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293.50 KB
- 文档页数:13
一、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4-17-18世纪)1、14-18世纪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名称2、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分别是:3、但丁的地位、作品(作品地位)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5、文艺复兴先躯是:6、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是:7、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给我们的启示:8、启蒙思想为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二、新航路开辟1、新航路开辟目的:2、哥伦布探险目的:3、新航路开辟的作用4、哥伦布的功绩5、哥伦布所到之地被称为:当地居民被称为:6、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所起作用7、列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到来做了思想和经济上充分准备的事件8、人被发现的时代进:9、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是:三、17-18世纪三次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事件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事件分别:3、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事件分别是:4、17-18世纪三次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文件分别是:文件的内容分别是:5、《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意义分别是:6、《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7、这三个法律文件睥基本思想(原则)是:8、拿破仑上台和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9、华盛顿的事迹(2条)与功绩(2条)10、拿破仑的事迹(2条)11、被马克思称为“欧洲范围的革命”是:12、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13、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性质:14、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同作作是15、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分别是:四、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亚洲-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是:掠夺代表是:2、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事件是:领导者是:她在何地牺牲:3、印度第一任总理是:非洲-1、三角贸易的目的是:2、三角贸易的出发地和归宿地是:3、三角贸易对非洲、欧洲的影响分别是:4、非洲独立年是:5、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时间是:独立的意义是:拉美-1、拉美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英雄是:他有什么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是:2、玻利瓦尔的事迹(2条)3、在拉美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领导者是:4、巴拿马人民从哪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五、三次工业革命1、。
高中历史的解析如何评价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影响以及评价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值中国面临内外压力的时期。
从内部看,中国晚清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挫败,如甲午战争、庚子赔款和义和团运动,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等事件,使得人们对传统制度和观念的担忧和质疑不断升温。
而从外部看,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处于被动和危险之中。
二、主要影响1. 思想觉醒与启蒙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思想觉醒和启蒙,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创造了条件。
思想家和学者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观念,如康有为的“君权民权”、“新民主主义”观念和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民主共和”等。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新闻刊物、教育改革等,向普通民众传播觉醒的思想,唤醒他们对于自身权利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 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思想家们提出了新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构想,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君主立宪”观念和黄兴、陈天华等人的革命思想,为未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思想解放运动对维新派的努力、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推翻清朝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文化的嬗变与传统的冲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带来了冲击,使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思想解放运动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观念形成了冲突。
同时,思想解放运动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文化思潮和文化人物,如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人,他们倡导启蒙思想、西方文化和现代教育,为中国文化的嬗变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9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专题一世界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史上欧洲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同:都解放了人们思想,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①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又会促进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运动对今天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启示:1、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1)材料一是谁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2)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请举出二例受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
材料三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l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恩”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2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答案:(1)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或以人为本的思想)。
(2)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3)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成立。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与运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与运动,这些运动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发展。
它们促使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追求自由和平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以及其他重要运动等方面探讨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与运动。
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与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它起源于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迅速演变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大规模抗议运动。
五四运动倡导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使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开始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辩论。
这场运动不仅表征着中国人民意识的觉醒,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与运动的又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运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兴起,旨在推翻旧的文化观念和制度,提倡自由、平等、科学。
新文化运动鼓励思想解放,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精神,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界的变革。
该运动促成了一大批文化名人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该运动主要由戊戌政变引发,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戊戌变法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呼吁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然而,尽管变法运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它为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与发展。
4. 其他重要运动除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中国近代还有一系列其他重要的思想解放与运动。
例如,五卅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大规模抗议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发展。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民族统一战线运动,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壮大。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也在推进中国思想的解放与变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中,一系列思想解放与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以及其他重要运动都为人们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追求自由、平等和科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总结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思想觉醒和思想解放,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场运动涵盖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各国的民主化进程。
19世纪末的法国,出现了法宪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法宪运动旨在争取普选权,推动法国政治体制向民主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则呼吁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和权益的保护,为后来工人运动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类似的觉醒也在其他许多国家发生,推动了各地的政治改革和民主运动。
在社会方面,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也带来了对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挑战。
这一时期,女性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呼吁妇女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地位,争取参政权、教育权和劳动权。
女权主义思想家如苏珊·安东尼和埃米琳·皮克赖特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种族解放运动也在这一时期崛起,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开始呼吁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争取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这些社会运动在各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推动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
在经济方面,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
亚当·斯密被视为近代经济学之父,他的著作《国富论》提出了自由放任的观点,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一思想在19世纪传遍了欧洲和美洲,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资本主义的兴起也迎合了人们对经济自由和物质繁荣的期望,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化和全球化。
在文化方面,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
19世纪是启蒙运动、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文化思潮泛滥的时期。
艺术家和作家们开始挑战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和表达方式。
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反叛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觉醒和思想解放,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上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世界近代史上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世界近代史上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发生的,是封建神学统治人民的背景下产生的。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6世纪发展到欧洲。
反对宗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出现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文化巨人。
恩格斯称之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封建君主强化专制主义的背景下兴起的,产生于英国,18世纪的法国成为中心,后来影响到全世界。
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
联系:两者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区别:①背景:前者发生在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后者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②进程:前者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欧洲;后者兴起于法国,后来遍及世界。
③核心思想:前者是人文主义,主要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
后者是理性主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
