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字帖 褚遂良《倪宽赞》
- 格式:doc
- 大小:13.27 KB
- 文档页数:2
倪宽赞简介一、褚遂良本唐褚遂良书《倪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176厘米。
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
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
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地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
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
”由墨迹观之,尤为明显。
作为初唐书法,不能不具时代的特征,或学钟繇之体而古雅,或师逸少之法而瘦劲。
无怪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
”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二、董其昌本《仿颜真卿法〈倪宽赞传〉》卷,明,董其昌书,绢本,行楷书,纵36.8cm,横1579.7cm。
卷未款署:“褚遂良有此帖,颇类八分,余以颜平原法为之,山谷所谓送明远序非行非隶,屈曲瑰奇,曾得百一耳。
董其昌。
”钤“董玄宰”、“董其昌印”。
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等。
此卷所书内容取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八,讲述的是汉武帝求贤用贤,广得天下奇士之情形。
唐初名臣褚遂良晚年曾书写过此帖。
国家要兴盛,朝廷就必须广揽各方人才,董氏当时仿颜真卿法书写此卷,是寓有一定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意义的。
该卷用笔沉着劲健,结体端严中寓潇洒飘逸之致,颇有唐颜鲁公之法度,为董氏书法已臻佳境时的巨制。
该卷清时入内府,《石渠宝笈》初篇著录。
刻入《三希堂法帖》卷三十一、三十二。
三、释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精美绝伦的楷书代表,楷书学习中的上乘之作!褚遂良《倪宽
赞》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
父亲褚亮在隋朝官至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友。
父亲褚亮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的来往,也在褚遂良学书道路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虞世南欧阳询的书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褚遂良。
在书法历史上“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也被后世尊称初唐四杰。
褚遂良一生书法作品有很多流传于世,其楷书作品《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倪宽赞》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佳作模本。
本篇仅上传展示了《倪宽赞》的高清大图来供大家学习。
《倪宽赞》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且不容易掌握的,其难点就在于线条多变,在行笔中要注意提按,对书者的控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在书写的时候就要多注意提按造成的线条变化。
倪宽赞原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弘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译文: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的“赞曰”中说:“公孙弘、卜式、儿宽都曾以大雁奋飞之翼的超凡才能,在平凡的燕雀之群中遭受困厄,远行于猪羊之间,如果不遇到好的机会,怎能得到公卿的高官地位?这时,汉朝建国六十馀年,全国安定,府库的积蓄很充实,而四方的蛮夷还没有顺服,各种制度还有缺漏,皇上正想举用有文才武略的人,选求这样的人好象害怕追不上似的。
汉武皇帝开始用安车蒲轮去迎接枚乘,看到主父偃而叹息相见太迟。
因此,群臣羡慕向往,有奇异才能的人同时出现。
卜式从割草牧羊的人中被选中,桑弘羊从商人小子中被选拔起来,卫青奋起于奴仆之间,金日磾从投降的人中被选拔出来,这些人都是从前那筑墙的傅说、喂牛的宁戚一类的人啊。
汉朝得到人才,以武帝时期为最多。
学识渊博而有雍容风度的有公孙弘,董仲舒、儿宽;忠厚老实、勤奋做事的有石建和石庆;质朴刚直的有汲黯、卜式;善于推举贤才的有韩安国、郑当时;制定律令的则有赵禹、张汤;善写文章的有司马迁、司马相如;能言善辩、诙谐滑稽的有东方朔、枚皋;善于应对的有严助、朱买臣;善长天文历法的有唐都、落下闳;懂得音律的有李延年;擅长筹划的有桑弘羊;奉命出使的有张骞、苏武;杰出的将帅则有卫青、霍去病;接受皇帝遗诏辅助幼主的有霍光、金日磾;其余的记也记不过来。
