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51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析产品或
服务成本。
它基于变动成本的概念,即与产品或服务的产
量或规模有直接关联的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成本分为固定
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品产量或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
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
可变成本是随产品产量或规模的
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劳动力成本等。
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成本被视为固定性质的成本,不管
产量或规模如何变化,它们都会保持不变。
可变成本则随
产量或规模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通过使用变动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
成本结构,并通过分析和比较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化,做出更好的经营决策。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产量或规模,控制成本,并优化资源配置。
1。
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一)两种成本计算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1、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
2、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样也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
(二)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
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例(P32):MH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产品,为简化计算,假定不存在在产品。
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
即: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在变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例:沿用上例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期间费用。
即: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①2、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单位变动成本也包括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因而本期销售成本既与销售量有关又与生产量有关。
所以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后各期的生产量不相同时,其单位固定成本就会改变,所以本期销售成本应按照①式计算。
3、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①式可以改写成:本期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3、显然两种方法下,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金额产生差异。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管理会计)公式:一、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计算(一)产品成本计算:1.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2.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二)期间成本计算1.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2.完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二、销货成本计算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1.变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2.完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损益计算步骤和公式(一)变动成本法下(贡献式):1、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本期销货成本+本期变动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本期销售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固定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本期非固定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二)完全成本法下(传统式):1、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例题:某企业某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管理会计:深入理解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一、引言在企业管理中,会计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决策分析以及经营绩效评价。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以支持企业内部的决策和控制。
在管理会计中,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两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适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成本法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1. 完全成本法是指将所有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分摊到产品成本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间接费用等各个方面的成本。
3. 完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产品多样、生产过程复杂、成本计算困难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成本,并为定价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1. 变动成本法是指只将与产品数量变化有关的成本(即变动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是能够清晰地界定出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3. 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产品单一、生产过程简单、成本计算相对容易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衡量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例题分析假设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A和B,使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得到的成本分别如下:- 完全成本法:产品A:总成本1000元,单位产量100个,其中变动成本为600元,固定成本为400元。
产品B:总成本2000元,单位产量200个,其中变动成本为1200元,固定成本为800元。
- 变动成本法:产品A:变动成本600元,固定成本400元。
产品B:变动成本1200元,固定成本800元。
根据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管理会计工具―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通常又被我们称为直线成本法,指的是在成本的计算过程中加入成本性态因素,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又可以细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计算成本时不考虑计入期间费用的固定成本而只考虑变动成本,并且按各自贡献比例计算损益的方法。
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是管理会计计算成本的方法。
管理会计理论认为,在进行成本计算、确定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时,必须摆脱财务会计传统思维模式,重新认识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本质。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主要是考虑了将成本按照成本性态进行划分,所谓的成本性态,就是成本的变动和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成本计算的方法常用的包括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成本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是只需要考虑“直接消耗”。
直接消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的制造费用。
固定性的费用如固定的制造费用则不再考虑的范围之内。
其次,产品存货的计价不同。
变动成本法中期间费用包含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三种。
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时期间费用是直接从利润中扣减的项目,而不计入产成品或者在产品的成本之中。
第三,利润计算的方式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时需要计算贡献毛益率,所以就需要考虑成本的性态,这样也有利于进行内部管理。
而完全成本法更多地考虑外部管理的需要,将成本以其各自的职能进行划分。
最后,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
变动成本法更多的考虑内部管理者的需要,适用于内部管理。
而相反完全成本法则更多的服务于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者相比,后者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变动成本法由于将产品成本和销量挂钩,所以可以体现利润和销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的业务量,通过各种方法研究市场特点,采取方式促进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是由于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所以单位的生产成本就不受固定费用的影响,从而使成本控制更科学合理;其次变动成本法中由于成本性态的存在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的升高至于企业的产品产量有关,使成本升降的原因更为清晰;第三,亦是由于成本性态的存在,将成本按照成本性态进行划分,从而使成本各部分对应各自的责任人,使责任归属更一目了然;最后,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是企业管理者更注重单位成本的构成,其成本控制也一般采用弹性预算和制定标准成本等来完成,使得成本控制更科学合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3号——变动成本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变动成本法,是指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按照成本性态,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变动,但单位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相对减少的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变动发生相应的正比例变动,而单位成本保持不变的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总额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第二条变动成本法通常用于分析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为正确制定经营决策、科学进行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评价与考核等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第三条变动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一)企业固定成本比重较大,当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时,分摊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比重大,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正确反映产品盈利状况;(二)企业规模大,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多,固定成本分摊存在较大困难;(三)企业作业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应用环境第四条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所处的外部环境,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一)市场竞争环境激烈,需要频繁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二)市场相对稳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以利于企业进行价格等短期决策。
第六条企业应保证成本基础信息记录完整,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完善。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较好的成本性态分析基础,具有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科学标准,以及划分标准的使用流程与规范。
第八条企业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与提供有关产量、成本、利润以及成本性态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章应用程序第九条 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一般按照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损益计算等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