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 格式:pptx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31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汤学文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1(18)34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采用Acuson超声诊断仪2009~2011年诊断的213例子宫肌瘤(经腹部探测),进行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特征的监测及部分患者术后的随访观察.结果:213例患者中肌壁间肌瘤128例,浆膜下肌瘤56例,黏膜下肌瘤10例,混合性肌瘤19例.经随访,手术治疗的78例,其中病理符合76例、符合率达到97.4%左右,1例误诊(病理为子宫肌腺症)、1例漏诊(病理为妊娠合并
肌瘤),误诊率为1.3%.结论:超声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具有方便快捷、误诊率低、无创伤等特点,是临床首选检查,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方
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汤学文
【作者单位】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超声室,上海 20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游丽霞
2.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J], 许莉;李滔;刘小玲;龚兰
3.子宫肌瘤6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J], 韦妮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朱成涛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朱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与分析【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及分析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居女性生殖器官全部良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
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
1%[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
由于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
弱回声型是细胞密度大,弹力纤维含量多,细胞巢状排列为主,血管相对丰富。
强回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
等回声型介于两者之间。
后壁肌瘤,有时显示不清。
肌瘤愈硬衰减表现愈重,良性衰减比恶性明显。
肌瘤变性时,声学穿透性增强。
恶变时坏死区增大,其内回声紊乱。
故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所以,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性已毋庸置疑,但在肌瘤变性合并盆腔脏器其他疾患时,声像图差异较大,需仔细鉴别,为治疗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近年来经b超诊断并手术有病理结果的110例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0例患者,年龄26~52岁,平均44岁。
以经血过多就诊者89例,以月经紊乱就诊者15例,偶然发现6例。
1.2方法使用仪器为ge-vivid3及eub-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7mhz。
患者常规中度充盈膀胱后经腹扫查。
仔细观察子宫内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
并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异常回声区内及周边血流供应情况。
2结果2.1临床症状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体检时发现较多,年龄以35岁以上女性为多。
2.2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肿瘤的大小不一,最大约17cm×12cm,最小0.5cm×1.0cm,肿块直径以1.0cm~1.5cm为多。
116• 临床研究 •April 2012, Vol.10, No.12Guide of China Medicine切割器。
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手术。
术前以1%丁卡因液鼻腔、咽腔及鼻咽部喷雾,每5~10分1次,连续3次,患儿取仰卧位,以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腺样体用1%利多卡因(含少许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鼻内镜直视下使用手术吸引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出血可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经左右鼻腔交替进行,最后完整切除腺样体,用医用PVA绵或医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术腔,术后48h取出填塞物。
2 结 果30例患者取出鼻咽腔填塞物后,睡眠张口呼吸、打鼾、呼吸暂停症状明显好转,7~10d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半个月后恢复正常,6例伴有鼻炎鼻窦炎的患儿经1~3次换药后相关症状消失,8例伴有耳部症状者术后1周大部好转,其中3例经鼓膜穿刺抽液后相关症状消失。
12例合并腭扁桃体切除者均1次治愈。
随访1~3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
3 讨 论小儿在出生时,其鼻咽部已有淋巴组织存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约在5岁时达到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萎缩,15岁时达成人大小,腺样体肥大大多属生理性,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并不大,但对于腺样体过于肥大,超过鼻咽腔2/3,堵塞鼻后孔,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会影响到邻近器官[1],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通常在全身麻醉后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的缺点是创面渗血不便于观察,还易导致误吸等[2]。
腺样体刮除手术传统的操作是不能直视,仅仅依靠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和触诊,因此直视性较差,手术具有盲目性[3],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术中术后的出血、软腭损伤及咽鼓管圆枕。
鼻内镜直视下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客服了手术的盲目性。
目前临床上对鼻内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鼻内镜直视下使用手术吸引切割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报道尚少。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10例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图像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查找误诊原因,并进行归纳,为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积累临床资料。
