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 格式:ppt
- 大小:784.00 KB
- 文档页数:17
初中文言文宾语前置例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时期,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拓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句来深入探讨宾语前置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应用。
一、以“以”字引导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以”字引导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使得宾语提前出现,突出宾语的重要性。
例如:1.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子曰:“报怨以德,何如?”《论语》这句话出自《论语》,表达了孔子的思想观点。
在这个句子中,“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是宾语,也是句子的核心。
通过宾语前置的方式,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2. 以毛血、以形骸、以出入为便,《论衡》这句话是出自西汉时期的辩论文集《论衡》中的一篇。
句子中的“以毛血、以形骸、以出入为便”是宾语,通过宾语前置使得读者注意到行为的便捷性。
二、以“若”字引导宾语前置另外一个常见的宾语前置结构是以“若”字引导。
下面是一个例子:3. 若求其意,语曰:“若执人之臂而解之者,是乃将杀人也。
”《庄子》这句话出自庄子的文章中,通过“若执人之臂而解之者”这个宾语前置结构,强调了行为的严重性。
三、以“有”字引导的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以“有”字引导的宾语前置的例句。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4. 有诸侯者十二国,《左传》这句话出自《左传》,通过“有诸侯者十二国”这个宾语前置结构,突出了十二国的存在。
以上只是初中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些例子,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得句子更加清晰、凝练,突出宾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表达的力度。
然而,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宾语前置也需要我们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要掌握宾语前置的用法和常见结构;其次,需要对一些常用的宾语进行熟悉和记忆;最后,要注重运用,在写作和阅读中多加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宾语前置的技巧。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通过一些例句的解析,我们对宾语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笔记区】宾语前置句类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格式:主语十疑问代词宾语十谓语动词+✖✖✖例句:1.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 问女何所思?3.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格式:主语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十代词宾语【余、吾、尔、自、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秦人不暇自哀2. 然不自意先入关而破秦3. 恐年岁之不吾与【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格式:(主语)十宾语十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唯弈秋之为听。
2. 唯马首是瞻。
3. 唯利是图。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句:1. 微斯人,吾谁与归?2. 何以战?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句:1. 亚父南向坐。
2.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例题一】1.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的宾语前置的句子()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2. 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A. 不然,籍何以至此?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奚以知其然也?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例题二】1.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
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 《韩非子》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18、曰:“奚冠?”曰:“冠素。
” 《孟子》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含有之的宾语前置句
一、概念理解
1. 在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会把宾语提到动词或介词之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加上结构助词“之”,起到标志前置宾语的作用。
这种句子结构就是含有“之”的宾语前置句。
二、常见例句及分析(人教版文言文为例)
- 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
这里“何陋”是宾语,“有”是动词,“之”作为标志将宾语“何陋”前置,强调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 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句读”和“惑”分别是“知”和“解”的宾语,通过加“之”前置,强调当时从师风尚的不正,人们不重视句读的学习,不能解决疑惑,却不愿意从师学习。
- 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
“何厌”(即“有什么满足”的意思)是“有”的宾语,用“之”前置后,烛之武强调了晋国的贪婪,为他劝退秦师的一番说辞做铺垫。
三、判断方法
1. 首先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或者介词。
例如在“何陋之有”中,“有”是动词。
2. 然后确定句子中的宾语,在“何陋之有”里,“何陋”是宾语。
3. 看到宾语和动词之间有“之”字,且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宾语在动词之前),基本就可以判断为含有“之”的宾语前置句。
四、作用及意义
1. 强调作用
- 通过将宾语前置,可以突出强调宾语的内容。
如“何厌之有”强调晋国的贪婪无厌这一特点,使表达的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
2. 体现古汉语语法特点
- 这是古代汉语中独特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演变,对于阅读和理解古代经典文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句式:疑问句)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4、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5、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6、“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7、“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例:府吏见丁宁(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望见恕(我)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你教导我)望见谅(希望原谅我)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8、“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现代汉语中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
例:举贤以自佐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宾语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边有的需要放前边所以就前置了条件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例句1. 何陋之有?(就像说哪有什么简陋的呀,简陋都不知道被藏哪儿去了。
