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 格式:pptx
- 大小:315.90 KB
- 文档页数:29
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三、教学方法:1.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翻译语句中2.关键指点:宾语前置的语言标志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语法和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准确,高考对文言文的考察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突破这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文言句式。
五、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会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就是宾语前置。
(二)翻译下列例句,讲解宾语前置规律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鸿门宴》之二虫又何知?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而又何羡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赋》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格式:宾语十动词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不吾知其亦已兮。
忌不自信规律2: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格式:否定词十宾语十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余、吾、之、自、汝、尔、是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 (成语)唯命是听规律3:用 “之”或“是”作为提宾标志。
格式:宾语十之(是)十动词4.不然,籍何以至此?君何以知燕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微斯人,吾谁与归?王问:“何以知之”?规律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格式:宾语十介词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
(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回乡偶书》译文:孩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宾语前置的定义。
2、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3、学生领悟一些学习文言句式的类型,比如“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具:白板、练习资料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但一般是零碎的,没有系统。
宾语前置的语法知识比较多,也是个难点。
所以有必要帮学生梳理和探究。
二:讲解宾语前置句的定义:问: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生明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韩生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三、练习巩固: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6、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9、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四:板书设计:1、疑问句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作业布置:完成《核按钮》P112第2、3题教学反思高考考纲里明确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而特殊句式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笔记区】宾语前置句类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格式:主语十疑问代词宾语十谓语动词+✖✖✖例句:1.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 问女何所思?3.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格式:主语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十代词宾语【余、吾、尔、自、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秦人不暇自哀2. 然不自意先入关而破秦3. 恐年岁之不吾与【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格式:(主语)十宾语十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唯弈秋之为听。
2. 唯马首是瞻。
3. 唯利是图。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句:1. 微斯人,吾谁与归?2. 何以战?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句:1. 亚父南向坐。
2.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例题一】1.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的宾语前置的句子()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2. 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A. 不然,籍何以至此?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奚以知其然也?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例题二】1.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
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文言文特殊句式思维导图I.倒装句1.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时人莫之许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客何为者?●吾谁与归3)“是”“之”为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命是从/唯利是图2.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2)“…者”为标志。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之…”为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词+数量词。
●闻道百●铸以为金人十二3.状语后置1)“以”●申之以孝悌之义。
2)“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渺渺兮予怀II.省略句1.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2.谓语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宾语省略●屠惧,投(之)以骨。
4.介词省略●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III.判断句1.……者,……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者也。
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4.……,……也●鱼,我所欲也5.“非,为,乃,则”等词语表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无标志判断句。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最常见的特殊句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为强调宾语,加重语气,借助助词“之”或“是”使宾语提前,有时构成“唯(惟)……之……”或“唯(惟)……是……”的形式。
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类型。
另外,还有几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在一般的古汉语书籍中讲解不多,但在古文阅读中又经常遇到,这里略作说明:(一)介宾前置。
宾语并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便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项羽本记》)3.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是以”即“因此”,“一以当十”即“以一当十”,“竖子不足与谋”即“不足与竖子谋”。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现在使用的成语“夜以继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形式。
(二)并不出现前置的标志词,但为了强调宾语,而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
如: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2.老夫其国家不能恤。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3.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论贵粟疏》)(1)句中,“死”、“卮酒”分别作“避”、“辞”的宾语;(2)句中“国家”作“恤”的宾语;(3)句中,“四方”作“择”的宾语。
为达到强调宾语的目的,而提前到动词宾语之前。
(三)一则为了强调,二则为变长句为短句,以加强句子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而把宾语提前,并独立出来。
如:1.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3.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中山狼传》)58 这种形式,把宾语提前后常用代词“之”代指。
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看,提前了的宾语,又可作全句的主语,即“反宾为主”。
(四)有时因为平仄或压韵的需要,而把宾语提前。
如: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三)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倒装句现代汉语中语序:主谓宾是主干,定语藏在主宾前,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可以说,与通常顺序不一样的句子,就属于倒装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
从语法功能上讲,前置的倒装句主要起强调的作用,而后置的倒装句则是古人的语言习惯。
翻译这类句子,就要理顺表达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宾语前置一、宾语前置句的定义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句的分类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或介词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而今安在哉?⑷豫州今欲何至?⑸君何以知燕王?(6)微斯人,吾谁与归?(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补充: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典型例句(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2)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3)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地作战的。
(1)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1)忌不自信。
(2)秦人不暇自哀。
(3)时人莫之许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古之人不余欺也。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4)惟兄嫂是依。
(5)何罪之有?(6)何陋之有?补充:1.“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最常见的特殊句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为强调宾语,加重语气,借助助词“之”或“是”使宾语提前,有时构成“唯(惟)……之……”或“唯(惟)……是……”的形式。
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类型。
另外,还有几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在一般的古汉语书籍中讲解不多,但在古文阅读中又经常遇到,这里略作说明:(一)介宾前置。
宾语并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便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项羽本记》)3.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是以”即“因此”,“一以当十”即“以一当十”,“竖子不足与谋”即“不足与竖子谋”。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现在使用的成语“夜以继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形式。
(二)并不出现前置的标志词,但为了强调宾语,而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
如: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2.老夫其国家不能恤。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3.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论贵粟疏》)(1)句中,“死”、“卮酒”分别作“避”、“辞”的宾语;(2)句中“国家”作“恤”的宾语;(3)句中,“四方”作“择”的宾语。
为达到强调宾语的目的,而提前到动词宾语之前。
(三)一则为了强调,二则为变长句为短句,以加强句子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而把宾语提前,并独立出来。
如:1.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3.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中山狼传》)58 这种形式,把宾语提前后常用代词“之”代指。
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看,提前了的宾语,又可作全句的主语,即“反宾为主”。
(四)有时因为平仄或压韵的需要,而把宾语提前。
如: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1、常见的疑问代词分类:(1)解释为“谁”:谁、孰其谁能讥之乎?孰谓汝多知乎?孰与:xx和xx相比,哪一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解释为“哪里”:安、焉、奚、恶沛公安在?《鸿门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路恶在?《战国策·赵策三》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3)解释为“什么”:何、恶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4)何以: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凭什么)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有什么)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怎么)(5)是以、奚以: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副词:不、未、无、莫、毋、弗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三、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劝学》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马首是瞻《冯婉贞》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四、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的部分并调整语序。
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5.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6.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7. 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8.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答案:1. 何以:2.吾谁与归?:与谁归3.莫我肯顾:莫肯顾我4.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5.不吾知:不知吾6. 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7. 无自信也:无信自也8.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文言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bīnyǔ)前置句高三(3)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上课听讲专心,作业质量可以,整体水平统一(tǒngyī)。
但对于根底(gēndǐ)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bùgòu)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却欠缺。
1. 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及其用法,归纳(guīnà)规律。
2.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稳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宾语前置句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1课时一、考点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查形式(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B)“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翻译题中进行。
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新课标I)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问题: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根底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重点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这是一个否认句,代词“吾〞作宾语,宾语前置,要翻译成“不索吾〞;还有“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