褚遂良小楷《倪宽赞》释文及译文释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栗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译文: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的“赞曰”中说:“公孙弘、卜式、儿宽都曾以大雁奋飞之翼的超凡才能,在平凡的燕雀之群中遭受困厄,远行于猪羊之间,如果不遇到好的机会,怎能得到公卿的高官地位?这时,汉朝建国六十馀年,全国安定,府库的积蓄很充实,而四方的蛮夷还没有顺服,各种制度还有缺漏,皇上正想举用有文才武略的人,选求这样的人好象害怕追不上似的。
汉武皇帝开始用安车蒲轮去迎接枚乘,看到主父偃而叹息相见太迟。
因此,群臣羡慕向往,有奇异才能的人同时出现。
卜式从割草牧羊的人中被选中,桑弘羊从商人小子中被选拔起来,卫青奋起于奴仆之间,金日磾从投降的人中被选拔出来,这些人都是从前那筑墙的傅说、喂牛的宁戚一类的人啊。
汉朝得到人才,以武帝时期为最多。
学识渊博而有雍容风度的有公孙弘,董仲舒、儿宽;忠厚老实、勤奋做事的有石建和石庆;质朴刚直的有汲黯、卜式;善于推举贤才的有韩安国、郑当时;制定律令的则有赵禹、张汤;善写文章的有司马迁、司马相如;能言善辩、诙谐滑稽的有东方朔、枚皋;善于应对的有严助、朱买臣;善长天文历法的有唐都、落下闳;懂得音律的有李延年;擅长筹划的有桑弘羊;奉命出使的有张骞、苏武;杰出的将帅则有卫青、霍去病;接受皇帝遗诏辅助幼主的有霍光、金日磾;其余的记也记不过来。
想学褚体?——《倪宽赞》来入门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
”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自己通临的《倪宽赞》镇楼~一、褚遂良在中国书法史上,褚遂良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书法大家。
他书艺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
早年,褚遂良曾从史陵学书,又从篆隶书和汉魏两晋的碑刻中吸取营养,临习师法。
后学欧阳询、虞世南等大家之长。
他书法的结构、间架的骨力,明显受欧体的影响。
当时虞世南书名、政名大,虞体较欧体又近王书,褚遂良向虞世南学习笔法的成分较欧阳询为多,因而甚得虞书之美韵。
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等。
二、倪宽赞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其用笔正如褚遂良所说:“如锥划沙,如印印泥。
” 《倪宽赞》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与灵活自然的笔墨,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潇洒大方、立姿轻盈、优雅秀美的感觉。
楷书书法作品褚遂良《倪宽赞》,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倪宽赞》,⼜作《⼉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
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
近代学者则以其⽂中之避讳⽤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笔亦与褚书有所出⼊,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姿,笔意翩翩⾃得,秀丽美妙。
《倪宽赞》跟《⼤字阴符经》⼀样,即使是否是褚遂良写的真实性存疑,却也都属于⽔平极⾼的作品;其次,这两个墨迹版的书写味道很不相同,除了美⼥簪花似的⼀步三摇有点类似,在⽤笔的⼒度感、笔画上的⼩动作、习惯的⾛势和⽅向上存在很多差异,感觉像是两个⼈写的——也许,褚遂良就有这样的⽔平,能写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临《倪宽赞》倪宽赞的写法很有意思:第⼀是结构。
如果把它的⽤笔细节去掉,光看结构,后世的颜真卿确实跟它很像:稳重,匀称,舒朗,修长。
有⽐较好的颜体功底的,写此帖在结构上不会感觉困难。
当然,也有考据说这是宋⼈仿写的,那就是仿写⼈有很强的颜体功底了。
不管怎么说,颜真卿在书法上是吸取了褚遂良的营养的,所以不管谁在前,两者之间的关系都说得通。
第⼆是笔画的曲线。
说褚遂良的摇曳多姿,主要是说他的笔画,《雁塔圣教序》、《⼤字阴符经》、《倪宽赞》都是这样,所有的笔画都是 S 形,⼤ S ⼩ S 长 S 短 S 粗 S 细 S 明 S 暗 S,各种 S 不⼀⽽⾜。
如果把笔画写成直线,甚或只写出单纯的弧线,都不是褚遂良。
第三是独特的笔画姿态—从⾪书⽽来的。
尾巴出尖的横笔;出尖的点;细若游丝般的撇;由尖细到厚重的捺笔—这些姿态构成了倪宽赞的独有趣味。
第四是极致的唯美追求。
通篇仿佛宫装纱裙簪花美⼥过凉殿,头顶花瓣轻颤,⾝上纱裙轻飘,不需忸怩作态,⾃然⼀步三摇;写时⽓息不得⼀丝过粗,否则就会破坏那种静谧的美感。
