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均衡与供求定理(四)
- 格式:pptx
- 大小:688.29 KB
- 文档页数:13
经济学习笔记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一、重要名词解释市场: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竞争市场一般指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竞争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也称为超额供给状态。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也称为超额需求状态。
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重要摘抄1.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
简述供求定理的内容一、引言供求定理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是研究市场均衡的基础。
它描述了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如何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规律。
本文将对供求定理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地阐述。
二、供求曲线1. 定义供求曲线是描述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和数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其中,供给曲线表示卖方愿意以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数量的商品,需求曲线表示买方愿意以不同价格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
2. 供给曲线(1)定义:供给曲线表示在某一时期内,卖方愿意以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数量的商品。
(2)特点: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即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卖方愿意提高产量;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则减少产量。
(3)影响因素:影响供给曲线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等。
3. 需求曲线(1)定义: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一时期内,买方愿意以不同价格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
(2)特点:需求曲线通常具有负斜率,即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下降;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则购买数量增加。
(3)影响因素:影响需求曲线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收入、价格水平和个人偏好等。
三、市场均衡1. 定义市场均衡是指在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稳定在某一水平,并且出售的数量也稳定在某一水平。
这种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状态。
2. 市场均衡点市场均衡点是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
在这个点上,供给和需求相等,商品价格达到了最优水平,并且出售的数量也达到了最优水平。
3. 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机制是指通过价格调节来实现市场均衡。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商品价格上涨。
通过这种方式,市场可以自动调整到均衡状态。
四、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1. 供给增加对价格的影响当供给增加时,如果需求不变,则商品价格下降;如果需求增加,则商品价格上涨。
这是因为供给增加会导致市场上商品数量增加,从而形成竞争,价格自然下降。
2. 需求增加对价格的影响当需求增加时,如果供给不变,则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供给增加,则商品价格可能上涨也可能下降。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名词解释:需求demand:买者愿意而且能购买的一种物品量供给supply: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1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给定条件下,其他因素不变)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2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3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4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6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7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第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8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9 替代商品substitute: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10 互补商品complement: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简答:1 需求的影响因素?1 收入2 相关物品的价格3 嗜好4 预期5 买者数量2 供给的影响因素?1 投入价格2 技术3 预期4 卖者数量1.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2. 必需品与奢侈品3. 市场的定义4. 时间的长短3.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1. 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的物品量的伸缩性 2. 所考虑的时间长短4.供求曲线变化如何影响价格并如何影响配置?5.均衡价格在市场配置中有何意义?发出价格信号6. 当价格偏离均衡点时,如何自发的回到均衡价格?7.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5种)8.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计算题:1 已知需求方程,求均衡价格?(二元一次方程)2 在均衡点上,球需求价格弹性?(注意P Q 的关系):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2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这2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请掠过阅读吧,哈哈哈198941550160001994242500036197919912122149814921504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这1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这1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111213303529285205 10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这1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这1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50第六章名词解释:1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2 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3 税收负担的原理:a 向买着征税:1税收影响需求,供给不受影响2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 比较新均衡,说明税收的影响 b 向卖者征税:1 直接影响供给2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3 比较新均衡,说明税收影响关于税收的两个结论:1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一、供给和需求1.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4.供求定理5.弹性弧弹性;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和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品、互补品、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网络效应(攀比效应、虚荣效应)消费者剩余5. 生活成本指数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拉氏指数;帕氏指数;连锁权重指数;CPI与PPI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P19,高鸿业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概念:都是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配置的影响补偿预算线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例子:平新乔P30斯拉茨基等式(P146,总互补、总替代,)显示性偏好(平迪克P87)7. 不确定性(不确定下决策的目标函数是期望效用最大化)风险期望效用不同态度的风险效用函数风险升水合理保费(平迪克P161 平新乔P66,)降低风险的三种方法(多样化、更多信息、保险)(风险预防、避免、转移、分散、抑制、补偿)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三、生产论1. 生产函数生产要素;不同的生产方式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短期概念)(几何图形,数理经济学P38)和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高鸿业P132)等产量线(长期);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用等产量线描述规模报酬情况(平迪克200,平迪克笔记)2. 等成本线最优的生产组合;等斜线;扩展线四、成本论1. 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与隐成本;固定成本与沉没成本(排队买车票);资本的使用者成本(平迪克P217);经济利润(超额利润);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总成本2. 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包络关系,高鸿业P177)STC、SMC、SAC的关系,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高鸿业P169)(高鸿业P161/163,数理经济学P42);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LTC、LMC、LAC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高鸿业P174)3.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变动企业生产规模)规模经济用成本产出弹性和规模经济指数SCI描述(平迪克笔记);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高鸿业P175);范围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度量(P231);LAC曲线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学习曲线(平迪克P232)五、市场论1. 市场的界定(地理边界与产品范围)1. 市场结构的划分(高P184)行业,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生产非常接近的商品的厂商总和,垄断竞争市场)2.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和收益曲线AR=MR=P(高P187的图);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短期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与市场的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269,=总收益-总可变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短期供给曲线(高P193);产出法则:一家厂商可以在人任何产出水平生产,应当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出生产。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课题实训题1.经济学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的因素,这种减产本身是否具有什么规律,等等。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研究造纸厂造成农产品减产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从造纸厂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人从造纸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减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坏事。
