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
- 格式:docx
- 大小:32.44 KB
- 文档页数:9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任务分解最终版三级综合医院复审标准实施细则精简版(2011 年版)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5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医院内部治理机制科学规范6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应急治理8五、临床医学教育9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10 第二章医院服务10一、预约诊疗服务10二、门诊流程治理11三、急诊绿色通道治理12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治理12五、差不多医疗保证服务治理13六、患者的合法权益13七、投诉治理14八、就诊环境治理15 第三章患者安全16一、确立查对制度,识不患者身份16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操纵的差不多要求 五、专门药物的治理,提升用药安全 18 六、临床“危险值”报告制度 19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20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0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0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治理与连续改进 21一、质量与安全治理组织 21 二、医疗质量治理与连续改进 22 三、医疗技术治理 23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治理与连续改进 24 五、住院诊疗治理与连续改进 26 六、手术治疗治理与连续改进 2817181933七、 麻醉治理与连续改进 30 八、 急诊治理与连续改进31九、 重症医学科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感染性疾病治理与连续改进H ^一、中医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二、康复治疗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三、疼痛治疗治理与连续改进3635 37 38十四、精神科疾病的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 十五、药事和药物使用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六、临床检验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七、病理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八、医学影像治理与连续改进 十九、输血治理与连续改进 二十、医院感染治理与连续改进 二十一、介入诊疗治理与连续改进 二十二、血液净化治理与连续改进 二十三、临床营养治理与连续改进 二十四、医用氧舱治理与连续改进(未开展)3942 4448 47 50 52 53 55 (可选) 5638二十五、放射治疗治理与连续改进(可选) 57 二十六、其他专门诊疗治理与连续改进 59 二十七、病历(案)治理与连续改进 第五章 护理治理与质量连续改进 一、确立护理治理组织体系 62 二、护理人力资源治理 63 三、临床护理质量治理与改进 64 四、护理安全治理 66五、专门护理单元质量治理与监测 第六章 医院治理 69 一、依法执业 69二、明确治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治理咨询责制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进展目标和中长期进展规划四、人力资源治理 71 五、信息与图书治理 73 六、财务与价格治理 74 七、医德医风治理 75 八、后勤保证治理 7660 626670717881九、医学装备治理 十、院务公布治理 十一、医院社会评判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第七章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日常统计学评判 81医院运行差不多监测指标 81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 82 重症医学(ICU )质量监测指标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84 医院感染操纵质量监测指标 84828380二、医院内部治理机制科学规范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应急治理五、临床医学教育六、科研及其成果推广第二章医院服务一、预约诊疗服务二、门诊流程治理三、急诊绿色通道治理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治理五、差不多医疗保证服务治理六、患者的合法权益七、投诉治理八、就诊环境治理第三章患者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不患者身份二、确立在专门情形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操纵的差不多要求五、专门药物的治理,提升用药安全六、临床“危险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治理与连续改进一、质量与安全治理组织二、医疗质量治理与连续改进三、医疗技术治理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治理与连续改进五、住院诊疗治理与连续改进六、手术治疗治理与连续改进七、麻醉治理与连续改进八、急诊治理与连续改进九、重症医学科治理与连续改进4 . 9 . 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操纵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试行) 4 . 9 . 1 • 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人力资源配置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试行)评审标准、评审要点任务科室 负责部门分管领导》的差不多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
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48项。
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三、评审表述方式(一)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述方式。
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印刷厂修改后)
前言
为了提高三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流程,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三级医院标准》,其中包括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此次是印刷厂对该细则进行修改后的版本。
规范化管理
1.医院领导班子的组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每个部门都应有专业技术
职务和管理职务相分离的制度。
2.医院用人应遵循“用人本位、公开、竞争、择优,绩效考核、长期挂
职”的原则。
3.医院应及时公开各级干部的档案材料、绩效等情况。
医院设备与技术
1.医院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医疗设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保
养制度。
2.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医学科研和技术创新机制。
医疗服务
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门诊及急诊制度和标准化服务流程。
2.门诊和急诊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服务标准要求。
3.医院应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率方面实现优
化。
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
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
2.医院应重视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档案管理质
量。
服务态度
1.医院应重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建设,实施全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2.医院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咨询中心,确保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提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指南,医院应认真执行各项
规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院形象和社会声誉。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临床科室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临床科室部分(仅供参考)(2011 年版)二0 一一年十二月概述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7 章73 节378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 节342 条636 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 ?”为“核心条款”,共48 项。
第七章共 6 节36 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二、细则的项目分类II(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表章节款核心条款,?, 条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 6 31 33 4第二章医院服务8 33 38 5第三章患者安全10 25 26 4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7 163 379 27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5 30 53 2第六章医院管理11 60 107 6合计67 342 636 48三、评审表述方式(一)评审采用 A 、B、C、D、E 五档表述方式。
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医院质量监管和评审评价制度,促进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保证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统筹利用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医疗体系整体功能,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院评审是指医院按照本办法要求,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医院评审标准,开展自我评价, 持续改进医院工作,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规划级别的功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医院等级的过程。
评审组织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医院评审的技术性工作的专门机构。
评审组织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组建或是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适宜第三方机构。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均应当遵照本办法参加评审。
第四条医院评审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由卫生部统一制订。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结合本地特点,遵循“内容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的原则,适当调整标准并报卫生部备案。
第六条医院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
周期性评审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评审期满时对医院进行的综合评审。
不定期重点检查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评审周期内适时对医院进行的检查和抽查。
第七条通过医院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对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分级管理。
第二章评审权限与组织机构第八条卫生部和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医院评审的领导、组织、抽验、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第九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院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医院评审工作。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
为进一步解读评审标准,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参考,医院开展自我监管与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标准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共设臵7章73节380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4条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目”,共50条。
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在第三节中带“☆”标记的指标,为特定(单)病种之“核心指 1标”,共29条。
二、标准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二)核心条目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目”,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见表1。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名称章节标准条款核心条目(重点★)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 1 6 31 5第二章医院服务 1 8 33 5 第三章患者安全 1 10 25 4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1 27 165 27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1 5 30 3第六章医院管理 1 11 60 6 合计 6 67 344 50 2三、评审结果表达的方式(一)评审结果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25•【文号】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施行日期】2011.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健全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
为正确解读评审标准,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细则(201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细则(2011年版)》是评审标准配套文件,是各地开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监管的重要参考工具。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和卫生政策导向,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细则(2011年版)》进行适当调整,报我部备案后施行。
《细则(2011年版)》电子版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陈虎、刘勇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附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略)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1版》客观量化指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升级,虽然在2020版中现场评审的占比大幅降低,但是2011版不失为医院强基固本的重要依据,可以作为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准备工作的重要参考,特别可以作为科室建设发展和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时间≥3年以上。
2.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1.15∶1。
3.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0.4∶1。
4.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5.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1%。
6.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
7.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
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重症医学科统一管理全院重症医学床位,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80%。
【A】符合“B”,并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90%。
二、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1.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订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C】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60%。
【B】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70%。
【A】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90%。
2.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各科室、部门每年组织系统的防灾训练次数≥1次。
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100%。
三、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成果推广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
2..每年承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个。
3.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