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73.52 KB
- 文档页数:6
大邑县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发展建议大邑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行政单位。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本文将对大邑县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并就其发展提出建议。
一、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1. 自然资源大邑县位于岷山余脉与川西丘陵地带之间,是一个高原山地地形,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其中包括石泉河、安丰溪、太室山水库等。
这些水源资源为大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开发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山地水上项目,例如漂流、垂钓等。
此外,大邑县还拥有较为丰富的植被资源。
该县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这里有森林、草地、湖泊、河流、峡谷等多种生态景观,极具观赏价值,可作为自然景观旅游的目的地。
2. 人文资源大邑县是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为大邑县提供了优越的文化底蕴,也使得该县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的热门地点。
此外,大邑县还有若干民间工艺文化遗产,如蜀绣、竹编、剪纸、泥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大邑县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二、发展建议1. 加大景点建设和维护投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邑县的旅游景点也不断增多,但对于景点的管理、保养不尽如人意。
必须加强旅游景点的投入,加强景点维护和绿化,提高景点服务质量,以提高游客参观景点的体验度。
同时,应加快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遗址的工作,保护好自然环境、山林水源等生态资源。
2. 加强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邑县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市场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各项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包括道路建设、酒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等,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3. 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体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服务水平的监管,维护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卫生清洁。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一、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1、依据资源的形成机制分,九寨沟的山水属于天然的资源,它形成于第四季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第四纪中,九寨沟内发育过古冰川,下到海拔2200m,甚至比这更低的位置.九寨沟内一系列海子是第四纪冰期中由冰蚀和冰川终碛阻塞形成的。
瀑布是冰川后期流水在古冰川高大终碛上侵蚀和局部崩塌作用形成,在海子堤埂上从水下长出的灌木和树木是冰后期植物长期适应冷水环境的结果,海子、堤埂,瀑布和雪山林海构成九寨沟奇特风景.2、按照自然资源的属性分,九寨沟既有自然资源又有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貌: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巍峨,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
水体:九寨沟一系列的海子属于冰川湖(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孔雀河、孔雀海、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犀牛海和季节海、五彩池和长海等)五花海的底部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
金秋时节,四周山坡上的彩叶纷纷坠落在池水中,倒影、水波、阳光、落叶的完美结合,将人间最绚烂的颜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
犀牛海水下的色彩宁静了,好像大自然进入了哲理状态的思考,绵软的水草只需轻轻抖动几下腰身,就让那蓝和绿幻化出无限神秘。
珍珠滩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蓝,银中凝绿,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夕阳照在海拔较低的芦苇海上,摇曳出满地金黄。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但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分。
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长海南北长7.5公里,宽500米,水深80多米,是九寨沟内最大的海。
它汇集南面雪峰的雪山和四水的流泉,没有出水口,排水靠蒸发和地下渗透。
3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我们先按照1990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表1 成都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再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 18972-2003)》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表2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表最后我们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具体见下表:表3 旅游资源分类表4 成都市旅游资源评价4.1 成都旅游资源定性分析定性评价又称经验法,主要通过评价者观察后的印象得出结论,我们在此用“三三六”评价法对成都市旅游资源经行定性评价。
4.1.1三大价值的评估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现状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成都拥有古镇、遗迹、博物馆、宗教寺庙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和客家少数名族风情。
洛带古镇、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殊院,武侯祠,青城山等旅游资源为代表,这些旅游资源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其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
成都地区积聚了大量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钙华地貌、天然的湖泊与池沼、国宝栖息地,举国闻名的九寨沟、都江堰等,形成了一副集山、河、湖和人文景色完美结合的壮丽雄伟的画卷,使成都具有很高的旅游游憩艺术观赏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教育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研究场所。
安仁汶川地震博物馆, 金堂云顶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杜甫草堂, 武侯祠,三圣花乡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这些资源为考察地震构造,特殊的地质地貌,研究三国历史文化,探索农村新的发展模式,研究珍奇生物,奇特景观等科学工作提供最好的资源。
