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科研课题汇总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7
舒筋外洗颗粒熏蒸结合渐进练功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王利仁;蔡桦;黄鹏【摘要】目的观察舒筋外洗颗粒熏蒸结合“渐进练功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运用舒筋外洗颗粒熏蒸结合“渐进练功法”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左肩33例,右肩27例;年龄46~58岁,中位数53岁;病程3~11个月.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3],获取量表相关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功能活动、肩关节疼痛评分以及总分均有明显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P< 0.05),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舒筋外洗颗粒熏蒸结合“渐进练功法”治疗肩周炎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4【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肩周炎;舒筋外洗颗粒;中药熏蒸;渐进练功法;功能锻炼;痹证【作者】王利仁;蔡桦;黄鹏【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伤四科,广东广州51024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伤四科,广东广州51024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PAS),简称“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创伤、劳损、退变而发生的无菌性炎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运用舒筋外洗颗粒中药熏蒸配合“渐进练功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左肩33例,右肩27例。
年龄46~58岁,中位数53岁;病程3~11个月。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②治疗前“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3]总分数低于50分者;③40~60岁的患者;④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代会
会议纪要
(2011年第1期)
2011年9月16日下午,由江钢辉主席在骨伤科医院会议室主持召开第三附属医院职工代表大会。
会议讨论和决定的事项如下:
一、通报三院新院建设进展情况:负责新院建设工作的涂兴明副院长对新院建设近十年来的报建、设计、审批等工作进展情况作了介绍。
二、审议通过三院新院建设贷款方案:陈志雄院长对目前医院的现状、今后的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贷款建设新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三院新院建设贷款方案,谢华民书记作相关补充说明。
职代会代表在会上提问发言,江钢辉主席和陈志雄院长予以解答。
三院职工代表共74人,实到人数58人,委托表决17人,经举手表决,71票同意并通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院建设贷款方案》。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第三附属医院职代会代表,骨伤科医院的代表魏合伟、范琳燕、罗毅文、余海燕、严靖、谷忠建、张志海请假;芳村分院的代表胡萍凤、吴亚明、陈文利、陈武杰、蔡茜红、黄健虹、梁晓海、李建平、谭秀芬、邓智武请假,会议纪要由医院工会记录整理。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主题词:会议纪要贷款
抄送:院领导
发:第三附属医院各工会小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分工会2011年9月19日印发。
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作者:研究生院发表日期: 2010-12-17 17:50:28 阅读次数: 443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博士学位专业代码100508/450121,硕士学位专业代码100508/105120)该学科是我校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学科之一。
1994年本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本学科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接受博士后工作人员。
1997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病医疗建设单位,2005年1月该中心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验收,现为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病重点专科。
专业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系列研究;骨关节炎系列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中医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导师组成员:韩清民、牛维、林一峰、黄宏兴(以上为博导),方坚、蔡桦、罗毅文、魏合伟、邵敏、王炳南、李钊、原超、张文财、乔荣勤、王斌、张志海、梁祖建、胡年宏(以上为硕导)。
教学技术人员情况:本专业(中医骨伤科学)具有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名,讲师、主治中医师、主管技师18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博士后2人),具有硕士学位12名,是一支素质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学术队伍。