结论超声诊断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应与子宫腺肌症等疾病鉴别诊断。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误诊对已被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常见原因分析,提高对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的认识,提高对该病鉴别诊断的能力,使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降低误诊率。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大体为球形或不规则实性结节,可单个或多个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
一般为白色、质硬,切面为旋涡状结构。
肌瘤本身无包膜,单机流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容易剥离。
血管从外穿入假包膜内供给肌瘤营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10例,均是我院2000年5月—2012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病人,其中误诊5例。
该组病例年龄27—45岁。
临床症状:该组病例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78例,肿瘤较大的患者,自觉腹部实性包块,活动度差者42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和恶臭脓包样液排出者21例,有尿频疼痛等症状者17例。
妇科检查发现均有子宫增大,表面有单个或多个不规则结节突起。
1.2一起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阿诺卡14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为3.5MHZ。
方法:患者适度膀胱充盈,作纵、横、斜多切面、多方位探查,图像及数据摄像存盘。
2、结果110例病人中5例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腺肌症,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5.45%,误诊率为4.55%。
本组全部病例行超诊检查,全部兵力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声图特征分为三种类型:肌壁间肌瘤45例,子宫增大、变形、包膜不光滑,宫壁见低至高回声团块,较大肌瘤见内膜或偏移,肌瘤内部回声成旋涡状结构,后方衰减。
本组误诊的5例均为此种声像表现误诊为肌瘤,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
浆膜下肌瘤36例,表现为瘤体薄膜突出,带蒂的瘤体似与子宫分开,突向阔韧带,子宫旁探及低回声团块。
阴式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大郑镇中心卫生院辽宁大连116419)【摘要】目的在阴式超声下探讨总结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的超声表现,做出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92例子宫肌瘤和84例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阴道超声图像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子宫肌瘤声像图为圆形低回声区和等回声区,以及分布不均匀的强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团块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内部有时可见棒条状血流。
子宫肌腺症声像图为子宫均匀性增大,形态饱满,子宫切面见肌壁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呈粗糙光点回声,边界不清楚,欠规则。
病灶区内血流少,见稀疏的短条状血流。
结论经阴道超声可获得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
能比腹式更清楚地显示子宫肌壁内的微细改变,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06-01 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两者都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临床及超声图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2例子宫肌瘤和84例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阴道超声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为31-53岁,平均42.5岁。
84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52岁,平均40.5岁,两者常见症状有月经过多、痛经、盆腔痛等。
1.2方法:让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先行常规的腹部超声检查,然后让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涂耦合剂,套上避孕套后缓缓置入阴道,行多方向、多角度扫查,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子宫内膜有无移位等;观察子宫肌层及病灶区的血流分布。
1.3诊断标准:阴道超声按照常才[1]的标准,最后诊断根据阴道超声诊断以及病理结果联合获得,阴道超声诊断和病理不一致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
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临床上诊断子宫肌瘤的方法多样,采用B超检查子宫肌瘤,准确率极高。
妇科B超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子宫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子宫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
B超检查无痛、无创伤、对人体无害、价格适宜,所以在疾病的诊断上被广泛应用。
在妇科疾病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疾病:子宫肿瘤、子宫畸形、卵巢囊性肿物、卵巢实性肿瘤、盆腔内炎性肿块或脓肿、诊断早期妊娠、流产和死胎、葡萄胎、异位妊娠等。
子宫、卵巢在B超检查中能很好显示,在病变增殖、肿大时,多含有液体或有包膜,很容易从B超中观察出来,B超检查还可用以判断盆腔内有无肿瘤,肿瘤是来自子宫或卵巢,良性或恶性.妇科B超检查的方法有两种,应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做好检查时的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检查结果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由于子宫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
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区别子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B型超声可较准确的评估子宫大小和肌瘤大小、位置及数量。
声像图表现: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
肌瘤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肌瘤内部结构多较紧密,呈栅栏样改变。
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增大,肌瘤往往呈局限性隆起,但多发性肌瘤也可弥漫性增大,子宫形态正常或失常。
大多界限较清楚。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
有变性者一般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区肌壁间肌瘤瘤体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以增强回声型居多,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匀,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子宫肌瘤囊变并不罕见,是肌瘤的一种继发性改变,但由于肌瘤大小、位置及囊变程度的不同,亦常常造成诊断困难。