④方式:前者借助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后者更直接、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封建。
⑤影响:后者的思想解放作用更大,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⑥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果;启蒙运动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
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但都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一.作用: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挽救国家危亡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带有反帝爱国性质。
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提出了变革清王朝政治制度的要求,而且付诸实践,维新派最终的主张,是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
2.戊戌维新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维新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促进。
维新运动对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促进作用。
尽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阻力,但他们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工作,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种,促使大批知识分子觉醒,其中不少人后来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二。
局限性维新派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反映在不敢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根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敢否定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等等。
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
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
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
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
第五专题思想解放运动一、百家争鸣: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代表人及学派:儒法道兵墨。
二、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
地点:西欧。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性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意义: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三、启蒙运动:1、时间:17—18世纪。
2、地点: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
3、基本观点:自由平等。
4、性质:反封建。
5、代表人物及思想:伏尔泰。
他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得以解放;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
2、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重大问题,6、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新党章,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1997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8、十六大和十七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入党章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一、概述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1、世界史:(1)14——18世纪欧洲的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①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②18世纪的启蒙运动。
(2)19世纪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
2、中国史:(1)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国现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二、知识整合:1、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2)开始国:意大利;(3)实质: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的运动。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5)代表人物:①但丁:《神曲》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②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6)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8世纪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潮)(1)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2)核心思想: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理性主义);(3)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4)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5)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传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
(2)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事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大致指的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运动起源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时期,然而却被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政治统治者所影响和压制。
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社会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中国思想史的一段新的篇章,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度向现代化的转型。
一、背景与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背景是19世纪末期清朝政治和社会体制的衰败和危机。
像科举制度和皇权专制制度等制度危机,地域割据和外部侵略的军阀混战等政治危机,以及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等社会危机,在民国初年,对于思想解放的呼声提供了土壤。
然而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个阶段发展于民国初年,以革命派和进步派为主,他们对于推翻清朝政治体制,实现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民主革命目标,追求思想解放与科学启蒙,不断发出呼吁。
第二个阶段是在民国大战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个阶段的发展在理论上有所超越,思想解放的内容也更加广泛,范畴众多,如新思潮、文学革命、女权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表明了中国思想界已然有了一个具有更加广泛意义的解放运动的连锁反应。
二、特点与意义1、加强了启蒙意识民国时期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具有启蒙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的源泉。
在这段历史中,思想界不再是门户之见,更加重视多元、综合的学术思考,加强了启蒙意识。
2、反对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在当时的民族条件下,民国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在晚期,不仅仅是社会统治者压制认识的革命,还是抵制外来侵略和危机的反抗;是爱国主义的呼声,并且深化了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3、反对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和文化在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社会创业者和科学家们极力反对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形式和观念。
他们强调个人意识,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呼吁文化自由和学术多元,也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工商C111 金炳华118143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间:1895年,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背景: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
性质和意义: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中国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将革命风暴推向前台;代表人物:孙中山。
性质和意义: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1923年,目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背景: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产生的共同缘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开展。
共同的影响: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预备。
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产生的共同缘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开展。
共同的影响: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预备。
文艺复兴欧洲历史时期,是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中世纪末期,随着奥斯曼对东罗马帝国的不断侵略,东罗马人民在逃难的同时,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和艺术珍品带到了意大利商业兴盛的城市。
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学问分子借助争辩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扬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宗教改革开场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该运动奠定了新教根底,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公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过渡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根底,因此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掩盖了各个学问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斗与法国大革命供应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前期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中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3.新文化运动政治上: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
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重要背景。
(二)内容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3.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由“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转向“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知识梳理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三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犹如一股强风,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一、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的,具有崭新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正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二、延安整风。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第二年2月,毛泽东又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话,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略论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
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面临着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如何认识社会,如何改造社会,儒墨道法兵农等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文化繁荣。
这次文化繁荣是一次原创型的中国思想的繁荣。
中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清朝末年至五四时期,对儒家学说的怀疑与否定,社会改良主义的流行、科学民主思想的流传,三权分立与资本主义模式的引进,辩证法与对共产主义思想的信仰,各种思想粉墨登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的文化繁荣。
这次文化繁荣是一次引进消化型的文化繁荣。
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从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仍在继续,对社会主义的反思与改革,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目前,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都不能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因为完全彻底的私有制,与完全彻底的公有制都不是人类理性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以为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必然是在中国形成新的社会发展理论观,新的价值观,新的信仰体系。
这次文化繁荣也必然是一次原创型的中国思想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我认为是片面思想形成的一次高峰。
儒墨道法兵农等各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有关社会的理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清朝末年至五四左右,中国无论是引进科学民主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最终战胜了儒家学说,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主要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思想战胜了资本主义思想,中国人选择了绝对公有制的社会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打破坚冰,逐渐活跃起来。
选择公私兼有的社会模式,成为新时代最大的亮点。
片面的看问题,辩证的看问题,系统的看问题,都是有其作用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偏废。
辩证法,尽管强调对立统一,但是它最主要的理论特色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也就是重点研究矛盾双方的对立及其斗争理论。
系统哲学,是一种真正的统一论与矛盾论的完美结合,它既有整体的眼光,又有部分的观察,既合二为一,也一分为二,从这一点上,系统哲学应该是对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