4.1.2三大效益的评估经济效益:成都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交通便捷,旅游服务半径大,有一小时圈的和两小时圈的旅游服务半径,依托成都市和周边市区广阔的经济腹地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加之国家的黄金周假期的推动,使成都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给成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教师: 吴妍 小组成员: 我们是雷锋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4年 5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____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_____学院______2011____级_______1______班______地理科学______专业………………………………(密)………………………………(封)………………………………(线)………………………………目录1:背景 (3)2:分类 (3)2.1分类原则 (3)2.2 分类对象 (3)2.3 分类结构 (3)2.4: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2) (5)2.4.1:成都市内主要景点分类: (5)2.4.2:线路①主要景点分类 (6)2.4.3:线路②主要景点分类 (9)2.4.4:线路③主要景点分类 (10)2.4.5:线路④主要景点分类 (10)2.4.6:线路⑤主要景点分类 (13)2.4.7:线路⑥主要景点分类 (15)2.4.8:线路⑦主要景点分类 (16)3旅游资源评价 (18)3.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三三六”定性评价法 (18)3.1.1旅游资源三大价值: (18)3.1.2旅游三大效益: (19)3.1.3旅游条件: (20)3.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22)3.2.1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1) (22)3.2.2:四川省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2) (24)3.3:单因子评价——地形因子。
(26)4.四川省旅游资源图示 (27)4.1旅游资源图标准(见表4.1) (27)4.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2) (27)5.四川省旅游景点的发展建议 (29)5.1旅游景点的马太效应分析 (29)5.2马太效应对策分析——处于阴影下的旅游景区应对策略 (29)5.2.1“错位”营销形象导入 (29)5.2.2旅游市场的细分策略在旅游景区的运用 (30)5.2.3运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30)1:背景本小组先是按照四川省主要旅游景点在川内的大致线路分布来选取的主要景点。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一、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以客观的、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质量和数量等特性,进行客观定性描述、评价和分析,以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管理的可行性。
它通常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量表分析法、学者评分法和其他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定性分析和评价。
(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定性评价旅游资源最常用评价方法之一,是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结合现场观察、采访等方法,把握形态特征、资源结构等指标,考察其可科学遵守旅游发展规律,进行有效保护和发展,以满足业主使用需求。
(2)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访谈技术,从现有旅游资源的形态特征、形状、分布与衍生特征及勘测改造调整后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拟定的旅游资源管理规划,依据专家意见评价旅游资源状况,以此看出旅游资源发展的前景及其对其的影响。
(3)量表分析法量表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定性评价方法。
采用该分析法时,对被测资源采用从0到10分以上或1到4分以上的量表,按照专家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进行评分,利用一定的期望点得分评价方法来确定各项分析指标的得分。
(4)学者评分法学者评分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的学术研究,建立评价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系统,并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以此决定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旅游管理增添参考价值。
实景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方法,它采用客观的现场调查,特别是采用影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把旅游资源可视化后,根据不同的定量指标,进行旅游资源定量化和实地化评价和管理,发掘旅游资源的实际效果,准确判断旅游景区的ポジション、形状和状态等,以便为利用管理设计提供参考。
(2)优势比较法优势比较法是宏观定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法。
通过识别和对比不同旅游资源的定量指标,如景观质量、美学价值、资源负荷等,以确定最适宜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措施。
SWOT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它将旅游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环境内外的资源优势与不足因素和机会与威胁,分别纳入内部环境的“SIL”(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外部环境的“THR”(threat)四大衡量指标。
四川旅游可行性分析四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四川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旅游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四川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等。
此外,四川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这些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为四川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交通通达性一直以来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目前,四川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已经建立了较为便捷的陆路、航空和铁路交通系统。
鉴于四川地广人稠,部分地区交通可能还需要继续改善,但总体来说,四川的交通条件已经基本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境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国民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
四川作为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有着独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例如,九寨沟、峨眉山等景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可以预见,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假期休闲意识的增强,四川旅游市场的需求会继续保持旺盛。
四、政府支持力度大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政府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四川旅游业的竞争力。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四川旅游业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四川旅游业的可行性很高。
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大。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内,四川旅游业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
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1.定性评价方法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
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
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
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旅游资源的评价引言旅游资源评价是指对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估和评价的过程。
它对于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以及提升地区形象和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的定义、评价指标和方法以及评价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
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经过人工开发和改造的。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古迹、文化村落等)、历史遗迹以及生态环境等。
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景观的丰富程度: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评价自然景观的丰富程度可以从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动植物种类等方面入手。
