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4变动成本法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37
管理会计工具―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通常又被我们称为直线成本法,指的是在成本的计算过程中加入成本性态因素,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又可以细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计算成本时不考虑计入期间费用的固定成本而只考虑变动成本,并且按各自贡献比例计算损益的方法。
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是管理会计计算成本的方法。
管理会计理论认为,在进行成本计算、确定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时,必须摆脱财务会计传统思维模式,重新认识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本质。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主要是考虑了将成本按照成本性态进行划分,所谓的成本性态,就是成本的变动和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成本计算的方法常用的包括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成本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是只需要考虑“直接消耗”。
直接消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的制造费用。
固定性的费用如固定的制造费用则不再考虑的范围之内。
其次,产品存货的计价不同。
变动成本法中期间费用包含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三种。
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时期间费用是直接从利润中扣减的项目,而不计入产成品或者在产品的成本之中。
第三,利润计算的方式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时需要计算贡献毛益率,所以就需要考虑成本的性态,这样也有利于进行内部管理。
而完全成本法更多地考虑外部管理的需要,将成本以其各自的职能进行划分。
最后,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
变动成本法更多的考虑内部管理者的需要,适用于内部管理。
而相反完全成本法则更多的服务于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者相比,后者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变动成本法由于将产品成本和销量挂钩,所以可以体现利润和销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的业务量,通过各种方法研究市场特点,采取方式促进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是由于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所以单位的生产成本就不受固定费用的影响,从而使成本控制更科学合理;其次变动成本法中由于成本性态的存在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的升高至于企业的产品产量有关,使成本升降的原因更为清晰;第三,亦是由于成本性态的存在,将成本按照成本性态进行划分,从而使成本各部分对应各自的责任人,使责任归属更一目了然;最后,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是企业管理者更注重单位成本的构成,其成本控制也一般采用弹性预算和制定标准成本等来完成,使得成本控制更科学合理。
管理会计常考知识点管理会计融合了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管理会计知识点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管理会计常考知识点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3.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行为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5.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将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6.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业务量,即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
7.安全边际:是指企业的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8.保利分析:是指在假定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已知的情况下,为确定保障目标利润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而采取的一种分析方法。
9.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关系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本量利分析就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10.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计划期间内,经过努力达到的最优化利润目标。
11.相关成本: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2.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由于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潜在收益。
13.重置成本:是指按现行市价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管理会计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3、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4、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5、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6、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7、保本作业率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8、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9、保净利点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二、单项选择题: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率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D.综合贡献边际率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A.贡献边际率B.单位利润C.单位售价D.单位贡献边际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元A.650B.750C.850D.950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A.销售量上升B.产品单价下降C.固定成本下降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A.33.33%B.25%C.50%D.20%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A.贡献边际B.营业利润C.营业毛利D.期间成本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A.两者相等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D.两者之和等于1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一定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A.16.40B.14.60C.10.60D.10.4015、销售收入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万元;A.8B.12C.4D.1616、单价单独变动时,会使安全边际A.不变B.不一定变动C.同方向变动D.反方向变动17、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A.单价B.目标利润C.成本水平D.销售量18、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1000元,单价10元,计划销售量6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8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为元;A.10B.9C.8D.71.B2.D3.A4.D5.B6.B7.B8.A 9.C 10.B 11.B 12.D 13.A 14.D15.A 16.C 17.D 18.D三、多项选择题:1、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是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B.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C.变动成本法假设D.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E.目标利润假设2、本量利分析基本内容有A.保本点分析B.安全性分析C.利润分析D.成本分析E.保利点分析3、安全边际率=A.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B.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C.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D.保本销售额÷实际销售额E.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4、从保本图得知A.保本点右边,成本大于收入,是亏损区B.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盈利区越大C.实际销售量超过保本点销售量部分即是安全边际D.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保本点越低,盈利面积越小E.安全边际越大,盈利面积越大5、贡献边际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A.1—变动成本率B.贡献边际/销售收入C.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D.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额E.单位贡献边际/单价6、下列各项中,能够同时影响保本点、保利点及保净利点的因素为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固定成本总额D.目标利润E.所得税率7、下列两个指标之和为1的有A.安全边际率与贡献边际率B.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C.保本作业率与变动成本率D.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E.贡献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1.ABCDE2.ABE3.AC4.CE5.ABDE6.ABC7.BD四、简答题:1、简述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答: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4变动成本法假设;5目标利润假设;2、贡献边际率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它和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如何答: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将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联系起来,有以下关系成立:变动成本率+贡献边际率=1;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五、计算题:二、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1998年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税前利润为1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要求:1计算该公司1998年的固定成本;2假定1999年该公司只追加20万元的广告费,其他条件均不变,试计算该年的固定成本; 3计算1999年该公司保本额;三、已知: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年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240元,单位成本为18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该企业计划1998年利润比1997年增加10%;要求: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四、已知: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 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2计算该公司营业利润;五、已知:某公司1998年销售收入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88 000元,若199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要求:1预测199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2若199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 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六、已知:某公司1999年预计销售某种产品50000件,若该产品变动成本率为50%,安全边际率为20%,单位贡献边际为15元;要求:1预测1999年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21999年该公司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2若直接人工增加10%,要维持目前的贡献边际率,则单位售价应提高多少八、已知:某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1998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件,变动成本总额为63000元,共获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于1999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1998年的30%;要求:1预测1999年的保本销售量;2若1999年的计划销售量比1998年提高8%,则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习题答案:一、120000-4000-6000/5=2000220000-4000-6000=10000320000-8000--1000=13000420000-13000/1000=7540000-20000/4000=5640000-20000-9000=11000723000+15000=21000821000-15000-4000=2000二、11000万×60%=600万元1000万-600万-100万=300万元2300万+20万=320万元3320/1-60%=800万元三、1240×8000-180×8000=480000元480000×1+10%=528000元180-150=30元30×8000+528000/240-150=8534件8534-8000=534件98年应增加销售量534件,才能实现目标利润;22408000-1508000-528000=192000元308000-192000=48000元98年应降低固定成本48000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32408000-308000-528000/8000=144元150-144=6元98年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4150+24000+528000/8000=246元246-240=6元98年应提高单价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四、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 000=60%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 000=7.5%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 000=32.5%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2000-1600/2000=20%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500-300/500=40%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1000-700/1000=30%综合贡献边际率=20%×60%+40%×7.5%+30%×32.5%=24.75%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 000元甲产品保本量=80000×60%/2000=24元乙产品保本量=80000×7.5%/500=12元丙产品保本量=80000×32.5%/1000=26元22000×60+500×30+1000×65×24.75%=49500元49500-19800=29700元五、1180000/40=4500件160000-88000/4500=16元/件保本量=88000+3200/40-16=3800件保本额=3800×40=152 000元288000+7200+52 800/40-16×40=240000元六、150000×15/1-50%=1500000元1500000/50000=30元/件保本量=50000×1-20%=40000件保本额=40000×30=1 200 000元2固定成本=15×40000=600000元税前利润=1500000-15×50000-600000=150 000元七、1固定成本=25000/20×6=7500元7500×12=9000026/20×100%=30%4+71+10%+3/1-30%=21元21-20/20100%=5%八、163000/15=4200件63000/30%=210000元210000/4200=50元/件210000-63000-18000/50-15=129000/35=3686件250×4200×1+8%-15×4200×1+8%-129000=297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