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旅游规划中的景点资源评估方法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增加,景点资源评估成为旅游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景点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旅游规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景点资源评估方法,帮助旅游规划者在规划过程中更好地评估景点资源。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收集人们对景点资源的意见和评价的常用方法。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旅游规划者可以了解游客对景点的满意度、游览体验以及对景点的期望等信息。
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和片面的评价。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对景点资源的评估结论,为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一种运用专家经验和知识来评估景点资源的方法。
通过邀请旅游学专家、地理学专家、环境保护专家等进行评价,可以综合考虑景点的自然环境、文化价值、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从专业角度对景点资源进行评估。
专家评价法适用于对于旅游规划者而言较为陌生的地区或景点,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估的客观性。
三、权重评估法权重评估法是通过对景点资源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处理,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的方法。
通过制定评估指标和给予不同指标的权重,可以客观地评估景点资源的优劣。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价值、交通便利度、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权重评估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和可比较。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景点资源评估的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与景点资源相关的数据,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象条件等,可以获得对景点资源质量的客观评估。
GIS分析法能够为旅游规划者提供空间分布、覆盖范围、相对位置等信息,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景点规划和资源整合。
五、市场调研法市场调研法是通过对潜在游客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从而评估景点资源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游客的消费能力、旅游偏好、旅行方式等信息,从而为景点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1)资源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独特性):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3)地域组合状况: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
2.交通的通达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3.市场距离(1)客源地游客的来源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动机越强。
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市场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开发的价值越大。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
4.基础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接待的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二、旅游与区域发展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3)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环境问题(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①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方法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资源的调研与评估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方法,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潜力。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并向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旅行社等相关群体进行调查,可以获取到各种关于旅游资源的信息。
问卷可以包括对旅游景点的认知、满意度、消费行为等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了解被调查者对旅游资源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对旅游资源的评估和改进建议。
二、观测法观测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旅游资源来进行评估的方法之一。
观测法可以分为定性观测和定量观测。
定性观测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审美特点、自然环境、服务质量等进行主观的观察和描述,通过专家评分或者群体讨论的方式得出评估结果。
定量观测则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相关数据的测量和统计,例如游客数量、游客满意度、收入等指标,来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
三、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研究国内外类似旅游资源的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从而对特定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改进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旅游资源的运营模式、市场特点、管理经验等信息,为旅游资源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打分的方法。
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的质量、独特性、市场潜力等进行评估。
通过专家评价的结果,可以得出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估和发展建议。
五、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也可以用于旅游资源的评估与规划。
SWOT分析将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帮助旅游从业者了解旅游资源的内外部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在进行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方法的优势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简述旅游资源的三三六评价法
三三六评价法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三个维度和六个方面。
三个层次包括:基础层次、支撑层次和上层建筑层次。
三个维度包括:客观维度、主观维度和评价维度。
六个方面包括:开发利用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文化价值和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三三六评价法按照不同的维度和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旅游资源的整体评价和优劣。
在客观维度方面,主要关注旅游资源本身的品质和特点。
在主观维度方面,则主要关注旅游者的感受和体验。
在评价维度方面,则需要关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在开发利用水平方面,需要评估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经济效益方面,则需要考量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在社会效益方面,则需要关注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在环境影响方面,则需要评估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文化价值方面,则需要评价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历史和文
化价值。
在管理水平方面,则需要关注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通过三三六评价法的评价,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参考。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与分级一、定性评价(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和施工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
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字评价:美、古、名、特、奇、用;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人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级系统在体现旅游资源单体规模时,新的分类以等级来区别。
一个单体根据其本身特征可归纳为某个景型之某级类。
本着不使问题复杂化及定量评价简捷化,设定景型的规模分三个等级: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见表2)。
景域、景段、景元分别是体现大、中、小规模或重要性的概念。
规模分级的“景域—景段—景元”与属性分类的“景系—景类—景型”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
属性分类系统中的“景系、景类、景型”三者之间是包含和从属关系,即“景系”包含“景类”,“景类”包含“景型”。
而分级体系中的“景域、景段、景元”在特征方面是一个并列关系,互不包容和从属。
只是体现其规模与空间尺度。
表2中小写字母a,b,c代表资源属性分类中的景系,小写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属性分类中的景类,小黑点后面的数字表示景型在景类内的编号。
在属性分类前冠以大写字母A,B,C,代表规模等级分类。
如Aa1.01表示自然景系(a)地文景类(a1)第一景型(.01)中的景域(A)。
“景域”、“景段”、“景元”作为基类“景型”的三个规模,但并非所有的基类“景型”都有这三个规模,不同的“景型”据其特点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规模等级,只有少数景型具有三个规模等级。
如瀑布,既有大型瀑布群(景域),又有大中型瀑布(景段)和小型瀑布/人工瀑布(景元)。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
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
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
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
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
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即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典型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
这种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性指标。
这种评价一般只限于自然资源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如登山、滑雪、游泳等较为适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有旅游湖泊评价、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康乐气候评价、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地形适宜性评价等。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
该评价方法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结果为数量指标,便于不同资源评价结果的比较,具有更为客观、准确和全面的优点。
这类评价方法非常多,有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美学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价值工程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法等。
(3)国家标准综合评价法
这实际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其评价体系由“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和“附加值”赋分两部分组成。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和附加值赋分值,二者之和为该单体评价总分值。
据此将其分为五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
”;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