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2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1
2009年标准(承压类)2009年标准目录1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释义3 TSG D5001-2009 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4 TSG Q5001-2009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5 TSG Z0001-200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6TS G R0009-2009《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7TS G R7002-2009《气瓶型式试验规则》8TS 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9TS G D3001-2009《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10TS 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11TS G Q6001-2009《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12GB 50273-2009《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3GB 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14 GB 13591-2009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规定15 GB 14193-2009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16 GB 15382-2009 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17 GB/T 23900-2009 无损检测 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法18 GB/T 23901.1-2009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 像质指数的测定19 GB/T 23901.2-2009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20 GB/T 23901.3-2009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第3部分:黑色金属像质分类21 GB/T 23901.4-2009 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4部分:像质指数和像质表的实验评价22 GB/T 23901.5-2009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5部分:双线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23GB/T 23909.1-2009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1部分:成像性能的定量测量24GB/T 23909.2-2009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2部分:成像装置长期稳定性的校验25GB/T 23909.3-2009 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26 GB/T 17719-2009 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26A GB/T 23904-2009 无损检测 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27 GB/T 23905-2009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用试块28 GB/T 23906-2009 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29 GB/T 23907-2009 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用试片30GB/T 23908-2009 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直射检测方法31GB/T 23910-2009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32GB/T 23911-2009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43 GB/T 18292-2009 生活锅炉经济运行44 GB/T 18342-2009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45 GB/T 23257-2009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46 GB/T 23258-2009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47 GB/T 23259-2009 压力容器用视镜玻璃48 GB 13348-2009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49 GB 15599-200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50 GB/T 23483-2009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51 GB/T 23468-2009 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52 GB/T 23469-2009 坠落防护 连接器53 GB 23971-2009 有机热载体54 GB 10879-2009 溶解乙炔气瓶阀55 GB/T 18437.1-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 第1部分:压缩天然气汽车56 GB/T 23800-2009 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57 GB/T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58 GB/T 15454-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钠、铵、钾、镁和钙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59 GB/T 15452-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 EDTA滴定法60 GB/T 14642-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水中氟、氯、磷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61 GB 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62 GB 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63 GB 4053.3-2009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64 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65 GB/T 17955-2009 球型支座技术条件66 GB/T 12522-2009 不锈钢波形膨胀节67 GB/T 13149-2009 钛及钛合金复合钢板焊接技术要求68 GB 50494-2009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69 GB/T 11066.1-2008 金化学分析方法 金量的测定 火试金法70 GB/T 11066.2-2008 金化学分析方法银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71 GB/T 11066.3-2008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72 GB/T 11066.4-2008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铜、铅和铋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73 