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7.42 MB
- 文档页数:28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评课稿一、引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中的一篇重要教材,主要内容是介绍遗传物质DNA的发现和结构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从教材的整体布局、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整体布局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整体布局合理,通篇涵盖了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历程和结构组成。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本部分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在对遗传物质进行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突破,重点介绍了格里菲斯实验、奥德里奇实验和赫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
2. DNA的发现本部分介绍了Watson和Crick等科学家在1953年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发现了DNA的具体结构。
学生能够了解到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3. DNA的分子结构本部分深入介绍了DNA的分子结构,包括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对等概念的解释。
通过文字和图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DNA的复制本部分重点讲解了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配对和合成三个步骤,全面介绍了DNA复制的原理和机制。
整体上,教材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内容连贯,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和结构。
三、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材内容科学、准确,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是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1. 教材对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教材通过引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格里菲斯实验、奥德里奇实验和赫歇实验等重要的实验,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教材对DNA的结构进行了准确解释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相关的分子组成。
通过对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对等概念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DNA结构的组成。
3. 教材对DNA的复制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配对和合成三个步骤。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课时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考点梳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②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②结论: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2)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是它的遗传物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结论:绝大多数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过关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别用含有的噬菌体和含有的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用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标记噬菌体的DNA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禽流感病毒是造成“鸡瘟”的罪魁祸首,当它进入鸡体内后能大量增殖,它在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模板和原料提供者分别是()禽流感病毒和鸡的体细胞都是禽流感病毒都是鸡的体细胞鸡的体细胞和禽流感病毒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下列有关科学家遗传学实验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绿色植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赫尔希与蔡斯用标记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自主先学】:1.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R型、S型细菌2.格里菲斯发现,型细菌和被加热灭活的型细菌混合后,有部分型活细菌转化为型活细菌,而这些型活性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型细菌。
3.艾弗里不仅采用了肺炎双球菌,而且使用了方法进行实验。
4.艾弗里发现,将提纯的S型细菌的、和分别加入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能使R 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是S型细菌的。
5.将S型细菌的DNA和一起加入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被的DNA便无法使型细菌转化为型细菌。
6.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体内的病毒,它仅有包裹着。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和,再用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8.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留在细菌外,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是。
9.T2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遗传给子代噬菌体的。
至此,人们确信遗传物质是,而不是。
10.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中溶解度不同。
DNA不溶于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11.在条件下,DNA遇会被染成色。
【共同探究】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活动一:说出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包括:R型、S型细菌两种)(2)实验过程及现象①活的R型细菌−−→−注射老鼠−→−②活的S型细菌−−→−注射老鼠−→−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老鼠−→−④活的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老鼠−→−思考题1:上述四组实验,哪些组小鼠体内可以找到S型细菌?思考题2:第四组实验注入小鼠体内的活细菌是哪种?小鼠死亡说明小鼠体内出现了哪种活细菌?这能说明什么问题?【知识归纳】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能使转化为。
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觉DNA是要紧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差不多步骤。
(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关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依照时刻情形灵活选用。
导入:有味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亲小孩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阻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状、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确实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差不多上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复原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确实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确实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专门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如此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