2.人文景观的魅力:人文景观是旅游资源的另一重要方面,它包括古建筑、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等。
评价人文景观的魅力可以从古建筑的保存状态、传统文化的传承程度、地方风俗的独特性等方面考虑。
3.历史遗迹的价值:历史遗迹是旅游资源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历史遗迹的价值可以从历史文化的底蕴、遗迹的保存状况、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
4.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评价生态环境的质量可以从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1.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景点的景观、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直观有效,可以全面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问题。
2.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旅游资源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旅游资源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游客、专家、当地居民等群体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旅游资源的看法和评价。
四川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正确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区域旅游规划工作的首要环节。
这里对四川旅游资源的价值、条件与潜力的定性与定量的初步分析,有助于辨析四川旅游资源的性质、地位,从而明确开发目的和方向。
一、四川旅游资源概况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连西藏,北壤青海、甘肃和陕西,是沟通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全省面积48.5万km2,居全国第5位。
全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
从地形地貌来看,全省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秦岭山地,境内山岭、盆地、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江河湖泊网罗密布。
全省辖18市3自治州,人口8357万,但分布畸偏。
盆地面积不到全省的1/3却居住着全省人口的90%。
四川少数民族13个,为全国第一大彝族聚居区、唯一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
四川有丰富的各色旅游资源,如有66个主要景区(其中含2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9处国家级风景区)、7座国家级和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0处全国重点和26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所博物馆(含陈列馆、纪念馆)、56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3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名胜景区(点) 263个。
可见全省旅游资源可谓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此对四川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很有必要,可为四川旅游深入发展理清思路和明确方向。
二、四川旅游资源定性评价1、旅游价值首先是自然景观的欣赏价值。
四川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即造就出了一大批原始绚丽的自然景观。
如有“天下秀”的峨眉山,“天下幽”的青城山,原始古朴的九寨沟,“人间瑶池”的黄龙沟,青风绿骨的蜀南竹海;有亚洲大陆位置最东、海拔最低的海螺沟冰川公园,以保护国宝大熊猫为主的蜂桶寨、唐家河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峡谷等,都向人们展现出西部特有的天姿神韵,具有很大的观光旅游价值。
2023-11-03CATALOGUE 目录•四川旅游资源类型•四川旅游资源等级•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旅游发展探讨•四川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01四川旅游资源类型四川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峨眉山、黄龙等,这些景点以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大量游客。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包括高山峡谷、森林、草地、湿地等。
地理环境四川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旅游,如成都平原的温带湿润气候,以及高海拔地区的寒带和寒温带气候。
气候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美食文化四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鲜香、口感丰富而著名,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品尝四川美食。
历史文化四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这些景点代表着古代巴蜀文化的辉煌。
革命历史四川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许多重要地点和事件。
纪念设施为了纪念革命历史和先烈,四川建设了许多纪念设施和博物馆,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
红色旅游资源02四川旅游资源等级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水景著称,享有“人间仙境”之美誉。
九寨沟位于乐山市,以山景为主,兼有佛教文化特色,被誉为“佛教名山”。
峨眉山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位于成都市,以灌溉工程文化著称,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景观为主,被誉为“天下幽”。
4A级旅游景区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阆中古城位于南充市,以古城风貌和民俗文化为主,享有“阆苑仙境”之美誉。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以石刻艺术和佛教文化为主,为世界文化遗产。
03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布情况概述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于全省各地市州,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
旅游资源类型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等,其中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山水景观、森林景观等,人文景观则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古镇古村等。
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一、资源本身的特征1. 独特性和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稀有性和价值。
这些特征通常由资源的类型、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自然景观等决定。
2. 多样性和丰度:评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度,包括各类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活动项目等。
3. 教育和认知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教育和认知价值,包括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二、地理位置和可达性1. 地理位置:评估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包括其与主要客源市场的距离和交通便利程度。
2. 可达性:评估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包括交通状况、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进入景区的难度等。
三、环境和生态可持续性1. 环境保护: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生态、土壤、水体等的影响。
2. 生态可持续性:评估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影响,包括对动植物种群的影响。
四、管理和保护状况1. 管理水平:评估旅游资源的管理水平,包括管理机构的组织能力、管理效率等。