GB/T 11066.5-2008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银、铜、铁、铅、锑和铋量的测定 原子发射光谱法74 GB/T 11066.6-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镁、镍、锰和钯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75 GB/T 11066.7-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锡、镍、锰和铬量的测定 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76 GB/T 11066.8-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镍、锰和铬量的测定 乙酸乙酯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77 GB/T 11066.9-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砷和锡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78 GB/T 11066.10-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79 GB/T 13748.20-200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ICP-AES测定元素含量80 GB/T 13748.21-200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元素含量81 GB 24163-2009 站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82 GB 13076-2009 溶解乙炔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83 GB 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84 GB 19269-2009 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85 GB 12463-2009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86 GB 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87 GB 24161-2009 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88 GB 17259-2009 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89 GB 24159-2009 焊接绝热气瓶90 GB 24160-2009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91 GB 24162-2009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金属内胆纤维环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92 GB 17268-2009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93 GB 17878-2009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用瓶阀94 GB 17926-2009 车用压缩天然气瓶阀95 GB19533-2004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96 GB0624-2009 流动式起重机检验标准97总局第115号令《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总局第116号令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98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99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有害液体管道的系统完整性管理1 引言1.1 目的和目标管道运营者都希望他们的管道不会对雇员、环境、公众、和客户造成伤害。
运营者们一边要做这方面的工作,一边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从投资中获得合理的利润。
他们的目标是无操作错误、无泄漏、无事故的运营管道。
完整性管理程序为提高管道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并且可以有效率按下列进行资源配置:1.识别和分析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够导致管道事故的因素。
2.分析管道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3.提出综合的、完整的分析和比较风险的方案。
提出综合的、完整的分析和比较降低风险措施的方案。
4.提出建设性的、易于交流的选择和执行降低管道风险的方法。
5.以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为目标,建立和跟踪系统运行情况。
这个标准给出了一个风险评估的方法。
管道运营者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从而减少管道事故并降低事故所带来的后果。
第五部分主要是关于完整性管理的框架。
完整性管理框架(见图5-1)是这个标准的基础。
标准也支持联邦管道安全规定49CFR 195.452的管道完整性管理。
1.2 指导原则在建立这套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将遵循一些指导性的原则。
这些原则贯穿在许多章节中。
在这里,将这些指导性原则一一列出,以使读者从一个更宽的角度来理解管道完整性。
必须把完整性思想溶入最初的计划、设计和建设中。
管道的完整性管理要从设计和建设开始。
建设新管线的准则可以从很多普遍接受的标准中找到,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B31.4和管道安全规则。
在把这些标准和准则用在管道设计中时,设计者必须考虑管道经过的地区和管道对该地区及该地区居民的影响。
这个标准中没有包含如何新建管道的内容。
但是管道设计规范和竣工条件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原始信息。
系统完整性是建立在良好的员工素质基础上的,要求运用定义明确的技术操作设备。
机械设备的完整性只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一部分。
完整系统使运营者能减少事故的数量并减小事故与误差的反作用。
材料有关数据单位:mm
无缝钢管(摘自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摘自GB/T18742.2-2002<《冷热水通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摘自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柔性机械接口灰口铸铁管(摘自GB/T6483-2008《柔性机械接口灰口铸铁管》)
电气安装用导管——金属导管(摘自GB/T14823.1-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金属导管》)
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摘自GB/T5023.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热轧带肋钢筋(摘自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热轧光圆钢筋(摘自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Q/SY 2.1—2001前言Q/SY 2《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共分3个部分:——第1部分:基础和术语;——第2部分:要求;——第3部分:实施指南。
