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功能障碍的判断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22
一、简述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答: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均由大脑调控。
正常的大脑功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异常的大脑功能与结构可能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
大脑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形成了神经环路,构成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结构基础,脑通过不同环路处理信息,并对所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并结合与之有关的触觉、听觉体验,既往的经历、记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觉体验。
神经递质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然后通过第二、第三信使系统调节其效应的时程和强度。
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布,参与不同的精神活动。
大脑还具有可塑性,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从而影响整个精神活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精神活动的影响。
二、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理解精神疾病?答: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学易感性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病因。
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心理的、社会文化的东西通过记忆、学习等会使大脑的结构、化学和神经活动不断发生变化。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导致心身疾病。
七、正常人思维具有哪些特征?答:思维是指人们将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整个心理过程。
正常人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及实践性。
十五、试述错构及虚构的鉴别要点。
答: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将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或人物上出现错误记忆,并自以为是,信以为真,患者对于张冠李戴的事情常有生动的描述,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常见于脑外伤、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动脉硬化症等。
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不仅反映觉醒状态,还可反映机体的思维、情感、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等多项神经、精神功能。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感知环境能力出现障碍。
临床工作中意识障碍比较常见,多涉及各个学科及机体的各个系统。
由于起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意识障碍的病因很多,短时间内迅速明确意识障碍的诊断及其产生的病因,对于开始有效的治疗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1意识障碍的分类(1)急性意识障碍是由急性全身性疾病所致;(2)间歇性发作性意识障碍是一种短暂而频繁发作的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是晕厥、癫癎与惊厥;(3)慢性意识障碍是由于广泛的脑血管疾病、感染、CO中毒、外伤、缺氧等所致的意识障碍。
2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1)幕上局灶性病变: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皮质、皮质边缘网状激活系、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间脑中央部、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等结构的病变;(2)幕下局灶性病变:当病变累及脑桥-中脑之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就可导致不能觉醒而出现意识障碍、延髓受压、水肿或出血时,可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障碍而继发脑缺氧、缺血而出现意识障碍,病变进一步加重时可波及脑桥、中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3)代谢-中毒性病变:脑的必需物质供应不足、内源性代谢紊乱或外源性有毒物质抑制或破坏大脑皮质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引起上行网状激活系与抑制系统平衡失调而致意识障碍;(4)弥漫性病变:通过上述多种发病机制引起意识障碍。
3意识障碍的定位诊断根据患儿的意识障碍情况、呼吸类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睫-脊髓反射、眼球活动(如眼脑反射)、眼前庭反射、压迫眶上切迹引起肢体运动状态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以确定意识障碍的部位(大脑半球、间脑、中脑-上桥脑阶段、下桥脑-上延脑阶段、延脑阶段),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开始有效的治疗、更准确的判断预后(见表1)。
4昏迷严重程度的判定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之一。
急性脑卒中MRI检查要点大全,一文总结一、什么是急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也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它可能导致大脑血流不足,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陷。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治疗,以减轻脑损伤并降低残疾和死亡风险。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一侧的麻木、乏力或瘫痪、言语不清或理解障碍、眩晕、视力丧失等。
二、急性脑卒中MRI检查要点MRI(磁共振成像)是检测急性脑卒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
以下是MRI检查急性脑卒中的要点:1、MRI扫描应尽早进行,以便尽早确诊。
2、使用磁共振扫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3、通过DWI图像可以显示灰质和白质的异常信号改变,用来确定脑组织的损伤范围和程度。
4、MRA可以检测脑血管的异常情况,例如血栓形成或血管狭窄,有助于诊断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5、在MRI扫描中,还可以进行对比增强,以便更好地显示血管病变和肿瘤等情况。