)2. 何厌之有?(仿佛在讲,贪婪就像个无底洞,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满足早就被丢到九霄云外啦。
)3. 未之有也。
(这就好比说,这种事啊,就像在月亮上找大海,从来就没有过呢。
)4. 莫我肯顾。
(好似在抱怨,那些人啊,就像一群只看前方的瞎眼兔子,根本不肯照顾我一下。
)5. 不吾知也。
(感觉是在长叹,唉,了解我的人啊,就像独角兽一样稀少,没人知道我呢。
)6. 忌不自信。
(就像邹忌在那嘟囔,我呀,就像个不敢照镜子的小丑,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7. 弗之怠。
(仿佛在说,学习这事,就像手里捧着个宝贝金蛋,不敢懈怠它一下呢。
)8. 古之人不余欺也。
(这就好像说,古人啊,就像老实巴交的老黄牛,可不会欺骗我这个小蚂蚁呢。
)9.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像是在质问,长安君啊,你就像个没根的浮萍,凭什么在赵国托付自己呢?)10. 何罪之有哉?(就像一个人跳着脚喊,我有什么罪呀,罪就像天上的星星掉到地上被人捡走了似的。
)11. 子何恃而往?(好像在打趣,你呀,就像个没带干粮就想翻大山的小蚂蚁,凭什么就前往呢?)12. 微斯人,吾谁与归?(就如同在哀伤地说,要是没有这样的人,我就像个没窝的小鸟,能和谁一起呢?)13. 豫州今欲何至?(仿佛是在好奇地问,刘备啊,你就像个没头的苍蝇,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呢?)14. 宋何罪之有?(就像在大声喊,宋国就像个无辜的小绵羊,有什么罪呀?)15. 何由知吾可也?(好像在疑惑地说,从哪里能知道我可以呢?我可以这件事就像隐身了一样。
)16. 牛何之?(就像在问,那头牛啊,你像个没方向的小风儿,要到哪里去呢?)17. 彼且奚适也?(仿佛在好奇地嘀咕,他呀,就像个乱飘的树叶,将要到哪里去呢?)18.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里“何苦而不平”是宾语前置,就像愚公在豪迈地说,山就像个小土包,有什么苦处能让它不平呢,我们子子孙孙就像数不清的小蚂蚁,还怕搬不平它?)。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分析2009-04-14 10:14学习古汉语必须掌握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与省略句。
这所谓“特殊”,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
其中倒装句又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而宾语前置是倒装句中最常见的特殊句式。
下面我们来看看出现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文言文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代词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
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毋吾以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吾知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臣未之闻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伦积贮疏〉)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愚溪诗序》)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上面例句的共同特点是:句中都有诸如不、莫、未、无、弗、毋等否定词;句中都有你、我、他、它、之等代词,那么代词就须置于谓语动词前面,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必须把语序换过来,按主谓宾顺序排列。
这一类句子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须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先看例句: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何由知吾可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之二虫者又何知?(《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何以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吾实为之,其又何忧?(《祭十二郎文》)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书》)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子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疑问句,且都有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奚、曷、恶、乌、焉等。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五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微斯人,吾谁与归?王问:“何以知之?”【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5】特殊情况: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如:①府吏见丁宁(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③望见恕(我)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用法。
“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
如:举贤以自佐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文言文】古代语法之宾语前置知识点整理,例题+讲解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1.动词宾语的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在有否定副词“不”、“毋 (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一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一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一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一一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例③是有“无”(通“毋”)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 ,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
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未”“莫”等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大致有三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②沛公安在?③大王来何操?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
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何功之有”即“有何功”】
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即: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③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兄嫂是依”即“惟依兄嫂”】
【典例解析】
在下列各项中,宾语前置类型相同的两项是
A.唯利是图
B.莫我肯顾
c.何陋之有D.何为者也
【解析】解题时容易失误的是,会选c、D两项。
因为从字面上看,这两项似乎最为接近。
但是,考虑问题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如:c的动宾倒装,是借助提宾标志“之”来表现的一种类型,即前置的宾语“何陋”,其中心词是形容词“陋”,疑问代词“何”仅起修饰限制作用,而D则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的倒装类型,二者是类属不同的。
正确的答案是A与c,因为A用的提宾标志“是”,虽与c中用的“之”不同,但标志本身并没有实在意义,而二者都起提宾作用则是完全相同的。
B是否定式宾语前置。
【答案】Ac。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韩非子》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18、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