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为分析——以大众公司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739.00 KB
- 文档页数:20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20, 8(3), 74-86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bglohttps:///10.12677/bglo.2020.83009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MNC’s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Illustrated by Volkswagen GroupSiyi Gu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ijingReceived: Jul. 6th, 2020; accepted: Jul. 20th, 2020; published: Jul. 27th, 2020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essant growth of MNCs’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the intensifying competition i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market, how Volkswagen Group,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alizes its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rough effective direct investment has become a noteworthy issue.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Chinese market entrance history of Volkswagen Group, this paper creatively analyzes its early investment advantages and later challenges by using the OIL framework and PEST model, and sums up the background, proces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its two investment strategy tran-sitions towards Chinese market in chronological order. This paper not only reflects the generality of FDI decision-making of MNCs in China, but also gives salutary inspirations and experience to Chinese government and local enterprises.KeywordsMC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Volkswagen Group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与转型——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例顾思怡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7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27日顾思怡摘 要在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大众集团如何凭借有效的直接投资实现在华扩张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决策分析:以大众汽车公司投资中国市场为案例作者:刘莎来源:《财讯》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FDI被定义为一个企业在国外的投资。
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作为著名的跨国汽车制造商,是国际运营的成功典范,一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中国。
本文将重点从进入动机、进入模式来分析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的FDI决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OLI范式;大众汽车一、基于OLI范式大众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研究(1)OLI概念根据邓宁理论(1979),OLI范式包含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些优势促使企业进行FDI,因此可以用来分析大众汽车在中国进行FDI的动机。
本文将运用OL工具体分析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
(2)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1.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在国外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
与本土企业相比,外国企业在进入本土市场时,由于文化、语言、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存在许多劣势,这就产生了额外成本,但企业可以通过竞争优势(如成本优势)来抵消FDI所产生的额外成本。
就大众的所有权优势而言,大众公司遍布于世界各地,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找到最经济的生产零部件的地方以降低购买成本。
此外,大众在酬:发方面也表现出了竞争优势。
大众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备受信赖,大众集团不仅注重低成本,而且在质量、设计、创新等方面力求生产更优质的汽车。
因此,这些所有權优势使得大众能够克服在国外运营的成本。
2.地点的优势地点的优势是指特定于某一国家但所有公司都可获得的优势,它涉及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文化、政治和法律环境。
大众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制造商。
中国市场有很多优势,包括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和材料对共应商。
本文将通过PEST分析来解释大众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
首先,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大众对中国市场投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与知识输出研究一、引言外资企业是指以外资为主的经济实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等资源,还通过技术转移和知识输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转移和知识输出两个方面探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作用。
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一)外资企业技术转移的意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是指通过技术凭借、人员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中国企业,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中国企业的水平,通过技术转移可以弥补中国企业的不足之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外资企业技术转移的方式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1.技术许可:外资企业将自己的技术许可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可以使用这些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
2.合资和收购: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组建合资企业或直接收购中国企业,从而将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中国企业中。
(三)外资企业技术转移的效果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3.推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输出(一)外资企业知识输出的意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输出是指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和研发成果引入中国,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资企业所掌握的领先技术和研发经验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外资企业知识输出的方式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知识输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让中国的研发人员参与到国际项目中,接受国际最前沿的研发知识。
2.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和技术创新。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与技术转让作者:佚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带动国际先进技术转移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以技术贸易的方式从跨国公司引进技术,后来又创造性地提出“以市场换技术”。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积极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特征,同时也带来了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演变过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经营活动经历了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产品进口和技术转让,到在华投资建厂当地生产;从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制造活动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活动;从单纯的制造活动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既投资研究开发,又投资服务、销售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外国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贸易和直接投资以及设立研发中心,成为我国引进技术的主体。
