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讲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为例,引发学生对对外开放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同志们,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
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让学生明白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同时,本节课还涉及到一些基础概念,如“外交”、“条约”、“租界”、“裁判权”等,在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中国史和国际政治方面提供了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牢记中国抵制外来侵略的精神。
二、知识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
2.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3.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如“外交”、“条约”、“租界”、“裁判权”等。
4.理解中国抵制外来侵略的精神,以振奋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1.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2.一些基础概念的掌握。
3.中国抵制外来侵略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演变。
2.如何通过历史课程,引导学生理解和建立抵制外来侵略的精神。
五、教法策略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1.任务式学习法,让学生根据人物经历和事件背景,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对外开放历史。
2.学生课件分组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了解一些基础概念以及外交闹剧中中国抵制外来侵略的具体表现。
3.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理解。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和交流意见,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对外开放原因影响外交条约租界裁判权中国抵制外来侵略的精神七、学情分析本课是近代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将在整节课中多次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八、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是《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一起探讨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本次演讲,我将重点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8年,我国创始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我国踏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
随后,我国相继实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先进的技术。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对外开放更加深入,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并在世界贸易中保持着相对平衡的贸易结构。
其次,外商投资规模逐年增加。
大量的外资流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并推动了我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再次,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制度。
首先,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和优化贸易结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再次,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多边合作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方式。
最后,我们要深化金融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我国对外开放是推动发展、促进繁荣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为共同发展贡献更多赢利和智慧。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而奋斗!谢谢大家!。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
进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限制越来越大。
1980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第一次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
1981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我国宪法,由此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序幕。
中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办经济特区。
1979年7月和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市和厦门市创办经济特区。
1988年4月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
这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以市场调节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试验基地的作用。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经济特区充分利用毗邻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赋与的特殊政策,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已经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目前中国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第二阶段,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经济特区经验的基础上,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沿海港
口城市,扩大其经济技术对外自主权,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先形成投资环境较好的“小气候”,比较集中地为外商提供投资场所,举办工业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产业,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的经济发展。
第三阶段,进一步扩大沿海开放区域。
1985年2月,党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经历了由小到大,先"小三角"后"大三角"的发展过程。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使我国对外开放由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大大扩大和拓宽了对外开放的规模和领域。
第四阶段,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和开发浦东新区,并于1990年6月2日正式批准。
在浦东地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特区的政策。
浦东新区按照不同功能定位设立了四个功能小区,其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资金充足,金融商贸机构云集,前景广阔;金桥出口加工区是集出口加工、贸易经营、商业服务和生活居住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出口加工基地。
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保税区,产业规模逐步积聚与增大,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功能效应日趋突现。
张江高科技园区以雄厚的科研、工业基础作后盾,以周围及
浦西的科研院所和等院校为依托,强化科学、技术、智力条件来促进浦东新区的发展,并对浦东"龙头"地位的确立具有战略意义。
第五阶段,沿边、沿江及内陆省会城市的全面开放。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先后批准开放了13个沿边城市、6个长江沿岸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32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5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3个保税区,开放了34个口岸,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第六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世贸组织于2001年11月9--1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第4次部长级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
段。
我国将由以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