2.(1)拼车是在交通拥挤、交通费用较高等条件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拼车的人出于以下几个目的:车费分摊、避免等车,节省时间。
(2)通过上述分析,拼车可以减少自己外出的费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课后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B2.B3.B4.C5.B6.D7.C8.A(二)判断题1.F2.T3.T4.T5.F(三)简答题1.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答: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一个人类面临的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一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稀缺意味着人类必须做出选择,而资源的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这个1问题是要考察你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交易和定价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
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者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
此时,供给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由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供给曲线是由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
当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没有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出现。
均衡价格是指在这个点上的商品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将超过需求量,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降低价格,以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相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市场将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提高价格,以抑制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它们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帮助决定了商品的合理价格和市场的稳定状态。
通过了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市场运作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易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并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供求定理的基本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描述了商品的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数量也会增加;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供给数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对于生产商来说,当价格上升时,生产商品的利润也会增加,从而鼓励他们生产更多的商品;而当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会导致生产商减少生产数量。
因此,供给曲线是一个正向倾斜的曲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描述了商品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数量会减少;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数量会增加。
这是因为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价格来决定购买数量,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数量以节省开支;而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购买数量以满足需求。
因此,需求曲线是一个负向倾斜的曲线。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这时的价格和数量就是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
均衡价格,供给将大于需求,导致商品的供应过剩;而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大于供给,导致商品的需求过剩。
只有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才能达到最优的状态。
总之,供求定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变化规律,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原理——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7%。
2003年上涨幅度达到5.0%。
到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4.4%和15.2%,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5年1~4月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5%,为近年来罕见。
房价的快速上涨制约了普通居民居住权益的实现,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波及到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房价快速上涨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过度旺盛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房价的上涨或下跌,其根本的动因都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在当前,又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过度旺盛上。
(二)房价上涨又受成本上升的推动。
从土地的角度看,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
自从银行管辖权上划以后,来自土地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柱。
房价、地价的上涨,有助于地方政府获取更多的收入,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
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成本却是零。
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尤其是在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后,土地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城市土地价格成数倍增长。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自然增加了房屋开发成本,推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第五节价格政策第一节需求理论一、什么是需求二、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三、需求的表示四、需求定理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求定理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供求定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根据供求定理,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而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
这是由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数量通常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因为生产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例如,当汽车价格上升时,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增加生产以满足更高的需求。
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数量通常会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因为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例如,当房价下降时,更多的人可能会考虑购买房屋。
供求定理认为,当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时,市场将会自动调整以达到均衡状态。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即供给过剩,价格将下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商品,从而增加需求。
相反,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即需求过剩,价格将上升以减少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加供给。
供求定理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如何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并预测市场的变化。
此外,供求定理也可以用来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例如垄断或政府干预导致的价格扭曲。
总之,供求定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并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
了解供求定理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并预测市场的变化。
1、局部均衡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局部均衡用来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2、一般均衡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受它本身供求的影响,而且要受到其它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的影响。
亦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
一般均衡用来分析市场上所有各个市场、所有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
在西方经济学中,认为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取决于供需双方。
如果用图形表示,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这个市场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而与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称之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廊悔格是猜其神商品的市场A求宜利用场p',纭量相尊门怛怖供绪和需求的*曲找柑交之表咽此尉需或金零于拱焙员・也即畫明磁込种忧怪成交能務住供需取丹都満事.达到迖具狀崙炳,仞圮价咯背高均倉畅格”就有口胡恢更钊均斷必丿卜保打均赢的魁均.脚2・72、均衡价格形成过程。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就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状态。
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少,供给多,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必将导致价格下跌。
在此过程中,只要供求曲线不发生移动,价格就会一直下跌到P 0为止,从而使供求量相等,又恢复了均衡。
(2)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