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对医院的初步认识及感受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10年广州亚运会定点医院。
实际开放病床1250张,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2009年年门诊量突破22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3万人次,急诊量和出车量在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三甲。
专家包括“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及全国知名的王建华教授、欧明教授等,是我国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医院医疗实力雄厚,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髋关节病专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病专科、针灸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病、全国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
在07年卫生部中国最佳医院之专科排名榜(中西医院一起排序)中,医院妇科排名第八位,骨科排名第九位,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中医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
医院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承担着年13000多学时的年课堂教学任务,是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
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3个及博士后流动站2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最多的临床医学院。
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先后在胃肠甲状腺外科、妇科、儿科、急诊普内科、针灸科、脊柱骨科和内分泌科实习,每科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先后在肾病诊疗中心、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生殖中心、骨科、血液肿瘤科、泌尿外科、儿科、心电图室、特检科、放射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实习,每科实习时间为两周。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创办,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1995年2月由广州中医学院更为现名。
1997年学校正式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
2002年学校接受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专家组评估;2003年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秀的结论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成的专家组评审。
2004年学校正式列入广东省“211工程”学校,在同年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学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
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三元里校区,占地面积327亩;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的新校区占地面积近1050亩。
校本部现有职工1025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77万册。
学校下设14个院部等教学单位;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合办的“广东省中医药职业学院”也设在该校。
与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体制的广州中医药研究院,下设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合办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有教学医院22间,实习医院24间,中药实习基地16个,其它类教学基地2个。
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共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18个,是首批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和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的试点单位之一,其中博士点、硕士点已经覆盖所有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
已经建立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16个本科专业,横跨医、工、管、理、经、文、教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开办了3个方向的七年制本科教育;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
有8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此外开展成人教育和各层次的对外教育。
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拥有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5个,部(局)级重点实验室19个(含4个合作),全国中医重点专科8个及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等技术平台,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一、全国最好医院综合排名No.1 北京协和医院No.2 广州中山一院No.3 上海华山医院No.4 解放军总院(301医院)No.5 上海瑞金医院No.6 北京天坛医院No.7 西安西京医院No.8 上海仁济医院No.9 广东省人民医院No.10 武汉同济医院二、全国最好的神经内科医院No.1 北京宣武医院No.2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No.3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No.4 北京天坛医院No.5 北京协和医院No.6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o.7 北京军区总院No.8 上海市中医医院No.9 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医院No.10 浙江省中医院三、全国最好的神经外科医院No.1 北京天坛医院No.2 上海华山医院No.3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No.4 西安唐都医院No.5 上海长征医院No.6 广州珠江医院No.7 上海仁济医院No.8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No.9 重庆新桥医院No.10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全国最好的肿瘤科医院No.1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No.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No.3 天津市肿瘤医院No.4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No.5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No.6 北京肿瘤医院No.7 湖南省肿瘤医院No.8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No.9 广东省人民医院No.10 北京市广安门医院五、全国最好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No.1 北京阜外医院No.2 北京安贞医院No.3 北京协和医院No.4 上海长海医院No.5 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No.6 上海新华医院No.7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No.8 西安西京医院No.9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霍英东心脏中心No.10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六、全国最好的耳鼻喉科医院No.1 北京同仁医院No.2 北京协和医院No.3 解放军总院(301医院)No.4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No.5 上海仁济医院(西部)No.6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No.7 海军总医院No.8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No.9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o.10 湖北省人民医院七、全国最好的眼科医院No.1 北京同仁医院No.2 北京协和医院No.3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No.4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No.5 天津眼科医院No.6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No.7 山西省眼科医院No.8 解放军总院(301医院)No.9 西京医院No.