2. 保护状况:评估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包括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维护和修缮状况等。
五、旅游价值和市场潜力1. 旅游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包括吸引游客的能力、游客满意度等。
2. 市场潜力:评估旅游资源的市场潜力,包括潜在游客的数量、消费能力和需求等。
六、社会经济效益1. 经济影响力:评估旅游资源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评估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包括就业机会、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等。
七、旅游设施和服务1. 设施完善度:评估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
2. 服务质量:评估旅游服务的质量,包括导游服务、安全保障、游客咨询服务等。
八、社区参与和合作1. 社区参与:评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参与程度,包括社区在规划、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2. 跨部门合作:评估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如环保、教育、经济等)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多赢的合作模式。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需要考虑资源本身的特征、地理位置和可达性、环境和生态可持续性、管理和保护状况、旅游价值和市场潜力、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设施和服务以及社区参与和合作等多个方面。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探究刘 犟1 林孝先2*(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2.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 要:本文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和前人分类经验,对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第一 ,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5类、17小类,以碎屑岩地貌景观和构造地貌景观为主;第二,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内旅游资源属于省级资源层次,资源整体价值水平处于省级水平;第三,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景观价值处于“较好”级别,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开发利用条件为“中等”级别,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时,该公园有上升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
关键词: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中图分类号:P942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地质公园是以独特的地质遗迹为核心,并和其他各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种性质特殊的自然区域。
目前,学界对地质公园的研究集中于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影响和效益研究等方面,对资源类型分类定量评价的研究则较少。
例如,陈安泽提出地质公园类型的各种分类、命名准则、定义、评价等,强调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通过对已建成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进行SWOT分析或资源定性评价进行研究。
本文以建设中的特殊地质公园——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依据理论法、频度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各类资源。
一、研究区概况(一)区域地质背景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地处南充市营山县东北部,包括孔雀、消水、太蓬、三元、明德、合兴等乡镇,由太蓬山园区、黑马山园区、磨刀岭-孔雀洞园区3个独立园区组成。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与分级一、定性评价(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
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字评价:美、古、名、特、奇、用;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人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级系统在体现旅游资源单体规模时,新的分类以等级来区别。
一个单体根据其本身特征可归纳为某个景型之某级类。
本着不使问题复杂化及定量评价简捷化,设定景型的规模分三个等级: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见表2)。
景域、景段、景元分别是体现大、中、小规模或重要性的概念。
规模分级的“景域—景段—景元”与属性分类的“景系—景类—景型”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
属性分类系统中的“景系、景类、景型”三者之间是包含和从属关系,即“景系”包含“景类”,“景类”包含“景型”。
而分级体系中的“景域、景段、景元”在特征方面是一个并列关系,互不包容和从属。
只是体现其规模与空间尺度。
表2中小写字母a,b,c代表资源属性分类中的景系,小写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属性分类中的景类,小黑点后面的数字表示景型在景类内的编号。
在属性分类前冠以大写字母A,B,C,代表规模等级分类。
如Aa1.01表示自然景系(a)地文景类(a1)第一景型(.01)中的景域(A)。
“景域”、“景段”、“景元”作为基类“景型”的三个规模,但并非所有的基类“景型”都有这三个规模,不同的“景型”据其特点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规模等级,只有少数景型具有三个规模等级。
如瀑布,既有大型瀑布群(景域),又有大中型瀑布(景段)和小型瀑布/人工瀑布(景元)。
四川省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结果 (1)1.四川省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 (1)1.1四川省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表: (1)2.四川省旅游资源评价 (7)2.1定性评价 (7)2.1.1三三六评价法 (7)2.2定量评价 (11)2.2.1国标资源评分法 (11)2.2.2四川省气候适宜度评价 (15)2.3综合分析 (18)1.避寒型 (19)2.避暑型 (20)3.春秋型(一般型) (21)3.结语 (22)参考文献: (22)四川省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一、实验目的: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类。
二、实验内容:1对四川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四川省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2完成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图三、实验结果1.四川省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四川地处中国大西南,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全省拥有众多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本次实验选取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选取依据主要以市级区域为单位,以区域总体资源丰富度以及资源点的A级情况为参考,选取了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57个旅游资源地进行分类与评价,形成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表和资源评价图。
1.1四川省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表:2.四川省旅游资源评价2.1定性评价2.1.1三三六评价法2.1.1.1三大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四川在距今3.5万年至4万年前的晚期智人——“资阳人”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
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地处中国大西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全省拥有众多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其中三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一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