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
- 格式:docx
- 大小:26.98 KB
- 文档页数:8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钙、磷、镁代谢钙、磷、镁的生理功能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重要的调节物质:①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1)吸收:十二指肠(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2)排泄:80%肠道排出,20%肾脏排出。
血钙低于2.4mmol/L时,尿中几无钙排出。
(2)磷:食物中磷以有机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磷被吸收。
由于磷的吸收不良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
(3)镁: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是主动运转过程。
消化液中也有多量镁,长期丢失消化液(如消化道造瘘)是缺镁的主要原因。
排泄:主要是肾。
2.钙磷代谢的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
(1)甲状旁腺激素: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重要调节因素。
总结果: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考纲要求》1.钙、磷、镁代谢(1)钙、磷、镁的生理功能掌握(2)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熟悉(3)钙、磷、镁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熟练掌握2.微量元素熟悉(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2)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
99%以上的钙和86%以上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和胶原纤维结合在一起使骨牙组织具有特殊的硬度和韧性。
一、钙、磷、镁代谢(一)钙、磷、镁的生理功能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起代谢调控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3)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吸收: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是在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
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排泄:主要由肠道排出其次是肾脏排出。
肾小球滤过钙约10g/天,由尿中排出的仅约150mg/天,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临床化学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钙、磷、镁的代谢以及微量元素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参与构成身体的组织结构,还在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咱们来聊聊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大约占体重的 15% 20%。
其中 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 1%分布在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钙在人体中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
维生素 D 对于钙的吸收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当维生素 D 缺乏时,钙的吸收会明显减少,容易导致儿童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软化症。
钙的排泄则主要通过肠道和肾脏。
如果饮食中摄入的钙过多,肠道排泄会增加;而当血钙水平升高时,肾脏的排泄也会相应增加。
钙在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十分广泛。
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离不开钙,它赋予了骨骼和牙齿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同时,钙离子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血钙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增高,可能导致手足抽搐;而血钙浓度过高时,则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此外,钙离子还参与血液凝固、调节细胞的通透性以及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等生理过程。
接下来谈谈磷。
磷在人体中的含量也较为丰富,约占体重的 1%左右。
其中 85% 90%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分布在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
磷的吸收部位与钙相似,也是在小肠。
食物中的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被吸收,其吸收过程也受到维生素 D 的影响。
磷的排泄途径主要是肾脏,约 70%的磷通过尿液排出。
磷同样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与钙一起维持着骨骼的硬度和结构。
在细胞代谢中,磷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移,如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此外,磷还是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成分,对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再来说说镁。