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全国最好的骨科医院No.1 北京积水潭医院No.2 解放军总院(301医院)No.3 上海长征医院No.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o.5 广州军区广州总院No.6 上海瑞金医院No.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No.8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o.9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o.10 宁波市第二医院九、全国最好的妇产科医院No.1 北京协和医院No.2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o.3 北京妇产医院No.4 武汉同济医院No.5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No.6 上海仁济医院No.7 广州中山一院No.8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o.9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o.10 青海红十字医院十、全国最好的烧伤科医院No.1 北京积水潭医院No.2 重庆西南医院No.3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No.4 上海瑞金医院No.5 上海长海医院No.6 甘肃省人民医院No.7 西安西京医院No.8 天津市第四医院No.9 广州中山一院No.10 长沙湘雅医院十一、全国最好的口腔科医院No.1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No.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No.3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No.4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秦都口腔医院No.5 武汉大学附属口腔医院No.6 北京协和医院No.7 天津市口腔医院No.8 广东省口腔医院No.9 中山大学附属光华口腔医院No.1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十二、全国最好的消化内科医院No.1 广州南方医院No.2 上海仁济医院No.3 北京协和医院No.4 北京军区总院No.5 西安西京医院No.6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o.7 浙江省中医院No.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o.9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o.10 北京地坛医院十三、全国最好的呼吸内科医院No.1 武汉同济医院No.2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o.3 北京协和医院No.4 重庆新桥医院No.5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No.6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No.7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No.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No.9 北京东直门医院No.10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四、全国最好的内分泌科医院No.1协和医院No.2上海仁济医院No.3长沙湘雅二院No.4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No.5上海市瑞金医院No.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o.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No.8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o.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No.1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五、全国最好的儿科医院No.1上海市新华医院No.2北京儿童医院No.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No.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o.5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o.6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No.7西安市西京医院No.8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No.9济南市儿童医院No.10天津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十六、全国最好的肝病医院No.1 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No.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及肝脏外科No.3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肝胆外科No.4 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医院及长海医院No.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No.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No.7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广安门医院不隶属于北京市,它是中央直属的!《北京各大医院擅长专科汇总》供就医挂号参考1. 北京协和医院[擅长治疗]:心血管疑难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耳聋、眩晕、肾病、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疑难病2.解放军总院(301医院)[擅长治疗]:人工关节置换、传导性耳聋、人工晶体植入、肾移植、骨髓移植、X刀治疗、口腔修复、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白内障,眼科激光治疗3.北京天坛医院[擅长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头颅外伤的抢救及治疗、脑血管病的治疗、周围神经病及肌病、癫痫、帕金森病、遗传代谢病4.北京阜外医院擅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及支架术、瓣膜病的手术治疗5. 北京安贞医院擅长治疗:心脏移植、儿童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以及风心病、冠心病的内外科治疗6.北京同仁医院研究机构:国内耳鼻喉科权威医院、耳鼻喉科研究所、全国最大人工耳蜗植入中心擅长治疗:耳鼻喉疑难病、常见病7. 海军总医院研究机构:全军耳鼻喉科中心擅长治疗:鼻咽癌、喉癌、鼻窦疾病8.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学科擅长治疗:口腔内科、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9.北京地坛医院研究机构:北京市病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擅长治疗:各型肝炎的诊治、肝炎产妇分娩10.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研究机构:北京市重点学科、WHO烟草与健康合作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社区康复中心擅长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心跳呼吸骤停急救11.北京东直门医院研究机构:中医呼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学科擅长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间质纤维化12.北京妇产医院研究机构:妇女保健研究中心、计划生育技术研究指导中心、WHO围产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文化墙布置在当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与普及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医疗差错和事故却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不在少数。