(一)并购与新建投资方式均衡化。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具备了跨国公司以并购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条件,例如,良好的投资环境、先进的工业发展部门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因此,我国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据联合国贸发会计调查结果显示,2004~2005年并购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中占52%,新建占48%。
在我国,跨国公司的并购与新建均衡化。
(二)投资模式配套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即上中下游企业一起投资。
在商业价值链中互为客户,进行群体竞争,跨国链条对我国市场是一个价值升级。
(三)独资方式趋主流。
表1显示了历年累计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中,外资企业在项目数以及实际使用金额比例均超过了40%,其中实际使用金额更是超过了中外合资企业,位居第一,并且这种独占鳌头的形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四)在华投资跨国公司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
外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主要途径。
按企业性质分类统计表明,进入新世纪,跨国公司引进技术的比例占全国引进技术的比例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引进技术的主体(见表2)。
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让及其策略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和技术转让的策略,并试图在对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技术转让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字: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策略一跨国公司技术转让概述技术转让是指拥有技术的一方通过某种方式将其技术出让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常常表现为技术使用权的转让。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形式包括工业产权的技术转让,非工业产权的技术转让和提供技术服务。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是依据自己的利益,在母公司的统一运筹和统一决策下实现的。
为保持技术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对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推广的政策,最新技术和产品首先用于母国的国内生产,通过新产品查户口满足国外市场需要,若干年后将业已相对陈旧和过时的技术钻一出去。
跨国公司转让某些较先进的技术常常是局部性的,一般只是从事总公司或其他地区子公司指定的某一生产环节,不能组成完整的生产线。
就中国而言跨国公司的技术投入促进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外商投资企业约占一半,申请的专利数约占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数的2/3,在高新技术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方面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在中国投资取得成功的通用电气,摩托罗拉,IBM,朗讯,杜邦,保洁,英特尔和西门子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投入都在加大。
二、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策略2、采购策略,即通过采购变相汲取超额利润。
由于技术上的优势,在研发某一产品的过程中就将其与产业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一旦可以产业化后,核心器件和原材料必须在技术转让方指定的供应商处购买,否则从国际市场上其他供应商处购买的,器件不配套、技术指数不协调,不可能产业化。
而这些供应商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受控子公司,价格十分高昂,供应商利润丰厚。
这是东道国引进技术付出的代价,仅此一项,跨国公司可以从中得到高额的回报。
技术转让合同中许可使用费与其相比真是九牛一毛。
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合理的技术使用费高额地回收过去,且不露声色,手段可谓隐蔽。
第三章国际投资合作案例: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基本案情】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公司始建于1938 年,其创始人是弗迪南·波舍尔,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
大众汽车公司从20 世纪50 年代初开始国际化经营,广泛参与汽车海外销售、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活动。
自1998 年起至2002 年年底。
大众汽车公司收购了布加迪、兰博基尼、本特利和劳斯莱斯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其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大大加深。
目前,大众汽车公司在全世界有13 家主要的生产性子公司,海外有7 个大的销售公司,20 多个其他公司。
国内子公司主要有大众和奥迪公司。
大众汽车加拿大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大众汽车开始向全球进军,国外主要在美国、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南非、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独立生产装配公司及销售公司。
整个大众汽车公司年产销能力达300 万辆,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目前拥有十个独立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本特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斯堪尼亚、大众商用汽车和大众汽车。
整个汽车集团在2012 年产销超过907 万辆,大众品牌则超过574 万辆。
大众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最早与中国开展合作的跨国集团之一,其与中国的接触始于1978 年。
当时。
大众汽车公司就敏感地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市场潜力无限,并且坚信以中国投资项目为基础。
其可以迅速进军东亚市场。
在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之后,从1979 年到1980 年,大众汽车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界就在中国年产15 万辆轿车的可行性方案展开磋商,1984 年上海汽车厂组装桑塔纳轿车成功,1985 年中德合资经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8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一汽)以许可证转让方式生产奥迪100 轿车取得成功。
跨国公司参与技术转让的实践经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技术转让的实践中。
技术转让是指跨国公司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技术、生产技术或管理经验等转让给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或组织。
技术转让不仅能够促进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技术接收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技术转让涉及到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较为复杂,因此跨国公司参与技术转让的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一、而今技术转让成为跨国公司的主要战略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已经将技术转让作为其主要战略之一。
通过技术转让,跨国公司不仅可以获得中长期的收益,还能够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技术转让也能够提高技术接收方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水平,从而为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技术转让需遵循国际规范和当地法律在进行技术转让的过程中,跨国公司需遵循国际规范和当地法律,确保技术转让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尤其是涉及专利技术的转让,跨国公司需要与当地政府和专利机构进行充分交流,确保符合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
跨国公司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技术转让方案,并在与当地合作伙伴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和法律审核,以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和保障。
三、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管理体系跨国公司参与技术转让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跨国公司需要完善技术转让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明确技术转让的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并进行定期的技术转让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跨国公司还需要建立技术转让项目评估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转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技术转让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四、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交流和合作在参与技术转让的实践中,跨国公司需要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跨国公司应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发展需求和政策法规,与当地合作伙伴开展深入的战略合作,共同制定技术转让方案和实施计划。
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大众汽车一、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1、所有权优势1大众汽车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国际化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具有多国经营形成的优势。
