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复习用)
- 格式:ppt
- 大小:599.50 KB
- 文档页数:21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解析依据材料“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可知,反映的是英国通过《某某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2.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某某、某某B.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D.某某、某某解析由题干时间“1844年”可知,题干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某某条约》,中国开放了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
答案C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解析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不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D项。
答案D4.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表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目标】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3.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4.知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智能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3.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
该城市是()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4.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战役是()A.虎门战役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青浦大5.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诗中写道“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年年奉汉家”。
它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项相似?()A.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B.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D.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6.右图为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中反映了《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鸦片战争形势示D.东南沿海7.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2022中考历史复习材料-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终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紧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要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第一单元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虎门销烟(1839年6月)1、鸦片输入的缘故和危害:缘故: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危害: 损害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吏治腐败、军队斗争力下降2、通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意义:说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国入侵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爱护了民族威严。
3、评判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全然缘故: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截了当缘故(借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4、战败缘故: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三、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时刻:1842年)1、内容:①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目的:倾销商品)②关:英国进出口物资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2、阻碍:(1)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2)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3)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四、魏源编著《海国图志》1、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代表;2、著作:《海国图志》,要紧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题二1、材料分析题: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处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割台”是指什么事?在哪一个条约中签订?(2)材料中的“皇上”是哪位皇帝?2.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这幅浮雕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你知道这幅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吗?(2)你认为图中销毁鸦片的方式合理吗?试对今天销毁毒品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议。
(3)该事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3、17.右上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反映中国当时形势的《时局图》。
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2)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摆脱民族危机?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1)瓦德西统帅的军队称什么?(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3)此前哪支军队曾侵入北京?他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请根据材料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1)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请各举一例“三次灾难性战争”中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事例。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6、我们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