保障病人医疗安全工作,涉及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环节,尤其对作为向临床诊断提供数据的检验科来说,在保障病人安全问题上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检验报告时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等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影响病人的安危。
检验科要保证有高质量的检验检测服务,做好对检验质量的控制管理自然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科室工作氛围,加强科室人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并建立和谐的医患交流途径,针对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这也就关系到医院文化建设方面了——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等,它是一家医院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和内动力。
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检验科的文化建设无疑应在体现医院文化特点的前提下,突出自身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将科室与患者联系起来,在表现科室特色和医院形象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给患者就诊提供便利。
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最普遍应用的无疑是文化墙的形式:在科室内墙面上适当的位置,设置宣传栏,悬挂或张贴相应的宣传挂图。
只要能够选择到专业的医院文化宣传设计企业(如广州挂图大师),针对医院的装修风格和科室的布局特点、医疗特色,精心设计出相应的挂图、海报和宣传栏,就能起到很好的形象宣传和健康知识宣教效果。
下面由广州挂图大师带您参观一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的文化墙建设,相信能为您在医院科室文化墙建设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是以医疗、教学、科研为基础集临床、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体液检验和输血科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检验科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四十多人,拥有大量先进设备,日常开展业务包括:门急诊检验、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血液检验、微生物检验,输血科主要开展血型检验、交叉配血检验,检验项目达600多项。
广州各医院的优势科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一、神经内科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治疗及康复、神经内科疑难病诊治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朊蛋白病、癫痫、痴呆3、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4、珠江医院5、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6、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7、陆军总医院脑血管病的防治、癫痫、神经脱鞘病8、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失眠症、帕金森病、小儿厌食症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10、华侨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二、消化内科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不需外科手术,在胆胰内镜下取出胆管结石。
可通过置管引流、支架置入等治疗消化道狭窄性病变2、省人民医院在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切除、粘膜下肿瘤切除、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和支架放置术及胃造瘘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系统和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治疗癌,病例数及诊疗技术均居全省领先水平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省内较早开展ERCP食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治疗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胆道取石术,在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息肉切除、粘膜下肿瘤切除、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和支架放置术及胃造瘘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6、广州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对消化系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急慢性肝炎;消化系肿瘤如:食管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及各种肠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7、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无痛苦胃镜、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经皮内镜下胃(空场)造瘘术、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治疗8、广东市中医院本科在中医药诊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方面处于省内同行先进地位9、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颇有救治经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进修管理条例第一条:总则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型教学医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负有培养中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欢迎国内外人士来我院临床进修学习。
第二条:临床进修人员必备条件凡大学本科毕业二年、大专毕业三年、中专毕业四年以上,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具有一定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医师或医士,经过考核后可以在我院参加临床进修学习。
第三条:申请手续1、首先在我院继续教育处领取进修人员申请表,按表中各栏要求,如实、认真填写,经选送单位盖章后将申请表与学历证书复印件寄回继续教育处。
2、经继续教育处审查有关证件后,对符合条件者,则由继续教育处发出“来院进修通知”及“进修人员须知”。
进修人员须按通知规定的时间来院报到。
报到时需出示学历证书(原件)、执业医师证(原件)。
3、属教学医院或扶贫单位选派的进修人员,给予优先安排。
4、进修期限规定为3个月至一年。
第四条:进修人员守则1、自觉遵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人员守则》。
进入我院必须熟悉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迅速熟练掌握进修科室医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各类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进修人员在我院进修期间,一律要佩戴胸卡上岗,积极参加科室业务学习,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凡在我院进修期间出现严重违纪行为,收受患者(包括家属等)的红包,隐瞒不交者,或向患者暗示、索要红包者,一经发现核实,除责令退还所得钱物及红包外,立即终止在我院的进修学习,违纪情况由我处直接通报原单位。
3、进修人员的进修培养计划一经制定,必须认真执行,不得任意变更进修科目,不得无故中途退学,不得随意延长学习时间,无论何种原因的中途退学,进修费一律不退。
临床科室进修医师一律按住院医师要求参加各项医疗工作,包括负责床位并参加值班及门急诊工作。
4、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缺勤。