镁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 005%。
大约 60% 65%的镁存在于骨骼中,其余的分布在肌肉、肝脏、心脏等组织器官中。
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其吸收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肠腔内镁的浓度、肠黏膜的吸收能力等。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一、钙、磷、镁代谢钙、磷、镁的生理功能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重要的调节物质:①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1)吸收:十二指肠(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2)排泄:80%肠道排出,20%肾脏排出。
血钙低于2.4mmol/L时,尿中几无钙排出。
(2)磷:食物中磷以有机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磷被吸收。
由于磷的吸收不良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
(3)镁: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是主动运转过程。
消化液中也有多量镁,长期丢失消化液(如消化道造瘘)是缺镁的主要原因。
排泄:主要是肾。
2.钙磷代谢的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
(1)甲状旁腺激素: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重要调节因素。
总结果: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钙、磷、镁是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代谢异常在临床上亦较多见。
微量元素(traceelements)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本章将扼要介绍钙磷镁及某些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体内分布、代谢和代谢异常以及测定这些物质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钙、磷代谢及其异常一、钙、磷的生理功用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盐,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400-800g,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一)体内Ca2+的生理功能⒈血浆Ca2+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血浆Ca2+的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抽搐。
⒉血浆Ca2+作为血浆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它是因子Ⅸ、因子Ⅹ、凝血酶原、因子ⅩⅢ等的激活作用中不可缺少的辅因子。
⒊骨骼肌中的Ca2+可引起肌肉收缩当肌细胞内储存Ca2+受神经冲动而释放,Ca2+浓度增大到10-7-10-5mol/L时,Ca2+可迅速地与钙蛋白的钙结合亚基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后导致肌肉收缩。
⒋Ca2+是重要的调节物质一方面作用于质膜,影响膜的通透性及膜的转运。
一方面,在细胞内Ca2+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
此外,Ca2+还是许多酶(脂肪酶、ATP酶)的激活剂,Ca2+还能抑制维生素D3-1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
(二)磷的生理功能⒈血中磷酸盐(HPO42-/H2PO4-)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⒉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如磷酸基转移反应、加磷酸分解反应等。
⒊构成核苷酸辅酶类(如NAD+、NADP+、FMN、FAD、CoA等)和含磷酸根的辅酶(如TPP、磷酸吡哆醛等),还构成多种重要的核苷酸(如ATP、GTP、UTP、CTP、cAMP、cGMP等)。
⒋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以及代谢调控上均发挥重要作用。
酶蛋白及多种功能性蛋白质的磷酸与脱磷酸化则是代谢调节中化学修饰调节的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调节方式,与细胞的分化、增殖的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临床化学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临床化学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就像是大合唱中的重要乐器。
它们相互配合,默契无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这些元素扮演着健康的守护者,保证着身体的各个系统运转良好。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元素的奇妙世界吧。
首先,钙。
听到“钙”,你可能会想到牛奶和奶酪。
的确,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
它不仅帮助我们的骨骼生长,还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信号传递和肌肉收缩。
缺钙的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心脏问题,甚至影响情绪。
要知道,钙的吸收可不是单靠喝牛奶就能搞定的。
维生素D的作用可大了,没它,钙在肠道里的吸收效率会大打折扣。
因此,晒晒太阳,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都是对的选择。
接下来是磷。
