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保健操1
- 格式:ppt
- 大小:26.36 MB
- 文档页数:27
课间心理保健操作者:孙小菱刘燕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04期[关键词] 学习疲劳;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课间心理保健操20 世纪20年代,针对压力和紧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美国心理学家Jacobson 创立了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他认为焦虑可以通过直接降低肌肉的紧张而得以消除。
在治疗过程中,一般先让患者学习控制全身的肌肉,然后从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开始,进行放松训练,学会放松该部分肌肉以后,再进行另一部分肌肉的放松训练,循序渐进,直到患者学会放松全身,能够控制身体的一些特殊肌群,使那些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的肌群达到一种松弛、宁静的状态。
它是通过对相关肌肉的控制达到放松的目的。
研究证明,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对降低焦虑、缓解压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对改善儿童攻击行为以及班级人际关系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也有积极作用。
20世纪80 年代,我国学者在以往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抗考试焦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心理障碍的治疗或成人心理问题的预防,而对学生因学习疲劳和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应用还非常少。
同时,由于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要求放松全身的肌肉,耗时很长,成人都很难坚持,学生就更加困难了。
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化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将其改编成适合学生在课间或学习间隙操作的心理保健操,即时缓解学习疲劳,就能有效预防因学习疲劳和压力的累积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不适、心理失调或心理障碍,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2年以来,崔立中教授以渐进性肌肉放松为技术原型,结合腹式呼吸、伸懒腰等传统的放松方法编制了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
课间心理保健操是将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这种随意调节身心的方式与类似打哈欠、伸懒腰等不随意调节身心的方式结合起来编排的心理保健操,从而实现随意放松与不随意放松的结合,并且将每次做操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时间短,简便易行。
众多研究表明,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可以及时缓解学习疲劳,恢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注意稳定性,能有效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手语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心理健康手语操心理健康手语操是一种结合了手语动作和呼吸练习的健康操练方式。
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和自由舒展,配合上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达到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效果。
在进行手语操练习时,我们不仅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1. 放松身心:通过手语操的练习,可以促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感,让我们感受到全身的舒适和轻松。
2. 提升专注力:手语操的练习需要我们专注地完成各种手势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放下杂念,集中注意力,提升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3. 舒缓情绪:在练习手语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参与到各种手势中去,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势上,暂时摆脱烦恼和焦虑,舒缓负面情绪。
4. 改善睡眠:心理健康手语操可以调节呼吸节奏,放松身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让我们在夜晚更容易入睡,享受一个宁静的夜晚。
5. 增强免疫力:手语操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我们更加抵抗外界疾病侵袭,保持身心健康。
1.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受到干扰,保持集中注意力。
2.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练习,早上起床、下午休息或晚上临睡前都是不错的选择。
3.掌握正确的手语动作和呼吸方法,可以通过视频教程或参加相关训练班学习并练习。
4.每天坚持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
5.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身体放松,呼吸均匀,正念专注,尽量排除外界思绪干扰。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尝试心理健康手语操这种健康保健方式,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冥想和放松,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让我们用行动来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健康,让心灵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健康!【2000字】第二篇示例:心理健康手语操是一种利用手势动作配合呼吸、放松和身体伸展的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这种手语操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焦虑、紧张和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
三、人际碰碰车【活动理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促进剂。
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
初中生交友的烦恼和困惑大多来自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冲突。
针对这种情况,本课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辨证地处理这些问题,学会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活动目标】1、通过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彼此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对方着想。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化解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状态。
3、让学生体验友情的崇高、伟大,珍惜友情,珍惜一起走过的日子。
【活动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朋友》。
【活动对象】初中低年级【活动过程】一、心理剧演出,情境体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心理剧“篮球风波”,形象地展现出在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心理剧场——篮球风波故事情节:放学后,篮球场上小东和同学们在打篮球,一不小心,篮球砸到了小西身上。
情境1——站在自己的角度:篮球场上,小东和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他们各个全神贯注。
“小东,接球。
”……小东说:“王翔,接着。
”在传球时,一不小心,球飞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学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着肚子,生气)你怎么不长眼睛啊,疼死我了。
小东:(趾高气扬)你才没长眼睛呢,这么宽的路你不走,被砸到活该,关我什么事,哼。
小西:你明明先砸到人的,还恶人先告状,我告诉老师去。
小东:你去说好了,我又没有错,不小心嘛。
小西(用手指着小东):你还没有错……小东:怎么啦,想打架,我奉陪。
小西:谁怕谁。
小东和小西两个人打起架来。
学生活动:由表演小东和小西的两个同学谈谈他们表演时的感受,谈谈他们各自这样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教师提问:站在自己的角度,小东强调自己没有错,小东和小西的关系会如何?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情境2——站在他人的角度:篮球场上,小东和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他们各个全神贯注。
“小东,接球。