参加值班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第一篇 2014年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50一览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排名2014年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50一览表本排名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及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博士点、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人才计划、论文数量、博导数量、附属医院实力综合评价)。
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2.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积水潭医院)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华山医院)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六院、上海九院)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梨园医院)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肿瘤医院)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华西口腔医院) 8南方医科大学(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9.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医院)1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京医院、口腔医院)1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1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一院、湘雅二院)13.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4.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15.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大四院)16.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佑安医院)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肿瘤医院)18.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19.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白求恩第一医院、白求恩第二医院、白求恩第三医院)20.山东大学医学院(齐鲁医院、山大二院、省立医院)2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2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2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大二附属医院、肿瘤医院)24.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25.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中医医院)26.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27.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2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第二附属,附属肿瘤医院)29.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30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3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32.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3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护国寺中医医院)3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3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3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医院)3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38.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39.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4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41.兰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4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43.暨南大学医学院(广州华侨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44.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大医院)45.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46.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47.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十院、同济医院)48.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49.广东医学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0.新乡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篇中医药大学排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排名中医药大学排名中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制剂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水器、直饮水机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采购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项目名称:开水器、直饮水机采购项目项目编号:广中医一院招【2017】075号一、项目概况:我院采购开水器16台,直饮水机12台。
二、招标限价(人民币):10.39万元人民币;三、资金来源:自筹资金。
四、项目需求书:开水器技术要求(数量16台):水胆容量:40L;功率:6KW;电源:380V,50Hz;出水方式:2龙头,全开水;供水量:90L/h(供水量指水胆满水后,第一小时的连续供水量,第二小时以后的烧开水两为11×千瓦数);可接暖瓶;过滤配置:三桶五级过滤【PP棉+颗粒活性炭+KDF+颗粒活性炭+KDF】;外形尺寸(不大于):56×74×140cm;使用人数:可供80人使用;控制系统:电脑板控制,可以实现定时开关机功能。
全自动电脑式(LED显示,可实时显示开水器运行状态、水位、水温等参数,并具有自动故障报警功能,可显示故障类型。
且以上功能设置按键有防乱设置保护措施。
节能性:蒸汽热能回收冷凝系统,省电40%以上;全箱体全聚氨脂保温,箱体不烫手。
安全性:开水器采用步进式加热技术,逐层加热逐层补水。
进水有电磁阀控制,冷热水分离一次沸腾,避免混合水和千沸水,确保用水卫生和减少能源浪费;水罐类型:常压式(加热水胆加热时与大气联通,水胆零压力)设备100%开水而且开水后自动保温;开水龙头使用防烫伤龙头设计,避免饮水烫伤;具有智能水控系统,水不开则无水流出;电器部分控制线路为24V安全电压微电脑控制;防火保护、断电保护、断水保护、漏电保护、双重防干烧保护。
直饮水机技术参数(数量12台):功率:2KW/220V;外观尺寸(不大于):54*38*154CM水胆:13L;出水量:开水:20L/h,温开水:80L/h;出水方式:1开1温;过滤:PP+颗粒活性炭(含KDF)+超滤(带自冲洗)控制系统:电脑板控制,可以实现定时开关机功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和导师简介中医学一、中医临床基础(一)伤寒学方向 (3)(二)金匮要略方向 (11)(三)温病学方向 (16)二、中医内科学 (23)三、中医外科学 (42)四、中医妇科学 (48)五、中医儿科学 (57)六、中医骨伤科学 (63)七、中医五官科学(一)眼科学方向 (78)(二)耳鼻咽喉科学方向 (82)八、针灸推拿学 (86)中西医结合九、中西医结合临床(一)内科学方向 (91)(二)外科学方向 (99)(三)妇产科学方向 (108)(四)肿瘤学方向 (113)(五)骨伤科学方向 (118)(六)颅脑方向 (119)(七)口腔医学方向 (121)(八)护理学方向 (123)十、中西医结合基础 (124)中药学十一、中药学 (126)临床医学十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方向) (130)十三、麻醉学(含中西医结合临床麻醉学方向) (134)十四、临床检验诊断学 (138)中医临床基础(一)伤寒学方向本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较早的伤寒论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点,1993年、1996年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高教厅确立为重点学科。
