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
- 格式:ppt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33
社会性别主流化(一)社会性别主流化概念所谓主流,即“干流”、“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现代汉语词典)。
在社会生活领域,一般指正统思想,发展方向,社会主导,行为规范。
“性别观点纳入主流”:“这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子的关注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所有领域的政策和方针的设计、落实、监测和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受益,中止不平等现象。
最终目标是实现两性平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97)。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把社会性别平等作为基本的价值观(玛琳在国际乐施日惹会议?会上的发言),从组织上、制度上、纲领上以性别视角开展工作,并把性别问题深入到所有工作人员的头脑、心里和专业行为中。
所谓“组织上”指组织本身和它物质的外表及内部结构。
“制度上”指组织的网络、它在其它组织和机构中的地位,以及和它们的关联。
所谓“纲领上(可操作的)是指组织活动,通常指它所执行的项目/纲领(乐施会文件)。
这一界定,强调社会性别主流化必须从实施者的组织、制度和纲领等方面着手,是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社会性别问题不是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问题,是男女关系的变革问题;社会性别主流化不是把男人包括进来这么简单、更不是让“糟糕的主流”接受社会性别,而是要改变权利关系”(02.3印尼日惹会议记录)。
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把妇女及其他弱势、边缘群体等纳入社会机制运作的主航道,是改变现有权力关系的政治活动。
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改变的不仅是性别角色分工,而且包括基本的价值观;不仅要改变某些现象,更要改变权利关系;社会性别主流化不仅是达到男女平等的技巧、策略,而是要达到两性权利\权力结构的根本变化,即在政策、决策、纲领、组织、项目等多层面上改变男女两性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
不能满足于让原来处于主流的人具有性别意识,而是要改变主流的结构,让妇女、妇女组织进入决策和管理的主流。
(三)主流化的层次、内容和方法1层次:社会性别主流化包括不同层次:①地区层面:研究和实施一个地区应该做什么(如湄公河流域防止妇女拐卖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做的);②国家(政府)层面:政府应制定具有性别敏感的政策,促进性别主流化;从妇女的角度对政策、法律进行分析,与政府对话;利用国际条约、地区性会议推动政府行为;与主流决策者对话后要关注效果,要做政策和政策效果分析;③社区层面:解决社区(当地)中的性别议题(如有的社区文化规定女人只能做家务劳动,不能参加公众活动、社区活动,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可让男人允许妻子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让组织中的男性工作者接受女性工作人员;对基层妇女培训,让男人分担家务等)。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
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
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
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
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
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
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
在中考庆功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春华秋实,桃李飘香!××××级中考的硝烟已经散尽,蓦然回首,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收获的竞然是累累硕果。
在此,请允许我以一个普通教员的身份,感谢明通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学校领导对××级的保驾护航!感谢所有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理解!自1958年建校起,老一辈通中人就在植林庄园、石梯子河畔的沟沟坎坎,用他们的朴实和坚韧谱写了通中精神,那就是艰苦踏实的奋斗精神,教书育人的人本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扎实奉献的敬业精神。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通中人始终秉承老一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办学路上苦苦求索,于是通中有了“城二中”的美誉,有了一次又一次中考夺冠的辉煌;于是通中有了今天全新的面貌,有了在通中这片沃土中飞出去的只只金凤凰!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通中人才会在各种困难中走得自信而踏实。
去年秋季开学初的全县教师大调动,使我们××级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我校调走的20多名教师中,大部分是××级的中坚力量,有的班级走得只剩一个老师守学生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动荡,家长在忧虑,社会在质疑。
这时候,通中人用永不放弃的精神做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年长一点的挑起了更多的重担,虽有无奈,但依然执着;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承担了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虽有迷茫,但不缺乏坚韧。
寒来暑往,多少盏星夜灯火,多少颗黎明星辰,××级的老师们硬是用坚持和勤奋换来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通中人见证辉煌时要庆祝成绩,通中人心潮激荡时更要放飞理想。
当新一届学生的接力棒沉甸甸地落在我们手中之时,我们虽感骄傲,同时也忐忑在怀,因为我们深深体味到了责任、使命的重量。
从此岸到彼岸,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我们是永远的长跑者,“百铜争流,不进则退”是我们的原则,“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我们的气魄,“深深扎根,倔强地向上”是我们的品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谯悴”是我们的铮铮誓言。
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性别主流化,亦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问题国际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明确了社会性别主流化,并将以此作为提高两性平等的一项全球性策略。
这一概念强调,必须确保两性平等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首要目标。
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的过程·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容·强化性别发展目标·提供性别意识训练·使社会性别意识提升到国家意识。
是否应该推行全面性别平等辩论辩题正方观点:推行全面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性别平等是基本人权之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应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
只有实现性别平等,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平等,也才能更好地发展。
正如联合国妇女权益组织执行主任Phumzile Mlambo-Ngcuka所说,“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对女性的一种利益,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利益。
”推行全面性别平等,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和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全面性别平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反方观点:推行全面性别平等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一些特定领域,如体育、军事等,男女之间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过分强调性别平等可能会影响到这些领域的公平竞争。
此外,一味追求性别平等也可能会导致对男性的歧视,忽视了男性在社会中的特殊需求和困境。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行性别平等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平衡和包容,不应过分强调性别平等,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特长,实现真正的公平和包容。
综合观点: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推行全面性别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平衡和包容。
我们应该重视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而不是简单地以性别来划分。
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男性在社会中的特殊需求和困境,避免对男性的歧视。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我们梦想的世界不是一个男性的世界,也不是一个女性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着平等和正义的世界。
”推行全面性别平等,应该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