研究成果:本学科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和专科特色,常年坚持‚立足于中医,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建设方向,融合了现代骨科的最新成就,‚专一化‛地培育和打造中医骨伤科专科‚品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目前已形成了中医骨伤科专科优势,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现拥有骨科病床150张,医疗设备先进,能开展各种类型的骨科手术,在骨伤科学科的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其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
其中‚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医疗中心‛。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研究范琳燕【期刊名称】《智慧健康》【年(卷),期】2016(0)4【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方法抽选2010年2月-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治未病"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ICA)、体重指数(BMI)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随访3年内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GAh、HBAIC及BMI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3年内治疗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27.45%低于对照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效果显著。
【总页数】3页(P544-546)【作者】范琳燕【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中医“治未病”思路和现代医学“三级预防”理念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探索 [J], 汪为华;刘萍2.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早期防治中的应用 [J], 李秀节3.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J], 岳新4.中医治未病理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防治的影响 [J], 区志军5.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研究 [J], 范琳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级评审文化宣传组阶段总结
1、针对近期较多患者及在院职工反映我院门户网站界面过于陈旧、宣传板块设置不尽合理、各方面动态信息更新较慢等不足现象,文化宣传组集中收集听取了广大群众意见,并进行了内部讨论,最终达成网页整改方案,节后将逐步进行全新的网页改版。
2、为了解患者的最新医疗服务需求,加强新院建设宣传,促进我院“创三甲”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文化宣传组通过电话成功对300多名我院就诊患者进行了回访,完成了较详尽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并集中收取了患者意见,完成了调查报告。
3、为努力推进我院“创三甲,建新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进程,促进医院内部工作文化建设,结合我院的实际,文化宣传组重新编写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员工手册》,目前已完成初稿,接后将进入讨论修改阶段,新的员工手册将展示我院全新的文化建设面貌,并有助于我院员工内部工作文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为解决患者来院看病不便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健康需求,并扩大我院周边辐射影响力,近期文化宣传组组织了院内专家及教授走进街道社区及老干大学等地,以科普宣传、讲座及义诊送药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地宣讲骨伤科病的中医药治疗保健方法和特色,唤起群众对中医治疗骨伤科病的关注,引导更多人选择使用中医中药。
院办宣传科
2013-9-27。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首席教授候选人
自荐表
姓名:
研究方向:
现工作/学习单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填表日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人事科制
填写说明
1.填写本表前,请认真阅读《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首席教授人才引进公告》。
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数据信息准确。
2.本表用A4纸双面打印,本表内有关栏目内容填写不下的,可另附页。
3.填写完整后,请发给医院人事科:505482571@ 。
4.参加正式遴选时还需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职称等证明材料。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二、候选人自述符合引进岗位条件情况
1
2
三、工作思路及预期目标(本栏由候选人填写,主要填写对履行本学科岗位职责的工作思路及聘期目标等)
3。
为四川地震灾民捐款芳名录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垮塌严重,给灾区的同胞们造成了的创伤和痛苦,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5月14日,院党委向全院教职工发出了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的倡议,各科室、党支部和工会小组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发动,广大教职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踊跃捐款,短短两天时间,共筹集善款38387元(含会员捐款、第二批捐款),其中骨伤科医院27187元、芳村中医院11200元。
