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期观测表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
物候期观察记录表(竖向表)园林植物物候观测项目与特征1、根系生长周期利用根窖或根箱 ,每周观测新根数量和生长长度、木栓化时期。
2、树液流动开始期从新伤口出现水滴状分泌液为准。
3、萌芽期树木由休眠转入生长的标志。
①芽膨大始期 :具芽鳞者 ,当芽鳞开始分离 ,侧面显露出浅色的线形或角形时 ,为芽膨大始期。
②芽开放(绽)期或显蕾期(花蕾或花序出现期) : 树木之鳞芽 ,当鳞芽裂开 ,芽顶部出现新鲜颜色的幼叶或花蕾顶部时 ,为芽开放(绽)期。
4、展叶期①展叶开始期 :从芽苞伸出的卷曲或按叶折叠的小叶 ,出现第一批有 1~2片小叶平展时为准。
②展叶盛期:阔叶树以其半数枝条上的小叶完全平展时为准。
③春色叶呈现始期 : 以春季所展之新叶整体上开始呈现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特有色彩时为准。
④春色叶变色期:以春叶特有色彩整体上消失为准。
5、开花期①开花始期:在选定观测的同种树株树上 ,见到一半以上植株 ,有 5%的花瓣完全展开时为开花期。
②开花盛期:在观测树上见有一半以上的花蕾都展开花瓣或一半以上花序松散下垂或散粉时 ,为开花盛期。
③开花末期 :在观测树上残留约 5%的花时 ,为开花末期 ,以花序脱落时为准。
④多次开花期 : 一般为春秋两季开花植物的观察。
6、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①幼果出现期:见子房开始膨大时,为幼果出现期。
②果实生长周期 :选定幼果 ,每周测其纵、横径或体积,直到采收或成熟脱落为止。
③生理落果期 : 座果后 ,树下出现一定数量脱落之幼果。
④果实或种子成熟期:当观测树上有一半的果实或种子变为成熟色时 ,为果实和种子成熟期。
⑤脱落期 :一是开始脱落期 ,见成熟种子开始散布或连同果实脱落;二是脱落末期 ,成熟种子连同果实基本脱完。
7、新梢生长周期由叶芽萌动开始 ,至枝条停止生长为止。
①新梢开始生长期 :选定的主枝一年生延长枝上顶部营养芽(叶芽)开放为一次梢开始生长期。
②枝条生长周期 :对选定枝上顶部梢定期观测其长度和粗度 ,以便确定延长生长与粗生长的周期和生长快慢时期及特点。
实验一物候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本地常见植物的物候现象。
2.实验原理植物物候观测是通过观察点或观察站,得知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黄叶和落叶等情况,从而了解季节气候的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于生长、分布较广泛的木本植物观察记录:木本植物的芽萌动期、芽开放期、展叶期、花期、果期、黄枯期。
参考观测记录表如下:表一乔木和灌木物候观测记录表物候观测单位:观测者:3.实验材料一种观测的木本植物4.实验步骤①学生分组进行。
②在开学初期选定校园内一种植物进行物候观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生长健壮的植株3-5株进行观测。
③按照要求,学生自制“观测日志”。
A 营养生长观测三天一次,开花、结果期(有些植物的春季萌芽期)每天观测记录;观测时间:下午。
B 记录观测植物生物特点,观测地点,观测日期,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风雨等),周围环境(包括存在的生物等);采集不同物候期的标本。
C 将观测结果填入统计表。
④实验课上每组汇报自己的物候观测及分析结果,上交实验报告。
5. 作业:写出实验方案;观测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填写观测记录表;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
物候观测项目及各物候期出现时的特征木本植物(1)芽膨大开始期。
裸芽植物主要是看芽的大小来判断,鳞芽植物是当芽的鳞片开始膨大,芽的侧面露出淡绿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为芽膨大开始期。
但不同植物又有些差异,其特征是:侧柏叶芽膨大是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的芽,雄花芽膨大是褐色的雄花芽出现浅色的条纹;松属是当顶芽的鳞片开裂反卷,出现黄褐色的线缝;榆树是芽的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玉兰是春天绒毛状外鳞片顶部开裂;刺槐是在春季旧叶痕上有突起,出现人字形裂口;槐树是带绒毛的褐色隐闭芽露出绿色;枣树是冬芽上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栾树是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木槿是当芽突起,出现白色的毛……花芽或叶芽的膨大宜分别记载,如人力不足,也可不分花芽、叶芽,只记最早出现的芽的发育期。
柑橘物候期观察记录表一月份物候期:花芽形态分化期;冬梢萌发期;树体营养积蓄期。
中心工作:促花芽分化,控制冬梢。
农事措施:1、继续采果,丰产树分期采果;2、施采果前后肥;3、松*、培*、施石灰;4、适当制水、促花控冬梢。
病虫害发生:除越冬炭疽病、疮痂病外,该月份病虫害都处于蛰伏越冬状态。
二月份立春—雨水物候期:春梢萌发期。
中心工作:促花壮花。
农事措施:1、继续完全清园;2、施萌芽促花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3、花蕾期喷氨基酸小分子肽70毫升,加硼肥2两,加水150-200斤(1-2次);4、春旱及时灌水。
病虫害发生:该月份部分病虫害处于蛰伏状态,少部分越冬红蜘蛛、蚧类开始产卵;疮痂病、炭疽病开始侵染。
三月份惊蛰—春分物候期:春梢生长期,花蕾期,初花—盛花。
中心工作:壮花,放蜂授粉、防病虫。
农事措施:1、花蕾期喷氨基酸小分子肽+磷酸二氢钾加水100斤,喷1-2次;2、生长壮旺树,春梢过旺要进行短截;3、花期阴雨,摇树和排积水。
病虫害发生:该月份一代红蜘蛛产卵高峰期;恶性叶甲逐渐出头;疮痂病、溃疡病、急性炭疽病侵染期。
四月份清明—谷雨物候期:盛花—谢花期,幼果发育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
中心工作:促果、防病虫。
农事措施:1、施谢花肥,谢花三分之二时施肥,每株3-4两;2、谢花后,喷2-3次氨基酸小分子肽50mL加磷酸二氢钾2两加水100斤;3、谢花后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前喷赤霉素一次,赤霉素每克加水40-50斤(赤霉素粉剂要先用酒精或白酒溶解后再加水稀释);4、谢花后5-7天喷一次促果壮果素;5、谢花后进行大枝环割保果。