本部分是Q/SY 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第2章“QHSE管理体系基础”是在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基础上编写的,保留了GB/T 19000族标准的八项原则,遵循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所共有的基本原则,旨在为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本部分的术语和定义主要引用了GB/T 19000—2000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作为补充,部分引用了GB/T 24001—1996,GBZI"28001—2001和SY/T 6276—1997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并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
根据整合后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和需要,对部分引用的术语和定义作了重新描述。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境标准化直属工作组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石油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鸿雪、杜民、高圣平、陈效红、周国、王凤玲。
Q/SY 2.1--200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范围Q/SY2的本部分表述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为:“Q 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并规定了相关的术语。
本部分适用于有如下需求的中国石油所属组织和相关方:a)通过实施QHSE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b) 对能满足其产品或服务要求的供方和承包方寻求信任的组织;c)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d)就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承包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受影响的人群);e)评价组织的管理体系或依据GB/I"19001,GB/T24001,GB/T 28001,SY/T 6276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注册)机构];f) 对组织QHSE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或提供培训的内部或外部人员;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管道线路高后果区管理规定1 目的和范围为了规范在役管道高后果区的识别行为,明确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及管理内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对所辖在役管道的高后果区管理。
2 术语和定义2.1 高后果区本规定所称高后果区是指如果管道发生泄漏会对于人口健康、安全、环境、社会等造成很大破坏的区域,简写为HCAs。
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也会随着改变。
高后果区用管道上的边界位置来描述区域位置,如从XXXkm+xxm—XXXkm+xxm或两管道上GPS位置点来描述。
2.2 潜在影响区域本规定所称潜在影响区域是指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时,依据潜在影响半径计算的可能影响区域。
2.3 地区等级本规定所称地区等级是指按沿线居民户数和(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注:地区等级划分标准见GB50251,具体见附录A)。
2.4 一区一案本规定所称一区一案是指针对每个高后果区管段编制的风险管控方案,每一个高后果区对应编制一个风险管控方案。
方案应包含管道基础信息、高后果区识别依据、风险评价结果、管控措施要求、应急处置预案和人员机构等内容。
3 职责3.1 管道处2020-12-10发布 2020-12-10实施3.1.1是公司在役管线高后果区的归口管理部门;3.1.2负责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及风险评价,系统识别和评价高后果区面临的危害因素与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2所属各单位管道管理部门3.2.1负责校核、确认站队上报的油气管道高后果区的识别结果;3.2.2负责将确认后的高后果区识别结果录入PIS系统;3.2.3负责对识别出的高后果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即“一区一案”),对高后果区的风险管控措施、巡护要求和应急准备做出安排。
3.3基层单位(作业区、站队)3.3.1负责所辖管段高后果区的识别、确认、记录并更新;3.3.2负责落实高后果区管段的管理措施;3.3.3负责加强高后果区识别和管理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建立、落实高后果区“区长”制度,确保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3.3.4负责按照各省市县等地方政府印发的高后果区相关管理要求及时开展高后果区相关信息的报备。
SY/T 10010-2012 非分类区域和Ⅰ级1类及2类区域的固定及浮式海上石油设施的电气系统…SY/T 7041-2016 钢质管道聚丙烯防腐层技术规范SY/T 7074—2016 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测试仪校准方法SY/T 7077-2016 自然伽马刻度器校准方法SY/T 7022-2014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域顶管法隧道穿越设计规范SY 5490—2016 钻井液试验用土SY 5985-2014 液化石油气安全规程SY 6240-2016 重晶石化学分析推荐方法SY 6326-2012 石油钻机和修井机井架底座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及分级规范SY/T 6989-2014 油水井带压作业方法SY/T 6992—2014 碳酸盐岩地层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SY/T 7002—2014 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规范SY/T 7021—2014 石油天然气地面建设工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Y 7028—2016 钻(修)井井架逃生装置安全规范SY/T 0324-2014 直埋高温钢质管道保温技术规范SY/T 0530-2011 油田采出水中含油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SY/T 4126—2013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施工规范SY/T 4127-2014 钢质管道冷弯管制作及验收规范SY/T 5244—2014 钻井液循环管汇SY/T 5273—2014 油田采出水处理用缓蚀剂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SY/T 6978-2014 钻井液旋转粘度计校准方法SY/T 6656—2013 聚乙烯管线管规范SY/T 6666-2012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的选用和维护的推荐作法SY/T 6851—2012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设计规范SY/T 6885-2012 油气田及管道工程雷电防护设计规范SY/T 6890。