为此,我们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肌瘤囊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均系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囊变者。
年龄31~58岁,平均42.1岁。
1.2仪器及方法A TLHDI 3000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采用经阴探头(频率9~11M Hz )、经腹凸探头(频率5~12M H z )进行检查。
2结果2.133例子宫肌瘤囊性变患者中16例患者以腹部包块就诊,15例以阴道不规则就诊,2例以腹痛就诊。
2.2二维超声检查肌瘤最大径18.6cm ,最小径3.8c m ,平均最大径6.4cm 。
局部囊变(囊变范围小于或等于肌瘤体积1/2)14例,大部囊变(囊变范围大于肌瘤体积1/2)19例。
余二维超声所见见表1,2。
2.3囊变处经阴道多普勒检查27例探及血流信号,5例呈稀疏点状分布,19例呈少许细条状分布,3例呈绳索状。
频谱多普勒检查,22例捕捉到血流频谱:显示动脉血流7例,静脉血流5例,动静脉血流10例,11例未捕捉到满意频谱。
PSV 18.5~41.9cm /s,平均31.6c m /s 。
RI 0.57~0.78,平均0.63。
囊变处经腹彩色多普勒检查仅3例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未捕捉到满意频谱。
3讨论3.1肌瘤囊变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成。
子宫肌瘤本身的血液供应并不丰富。
因此,子宫肌瘤发展中如遇血液供应障碍则易发生退行性变,囊性改变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变。
本组33例囊性改变中,24例肌瘤直径大于5.0cm ,占73%,其肌瘤囊性改变的原因可能与瘤体增大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监测[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诊断与监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子宫肌瘤281例,了解肌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外形轮廓以及某些继发性的改变,定期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并准确记录。
结果:281例中肌壁间肌瘤176例,浆膜下肌瘤84例,粘膜下肌瘤21例,51例经手术治疗,93例绝经后病灶消失,78例经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59例仍在监测中。
讨论:超声显像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变化,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肿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我们对28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超声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81例患者年龄17-76岁,其中30-55岁占80.3%,资料来源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sdu-350型、nas-1000hf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
检查前2-3小时饮水600-800ml,使膀胱中度充盈,患者取仰卧位,在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边缘状况、内部回声特征、内膜线位置、有无继发性改变等因素及附件情况,摄片并记录,监测时间3个月、6个月或1年。
2.结果本组281例中肌壁间肌瘤176例(63%),浆膜下肌瘤84例(30%),粘膜下肌瘤21例(7%),经超声首次检查提示诊断有手术指征者37例,以及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病灶明显增大,变性(玻璃样变或恶性)者14例,共51例(占18.1%)进行了手术治疗。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手术病理符合者46例,占90.1%(46/51),其中定位诊断不符者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误诊为宫颈肌瘤),定性诊断不符合3例(1例宫颈癌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浆膜下肌瘤玻璃样变性误诊为卵巢囊腺瘤,1例子宫浆膜下肌瘤误诊为卵巢囊肿),其余230例监测时间1-15年以上,其中93例绝经后病灶消失,78例经保守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59例仍在监测中。
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也是妇科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起源于子宫壁内的平滑肌组织,并可呈单发或多发病灶,大小不一。
子宫肌瘤在妇女的生命周期中出现的概率很高,约有70%以上的妇女在50岁以上出现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症状子宫肌瘤的症状多种多样,有些症状是非特异的,可能与其他疾病有所重叠,有些症状则是与子宫肌瘤有关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症状:1.月经过多或不规则2.月经期间出现腹痛、腰痛等疼痛不适3.尿频或尿急4.便秘或拉肚子5.怀孕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超声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主要通过子宫超声检查进行。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分为多种类型,具体诊断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影像造影资料进行分析。
常见的子宫肌瘤超声表现包括:子宫肌瘤的数量子宫肌瘤可呈孤立病灶或多发病灶,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子宫内是否存在肌瘤,以及数量、大小。
子宫肌瘤的形态子宫肌瘤的形态可呈圆形、卵圆形、梨形等不同形态,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肌瘤的轮廓形态,有利于进行诊断。
子宫肌瘤的大小子宫肌瘤的大小在超声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可以量化肿瘤的大小,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肌瘤的血流子宫肌瘤的生长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周围血流的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子宫肌瘤的诊断注意事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年龄年龄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指标之一,年轻女性罹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年龄越大,罹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越高。
影像学检查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也可用于评估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
病史病史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既往有否子宫手术、产次、阴道分娩等经历,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症状子宫肌瘤的症状各异,但大多数病人会出现月经过多、腹部坠胀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尿频、便秘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