目前,捐款已分别送往广东省慈善总会和江南中街办事处转赠。
在此,院党委、分工会谨向积极为四川灾区人民慷慨解囊的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一、骨伤科医院26203元1、骨一区3500元林一峰500元李钊500元于泽来300元蔡桦200元王炳南200元罗毅文200元乔荣勤100元柴生颋100元程英雄100元张志海100元何美芳100元万雷100元冯琼芳100元张文财100元彭小苑100元冯惠群50元杨凤丽50元陈爱莉50元谷忠健50元张晓婉50元刘悦50元薛穗慧50元黄志慧50元关静仪50元李维50元黄小菊50元许惠群50元潘战锋50元何燕50元2、财务科1290元邹芸芸300元符娟300元邓荣华100元陈倩100元胡敏华50元陈新英50元陈慧贤50元杨彩维50元刘顺友50元田永珍50元钟洁贞50元蒲丽娟50元邓顺霞50元余娴雅20元刘红20元3、医技科1400元申欢莲300元王伯浩100元徐荣秀100元陈焱君100元吴泽文100元肖林100元陈小华100元赵可伟100元胡剑波60元张素萍50元郑琦50元王洪波50元梁伟强50元林毓华30元宋韬30元莫卓均30元梁秀珍20元卢健烨10元严明斌10元吴信南10元4、麻醉科1300元邓瑞华100元邓雪芳100元黎宗武100元吴卓100元刘湘钰100元邹逸100元梁细妹100元林彩勤100元陈映娟100元夏增兵100元吴燕珍100元邱敏燕100元敖秋艳100元5、理伤科1450元秦渭志500元曲崇正200元陈金昌100元黄明喜100元杨榕100元岑宝盈100元庞维萍100元缪辉宇50元郭仕明50元罗小丹50元何美容50元罗淑燕50元6、总务科860元余海燕200元于穗生200元梁细荣家庭200元练彩飘50元邓伟玲50元刘木辉20元梁耀新20元杨载鹏10元曾勇辉10元廖凤萍10元郑带容10元练桂珍10元黎向梅10元杨石源10元罗宇霞10元温文亮10元莫钢花10元莫秀连10元林杰俊10元7、机关6710元何燕萍1000元谢华民500元江钢辉500元满怡500元郑春华300元李奋儒300元王翩仪300元刘庆思300元韩清民300元黄宏兴300元张林200元刘瑞云200元方坚200元阳晟200元施佳平200元牛维100元李祎100元陈劲云100元方丽莎100元刘敬梅100元赖小惠100元卢建中100元侯书丽100元朱君君100元罗瑞川100元刘穗100元范琳燕50元温玉华50元邓雪娴50元柯本学30元刘健30元李经华30元赵丽30元朱穗鹰30元林丽荣10元8、后滘门诊部850元杜伟坚夫妇300元彭尚军100元甘权兴50元李河珊50元陈武50元邓七润50元肖育50元梁爱华50元朱国樑50元黎达权50元陈惠庭20元黄亚群20元黄劲10元9、骨二区3598元邵敏388元原超300元王斌300元杨晓光200元何铭涛200元黄杰文200元梁祖建200元郭星200元黄美红200元钱瑛200元段瑞奇100元张百档100元陈海青100元胡超燕100元黄淑容100元姚伯英100元陈敏元100元袁春燕100元蒋小燕100元黄海岸100元陈杏50元黄子二50元凌彩云50元龚静蕾50元刘丽琼10元10、ICU 670元何启扬200元严靖100元蔡阳娥100元李树强100元乔志强50元李春梅50元许晓丽20元李燕萍20元林静娥20元杨香香(护工)10元11、药剂科1645元吴雪茹500元袁伟彬100元陈土荣100元熊颖100元赵毛香100元吴康郁100元林新颖100元苏咏秋100元黄志辉100元吴建萍50元刘香英50元梁洁莲50元朱金段50元劳敏华30元张建环25元黄建华20元王秀丽20元马瑞明20元罗少红10元邝秀娟10元邱月恒10元12、门诊部1670元刘洪江100元魏国强100元欧建锋100元何颖桦100元钟嘉琳100元魏合伟100元钟文100元黎瑞敏100元杜莹100元卢耀明100元江影斯100元陈欣100元黄树开100元杨敏50元谢世山50元郭雪霞50元陈智婷50元苏全胜50元陈资资20元黄金平20元汤艳仪20元谭耀珊20元赵娟20元陈洁梅10元周东丽10元13、医技、药剂科党支部500元14、分工会200元15、纬信公司560元二、芳村中医院11000元1、总院门诊3110元宋盛青500元马梓桓200元李瑞芳200元周燕媚200元陈文莉200元唐犀麟110元姚碧光100元邓智武100元唐咏100元蔡茜虹100元苏日娜100元李思深100元黎倩玲100元周爱英100元吴杰妍100元钟燕梅100元康旺燕100元陈玉婷100元凌钦亮100元朗世平50元张柄桥50元欧阳庆珍50元潘秀瑜50元龙小菊50元陈红笑50元覃宪玲30元吴道升20元李丽芬20元钟洁斌10元赖许肖10元李笋10元2、内科病区1050元陈根成200元杨燕卿150元孙韶刚150元江家赞100元黄平东100元梁晓海100元叶江琳50元刘慧50元文军50元叶瑞冰20元梁开枝20元黄淑芬20元林嘉文10元刘忠华10元卢春兰10元郭雪珍10元3、医技科210元李奕才50元梁金玉50元钟毅强20元陈智湘20元胡苹凤20元刘瑞平10元崔英健10元陈剑辉10元黄丽华10元黄惠洁10元4、药剂科720元黄凤婷100元郑敏100元高洁玲100元吴悦祐50元成差群50元曹凤媚50元黄健虹50元吴彦强50元李丽娟50元黄慧卿20元林春颖20元徐建平20元罗洁贞20元严慧婕20元曹翠梅20元5、大学城医务所250元凌志敏50元苏宏50元潘小清50元黄军辉40元文洁20元曹秀云20元邵结文10元陈伟优10元6、行政后勤1920元潘有燕115元陈克105元李润金100元古学文100元谭笑金100元何允秋100元张兰英100元王静乔100元吕燎原100元林柱雄100元陈桂元100元麦莹珊50元甘曲霞50元陈丽芬50元林润好50元谭云珠50元林金玉50元黄惠芳50元温苑琼50元吴娟50元刘敏仪50元何焕好50元罗志华50元邝穗阳30元郭耀森30元梁秀勤20元刘明艳20元李忠美20元李淑仪20元陈绍义20元黄伟斌20元梁凤毛10元黄美婷10元7、山村门诊1290元蔡家伟100元黄桂玲100元李伟兰100元敖雪仁50元蒋伟锋50元李建平50元陈雄50元梁艳翠50元黄满冰50元卢雅雯50元殷新50元唐凤荣50元袁惠英50元何绮娴50元叶世锦30元李泽福30元韩捷明30元蔡沛芳30元邹曼30元胡建新30元罗伟华30元邝满坤30元温玉华30元刘素娥30元程宏辉30元何金美30元彭月娴30元凌彩玲30元卢伟兰20元8、骨外科1870元胡年宏200元李志国200元赵秋生200元廖春容100元麦艳翠100元陈惠贞100元谭秀芬100元江志扬100元卢少娴100元吴淑玲100元刘铭柏100元林珠叶50元方咏50元林勇50元刘都丹50元谢伯强50元邓毅忠50元谭仕堃50元关玉婵30元刘敏霞20元刘冬菊20元郑红霞10元梁月娇10元敖辉10元周丽文10元杨佩岚10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工会2008年5月16日第二批捐款名单药剂科麦美玲200元苏燕娴150元郑伟雄20元王秀丽50元(追加)罗少红10元(追加)机关:卢纯100元理伤科:李汉章100元骨一区研究生:宋振杰50元刘庆浩50元合计:730元。
名医名院Famous Doctors and Hospitals黄宏兴部,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找到了更多可能,减轻了众多患者的病痛。