1-2012 流量计运行维护规程第1部分:液体容积式流量计SY/T 6892—2012 天然气管道内粉尘检测方法SY/T 6949—2013 特殊螺纹连接套管和油管SY/T 6975-2014 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实施指南SY/T 5495-2012 长输管道敷设工程劳动定额SY/T 5783.2—2016 注入、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第2部分斜井SY/T 5815-2016 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测定方法SY/T 6068-2014 油气管道架空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维护保养规程SY/T 6597—2014 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SY/T 6638—2012 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 0047-2012 油气处理容器内壁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规范SY/T 6490-2014 岩样核磁共振参数实验室测量规范SY/T 65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Section 2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4-09-04发布2005-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关于发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第25号现发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1-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实行,原《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2-2004)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的具体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OO四年九月四日前言本标准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号文《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进行编制。
本册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之第二册――机电工程分册,是对公路工程中机电项目进行检验评定的依据。
本册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低压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隧道机电设施等。
工程项目划分、质量评定方法及相关附表等内容附后。
本标准是适应我国公路及交通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对于指导全国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评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范围为了规范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估行为,为效能评估提供参考的方法,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估。
2职责安全业务部负责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估工作。
3评估办法3.1效能评估的实施1)初步按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评估管道完整性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效能评估的结果和分析报告上报公司。
3.2效能评估的分类原则管道目前的寿命和建设年限不同,而且资金投入方面也不同,无法在同一个层次上进行比较,需要确定效能评估的基本分类原则:321管道建设年限分类原则管道建设初期运行期达到设计寿命期3.2.2效能比较原则管道的效能评估,根据管道效能因素累计得分的相互比较,來定量确定完整性管理程序对管道的影响,如管道去年效能评估得分200分,而今年得分为240 分,则效能提高明显。
3.3效能评估的评分假设1)独立性假设。
影响评分的各因素是独立的,亦即每个因素独立影响评分的状态,总评分是按各独立因素考虑的总和。
2)主观性。
评分的方法及分数的界定虽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但最终还是人为制定的,因而难免有主观性。
建议更多的人参与,制定出规范,以便减小主观性。
3)分数限定。
在各项目中所限定的分数最高值反映了该项目在效能评估中所占位置的重要性。
4)评分方法不可能完全定量准确的将管道效能反映出來,主要反映的是完整性管理程序对管道影响的一种趋势。
3.4效能评估评分内容和标准按照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评分分为6大类,这6者总数最高300分,指数总和在0〜300分之间。
序号干线管道效能评分类别不同情况下的评分值最坏最好0-5年5-25 年25年以上效能评估有效性的标准:1)对干线管道效能评估打分范围0、300分,如果效能评估分数增加,则说明完整性管理程序有效。
这样就可以依据分数增加的白分比來判断效能评估的有效性;2)将管道完整性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分为5级,分别是优、良、好、及格、不及格。
对于处于平稳期5年-25年运行的管道,如果本年度比上一年度的评分能够使分数提高5%以上,则说明完整性性管理程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效能评估合格;如本年度比上一年度分数提高20%以上,则效能评估优;使分数提高15%以上,则效能评估良;使分数提高10%以上,则效能评估好;低于5%则效能评估不合格;3)对于5年以下的新建管道和25年以上的老管道,由于管道本身事故处于多发期,评估分数较低,所以可提升空间较大,认为以提高8%为边界,分数提高超过8%为合格,低于8%为不合格;4)发生管道泄露或断裂事故,造成环境污染,效能评估为不及格;5)发生其他事故,引起重大影响的,效能评估不合格;6)评分标准详见3. 5;3. 5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分标准1)安全业务部是否有针对完整性管理实施效果的预期目标?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2)此目标是否分解成了具体的专项指标,如泄漏控制指标、腐蚀控制指标、第三方破坏指标、地质灾害治理指标和内检测完成里程等?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全(3分)3)这些指标是否可以考核或测量?A是(5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3分)4)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如何?(10分)得分=完成的百分比乘10分5)是否有对这些指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有没有对完成情况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6)安全业务部是否有完善的完整性管理实施方案?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7)方案是否包括了完整性管理的六个步骤的实施计划与实施步骤安排?是否具有很好的全面性?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全(3分)8)方案是否紧密结合了公司实际情况?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美(3分)9)是否有对此方案进行反馈完善的机制?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3. 5.2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30分)1)为保证完整性管理的顺利实施,是否为完整性管理建立了组织结构图,并在结构图中明确了各层的职责?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2)是否为完整性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配备了相关的人员?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全(3分)3)配备的这些人员胜任情况如何?是否有相关的考核机制?A好(5分)B不好(0分)C 一般(3分)4)是否有详细的操作人员手册?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5)是否对这些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结束时并进行了考核?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0分)6)是否有人员的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3.5. 3数据采集与整合(60分)1)完整性管理数据釆集情况如何?A完善(6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2)数据的模型是否根据实际需要而建立的,并有良好的可扩展性?A是(3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2分)3)数据中包含了设计期间的资料吗?