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3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的鉴赏必须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第一、分析典型人物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
如祥林嫂的外貌。
②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如鲁四老爷的个性化语言,就反映出他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
如药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就刻画出他凶残、贪婪的丑恶形象。
④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分析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理清结构。
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
②寻找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胳,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
通过寻找线索,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
③抓住场面。
情节由场面组成。
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第三、分析典型环境。
①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②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分析典型环境从以下方面入手:第四、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是以故事为核心的艺术创作。
情
节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小说故事发展的轨迹和
血脉。
在鉴赏小说情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节的起伏和转折
小说情节的起伏和转折是小说对读者的加持力度。
情节
的起伏和转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帮助读者
进入小说故事的世界中,体验小说人物的冒险和经历。
因此,在鉴赏小说情节时,要关注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看看
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推进故事的发展。
二、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是小说故事的关键。
小说情节的
紧凑性指的是故事情节的构建是否合理、紧凑、准确,是
否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情节的连贯性指故事
情节的铺垫是否得当,是否在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有所
呼应。
三、情节的意义和深度
小说情节的意义和深度是指情节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运用以及融入小说故事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情节的意义和
深度不仅仅是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内涵,还包括情节与时代、环境以及人性的联系。
四、情节的吸引力和出人意料性
小说情节的吸引力和出人意料性指的是小说故事所呈现
的情节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否具备吸引读者的力量,
或者是小说情节给人惊喜或带有跨越性。
这些特殊的情节
处理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
连接度。
综上所述,小说情节的处理是小说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情节是小说的精髓所在,合理处理情节能够让小说拥有更好更有趣的发展,让读者感受到创作过程中的艺术魅力。
简述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
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情节线索: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2、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了解环境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4、把握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
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小说鉴赏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一、以环境衬托人物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小说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悬念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
一是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
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开展展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对比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一、环境的对比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三、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刻画人物的方法常见的关于人物刻画三种题型: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古代小说的特点与鉴赏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宝贵的鉴赏价值。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鉴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小说的特点1. 丰富多样的题材:古代小说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如仙侠、历史、官场、言情、奇幻等,每个题材都有其独特的氛围和内涵。
这些题材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又展示了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古代小说常常使用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物品的描绘和通过物品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黛衣服的象征和意义,以及《水浒传》中的弓箭等。
3. 罗曼蒂克的爱情描写: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充满悲欢离合、曲折离奇的情节。
其中最著名的可以提到《牡丹亭》、《西游记》等。
4. 人物形象鲜明: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善良、勇敢、聪明、机智、正直或者狡诈、险恶、残忍等等,他们通过小说的情节和对话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5. 描写手法多样:古代小说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如对话、叙事、写景等等。
这些手法使得整个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融入其中。
二、古代小说的鉴赏1. 欣赏情节设计:古代小说的情节设计常常通过各种方法制造悬念和紧张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了解情节的设计和发展对于鉴赏古代小说非常重要。
2. 品味人物形象: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品味他们的性格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
通过对人物的了解和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鉴赏古代小说。
3. 感受意境描写:古代小说的意境描写常常通过独特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情绪和氛围。
欣赏这些意境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沉浸在古代小说的世界中。
4. 深入思考寓意:古代小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寓意,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和情节的思考,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总结起来,古代小说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罗曼蒂克的爱情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多样的描写手法。
小说鉴赏优秀的小说,无论长短,每篇都是一个精美的世界。
鉴赏,就是在这个世界中,读者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的交流。
通过长期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阅历、知识、才华、情趣,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开阔、充实、美好。
正因为这样,小说鉴赏在语文教学和各级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小说解析1、小说释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某大学举办了一次超短故事比赛,并要求内容要涉及宗教、王室、性和神秘。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某大学生写的故事是:“我的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当时,女王未婚,但女王却夸奖了此文的作者。
美国科幻小说家蒂支·布朗曾写出过一篇只有25个字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2、小说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祝福》)。
3、小说的历史(古代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谈神说鬼)、“志人”(记录名人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深层的社会或人生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注意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场所,而且主要是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人际环境、人情环境、风俗环境。
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能够提供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反映社会深层问题,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人物独特审美价值或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思想情感,为后边刻画人物性格作铺垫。
景物组合,营造意境。
③推动情节线索发展;④象征和暗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位于小说开头时,作用一般是暗示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结尾时,作用一般是深化作品主旨;环境描写位于小说中间时,作用一般是推动情节发展;但是无论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何种位置,它们共有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2、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原则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
2以意逆志:通过作品的文辞,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
3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二具体方法1思路: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2立意或中心思想: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起因+经过+结果)/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三小说的鉴赏一)小说:具有的形象性、典型性,表现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和环境描写。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1抓住人物形象做具体剖析①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的关键。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肖像(姿态、神情、服饰)、心理、行动和语言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②理解环境(自然、社会)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作者情感,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2把握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主要从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主题、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3深挖作品主题4品鉴小说的语言特色三)基本途径与方法1人物鉴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A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B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阅读考察角度一、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二、具体考查角度:1.分析故事情节2.鉴赏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4.鉴赏写作技巧5.探究题赏析小说(de)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de)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2.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de)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de)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de)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de)态度和读者对人物(de)评价).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de)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de)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de)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de)目(de),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de).所以,在分析情节(de)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de)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de)作用.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de)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总结:情节(de)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de)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de)兴趣.3、为后面(de)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3、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de)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留下广阔(de)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环境描写(de)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de)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de)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de)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de)具体场景):①点明故事发生(de)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一、表述要点: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衬托)→→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二、表述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de)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de)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de)情节发展.四鉴赏小说(de)艺术手法鉴赏小说(de)表达技巧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2.