磷和钙有点“冤家”的感觉,它们的平衡对身体至关重要。
磷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能量代谢和DNA的合成。
你能想象,如果磷水平失衡,细胞的“电路”就会短路,影响到整个身体的能量供应吗?不仅如此,过量的磷会导致钙流失,这就像把桥的支柱抽掉一样,岂不是危险?平常饮食中,鸡肉、鱼、豆制品等都是磷的丰富来源,适量摄入是关键。
说到镁,可能很多人没怎么关注过。
其实,镁是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角色。
它在超过三百种生化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能量生产、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传导。
缺镁的人常常会感到疲惫、焦虑,甚至肌肉痉挛。
想要补镁,可以多吃坚果、绿叶蔬菜和全谷物。
镁在调节血糖和血压方面也有帮助,真是一个全面的好伙伴。
接下来的微量元素,像锌、硒、铜和铁,虽说数量不多,但影响可不小。
锌被称为“免疫之王”,参与了免疫系统的维护和伤口愈合。
很多时候,缺锌会让我们更容易感冒。
食物方面,海鲜、红肉和豆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硒是个“神秘”的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它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对预防癌症有一定帮助。
尽管需要的量很小,但缺硒的后果却不容小觑。
很多坚果、鱼和谷物中含有丰富的硒。
临床化学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在我们的身体里,钙、磷和镁就像三位默契的舞者,缺一不可。
它们不仅是我们骨骼的支柱,更是细胞运作的小助手。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矿物质在我们体内的角色,还有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一、钙的魔力1.1 骨骼的守护神钙,大家都知道,是骨头的好朋友。
没了钙,骨头就软了,容易骨折。
钙不仅在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成年人也需要足够的钙来维持骨密度。
想象一下,健康的骨骼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里面住着我们的身体。
钙能让这个城堡更加坚固,抵御外来的侵袭。
1.2 心脏的节拍器钙不仅仅是骨头的守护者。
它还参与心脏的跳动,调节神经信号的传递。
每当你心跳加速,都是钙在默默工作。
想象一下,当你运动时,钙就像在为你加油,让你更加有劲。
二、磷的默契搭档2.1 能量的源泉磷与钙一起,构成了骨骼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磷是细胞能量的关键。
ATP,大家听过吧?那就是磷的杰作。
它储存和传递能量,让我们能够活力四射。
磷的存在,让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简直是精力充沛的代名词。
2.2 参与代谢的高手磷还参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没了磷,身体就像缺少了动力的引擎,运行缓慢。
磷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营养不良,磷的缺乏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真是让人不敢忽视。
2.3 平衡的艺术钙和磷需要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如果钙过多,磷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这就好比两个人在舞台上跳舞,缺一不可。
想想看,如果其中一个跳得太快,另一个肯定会跟不上,最终的表演就会大打折扣。
保持这两者的和谐,才能让我们的身体运转得更顺畅。
三、镁的多重角色3.1 调节者镁在我们的身体里,像是个调节者,控制着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想象一下,镁就像在健身房里的教练,让你在锻炼的时候不会过度疲劳。
缺镁会导致肌肉痉挛,整个人都像在打结,真让人心烦。
3.2 心理的庇护者镁还有助于心理健康。
研究显示,镁的充足摄入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着密切关系。
想想看,镁像是那温柔的朋友,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能够更加平和。
临床化学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在我们的身体里,钙、磷和镁这三位“兄弟”可谓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想象一下,没有他们的协作,身体简直就像一辆缺了轮子的车,走得摇摇晃晃,甚至可能翻车。
钙是骨骼的“支柱”,磷则是细胞的“电池”,镁则是代谢的“调音师”。
咱们来聊聊这三种元素,以及它们如何和微量元素一起,影响我们的健康。
钙,首先得说说它。
我们从小就听说要多喝牛奶,补钙。
钙的确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象一下,钙就像是建筑工人,日复一日地为骨骼搭建安全的“房子”。
缺钙了,骨头就软了,容易折。
可你知道吗?钙的吸收和维生素D密切相关。
没有阳光,钙也进不去,身体就像关上了大门。
磷是另一个重要角色。
它和钙的关系就像亲密的搭档,二者合作,保持骨骼健康。
磷在细胞里起着能量转换的作用,缺了磷,细胞就没有“电”,一切都难以运转。
它还有助于DNA和RNA的合成,换句话说,磷是生命的“密码员”。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幻?但实际上,磷就在你日常的饮食中,像是肉类、豆类、坚果等。
再来说说镁。
镁在我们体内负责上千种反应。
它帮我们调节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让心脏保持节律。
缺镁时,可能会感到疲倦、焦虑,甚至抽筋。
这可不是小事哦,镁在能量代谢中扮演着“和事佬”,让各种元素和谐共处。
要想获取镁,坚果、全谷物、绿叶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咱们得聊聊微量元素。
虽然它们的名字里有个“微”字,但在身体里的作用可不微小。
比如,铁是制造红血球的关键,锌则参与免疫系统的运作。
缺乏微量元素,健康就可能亮起红灯。
你可能会觉得,微量元素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们就在你每天的饮食中。