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点。
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确立为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1)《伤寒论》教学与文献研究;(2)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研究;(3)六经辨证的现代化研究;(4)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博士生导师有:李赛美、朱章志、张横柳、彭万年教授。
硕士生导师有:蔡文就、万晓刚、刘敏,吴浩祥教授。
技术人员情况:学科拥有一批教学与临床经验丰富、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技术力量雄厚。
熊曼琪教授为伤寒学学术带头人,是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知名伤寒学家、糖尿病专家,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赛美教授为伤寒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教学名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全国中医髋关节重点专科)发展历史(1988~2008)一、创业起步阶段(1988年~1992年)1988年9月,为了满足骨科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加快股骨头坏死专科的发展,成立了二骨科,设病床31张,袁浩教授负责科内业务指导工作。
二骨科成立后即确立把疑难病——股骨头坏死作为主攻方向,袁浩教授带领年轻医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1989年12月13日,广东省卫生厅邀请9位国内著名的骨科、核医学专家,包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尚天裕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吴祖尧教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马元璋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张光铂教授、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黄承达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附院包尚恕教授、湖北中医学院附院骨科梁克玉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核医学专家叶广春主任、广州红会医院骨科麦鼎铭教授等,举行科研成果鉴定会,两项成果“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顺利通过鉴定,与会专家对两项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鉴定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股骨颈重建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头缺血坏死”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果公布后在省内外骨科界产生很大影响。
1、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主要工作与成绩:(1)通过临床、X线片、股骨头测压、造影、及个别病例的术后DSA与股骨头病理切片等检查,认识到“缺血”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重建股骨头血运是治疗的关键。
(2)创立多条血管束植入术并作为重建血运的主要方法,证实多条血管束植入具有重建血运、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骨内压等作用。
(3)血管束的来源、分离方法、植入方法基本定型。
(4)“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获得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该成果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科研成果的获得对科室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将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陈旧骨折不连、颈吸收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创立股骨颈重建术,并取得初步成功。
(6)袁浩教授作为多条血管束植入技术与理论的创立者及股骨头坏死专家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先后被邀请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医院塘沽分院、武汉协和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医学院二附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郑州市骨科医院等全国10多家省、市级医院作手术示范30多例,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与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股骨头坏死学组副组长。
2、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诊断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比较笼统,对坏死的范围、部位、塌陷等病理改变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意义认识不足;另外,由于对许多髋关节疾病在手术治疗时皆以多条血管束植入术为基本术式,因此导致有时诊断上对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没有严格区分;(2)在治疗上重视血运的重建,对“塌陷”的预防与纠正及“再塌陷”重视不够,导致术后再塌陷发生率较高。
(3)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术中通常需输血800—1200ml,股骨颈重建术需1600ml以上,一台手术需时5—6小时,甚至更长。
(4)对术后功能、肌力康复训练重视不够,导致不少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不理想,而且术后康复时间较长,直接影响治疗效果;(5)对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缺乏足够认识,手术指征偏宽,临床疗效未能取得明显提高。
二、稳定发展阶段与救治军嫂韩素云(1992年~1997年)1、本阶段主要工作与成绩:⑴随着业务发展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外地求医患者日益增多,原有病床及手术室已不能满足需要,医院根据科室发展需要,于1992年5月,对病房进行扩迁,床位数由30张增加到44张,收治病人的能力明显提高。
⑵诊断上开始重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分型,注意股骨头坏死与骨性关节炎及其他髋关节疾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治疗上逐步认识到“塌陷”的纠正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与“血运”的重建、坏死的修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开始引入骨瓣移植技术,“再塌陷”情况有所改善;⑶开始重视康复治疗;⑷1994年初救治患双侧股骨头严重坏死的军嫂韩素云女士,行左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多条血管束、缝匠肌骨瓣及髂骨移植术,右侧采用内服中药保守治疗,经过医疗小组及全科医护人员近1年的努力,获得成功。
我院主动救治韩素云的事迹得到全国媒体广泛报道,影响遍及海内外,我院作为韩素云英模报告团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参加全国巡回演讲;袁浩教授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医院的知名度空前提高,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对科室的专科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⑸ 1995年初由何伟医生负责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成立专病中心建设单位,获得批准,1995年6 月正式成为股骨头坏死专病中心建设单位,袁浩教授任中心主任,何伟任副主任;⑹建立股骨头坏死实验室,获得省市专项拨款200万元人民币,该款项对实验室的建设、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⑺在30多年研究“621”的基础上,开始研制“生脉成骨片”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取得初步成效,并于1995年作为中药新药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中医药局重大课题,获15万元资助。