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4)数据中包含了管道材料性能方面的数据吗?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5)数据中包含了路权等相关数据吗?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6)数据中包含了维修维护方面的数据吗?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7)数据中包含了阴极保护相关的数据吗?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3分)8)数据中包含了遥感图?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9)是否有数据建设计划,或者管道基本数据己经入库?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10)是否有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合理的保证了数据的质量?A是(3分)B否(0分)11)数据的应用情况如何?是否经常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是基本闲置?A良好(3分)B较差(0分) C 一般(2分)12)是否有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模型进行完善的机制?A是(3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2分)13)是否基于数据采集开发了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给管理带来了很多方便?A是(3分)B否(0分) C 一般(2分)14)是否有数据更新机制,并进行了数据管理权限限制?是否有数据管理平台?A是(6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善(3分)15)管道的风险评价是否基于数据进行?A是(3分)B否(0分)16)风险评价的所有资料是否都及时釆集?A是(3分)B否(0分)17)完整性评价是否基于数据釆集进行?A是(3分)B否(0分)18)除管道基本数据外,数据是否还包含了相关的检测检验数据?A是(3分)B否(0分)C有,但非全部(2分)3. 5. 4高后果区识别(25分)1)是否进行了全线的高后果区识别?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全(3分)2)是否对高后果区识别结果进行了整理,并形成正式报告?A是(5分)B否(0分)3)是否将高后果区识别结果进行数据采集?A是(5分)B否(0分)C有,但不完全(3分)4)是否对高后果区段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案?A是(5分)B否(0分)5)是否落实了上述方案?A是(5分)B否(1分)C有,但不完全(3分)3. 5.5完整性评价(40分)1)缺陷管道本体的评价(17分)①DNV方法A使用许用应力法(3分)C两种方法都使用(5分)②ASME B31.GA X60以上钢级不使用(0分)C任何时候都使用(0分)③API 579A经常使用(3分)C没有听说过(0分)④裂纹的缺陷评价法A使用R6方法(3分)B使用分安全系数法(3分)B仅在X60钢级以下使用(3分)B不经常使用(1分)C 使用 API 579(3 分)⑤ 壁厚冲刷减薄评价按ASME 、API 标准实施A 进行了壁厚减薄评价(3分)B 没有壁进行厚减薄评价(0分) ⑥ 使用了专业软件?A 是(2分) 2)管道重载荷评价(10分)① 模型A 没有模型(0分) C 经常使用模型(3分)② 软件A 没有计算重车载荷的软件,从來不计算(0分)B 有计算重车载荷的软件(1分)C 外委计算重车载荷的软件(2分)③ 标准A 没有重车压管道的依据标准(0分)B 有重车压管道的依据标准(2分)C 经常使用标准分析(3分)④ 釆取措施(分值可累积)A 不采取任何措施(0分)B 限制车辆通过(1分)C 增加保护(1分)3)管道寿命评价(8分)① 影响管道寿命的因素(每个因素得1分)A 考虑管道运行压力的疲劳影响B 考虑气质对管道材料的腐蚀影响C 考虑土壤对管道的外腐蚀影响D 考虑人为因素影响E 考虑通过管道失效的概率断裂力学预测管道寿命② 进行了疲劳评价(每个因素得1分)A 考虑管道调峰压力变化的影响,产生压力波动。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INSPECTION OF PIPING管道施工和检验通用规范table of content目录1. 应用领域2. 管路元件和管路支架元素检测3. 管路施工4. 管路焊接5. 管路安装6. 管路检查和压力测试7. 油管清洗8. 管路的涂色9. 常用坡口形式和尺寸焊接管道10. 预埋管路的检查与压力试验11. 管道压力试验记录1、应用领域金属路道施工及验收试验通用规范。
使用的是奥氏体IC管道材料、碳钢、铜和黄铜。
管路由管路、弯头、三通、管件、法兰、阀门、管路支架等管路元件。
该应用程序是有效的压力条件高达PN 160。
流动介质为正常水、油、空气。
与项目设计文件相冲突项目设计文件将优先考虑2、管路部件和管路支撑件的检查管路部件必须有制造商的质量证书。
管路部件的材料、尺寸、类型和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安全阀应根据工厂的设计值进行调整。
出厂检验记录应在安装前检查。
出厂试验记录应包括开启压力和重新阀座压力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路部件在储存过程中与碳钢无接触。
3、管路施工建议采用低碳钢管材和合金钢管进行切削加工。
如果是用于氧乙炔焰切割,表面应打磨要求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推荐采用不锈钢管、铜管和铜管,采用机械加工或等离子切割。
如果砂轮切割机是用于切割和抛光的不锈钢管,应使用专用砂轮镀锌钢管被推荐采用钢锯或切割加工方法。
管道的末端应满足下列要求:a.切割表面应平整无裂纹、起皱、毛刺、凹凸、缩孔、熔化渣、氧化物、铁屑等倾斜偏差(?)(图2.1.6)管端面。
切割端表面倾斜偏差应小于管道外径的1%,且不得超过3mm管小于DN80,厚度小于10mm的可弯曲的弯管机。
弯曲镭应符合下列要求弯曲半径和壁厚表321DN TM加压系统的焊接管道不应弯曲管材弯曲后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无裂纹(目视检查)。
没有皱纹。
弯头的圆度公差应符合下列要求铜和黄铜弯管前外径的9%,钢管弯管前外径的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Part 2: Pipeline high consequence areas identification code
2009-01-23发布2009-03-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5)
5 高后果区识别与评分 (5)
6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5)
7 高后果区管理 (6)
附录A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油气管道后果区评分表 (8)
附录C (10)
Q/SY 1180.2-2009
前言
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导则;
—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导则;
—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
—第6部分:数据库表结构;
—第7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数据收集导则;
—第8部分:效能评价导则;
本部分为Q/SY 1180的第2部分。
本部分参照SY/T6648《危险液体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和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并借鉴了美国完整性管理的经验。
本部分的附件A、附件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韶辉、冯庆善、刘志刚、冯伟、张永盛、王强、高强。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1 范围
Q/SY 1180的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本部分适用于对油气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 11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SY/T 6621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Q/SY 1180.1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Q/SY 118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地区等级class area
