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24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设计者: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卢魁峰李静【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专题概述】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
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
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学法引导】本专题学习可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专题内容。
“点”是指典型事件;“线”指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面”代表反映历史时期的整个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点”,组成了由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线”。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情分析】我市初中采用人教版教材仍是通史形式,虽然已经简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但对侵略危害没有作系统的分析。
高一历史新课标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专题模块式教学的难度,学生与老师在适应中均有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基本阶段特征掌握不好,建立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专题模块教学,为高一新课程学习带来困难。
【教材定位】本课教学任务放在专题七后,当学生学习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后,可以理解列强为了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转向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中国的市场和原料,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也开始逐渐瓦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近代民族危机是一步步加深的过程,以及对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选取史料和多媒体资料(电影,音乐等),更加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动乱中的中国国社会。
得出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学好近代史的开端,对今后学习近现代史的学习打下基础,对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3)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因列强的入侵而被卷入世界的潮流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学习这一段历史我们要把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史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主导地位,在进行本课教学中,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材料把学生带入19世纪的中国,在讲述列强入侵时按照侵略先后顺序层层深入,探究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的这样一个过程。
在教学中,史论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如分析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主要表现是那些?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避免了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这样的注入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