病虫害发生:该月份如一代红蜘蛛没有得到很好防治,则红蜘蛛发生严重;花蕾蛆发生;急性落叶性炭疽病开始发生;疮痂病侵染最佳时期;柑橘线虫病发生(包括柑橘根结线虫、柑橘半穿刺线虫)。
立夏—小满物候期: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幼果发育期,夏梢萌发期。
中心工作:保果。
农事措施:1、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前喷赤霉素或壮果素,隔15天一次,共1-2次;2、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前,进行第二次环割(约在第二次落果期前15天左右进行二次环割);3、控制夏梢,开始摘除夏芽;4、做好树盘防晒覆盖;5、及时排除积水。
物候观测实验结果与分析郭雪飞【记录表】【统计表】局部放大——【讨论分析】一、注意事项?1.?观测目标固定:不要弄错种名与植株。
?2.?观测点位固定:不要搞乱植株的位置。
?3.?观测人员固定:同一点位的同一物种,由某位同学专人负责,贯彻到底。
二、结果分析两棵目标观察树均位于生物楼南门,但是其物候差别较大,南门西明显早于南门东,分析器原因如下:1、西侧靠近公路,阳光照射无阻碍,光照强度高。
2、西侧位于两路口交错处,有穿堂风经过,温度较高。
3、西侧树位于生南门较近的地方,浇水较多。
三、拓展1、物候学的观察方法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
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
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2、物候及物候学的应用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
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
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
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
物候观测实验结果与分析郭雪飞【记录表】【统计表】局部放大——【讨论分析】一、注意事项1. 观测目标固定:不要弄错种名与植株。
2. 观测点位固定:不要搞乱植株的位置。
3. 观测人员固定:同一点位的同一物种,由某位同学专人负责,贯彻到底。
二、结果分析两棵目标观察树均位于生物楼南门,但是其物候差别较大,南门西明显早于南门东,分析器原因如下:1、西侧靠近公路,阳光照射无阻碍,光照强度高。
2、西侧位于两路口交错处,有穿堂风经过,温度较高。
3、西侧树位于生南门较近的地方,浇水较多。
三、拓展1、物候学的观察方法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
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
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2、物候及物候学的应用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
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
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
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
物候观测实验结果与分析郭雪飞【记录表】【统计表】局部放大——【讨论分析】一、注意事项?1.?观测目标固定:不要弄错种名与植株。
?2.?观测点位固定:不要搞乱植株的位置。
?3.?观测人员固定:同一点位的同一物种,由某位同学专人负责,贯彻到底。
二、结果分析两棵目标观察树均位于生物楼南门,但是其物候差别较大,南门西明显早于南门东,分析器原因如下:1、西侧靠近公路,阳光照射无阻碍,光照强度高。
2、西侧位于两路口交错处,有穿堂风经过,温度较高。
3、西侧树位于生南门较近的地方,浇水较多。
三、拓展1、物候学的观察方法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
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
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2、物候及物候学的应用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
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
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
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
红花酢浆草物候观测记录表(原创版)目录一、红花酢浆草的基本信息1.学名与科属2.植物形态特征3.生长环境与分布二、红花酢浆草的繁殖方式1.分株繁殖2.切茎繁殖3.快速繁殖三、红花酢浆草的栽培技术1.球茎繁殖和分株繁殖的时期2.切茎繁殖的时期与方法3.快速繁殖的繁殖系数四、红花酢浆草的物候观测记录1.花期与果期2.酢浆草的酢字与醋的联系正文一、红花酢浆草的基本信息红花酢浆草(学名:Oxalis corymbosa DC.),酢浆草科酢浆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叶子为基生,小叶 3 片,扁圆状倒心形,顶端凹入,托叶长圆形,顶部狭尖,与叶柄基部合生。
总花梗基生,二歧聚伞花序,通常排列成伞形花序式,花瓣 5,倒心形,淡紫色至紫红色。
花、果期为3 月至 12 月。
二、红花酢浆草的繁殖方式1.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进行繁殖,此时地下茎充实,新芽已经形成,用手掰开栽种即可,极易成活。
2.切茎繁殖:宜在春季,成活率较高,将球茎切成块,每块上带 2~3 个芽,栽上一个多月即可发出新叶片,当年就能开花。
3.快速繁殖:单球茎的繁殖系数高,平均每个单球茎可获得球茎15~17 个左右。
母球茎、叶球茎单体露地栽植成活率相差无几,但以叶球茎的繁殖系数最高。
三、红花酢浆草的栽培技术1.球茎繁殖和分株繁殖的时期:球茎繁殖在春季,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
2.切茎繁殖的时期与方法:切茎繁殖宜在春季,将球茎切成块,每块上带 2~3 个芽,栽上一个多月即可发出新叶片,当年就能开花。
3.快速繁殖的繁殖系数:单球茎的繁殖系数高,平均每个单球茎可获得球茎 15~17 个左右。
四、红花酢浆草的物候观测记录1.花期与果期:红花酢浆草的花期为 3 月至 12 月,果期为 6 月至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