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三步计算式题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7
《三步计算式题》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48、49页【教学目标】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4、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难点】结合树状算图,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旧知迁移1、从上一课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的简单文字题引入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
2、旧知迁移:结合树状算图进行两步计算的综合列式和递等式计算。
小结并板书: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揭示课题: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都是两步计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三步计算式题。
(板书:三步计算式题)(二)讨论交流,探求新知1、出示学习任务单一(合作完成):结合树状算图交流结果: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
列综合算式时逐步写出新出现的数字和运算。
2、讨论:用递等式计算三步式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结:先明确计算的顺序,没有计算的部分,数与运算符号,都要照抄下来。
3、出示学习任务单二(独立完成):结合树状算图交流结果。
3、讨论: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2×6+42÷3 2×6+42÷3=12+42÷3 =12+14=12+14 =26=26小结:明确计算的顺序,这里的乘法和除法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计算。
没有计算的部分,数与运算符号,都要照抄下来。
(三)专项训练,巩固总结1、判断对错:对的出“√”,错的出“×”(1)45+55÷5-20 (2)20-15×4+40=100÷5-20 =320-60+40=20-20 =200-100=0 () =200 ()(3)48+20÷4×5 (4)945÷45×0+1=48+20÷20 =0+1=48+1 =1 ()=49 ()小结:只有同级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步计算式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三步计算式求解问题的方法。
3.通过练习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三步计算式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三步计算式求解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三步计算式求解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引入
教师介绍三步计算式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知识讲解
1.介绍三步计算式求解问题的三个步骤:列式、竖式、计算。
2.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演练
1.教师示范列式、竖式与计算的步骤。
2.学生自主练习,并与同伴进行配对检验。
3.大班点评,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法
2.教学讲解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效果评估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步计算式求解问题的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课后教师进行作业检查,进行效果评估。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难易程度合理,教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但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计算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步计算式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中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材涵盖了第三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第四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答相关问题,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计算过程中正确地进行。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计算器和练习题。
第一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12个,一共买了3箱,请问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入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第二步,我会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然后,我会给学生发放计算器,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我会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三步,我会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然后,我会给学生发放计算器,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我会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进行解答,并让学生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第五步,我会进行板书设计,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和示例题目展示在黑板上。
第六步,我会布置一些作业,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和实际问题题目。
作业题目如下:35 + 47 =76 28 =54 + 32 =89 56 =2. 小明有25个橘子,他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橘子?3. 妈妈买了43元的水果,其中苹果每千克12元,香蕉每千克6元,请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和香蕉?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生活中。
三步计算式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理解一个小括号内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仍要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
3.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新师:观察小巧列的算式,把它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二、探究1.学生独立思考,先把树状算图填完整,再尝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
3.比较:小亚和小胖所列的综合算式谁是正确的?4.提问:“小亚列的综合算式为什么不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5.归纳: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追问:括号里面有两步,应该先算哪一步?为什么?7.判断:(9+6-3)×2=15-3×2=12×2=248.核对、订正。
三、巩固1.先把小亚编的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小组合作讨论小亚的算法,先互相说一说“小亚的算法是怎样的?”,再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2)学生在列综合算式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2+6)×9÷3 (2+6)×(9÷3)(3)比较:“哪一个综合算式体现了小亚的算法?”(2+6)×(9÷3)(2+6)×(9÷3)=8×(9÷3) =8×3=8×3 =24=24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821—21×(40—28) 400÷(100÷25)×4821—(21×40—28) 400÷(100÷25×4)四、拓展动脑筋:在下面的数之间填上+、—、×、÷或括号,使运算结果为24。
8 4 6 1 = 248 6 4 1 = 2413 5 7 4 = 24板书设计三步计算式题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步计算式题》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道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并正确使用括号。
3、体会四则运算的规则,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并正确使用括号。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①师:上节课我们还有一部分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把小胖列出的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3+2×6+9=24②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来解决如何合并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的算式。
二、新课探索:①探究一将小巧编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9+6=1515-3=1212×2=24生1:9+6-3×2师:你的想法和小亚是一样的。
出示小亚的算式生2:这个算式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借助树状算图来解决。
生3:我们先要搞清运算顺序,我的算式是:(9+6-3)×2师:你的想法和小胖是不谋而合的。
出示小胖的算式。
问:想一想,到底谁列出的算式是正确的呢?括号要不要添加呢?生:小胖的算式是正确的,一定要添加上括号。
(9+6-3)×2=(15-3)×2=12×2=24小结:这里有加法、减法和乘法,要先加减,后乘除必须加小括号,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探究一练习:试一试a、先把小亚编的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2+6=89÷3=38×3=24问:这题在合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生:这题在合并的时候要注意加上2个括号,因为加法和除法要先算的。
(2+6)×(9÷3)=8×3=24b、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821-21×(40-28)(2)821-(21×40-28)(3)400÷(100÷25)×4(4)400÷(100÷25×4)探究二:这是小丁丁编的算式2+3=5 9-5=4 4×6=24他的综合算式是(9-2+3)×6=60同学们对不对阿?(讨论时可借助树状算图并汇报交流)生1:不对!这题是先算减法了。
三步计算式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知道算“24”的游戏方法;2。
复习、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3.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探究1.引出小胖的话,帮助学生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2.师: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举例:请大家举一些同级运算的算式。
4.思考:怎样才能用“2、3、6、9”四张牌算出“24"?5.小组交流:(只需学生说出分步算式即可)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2× 6=12 ● 9+6=15 ● 2+3=53+12=15 15-3=12 9-5=415+9=24 12×2=24 4×6=24● 2+6=8 ● 9×3=279÷3=3 6÷2= 38×3=24 27-3=24二、趣味填空使用+、-、×、÷和括号,使得下面算式的答案分别是0、1、2、3、4、5、6、7、8、9。
4 4 4 4 = 04 4 4 4 = 14 4 4 4 = 24 4 4 4 = 34 4 4 4 = 44 4 4 4 = 54 4 4 4 = 64 4 4 4 = 7……………三、游戏同桌合作算“24”点,一幅扑克牌(去掉大、小王).1.利用3×8=24、4×6=24求解。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3.在有解的四个数中有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四个数)①(a-b)×(c+d) ②(a+b)÷c×d ③(a-b÷c)×d④(a+b-c)×d ⑤a×b+c-d ⑥(a-b)×c+d板书设计三步计算式题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步骤;•运用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现三步计算式题中的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步骤;•运用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发现三步计算式题中的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将计算题#1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自行解答。
2.学生自主解答一定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三步计算式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理解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步骤1.教师将计算题#2写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该题。
3.学生自行解答一定时间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完善解题步骤。
3. 运用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1.教师将计算题#3写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解题步骤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发现解题中的规律。
4. 拓展应用1.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解决。
2.学生小组合作解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解题过程。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将解题思路记录在黑板上。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步骤,通过多个例题的练习,掌握了解题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合作解题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解题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2.思考并写出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步骤,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