文中特有(de)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de)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小说(de)常用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②引起读者(de)思考,吸引读者阅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或暗示小说(de)主题.2.写景法.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de)命运.小说(de)常用结局及效果1.出人意料(de)结局. (项链)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de)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de)心灵,产生震撼人心(de)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de)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令人伤感(de)悲剧结局.(药杜十娘)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小说(de)常用结局及效果3.令人喜悦(de)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de)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de)结尾与主人公、作者(de)意愿构成和谐(de)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de)结局凸显出人性(de)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de)向往.4.戛然而止结局.留下了“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空白”(广阔(de)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1.题型:为什么以此为题谈谈你对题目(de)理解.试分析题目(de)作用.给文章加(换)题目.2.解题思路: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de)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3.答题模式:①标题表层(de)具体意思(文中具体(de)XX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de)深层意思.答题技巧1、先看标题(de)本义:内容(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与……相呼应)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3)主旨与主旨(中心)(de)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人物与人物(de)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de)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de)触发点)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五探究小说主题小说(de)主题是小说(de)灵魂,是作者(de)写作目(de)之所在,也是作品(de)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de)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de)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de)主题.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de)句子(或用自己(de)话概括作品(de)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de)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de)理解和看法.主题挖掘(de)基本途径:1、从作者背景看2、从人物特征看3、从情节发展看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5、从整体倾向看概括主题(de)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对什么现象(de)反思.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情节特点1、开头特点:倒叙,设置悬念.作用: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de)阅读兴趣.2、结尾特点:(1)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浪漫主义(de)想象(3)戛然而止,引发读者思考3、伏笔暗示4、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张一弛,张驰有度5、情节偶然巧合.作用:使故事情节具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突出文章(de)主旨.6、人物出场:先声夺人;层层渲染铺垫.7、表现手法:烘托,对比,抑扬,侧面描写.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1.题型:小说(de)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2.解题思路: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de)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总括全文;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④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如象征某种精神品质;⑤奠定全文感情基调3.答题模式:①标题表层(de)具体意思(文中具体(de)XX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de)深层意思.1、先看标题(de)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内容(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与……相呼应)2、再看标题形式作用:(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3)主旨与主旨(中心)(de)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人物与人物(de)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de)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de)触发点)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小说的文学鉴赏
鉴赏小说的技巧可以从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入手。
就人物来说,可重点分析人物性格是否丰富、性格发展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是否有新意。
就环境来说,可重点分析其描写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特别是社会环境的描写是否抓住了一定社会的本质特点,并富有个性;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是否完全和谐,具体方法是不得当等。
就情节来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对一般小说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看情节的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结构是否严密;小说线索是否做到了明暗呼应、浑然天成;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成长是否互为表里,是否可以成为“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就叙述手法来说,倒叙、插叙等是否自然圆熟,既使“故事”波澜起伏,又穿孔了人物个性,等等。
另外,小说还大量使用对比、烘托、抑扬、虚实等手法,需要我们细细领会。
小说鉴赏技巧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学会运用鉴赏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几种小说鉴赏技巧。
一、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故事的核心。
通过对情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首先要确立故事的起点、转折点和高潮,明确人物的目标和冲突。
在分析情节的同时,要留意作者使用的叙事手法、时间顺序和心理描写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二、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故事的推动力。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故事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此外,还要注意作者通过人物形象所传递的思想,这对于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三、语言风格语言是小说的工具,通过对语言风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家的文字表达和艺术追求。
要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文体特点和字词运用等,这些都能影响到小说的表达效果和阅读体验。
既要关注语言的美感,又要关注语言与故事主题的统一性,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四、历史背景小说与时代紧密相连,了解小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要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这些都能影响到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取向。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所表达的价值观。
五、主题探讨每个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通过对主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思想和审美追求。
要关注作品中隐藏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还要思考作品在社会和人生层面上所提出的问题,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六、跨文化阅读小说是一个具有广泛传播和多样性的文学形式,通过跨文化阅读可以更好地开拓视野,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怎样鉴赏小说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二小说的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看,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和寓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 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 ,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鉴赏知识点归纳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的议论)、环境描写、景物描写2.常见题型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增进故工作节的发展。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心理描写:直接施展阐发人物头脑和内在情感(抵触/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施展阐发人物头脑品格,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更细致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施展阐发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从故工作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进程。
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剧烈的抵触抵触中,人物的头脑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施展阐发人物的头脑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合、人物之间的干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小说鉴赏的命题新趋势与答题方法指导湖北《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
文学作品的阅读侧重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事物特点的概括,鉴赏艺术手法,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小说则主要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细节描写及小说主旨。
纵观近几年高考题,阅读文本虽仍以散文为主,但小小说的考查正逐渐升温。
2010年18套试卷中,11套考散文,7套考小说。
2011年17套试卷中,10套考散文,7套考小说。
其中2010年高考山东卷考查了老舍先生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节选部分,2011年高考安徽卷考查了南美作家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的一个选段。
对于经典小说名著的考查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向。
另外,新课标选修教材中的《外国小说欣赏》也已被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所以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小说的鉴赏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考点解析】小说的考查主要围绕三要素进行:一、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
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考查情节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1、概述情节2、情节的作用3、情节的安排二、环境描写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自然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
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考查环境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人物形象考查人物形象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命题:1、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形象的作用四、小说主旨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主旨类考查常见设问模式: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试题例析】(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
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
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
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
”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
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
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
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
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
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
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
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
“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
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
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
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
”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
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
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
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
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2010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保护人【法】莫泊桑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
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
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
那儿已有个老神父。
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