传承中医,创新发展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
有文献指出全球OP患者人数高达10.2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13.6亿,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25%,人数约为1.4亿。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跌倒时约有87%并发O P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临床将该病称为“沉默的杀手”,并将其引发的发病率也会增加,于是开始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并有相关项目立项。
此后,O P的研究和治疗一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拳头项目,也是黄宏兴的主要研究方向。
199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科被评为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症专病医疗中心,2009年被确认为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2015年纳入广东省中医药强省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
他们负责牵头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质疏松症(骨痿)诊疗方案》和《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路径》,并运用于临床,有力地提高了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疗效,为国家出台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指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发展到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骨伤科已经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是全国重点病种全国协作组的组长单位。
该院实现和确立了中医骨伤科在国际上一定的学术知名度,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特色的中医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心。
厚德载物,专注一事骨质疏松症是个多学科的疾病,主要分布在妇科、老年科、内分泌科、风湿科、骨科等,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这样专门设有骨质疏松专科和骨质疏松研究所是少见的。
由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的经济效益偏低,所以大多数医者或研究者会将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视为副业,而黄宏兴及其带领的团队是国内少有的将骨质疏松症研究当做主业的学术团队。
尊敬的先生/女士: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强烈推荐广州的骨伤科医生。
我是一名患者,曾经在广州的骨伤科医院接受治疗,并在那里遇到了一些杰出的医生。
我想分享我的经历,以便您在需要时能够获得最好的治疗。
首先,我想介绍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的魏合伟医生。
两年前,我在打篮球时不慎扭伤了膝盖,经过其他医院医生的检查,他们告诉我没有什么大碍。
然而,我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反复扭伤,走路时也会感到无力。
于是,我决定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魏医生。
魏医生在门诊详细地为我检查,他的专业态度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他发现我的前交叉韧带撕裂,并建议我进行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报告证实了魏医生的诊断,我决定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手术后,我恢复了得很好,并且重新开始了篮球运动。
我非常感激魏医生的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他不仅治愈了我的伤病,还让我重新获得了健康和快乐。
另外,我还想推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的陈保甲医生。
陈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他在创伤骨科、关节骨科和手外科等领域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我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骨折,陈医生为我进行了手术治疗。
他精湛的技术和细心的护理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恢复期间,陈医生还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指导,使我能够尽快康复。
此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的骨伤中心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
该中心是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医疗团队。
他们运用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骨伤骨病,疗效显著。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就在该中心接受了治疗,他的恢复情况非常好,对中心的医疗服务非常满意。
总之,广州的骨伤科医生都是非常优秀和专业的人士。
他们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康复理疗,他们都能够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强烈推荐您在需要时选择广州的骨伤科医生,他们将会给予您最好的治疗和关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