⑻保髋手术创伤有所减小,时间有所缩短;⑼小儿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受到重视,改良蛙式石膏或支具固定加中药治疗开始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⑽股骨颈重建术进一步完善,病例数量积累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疗程、疗效明显提高;⑾作为部分老年晚期髋关节病治疗的补充,自1995年开始有限引进进口人工关节用于老年晚期髋关节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⒉本阶段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⑴对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规范诊断仍不够,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单一,对于坏死范围大、塌陷严重、软骨明显受损的患者,仍存在“再塌陷”发生率高、功能恢复困难、丢拐时间长、疼痛缓解不稳定、骨性关节炎难以避免等问题。
⑵多条血管束植入术的疗效在学术界特别是西医界引起广泛质疑,其质疑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血管束植入能否使坏死股骨头修复?二是股骨头塌陷后,软骨面遭到破坏,骨性关节炎如何避免?远期疗效如何保证?特别是随着进口人工关节在中国的推广应用,西方国家股骨头坏死治疗观点对国内医生的影响,使晚期股骨头坏死、包括晚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髋”治疗受到严峻挑战,也使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倍受阻力。
三、专科建设新时期(1997年~现在)经过2年多的筹建,建立“全国中医髋关节专病治疗中心”的条件已具备,1997年5月医院决定成立以髋关节外科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三骨科,设置病床46张,由何伟任主任;1997年11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全国中医髋关节专病治疗中心”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专家有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施杞教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骨科朱通伯教授、北京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吕厚山教授、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董福慧教授等著名专家。
专家组听取汇报并审阅各种资料后,给予我们专科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院将“全国中医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心”改为成立“全国中医髋关节专病治疗中心”,并于当年12月获得正式批准,至此,国内第一家“中医髋关节病专病治疗中心”在我院成立,标志着我院在该领域中的国内领先地位。
中心由袁浩教授任主任,何伟任副主任。
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文件,将“全国中医髋关节专病治疗中心”提升为“全国中医髋关节重点专科”。
1、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与成绩:(1)“全国中医髋关节病专病治疗中心”通过验收,标志着科室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2)以专病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化研究,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临床疗效稳步提高;(3)中药治疗、介入治疗开始用于临床,对部分早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一定疗效,使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其中2001年“中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评价与机理探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小儿股骨头坏死手术指征从严掌握,对绝大多数(90%以上)患儿采用改良蛙式石膏或外展支具加中药治疗,疗效满意;(5)“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药开发研究,历时8年,于2004年1月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该药于1998年成功转让浙江海正药厂,转让合同金额1500万元人民币,在中医药界引起很大反响;(6)200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以袁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超过15年不懈努力得到肯定,也使许多同行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7)先后于1999年11月及2000年12月两次举办中西医结合诊治髋关节疾病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参加人数近100人,起到了一定的推广技术、扩大专科影响的效果;(8)重视国际交流。
2000年5月袁浩教授访问美国,与国际著名骨坏死专家David S .Hungerford,MD、Michael A.Mont,MD、Gwo jaw Wang,MD等开展学术交流;2001年5月7日大学正式聘请国际著名的骨坏死专家,美国Virginia大学医学院Charlottrsville医疗中心主任、矫形外科主任、国际微循环学会(ARCO)副主席、Virginia骨科学会主席Gwo—Jaw Wang,MD(王国照教授)担任我校客座教授;(9)先后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0)自1997年7月开始与麻醉科合作,开展“围术期综合性血液保护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的研究,结合手术技术的提高,髋关节大型手术的输血量明显减少甚至可以不输血,2003年该成果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1)经过近20年、3000例以上的保髋与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实践,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前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认识不断深化,提出“头内不稳定”是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重要的病理变化的新观点,并对不稳定的发生机理、类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针对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的病理特点,设计新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改良髓芯减压术,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至2007年底,已临床应用超过600例,近期(2年以上随访)效果优良,该方法的设计与应用使我科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理念与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预计对今后的专科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12)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自1999年开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保髋治疗的必要补充,进一步受到重视,手术技术渐趋成熟,手术数量逐年上升,使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段更全面,尤其是很好地解决了部分老年患者及少数“保髋”治疗困难或失败患者的治疗问题,经过几年努力,至2007年已连续2年每年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超过300例,成为广东地区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多的科室之一;(13)2003年8月,何伟任骨科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骨科的医、教、研工作,同月髋关节病康复病区正式成立,设病床30张,该病区的成立是髋关节重点专科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