6、在进行MRI检查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肾功能不全等禁忌症,以确保安全性。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MRI检查可以提供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促进康复。
三、急性脑卒中MRI检查容易忽视的要点MRI检查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中非常重要,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容易忽视的要点。
以下是一些容易忽视的MRI检查要点:1、脑干和小脑的MRI检查:急性脑卒中时,脑干和小脑的损伤往往比较难以发现。
这是因为脑干和小脑所在的位置相对较深,且容积较小,MR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可能不够高。
因此,医生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特别留意这些部位,尤其是在患者有相应症状时。
2、限制性病变的检查:MRI检查可以检测限制性病变,这是急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有时候,在MRI图像上可能看不出明显的限制性病变,这可能会导致漏诊。
术后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王多友【摘要】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外科病人手术后的发病率可高达70%.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对病人近期和远期康复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除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外,还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并增加病人出院后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潜在风险.虽然谵妄的临床分型主要分为反应过激型和反应迟钝型,但其临床表现的实质是病人认知能力下降.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其特异性发病原因,现已知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脑组织对外周炎性介质变化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各类谵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老年病人的脑组织对外周炎性剌激所产生的反应较年轻人脑组织所产生的反应尤为严重.谵妄的发病风险因素可分为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诱发因素.前者主要包括病人年龄、并存症、认知功能和机体功能下降、视觉和听觉功能障碍以及术前长期需要医疗护理等.后者主要为术后转入ICU进行重症监护治疗、应用抗胆碱能药物、酒精与药物戒断、感染、医源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以及术后应用镇痛药(阿片类)和镇静药(苯二氮卓类).尽管临床工作中已有数种评分方法可供用于判断病人的谵妄程度,但意识紊乱测试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和危重症病人意识紊乱测试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ICU patient,CAM-ICU)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标准方法.非药物性多模式预防方案和药物性预防方法均有助于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围手术期应用氟哌啶醇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并减轻其临床症状,多模式预防和治疗手段是降低其发病率、缓解发病程度的有效措施.【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7页(P409-415)【关键词】谵妄;认知功能障碍;围手术期管理;急性脑功能障碍【作者】王多友【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和麻醉学科的进步,既往很多高龄的病人以及手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均可安全顺利地完成外科手术,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P300对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及康复标签:P300;认知障碍;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所致的CI又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I,VCI)。
Tatemichi等报道急性脑卒中3个月后约有26.3%发生痴呆〔2〕。
VCI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也影响脑血管病康复。
许多研究表明,该病是可以治疗或预防的〔3〕,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目前检测大脑认知功能常用的电生理方法,其对痴呆诊断价值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但对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我们对60例急性脑梗死(ACI)首次发病者的P300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P300在早期VC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我科2010年1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病人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63.70±8.08)岁,受教育程度为(11.00±2.66)年,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卒中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 或MRI证实,病程3月以内,发病前无明显认知缺损,无精神及情绪异常,生活完全或基本自理,文化程度为受教育1年以上,并能配合检查者。
神经心理检测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其中文盲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P300检测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安静、屏蔽的电生理室内进行检测,室温25~30℃,要求受试者放松卧床,注意力集中,闭目。
首先向受试者说明目的、要求、进行一轮预测试,待其掌握要领后进行正式测试。
采用英国牛津公司生产的Oxford型诱发电位/肌电图儀,电极按照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记录电极置于Fz、Cz点,参考电极置于A1+A2,地线置于Fpz,电极间阻抗6年者,正常:25~30分;痴呆前期:14~24分;痴呆:x+2.5 s,为痴呆期。
谵妄的识别与处理代成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概述➢一种急性脑高级功能障碍☐注意力、认知、定向障碍☐思维与语言障碍☐错觉、幻觉、妄想☐睡眠周期障碍➢临床特征☐突然/急性症状发作(sudden/acute onset)病程短☐症状波动(fluctuation)诊断标准(DSM-IV-TR)A.意识障碍(对环境认识的清晰度降低)以及注意力集中、保持和转移能力降低B.认知功能改变(如记忆力缺失、定向障碍、语言混乱)或出现知觉异常,不能用痴呆更好解释C.障碍在短期内发展(常为数小时至数日),一天中有常有波动D.病史、体检或实验室发现功能紊乱由全身性内科情况的直接生理影响所致。