《我是谁》心理课教案辅导目的:1、让学生发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辅导方式:1、听故事2、讨论3、游戏4、角色扮演辅导时间:一学时辅导地点:教室辅导步骤:一、打开心灵之门(一)听故事1、引起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关注与兴趣。
今天呀,教师给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一个一个看(镜子),别出声。
是什么礼物呀?2、要求讲具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讲了他认为的自己,那他讲的是否完全正确?有哪些方法来认识自己呢?让我们共同打开心灵之门,看看“我是谁”o(板书课题)二、共赴心灵之约1、下面,就让我们共赴心灵之约吧,首先让我们听一个老故事,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呢!故事《骆驼和羊》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于是它们进行一场比试。
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叶子伸出墙外来。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而羊却怎么也吃不到。
于是,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不肯认输,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可骆驼地怎么也钻不进去。
于是,羊说长得矮好。
骆驼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2、思考:(1)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2)为什么骆驼和羊都认为它们自己说的是对的?(3)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分别是什么?3、学生讨论并发言。
4、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认识自我的一个方法:通过自我的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
(方法一,板书)5、继续讨论:下面大家再来思考讨论这些问题:(1)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是全面的呢?(2)老牛是怎么评价的?让学生讨论并发言。
6、从学生发言中总结出认识自我的另一个方法: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
6节心理保健操缓解抑郁症状
1、列表化解操:写一行大字:我为什么心中乱?然后依次写出:最心烦的事、次要的事、小事。
列好后,自劝自解,要么遗忘,要么想想“知足常乐”、“谦让是人生美德”等话。
2、自寻乐趣操:喂喂金鱼、逗逗鸟,无聊便渐渐消失,并恢复做正事的兴致。
3、回忆美景操:舒服地坐卧在沙发或床上,用那些美好的回忆带来好心情。
4、无损宣泄操:听说过“晴雯撕扇”吧,咱们用废纸就行,同时喊两句“粗”话也行。
5、自嘲操:洋洋得意或神经过敏时,自嘲一下吧,人在自嘲中头脑更清醒。
6、“走向混沌”操:想想“难得糊涂”等古训,别再为小事争个不休。
一年级第一课我上学我骄傲【主题说明】适应环境和转变角色是新入学小学生生活适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模式。
虽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小学生活仍然给一年级新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小学生活,接纳自己的新角色,积极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行为目标: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难点: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学PPT。
2.课前小调查:上学第一天,谁送你上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小朋友愉快地告别送自己上学的爸爸,信心满满地走进校园;其他小朋友都面带笑容,高兴地与新老师打招呼。
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
3.请学生说出自己学校的校名,教师将校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写。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4.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骄傲又自豪。
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一:新教室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有两间教室,其中一间是幼儿园的教室,另一间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室。
心理危机干预全体教师培训《穿越风暴拥抱你》逐字稿亲爱的各位老师,首先感谢你们愿意从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本次主题为《穿过风暴拥抱你》心理危机干预教师专题培训。
我是XX中学的心理老师。
我想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初心,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座的很多教师比我资历高、经验足,其实也许更清楚当下中国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自己亲身经历或是听说学生因为心理问题陨落在美好花季的惨痛案例也并不少。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成为教师,选择来到今天的会场,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一段充实愉快的培训时光,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一起穿越风暴,拥抱学生吧!培训中各位教师如有意见和建议,也非常欢迎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进步,谢谢大家。
本次培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了解危机、识别危机、支援危机和转介危机。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明确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其实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及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危时期,大约3/4的心理障碍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的总体比例超过24%,且随年级升高而上升。
《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小学阶段儿童抑郁风险检出率10羯其中1.9%-3.3%重度抑郁风险;初中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30%,其中7.6%-8.6%有重度抑郁风险;高中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40%,其中10.9-12.5%有重度抑郁风险。
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说明潜在的危机爆发者有很多,更别说统计漏掉的部分学生。
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那有效应对危机的前提一定是得先快、准、狠的识别危机,勿让暗潮涌动成狂风暴雨。
我们先明确一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定义:是指青少年在面临沉重打击或突发变故而无法逃避,也无法用自己的心里资源与遗忘的应对策略加以调节时,陷入的一种心理失调状态,这种十失调状态是消极的,甚至是无法自我控制的。
心理素质训练小游戏
做相反动作:
一、头部训练(双脚成立正姿势,双手叉腰,头部随口令前后左右摆动)
口令:左摆——还原,右摆——还原,抬头——还原,低头——还原二、伸展训练(双手随口令前后左右摆动)
口令:左摆——还原
三、体侧训练(左侧:左手叉腰,右手举起,上体向左侧屈;右侧:右手叉腰,左手上举,上体向右侧屈;前俯:上体向前屈,两脚绷直,两手伸直,手指尽量触地;后仰:两手叉腰,上体尽量后仰。
)
口令:左侧——还原,右侧——还原,前俯——还原,后仰——还原四、体转训练(两手胸前曲肘,握拳,上体随口令左右转90度)
口令:左转——还原,右转——还原
五、踢腿训练(双手叉腰,左右腿随口令往左右摆起)
口令:左摆——还原
六、蹲跳训练(青蛙上跳、下蹲)
口令:上跳——还原。
心理健康教育课前手动操
1. 闭目静坐: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腿上。
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缓解紧张情绪。
2. 手臂伸展:站立或坐下,将双臂伸直向前,手掌向外。
慢慢将双臂向上伸展至头顶,然后再放松下来。
重复几次,放松手臂和肩膀的肌肉。
3. 颈部转动:坐或站直,轻轻地将头向左转动,使额头与肩膀保持平行。
再转向右边,重复几次。
然后将头向前倾斜,再向后仰,缓解颈部的紧张感。
4. 腰部扭转: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腰间。
慢慢地向左转动腰部,再向右转动,重复几次。
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用力扭转。
5. 深呼吸:站立或坐下,放松全身,慢慢地深呼吸,感受空气进出身体。
每次吸气时,腹部膨胀,每次呼气时,腹部缩小。
重复几次,增加氧气的供应,缓解压力。
6. 轻松微笑:张开嘴巴微笑,用手指轻按笑肌,使笑肌运动。
轻松微笑可以放松面部肌肉,缓解紧张情绪。
7. 轮流按压手指:将手放在桌子上,将力集中在其中一个手指上,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轮流按压手指。
重复几次,可以缓解手部肌肉的紧张感。
8. 腿部放松:坐在椅子上,将一只脚抬起,用手缓慢地按摩脚底部。
然后放下脚,再抬起另一只脚重复按摩。
这可以放松腿部肌肉,缓解疲劳。
以上是一些教育课前的手动操,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每个手动操可以重复几次,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