▶图⽂来源《百⽇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进⾏“百⽇百贴”活动,对蓝霖不仅仅是对北京⼤学120周年的献礼,更是⼀个挑战,他想看看⾃⼰能应对多少种不同的书写趣味;同时也是借机对历史名帖进⾏⼀个⼀定规模的通读、泛读。
董其昌行书《倪宽传赞》
董书《倪宽传赞》卷,绢本,纵三六.八厘米,横一五八八厘米,大行楷书一一四行。
凡三四二字,后行草书自题一五行,凡四二字,题云:褚遂良有此帖,颇类八分,余以颜平原法为之,山谷所谓送明远序非行非隶,屈曲瑰奇,差得百一耳。
董其昌。
下押印“董玄宰”“董其昌印一方。
此卷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
本幅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宜子孙”、“石渠宝笈”及嘉庆、宣统等内府藏印。
乾隆问将刻于《三希堂法帖》三一、三三册。
此卷墨迹曾流散民间,后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回。
褚遂良书《倪宽赞》
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内容摘要:褚遂良楷书法墨迹帖《倪宽赞》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胡广说:
“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
《倪宽赞》传为唐代褚遂良楷书法帖。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
据赵孟坚跋云为
褚遂良晚年之作。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而明代詹景风《玄览编》则以为:“燥而不润乏天趣,笔似清劲而实单弱。
”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称:“褚河南《倪宽赞》是宋世临本,后有赵子固等七跋却真。
”有影印本行世。
本卷字的笔划疏瘦,运笔过程,一划之间,有粗有细,字的姿态,有种翩翩自得,秀丽美妙,使人如面对一位一尘不染,清净绝俗的高士。
褚遂良《倪宽赞》里的最美90字!褚遂良像《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
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
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
初学者若能以此赞入手,继则可临《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以深入堂奧,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篇尾附:《倪宽赞》高清长卷《倪宽赞》最美的90个字☝興(兴)上下结构,随心所欲。
☝餘(余)左右结构,看似枯瘦,实则丰腴。
☝載(载)戈钩极为精到,如利刃直下。
☝海左右结构,端庄大气。
☝艾笔势翩跹,神爽超越。
☝安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
☝府运锋着实,轻盈飘洒,灵活自然。
☝库一笔一画有千钧之力。
☝充端庄和谐,容夷婉畅,秀美非常。
☝實(实)笔势强劲,神爽超越。
☝而字形扁方,寓篆隶之法。
☝四典雅秀丽,又能于温润中见毫芒。
☝夷戈法精到,如强弩劲弓。
☝未一竖到底,笔意华美。
☝賓(宾)气息单纯,自然平静。
☝制左右结构,其中有行书笔意。
☝度结体舒展,变化丰富。
☝多笔意婉美,似瘠而腴,似柔而刚。
☝ .闕(阙)笔势来往,极注重笔墨的感觉和效果,似涩还润。
☝上别开生面,意趣横生。
☝ .方长横舒展,转折处颇费心思。
☝ .欲下笔处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
☝行左高右低,行笔似润还枯,似涩尤劲。
☝ .用略带隶意,飘摇之姿见于笔下。
☝ .文粗细相协,大小出于自然。
☝ .求章法清雅,气韵相续。
☝ .之气润清和,得闲雅之致,笔发于外,情动于中☝ .如书迹如流星飞越,翰逸神飞。
☝ .弗轻重强弱,变化莫测。
☝ .及笔划之间顾盼有情。
☝ .始左右结构,结体宽博。
☝ .蒲各部件之间仿佛互相吸引,极富神韵。
☝ .輪(轮)结体舒展,自然稳重。
☝ .迎半包围结构,秀润遒劲。
☝ .枚左敛右放,捺笔外方内直,爽利振迅。
☝ .生结构扁方,字势欹侧,生动活泼。
褚遂良《倪宽赞》运笔图解在初唐褚遂良的楷书中《倪宽赞》相较于《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显得更加温润典雅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参用轻盈飘洒与灵活自然的笔墨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优雅秀美的感觉褚遂良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书法大家,曾从史陵学书,又从篆隶书和汉魏两晋的碑刻中吸取营养,临习师法。
后学欧阳询、虞世南等大家之长。
他书法结构、间架的骨力,明显受欧、虞体的影响,甚得欧、虞书之美。