谵妄亚型活动亢进型(hyperactive type)•Readily recognized, best prognosis•Purely hyperactive: 1.6% of delirium episodes活动抑制型(hypoactive type)•“Quiet delirium”•Often not well recognized, misdiagnosed•Purely hypoactive episodes 43.5%混合型(mixed type)•Most common in ICU patients 54.9%•Worst prognosisPeterson JF, et al. Delirium and Its Motoric Subtypes: A Study of 614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Am Geriatr Soc54: 479-484, 2006.谵妄是重要的临床问题➢发病率高☐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者高达82%( in USA)☐65 岁以上的老年病人住院期间诊断谵妄:48%☐术后病人:15-53%➢常被忽略或误诊☐临床诊断,缺乏客观指标☐要求仔细的床边评估和认知功能判断☐症状波动☐缺乏意识➢可导致严重后果(life-threatening)➢谵妄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谵妄的危害➢致残率增加➢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延长住院天数☐Adds $2500 to hospitalization per patient☐Accounts for $6.9 billion of Medicare hospital expenditures谵妄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Ely, E. W. et al. JAMA 2004;291:1753-1762高危险人群➢年龄大于65岁➢认知功能低下者➢活动功能衰退者➢视觉或听觉功能退化者➢营养或水分不足者➢多种精神科用药➢多重慢性疾病患者病因➢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全身疾患•药物•危险人群I nfectionsW ithdrawalA cute metabolicT raumaC NS pathologyH ypoxiaD eficienciesE ndocrinopathiesA cute vascularT oxins or drugsH eavy metalsI WATCH DEATH评估与诊断➢确定是否存在谵妄☐MMSE☐Mini-Cog Test☐谵妄评定方法(ConfusionAssessment Method )☐CAM-ICU ➢寻找可能的诱因画钟试验—2:45正常中度障碍轻度障碍重度障碍评估:谵妄评定方法CAM四条临床标准:a) 急性起病,波动性病程b) 注意力分散c) 思维混乱d) 意识水平改变a+b+(c/d )= Delirium➢Sensitivity:94–100%➢specificity:90–95%评估:CAM-ICU。
脑卒中——功能障碍和评定部分:一、概述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12小时)、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和脑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
本病特点为脑受损症状的局灶性和起病的急骤性。
常见的相关因素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心脏病、不良饮食习惯、年龄、性别和地理分布等。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死于中风者近100万,致残率86.5%二、主要功能障碍评定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偏瘫和失语最为常见。
与康复护理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动障碍及评定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由锥体系统受损引起,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
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
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对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目前对运动障碍评价运动模式的改变,评定多采Fugl-Meyer法(表2-1)、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表2-2)、上田敏法等,其中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历史最悠久,对脑卒中后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的状况,多采用该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这3个时期。
1.评价运动模式表2-1-2 Brunnstrom 6阶段评估法阶上肢手下肢2.肌张力评定 临床上肌张力是指在肌肉放松状态下被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这种阻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组织的物理特性,肌肉或组织内部的弹性,反射性肌肉收缩。
肌张力分类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张力。
简答题一、何谓幻觉?常见的幻听分为哪几类?答: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
幻听既有言语性幻听,也有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
依据幻听内容,常可分为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及命令性幻听。
幻听常可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
二、如何理解妄想?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三、简述妄想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
答:妄想按其起源及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及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常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及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常在疾病的早期出现,结构不太系统,逻辑性差,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是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一般较原发性妄想系统,有一定逻辑性,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按妄想的结构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是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及嫉妒妄想等。
四、试述智能障碍的分型及其临床表现。
答: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中毒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