按管道沿线居民户数和(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等划分的等级,分为四个地区等级。
划分标准执行GB 50251中相关章节。
3.2
特定场所identified site
特定场所是除三级、四组地区外,由于管道泄露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潜在区域。
特定场所包括以下地区:
特定场所Ⅰ:医院、学校、托儿所、养老院、监狱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建筑区域。
特定场所Ⅱ:在一年之内至少有50d(时间计算不需要连贯)聚集20人或更多人的区域,例如集贸市场、寺庙、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剧院、露营地等。
3.3
潜在影响区域(PIZ)potential impact zone
指如果管道发生事故,其周边公众安全和(或)财产可能受到明显影响的区域。
4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4.1 气体长输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
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
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
c)如果管径小于或等于273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63Mpa,其管道潜
在影响半径按SY/T 6621相应分式计算。
d)如果管径大于711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大于6.4Mpa,则管道两侧各300m以内
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e)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4.2 液体长输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
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
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
c)管道两侧各5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d)管道两侧各50m内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以及航道和高压电线等。
e)管道两侧各200m内人口密集区,如城市、城镇、乡村和其他居民及商业区。
f)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工厂、易燃易爆仓库、军事设施、飞机场、海(河)码头、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要求的保护地区等。
g)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河流、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构)筑物。
h)管道两侧各15m内有与其平行铺设的底下设施(其他通道、光缆等)的区域,管道与
其他外部管道交叉处半径25m的区域。
5 高后果区识别与评分
5.1高后果区的识别评分标准见附录B中表B1,识别评分记录见附录B中表B2,统计结果按附录B中表B3要求填写。
5.2如同一高后果区区域,具备所列各条的多项内容,各项评分分值累加;如同时具备所列一条内容中的多个子类,则将各子类分值累加,累加分值无上限,并且将识别为高后果区的依据逐一列出。
5.3当识别出高后果区的区段互相重叠或相隔不超过50m时,作为一个高后果区段管理。
6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项目概述。
b)管道背景资料:管道本身情况,管道周边建筑物情况,人口密度及自然环境情况概述。
c)高后果区分析及结果。
d)结论及建议。
7 高后果区管理
7.1依据高后果区识别和排序结果,管道管理者应及时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实施风险评价。
7.2对已确定的高后果区,定期复核。
复核时间间隔一般为12个月,最长不超过18个月。
管道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高后果区再识别。
Q/SY 1180.2-200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区等级划分规定
按GB50251要求,根据沿线居民户数(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
相关规定下。
A.1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成长度为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按划定地段内的户数划分为四个等级。
在农村人口聚集的村庄、大院、住宅楼,应以每一独立户作为一个供人居住的建筑物计算。
a)一级地区:户数在15户或以下的区段。
b)二级地区:户数在15户以上、100户以下的区段。
c)三级地区:户数在100户或以上的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发展区
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
d)四级地区:系指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
设施多的区段。
A.2当划分地区等级边界线时,边界线距最近一户建筑物外边缘应大于或等于200m。
A.3在一、二级地区内的学校、医院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应按三级地区选取。
A.4当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的现有等级时,应按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评分表
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评分表见表B.1~表B.3。
Q/SY 1180.2-2009
表B.3 高后果区识别统计表
气管道填写对应的①~④。
油管道填写对应的①~⑧。
Q/SY 1180.2-200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主要内容
C.1项目概述
C.1.1项目来源
C.1.2工作目的及内容:明确此次项目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
C.1.3工作方案及实施情况:介绍进行此次高后果区识别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形式、实施进度、并说明识别的依据,以及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单位、审核人/单位。
C.2管道背景资料
C.2.1管道工艺概况:介绍管道本身工艺情况。
C.2.2管道周边人口建筑物情况:对管道周边建筑物情况、人口密度等情况进行描述。
C.2.3管道周边自然环境情况:对管道周边自然环境情况进行描述。
C.3高后果取识别及结果
对高后果区识别结果进行叙述,并针对高分值高后果区段以及有重大影响区段进行着重论述,分析出其主要识别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该区段提出减缓措施。
C.4结论及建议
总结高后果区识别结果,提出高后果区的减缓措施用建议。
C.5附录
C.5.1高后果区识别图。
C.5.2高后果区识别列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
Q/SY 1180.7—2009
*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
880×1230毫米16开本0.75印张17千字印1—2000
2009年3月北京第1版 2009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6594 定价:11.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Q/SY 1180.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