褚遂良《倪宽赞》(局部)《倪宽赞》为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概述:一、笔法上的流畅而凝重楷书书写要流畅,不然会显得过于板正,同时还要保证笔画的凝重,这对矛盾在褚楷上解决得很好,可谓彰显了作者横溢的才华,也是至今书坛依然尊崇《倪宽赞》的原因。
褚楷除早期的《孟法师碑》以欧法居多,凝重厚实为主要特点外,其余碑帖都带有自然流畅、凝重沉着的褚氏风格,是褚楷成熟的标志之一。
大气开张、凝笔聚墨、宜长合短、盼顾有度、提按分明,特别是在墨迹《倪宽赞》中都能感受到。
二、结字上的端庄而秀丽这是褚楷至今深受大家喜爱的第一大特点。
端庄是以其超越的结字能力为前提的,褚楷无论何碑何帖都非常自然地表现了严格而和谐的结构,笔画组成毫无牵强附会,端正匀称;秀丽是其才情的表达,褚楷瘦硬而灵动的线条辅助在方正严谨的结体上显得非常端庄秀美。
三、章法风格上的直率而多姿从褚楷的空中用笔动作可以明显看出,基本上都带有行书的姿态。
在结字的开合、轻重疾缓,以及同一字、同类笔画的处理上一任自然,极富变化。
有横入直出,亦有回锋藏尾;有斩钉截铁,亦有铺毫平出等等。
在这些变化多端和丰富多姿的笔端运动中,创造出一派生机。
正如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沈尹默临《倪宽赞》(局部)四、临习建议《倪宽赞》笔力遒劲,点画挺拔,轻重提按分明,应以中锋运笔,其结字多取横势,略带隶意,学习中应注意每个笔划的起笔和收笔的不同,注意每个字的轻重变化与通篇文字的和谐处理,特别是周边相邻字的大小粗细轻重变化要考虑到整体的效果。
倪宽赞原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弘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译文: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的“赞曰”中说:“公孙弘、卜式、儿宽都曾以大雁奋飞之翼的超凡才能,在平凡的燕雀之群中遭受困厄,远行于猪羊之间,如果不遇到好的机会,怎能得到公卿的高官地位?这时,汉朝建国六十馀年,全国安定,府库的积蓄很充实,而四方的蛮夷还没有顺服,各种制度还有缺漏,皇上正想举用有文才武略的人,选求这样的人好象害怕追不上似的。
汉武皇帝开始用安车蒲轮去迎接枚乘,看到主父偃而叹息相见太迟。
因此,群臣羡慕向往,有奇异才能的人同时出现。
卜式从割草牧羊的人中被选中,桑弘羊从商人小子中被选拔起来,卫青奋起于奴仆之间,金日磾从投降的人中被选拔出来,这些人都是从前那筑墙的傅说、喂牛的宁戚一类的人啊。
汉朝得到人才,以武帝时期为最多。
学识渊博而有雍容风度的有公孙弘,董仲舒、儿宽;忠厚老实、勤奋做事的有石建和石庆;质朴刚直的有汲黯、卜式;善于推举贤才的有韩安国、郑当时;制定律令的则有赵禹、张汤;善写文章的有司马迁、司马相如;能言善辩、诙谐滑稽的有东方朔、枚皋;善于应对的有严助、朱买臣;善长天文历法的有唐都、落下闳;懂得音律的有李延年;擅长筹划的有桑弘羊;奉命出使的有张骞、苏武;杰出的将帅则有卫青、霍去病;接受皇帝遗诏辅助幼主的有霍光、金日磾;其余的记也记不过来。
高清字帖褚遂良《倪宽赞》
褚遂良(公元596—659年),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等。
《倪宽赞》为楷书经典法帖,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褚遂良《倪宽赞》高清善本看到这里,是否为您解开了一些学书疑惑呢?如果能有老师的视频示范该多好!机会来了!如果还想深入学习,我们特意邀请了名师给您微信群里系统地讲课,首节课只需一元,详情请见下方。
《褚遂良倪宽赞课程》仅需1元!扫码报名,进群听课!名师授课,实时交流。
张伟城:褚遂良楷书临创课《倪宽赞》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
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
如果你喜欢楷书,或正准备入门楷书,可以好好临习一下褚遂良的作品。
而临帖,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要讲究方法的。
一不小心就养成了庸俗和自由体书写习惯。
对于要临写的字帖,是从头到尾一次性通临好?还是逐个过关好?还是选临好?这是一个必须先
弄明白的问题。
多数人是拿来字帖,就从头开始,一个接一个的临下来。
然后再重新临第二遍,以至于临习多遍。
为了真正临像和掌握原帖的精神面貌,有的同学主张临习几十遍、上百遍,甚至一生不辍。
第一节艺术风格与基本笔法6月16日19:00一、褚遂良的简介及艺术风格二、如何学习褚
遂学良的楷书三、笔法的训练(讲述+视频)中锋与侧锋的理解中锋与侧锋的转换动作提按笔法的使用找到笔画书写
中的发力点转换与收笔时的调锋切锋与逆入平出第二节笔画的书写与准确临摹6月23日19:00一、基本笔画的书写与线条的粗细对比二、单字的深入观察与分析,俯仰、向背的变化三、准确地临摹,格子的使用,空间的留白四、偏旁部首的规律解析五、同字异形的变化第三节结字规律与临、创6月27日19:00-20:30一、结构的规律: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二、作品的通临与背临三、临创转换的过渡,集字与意临四、一幅作品形成的过程往期热点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