5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合作(口语交际)第六组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4日记两则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语文园地六我想这样做(口语交际)第七组识字7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口语交际)第八组识字830我是什么31回声32太空生活趣事多33活化石34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有趣的动物、植物(口语交际)选读课文1四季的脚步2秋天3三只白鹤4小鸟和牵牛花5鸡妈妈的新房子6骆驼和羊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第一组1找春天2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关于散文:广义散文泛指与韵文相对的文章。
狭义散文是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声情并茂的文学样式。
其特点是散:内容上的取材广泛、自由和形式手法上的自由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
”“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散文的分类: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不以记事为目的)(有记人、记事、游记等)、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抒情寄托)、议论性散文(文艺性议论文或议论中抒情,如杂文等)、散文诗(介乎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烈凝练,语言更精练优美)。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老子》:“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刘克庄《贺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孙麟趾《词迳》:“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不知词自有界,越其界限,即非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
下册)说明
一、教科书结构
像前三册一样,这册教科书也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
这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生历程,传记、回忆录;心灵之声,散文诗;敬畏自然,科学文艺作品;民风民俗,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浅易文言文,写景、记事、说理、写人、抒情的作品;浅易文言文,记游、写景、抒情的作品。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照不同的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原则上与阅读部分互相勾连、互相照应。
它们分别是: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
实际上,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语文实践系统。
阅读部分,在每篇课文的练习中,就有写作练习、口语交际练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也不乏阅读练习,搜集、筛选、整理资料是大量的,占相当的比例。
这也说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是融合在一起的。
总之,每个单元都是写作、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整体实践系统。
读、写、听、说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这个综合实践系统是开放的,富于弹性的,
充满活力的。
关于文言诗文单元,这一册与上一册一样,是相对集中编排的。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没有单独编排,而是与现代文混合编排。
这种编排方式,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可以降低难度,增加兴趣,而且便于文白对照着学。
然而,到了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些文言基础以后,相对集中学文言文,更有利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老一辈语文学家浦江清先生很早就提倡文言要集中学。
这得到叶圣陶、吕叔湘诸位先生的赞同,他们认为文白混合、“雨夹雪”式的学习方法弊病多。
吕先生曾经指出学习文言应该有专门的教材。
因此,从八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文言诗文。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
当然,全套六册书的教学目标,都是按照这三个维度设计的,然而,各有所侧重。
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说,七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验情境、质疑问难。
八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九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这个八年级下册,侧重培养的是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一单元,传记、回忆录,属记叙文;第二单元,散文诗,属抒情文;第三单元,科学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多数属记叙文;第四单元,散文、小说,多数属记叙文。
第五、六单元,文言诗文。
阅读这些文章,除了注意一般的理清思路、把握意蕴、体验情境等以外,希望结合文体、语体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不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桥梁。
鉴于此,这一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是有目标与没有目标的辩证统一。
所谓有目标,是指整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大体是有的;所谓无目标,是指具体的教学目标,教科书不作规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以及对课文等的个性化体验、理解,自行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其实,从阅读来说,一篇课文,它的重点、关键处、精彩的地方,例如文眼、诗眼,往往是学习重点,需要学生把握的。
尽管课文前没有把它列出来,但课文后的练习往往体现出来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结合课文后的练习,就不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了。
三、教科书内容
这一册与前几册一样,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的阅读与综合性
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阅读部分共30课。
这些课文的价值取向与过去教科书有所不同。
过去教科书的课文,更多的是注意它能否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因此一般选的是选材组材、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典范性的文章。
现在选取课文,主要选经典作品、名家名著和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能提供给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获益颇多,而且在过程、方法与知识、能力两方面也得到培养。
这一册的30课中,除古代诗文都是经典名篇外,鲁迅、郭沫若、巴金、沈从文、汪曾祺,以及高尔基、茨威格、纪伯仑、星新一等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名家名作。
这些作品中的丰富意蕴,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久远的。
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部分,撷取的都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以及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的专题。
全册书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分若干小专题。
这些专题的特点是:实践性,自始至终都是语文实践活动,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的局限性;综合性,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课内外的综合;过程性,重视学习过程,重在参与。
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合作性,每个专题的学习,往往都需要集体活动,或全班,或小组,或三五人;自主性,比阅读部分更需要自
主,自主组织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评价活动。
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尽人皆知。
为什么课内背诵了,课外还要背诵呢?主要是为了增加背诵量,使学生从小有更多的文化积累。
与课文中的古诗词不同,课外古诗词前都有一段导读文字,可以提高、诱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名著导读,是每册教科书都有的。
这一册导读的是《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
在学校里,课时有限,大都只能读单篇文章或者整本书的片段;整本书一般只能在课外阅读,但过去在这方面缺少指导。
这个名著导读,就是把课内外沟通起来,指导学生在课外读整本的书,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打下基础。
附录有一些语法知识表和草书欣赏。
按课标规定,语法修辞知识结合课文阅读、写作练习学习,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
附录中的表,只是帮助学生把平时零碎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以便于记忆和应用。
至于书法欣赏,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
附录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教学建议
对阅读,最主要的建议是:让学生读书。
有人可能要说,这算什么建议,阅读么,当然要学生读书。
其实不然,现在有些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或多或少离开课文,淹没在空泛的讨论中。
一定要让学生好好读课文,熟读成诵,读出作者的思路,读出文章的语路,读出全篇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
悟和理解。
读了一篇,这一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而且举一反三,连及他篇。
这样积累多了,阅读水平高了,整个语文素养也提高了。
讨论是必要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好处多多,但这些无非是为个体阅读营造良性的阅读环境,归根结蒂还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
对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建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专题活动的情境中,使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欲罢不能,出现无比高涨的学习热情。
有了这股热情,教师就好办了,只要注意因势利导,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这种专题实践活动,耗费时间长、牵扯精力多、人员组织复杂、工作量特别大,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
这种专题活动对学生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写作和口语交际,是与应用结合在一起的实战锻炼,教学中切勿放松。
当然,教科书这部分的内容份量较重,不要求所有学校全部完成,各地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部分就可以了。
与教科书配套的,还有一本自读课本。
对这本书的阅读,希望老师加以指导。
比如,指导学生订立阅读自读课本的计划,定期出读书的墙报、黑板报,召开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请专家作读书辅导报告,交流、展览读书心得笔记、手抄报,等等。
此外,可以把自读课本某些内容引进课堂,
与教科书结合起来,发挥两本书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