多吃些水果、蔬菜、坚果,补充这些“微小”的力量。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如何判断自己身体里的钙、磷、镁和微量元素是否充足?其实很简单。
可以做一些血液检测,看看这些元素的水平。
医生会给你一些专业的建议,帮助你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
如果检测结果不理想,别急,调整饮食习惯和补充营养品通常能改善状况。
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考纲要求》1.钙、磷、镁代谢(1)钙、磷、镁的生理功能——熟悉(2)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掌握(3)钙、磷、镁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熟练掌握2.微量元素——了解(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2)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钙占成人体重的1.5%~2.2%,总量为700~1400克。
磷占成人体重0.8%~1.2%,总量400~800克。
99%以上的钙和86%以上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和胶原纤维结合在一起使骨牙组织具有特殊的硬度和韧性。
一、钙、磷、镁代谢(一)钙、磷、镁的生理功能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1)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2)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3)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起代谢调控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3)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吸收: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是在活性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
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生物化学
第一节概述
一、钙、磷代谢及调节
(一)含量与分布
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占体重的1.5%~2%,总量约700~1400g,其次是磷,占体重0.8%~1.2%,总量约400~800g。
99%以上的钙和86%以上的磷是以羟磷灰石形式沉积于骨、牙。
(二)吸收与排泄
吸收:在pH较低的小肠上段,钙的吸收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每增加10岁减少5%~10%,婴儿吸收率可达50%以上,儿童40%,成人20%左右,故老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磷的吸收率约70%,低磷时可达90%。
排泄:主要通过肠道和肾脏。
钙:80%肠道 20%肾脏
磷:30%肠道 70%肾脏
(三)血钙与血磷
血液中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正常血清钙 2.25~2.75mmol/(9~11mg/dl)
发挥生理作用的是离子钙,但临床实验室测定的大多数是总钙。
血磷是指血液中的无机磷酸盐(HPO42-、H2PO4-)正常人血清无机磷0.97~1.61mmol/L(3~5mg/dl),儿童稍高。
[Ca] ×[P] = 35~40 大于40骨盐沉积,有利于骨钙化。
小于35骨盐溶解。
(四)钙、磷生理功能
钙:1.参与血液凝固。
2.参与肌肉收缩。
3.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
H+HCO3
4.作为第二信使。
磷:1.作为核酸、磷脂、磷蛋白合成的原料。
2.参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
3.构成核苷酸辅酶。
4.构成磷酸盐缓冲对。
(五)钙、磷代谢调节
1.维生素D3(VitD3)
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协同PTH促进骨重建。
2.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84肽。
促进溶骨作用,促进间充质细胞转化成破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
3.降钙素(CT)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32肽,与PTH拮抗。
促进成骨作用,抑制间充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二、镁代谢和生理功能
(一)镁代谢
1.镁的含量与分布占体重的0.03%,正常成人镁的总量20~28g,其中60%存在于骨骼,20%~30%存在于骨骼肌,其余10%存在于其它组织中。
体液中细胞内液镁的含量占总量的39%,而细胞外液仅占1%。
2.血镁血浆镁的浓度约0.67~1.23mmol/L,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离子镁55%
血镁碳酸氢镁、柠檬酸镁、磷酸镁等15%
蛋白结合镁30%
发挥生理作用的是离子镁。
3.吸收与排泄食物镁含量丰富,人体每天需要量300~350mg,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吸收率只有30%~40%,吸收率与肠腔中镁的含量成反比。
体内镁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
(二)镁的生理功能
1.作为酶的辅助因子体内约300种酶的辅助因子是Mg2+。
2.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Mg2+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三、微量元素与疾病
(一)体内化学元素组成和分类
人体约含有50多种元素。
主要元素含量>0.1g/kg体重C、H、O、N、S、P、Ca、K、Na、Cl、Mg等
必需的Fe、Cu、Zn、Mn、Co、 Ni、Se、I、F等14种微量元素
含量<0.1g/kg体重非必需的Si、As、Rb、B、Al 等有害的Bi、Hg、Pb、Be等
