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供求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88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供求理论1、什么是需求表(供给表)?需求量(供给量)与需求(供给)有何区别?2、使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使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什么是均衡价格,市场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5、政府干预价格有哪几种形式?分别有什么后果?有可能采取的相应对策有哪些?6、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什么是供给价格弹性?7、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有什么关系?8、解释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
第二章消费理论1、什么是效用?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什么是消费者均衡?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4、解释无差异曲线概念,并说明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5、解释边际替代率概念,并说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6、用序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过程。
7、什么是收入消费曲线?8、恩格尔曲线的定义及其经济含义。
第三章生产理论1、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用图形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解释生产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什么是等产量线?5、什么是等成本线?6、什么是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7、分别用图形说明投入总成本、要素价格和技术变化对生产均衡的影响。
第四章成本和利润最大化1、什么是机会成本?2、什么是总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三条成本曲线的关系和特点是什么?3、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的特点。
4、什么是包络线?包络线是怎样形成的?5、用图形解释长期生产成本曲线和短期生产成本曲线的关系。
6、简释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五章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特点?2、解释完全竞争情况下个别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特点。
3、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4、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5、完全垄断市场有哪些特点?6、垄断竞争市场有哪些特点?7、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8、什么是寡头市场和寡头价格?第六章分配理论1、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各有什么特点?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3、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要素均衡价格决定的多种情况。
第一章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未列出的请大家自己写出答案)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明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及其框架体系;掌握微观个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优化配置资源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基本条件和原则;了解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以及西方经济学所包含的意识形态。
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阐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的经济现象。
二、课程教学要求讲授过程中,在保持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注意其局限性的介绍。
突出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应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动向。
着重理论联系实践,讲授相关理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积分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本课程相关的综合性案例分析,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并演示如何应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以及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区别,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借助多媒体与网络平台等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目、资料收集及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习得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1.西方经济学产生的原因;2.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4.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难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理论需求均衡市场均衡理论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供给供给=欲望+能力弹性理论价格机制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定义:均衡是指经济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市场均衡即某商品的需求等于其供给过剩和短缺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供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则会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供给不变,需求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需求不变,供给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供给与需求同时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也会同时同方向变动,而均衡价格的变动则取决于供求变动的相对量过剩:是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表现为供大于求短缺:是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表现为供不应求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的趋势)例外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预期变量、人口、消费政策需求函数是指需求量和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黄金(紧俏物资)、生活必需品(药品、食盐)、非生活必需品(高档消费品)定义条件作用定义弹性系数=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自变量的相对变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需求弧弹性需求点弹性定义影响需求弹性的诸多因素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敏感性程度生产周期的长短、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自然条件的限制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食物支出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R=PQ)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对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的反应程度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与运行机制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与供给因素供给规律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定义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趋势)例外饮料类、某些公共产品(地铁、公交、自来水)、土地(古玩古董)、流水线作业(大规模生产)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厂商的目标、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预期价格、政府的政策供给函数是指供给量和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最高限价=限制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目的: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结果:供过于求目的:抑制某些产品价格上涨结果:供不应求定义供求均衡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均衡是一种分析视角是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者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均衡经济变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是以决定系统的外在因素保持不变为条件的供求均衡、供求相等—价格稳定不变均衡的前提:各种制约因素不变均衡的变化:各种制约因素变化—均衡变化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商品数量和价值不再变动的状态供求均衡的变动如果S>D ,那么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如果S<D ,那么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一种用来研究市场经济结构、操作和效果的学科。
它是由少数个体、单位和超过群体行为组成,用来研究个体和市场的行为。
主要原理有:
1、供求理论:供求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决定商品价格的基本原理是供求的平衡,描述的是一种对市场的装填性、价格和产量的调节影响。
2、最优决策:它是每个个体根据给定的目标、可用资源和准则,以最大化收益或最小化成本为目标,做出的有效决策。
3、有效效用: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具有独特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基于客观自身的效用函数,对收益进行有效调整和决策,以期获取最优的结果。
4、熵理论:指的是根据各类偏好条件来求取最优结果的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根据消费者的先验偏好,来衡量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偏好得到的收益和产量的最大和最小偏好。
5、回报权衡:这是只考虑当下期望收益,忽略对未来期望收益的考虑,只要今天收益大于固定成本,就把它认为是经济上可行的行为。
6、货币配置:它是指根据财务能力,采取有效调整财务资源的策略,以增加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
7、生产与分配:生产活动是分配资源的基础,分配资源的周期是循环的,可提高分配效率的成本低的策略和技术是完善分配的基础,促进生产和分配的活动。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也是得出经济行为结果的基础,它从单个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出发,为经济分析、模型提出挑战,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实施和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真正进行微观经济学习,微观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的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厂商(生产者)的行为,消费者是买方,生产者是卖方,买卖如何决定均衡的价格。
【注意】经济学伴随商品的买卖产生,买(需求),卖(供给),买卖共同决定了需求的价值。
第一节需求一、需求的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解析】1.经济学中的需求又叫做有效需求。
是指消费者(买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愿意+能够)。
2.关键词:愿意(想买)+能够(买得起),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如:老师每个月收入2千元,想在北京二环内买一套房,这个不是需求,只满足“愿意(想买)”,但是不满足“买得起”。
反过来老师一个月2000万,有能力买得起,但是不想买,也不是需求。
二、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解析】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列出来是常考的):1.价格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
2.非价格因素: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一)价格因素需求定理: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成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解析】1.价格因素指一种商品自身的价格。
如:笔记本电脑卖多少钱,与需求量成反比,即东西贵就少买,便宜就买得多,如:一次性口罩以前2元/个,会买10个,现在口罩涨到50元/个,就买得少了,只买一个。
2.需求定理(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成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绝大多数商品均满足这个定理。
3.在西方经济学中认为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决定需求量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商品的价格。
4.考点:(1)需求定理的内容。
(2)谁是影响需求量最基本的因素,即价格。
(二)非价格因素1.收入水平;正常品:需求量和收入正相关。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 之所以会有选择,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
A.有效的B.经济的C.稀缺的D.无限的2.稀缺性的问题()A.只存在贫穷的国家B.存在与所有发达和不发达的国家C.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消除D.只是对穷人而言3.在任何一个经济中()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的浪费,所以资源不是稀缺的C.既存在资源的稀缺,又存在资源的浪费D.既不存在资源的稀缺,又不存在资源的浪费4. 以下哪一个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相关?A.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B.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C.赤字对储蓄的影响。
D.停车费对汽车需求的影响。
5. 以下哪一项表述是规范分析?A.预计中国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会维持在6.5%左右。
B.2019年一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
C. 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仍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
D.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取消。
6. 实证表述是( )。
A.微观经济学的B.宏观经济学的C.涉及价值判断的论断性表述。
D.可以检验的描述性表述。
7.下列描述中反映了边际分析思想的是A.有所得必有所失B.天上不会掉馅饼C.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D.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会减弱B. 随着物品的丰富,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会减弱C. 某人买的鞋越来越多,这个过程中对她而言鞋的稀缺性在减弱。
D.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在加强。
9.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或某一市场行业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10. “看不见的手”一般是指()A、机会成本B、政府C、利润D、价格11、“看得见的手”是指()A、政府干预B、价格影响C、市场结果D、经济主体活动12.1776年亚当.斯密的()标志现代经济学的起点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B、《赋税论》C、《国富论》D、《经济学原理》13、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是()A、价格理论B、供给理论C、需求理论D、竞争理论14.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