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具备一定的把握市场方向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大众汽车的生产规模大。
大众汽车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际化经营广泛参与汽车海外销售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活动.自1998年起至2002年年底.大众汽车公司收购了布加迪兰博基尼本特利和劳斯莱斯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其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大大加深。
在美国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南非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独立生产装配公司及销售公司.整个大众汽车公司年产销能力达300万辆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目前拥有十个独立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本特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斯堪尼亚大众商用汽车和大众汽车。
3大众汽车于1937年成立拥有较成熟的制造技术其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也极强以市场为导向能够设计出符合潮流的汽车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其制作技术相对落后。
2、内部化特定优势与向中国出口汽车相比大众通过在中国直接投资可以绕过中国的一些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另外直接投资可以缩短汽车供应链减少供应链其他成员对利润的瓜分。
3、区位特定优势1978年中国政府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这一政策鼓励并方便了大众在我国的直接投资。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巨大且价格较低廉另外中国拥有很多小型加工企业可以为大众生产各零部件。
这些都可以使大众的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
当时中国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大众的汽车品牌享誉中国中国人民对进口汽车需求较大。
二、投资环境分析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供应、涉外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大众汽车一、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1、所有权优势1大众汽车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国际化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具有多国经营形成的优势。
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具备一定的把握市场方向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大众汽车的生产规模大.大众汽车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际化经营广泛参与汽车海外销售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活动.自1998年起至2002年年底.大众汽车公司收购了布加迪兰博基尼本特利和劳斯莱斯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其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大大加深。
在美国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南非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独立生产装配公司及销售公司.整个大众汽车公司年产销能力达300万辆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目前拥有十个独立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本特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斯堪尼亚大众商用汽车和大众汽车。
3大众汽车于1937年成立拥有较成熟的制造技术其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也极强以市场为导向能够设计出符合潮流的汽车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其制作技术相对落后。
2、内部化特定优势与向中国出口汽车相比大众通过在中国直接投资可以绕过中国的一些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另外直接投资可以缩短汽车供应链减少供应链其他成员对利润的瓜分。
3、区位特定优势1978年中国政府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这一政策鼓励并方便了大众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巨大且价格较低廉另外中国拥有很多小型加工企业可以为大众生产各零部件.这些都可以使大众的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当时中国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大众的汽车品牌享誉中国中国人民对进口汽车需求较大.二、投资环境分析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供应、涉外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德国向中国的技术转移1———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案例研究穆荣平(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80)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重点人物访谈研究了德国大众向中国转移技术的背景、转移过程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转移的结果、影响进行评价。
研究表明:(1)中国的经济调整政策等因素对于技术转移具有重要影响;(2)德国大众向中国转移技术产生了“合资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滚雪球效应;(3)国家关锐政策和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与组织措施以及有关政策有力地加速了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4)以合作双方当初的战略目标来衡量,德国大众向中国的技术转移是成功的。
关键词:技术转移;德国大众;上海大众;国产化1 引言技术转移研究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方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
有关技术转移研究的著述1976年即达1200种2之多,1980年则超过了2000种3。
由于技术转移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至今技术转移研究仍然是各国政策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际上通常区分技术转移为纵向和横向技术转移两种4。
纵向技术转移指的是技术由R &D 向应用转移;横向转移指的是技术由一地区或一种经济系统向另一地区或一种经济系统的转移。
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5,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技术、资源禀赋、生产函数、经济1 本文首先要感谢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首任董事长仇克先生,原上海大众总经理王荣钧先生在访谈和资料收集过程中提供的有关帮助,感谢德国大众公司亚太地区总部Rieken 先生为安全研究提供的资料和帮助。
2T S aghaf i 2N ejad ,R 1B elf idld :T 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 echnology T ransfer and Development :A Bib 2liography ,19763T 1S aghaf i 2N ejad ,R 1B elf ield :T 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 echnology T ransfer and Development :A Bib 2liography ,19804E 1Mansf ield :“International T echnology T ransfer :Forms ,R esource R equirements and Policies ”,in :American E conomic R eview 65(May 1975),p 1372-3765Jean 2Louis Mucchhilli :“Multinational E 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and T ransfers of T echnolo gy :the E lements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n :A 1E 1S afarian and G illes Y 1Multinationals ,G overnments and International T echnology T ransfer 1987,p15第18卷 第6期1997年 11月科 研 管 理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18,No.6Nov., 1997规模、产品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市场结构方面的差别都将决定着交易的发生与否。
作者: 穆荣平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出版物刊名: 科学学研究
页码: 68-73页
主题词: 技术转移;技术能力;产品生命周期;比较优势;影响因素;上海大众
摘要:由于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转移作为获得技术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的认同,成为各国政策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结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案例,分析并指出国际技术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为: (1)技术供方发展战略决定的合作意愿与技术能力;(2)技术受方发展战略决定的合作意愿与技术接受能力;(3)技术转移的机会,即政治、经济、技术环境;(4)技术选择、转移方式;(5)外汇平衡和投资利益保护,值得强调的是,合作双方战略目标中的一些共同点是技术转移成功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