(二)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影响
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铁、铜、锌、锰、钴、碘等,作为酶和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2.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铁、铜、锌、锰、钴、碘等缺乏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智力低下。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铜、铁、锌、锰、铬等元素的缺乏或过量可引起内分泌功能失常。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铁、铜、锌等缺乏时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5.对心血管疾病及创伤的影响
适量的锌、锰、铬、硒等元素有利于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如食物中的锌/镉比与高血压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多种微量元素还能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故有利于创伤的愈合和疾病的恢复。
第二节
钙、磷、镁和微量元素测定
一、钙的测定
血钙测定方法很多。
化学法①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
②比色法(邻甲酚酞络合法,甲基麝香草酚蓝法)。
物理法①火焰光度法;②ISE法;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④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1.EDTA-Na2络合滴定法
在碱性溶液中,血清钙与钙红指示剂结合成可溶性的复合物,使溶液呈淡红色,EDTA-Na2对钙有很大的亲和力,能与复合物中的钙络合,使钙红指示剂重新游离溶液变蓝色,根据EDTA-Na2滴定用量可计算出血清钙含量。
钙指示剂除钙红外,还有依地铬黑T(红→蓝),钙黄绿素(黄→绿),紫红酸铵(红→紫)。
钙红指示剂终点明显,不受血清镁干扰,血清镁在强碱性条件下生成Mg(OH)2↓,指示剂在强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加指示剂后应立即滴定。
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于基层医院,但终点判断人为误差较大,溶血、黄疸影响终点判断。
2.邻甲酚酞络合酮法(O-CPC)
邻甲酚酞络合酮是一种金属络合染料,也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钙和镁螯合,生成紫红色螯合物(吸收峰575nm),作钙测定时,加入8-羟基喹啉消除镁的干扰。
Mg2+ +8-羟基喹啉————→可溶性络合物
Ca2++邻甲酚酞络合酮————→紫红色螯合物
灵敏度很高,试管、器皿如有微量的钙污染亦会引起误差,最好使一次性试管,所有试剂置塑料瓶中保存。
3.甲基麝香草酚蓝法(MTB)
血清钙在碱性溶液中与甲基麝香草酚蓝(MTB)结合,生成一种蓝色络合物,加入8-羟基喹啉消除镁干扰。
显色稳定,线性范围大,溶血、黄疸无干扰。
4.离子选择电极法(ISE)
此法迅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并可同时测定总钙和离子钙,离子钙测定最好用血清,不用抗凝剂,在急需检测结果时可用肝素抗凝。
【正常参考值】成人总钙2.25~2.75mmol/L
离子钙1.15~1.42mmol/L
二、无机磷测定
目前还不能直接测定人体内的磷元素,各种方法都是直接地分析两种磷酸盐阴离子(HPO42-、H2PO4-),常用的方法有磷钼酸法,染料法,酶法。
1.磷钼酸法
以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在无蛋白滤液中加入钼酸铵试剂,无机磷结合成磷钼酸,再以硫酸亚铁为还原剂,还原成钼蓝。
还原剂有很多种,1-氨基-2-萘酚-4-磺酸,应用历史较久,试剂不太稳定,显色时间长,灵敏度不高。
氯化亚锡,灵敏度较高,颜色强度随显色时间时间而改变,偏离Beer定律。
硫酸亚铁,显色较稳定。
2.孔雀绿直接显色法
血清经浓尿素溶液稀释后,用孔雀绿-钼酸试剂显色,加入吐温-20使标准液与血清标本显色反应速度接近。
灵敏度较高,但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差,显色不稳定。
3.酶法
三、镁的测定
化学法钙镁试剂比色法,达旦黄比色法,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传统方法
物理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参考方法),同位素稀
释中子活化法(决定性方法)
酶法新进展,将成为新的自动方法。
1.钙镁试剂(Calmagite)比色法血清镁在碱性条件下与钙镁试剂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镁浓度成正比。
加入E G T A乙二醇双(β-氨基乙醚)-N,N,Nˊ,Nˊ-四乙酸,可消除钙的扰。
吸收峰520nm。
显色稳定,操作简便,快速,可手工操作,也可用于自动化分析。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血清经酸性氯化镧溶液作50倍稀释,直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285.2nm的吸光度。
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好,可同时进行钙的测定422.7nm。
3.酶法
【正常参考值】0.67~1.23mmol/L
四、铁的测定
血清铁测定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 TIBC是指可与血清运铁蛋白结合的铁的最大量。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称为铁饱和度。
测
定方法,亚铁嗪比色法。
3 2 3 F e 2 F e 运铁Fe3++还原剂——→Fe2+
Fe2++3亚铁嗪——→Fe2+-亚铁嗪(紫红色)562nm
TIBC测定,在血清中加入一定铁标准液,使之与未带铁的运
铁蛋白结合,多余的铁用轻质碳酸镁粉末吸附除去,然后测定血清总铁含量。
【正常参考值】1.血清铁男11.6~31.3μmol/L
女9.0~30.4μmol/L
2.血清总铁结合力48.3~71.6μmol/L
3. 铁饱和度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