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物候期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4
物候观测实验结果与分析郭雪飞【记录表】表一:白玉兰物候观察记录表观察人郭雪飞观察对象白玉兰地点中心校区生物南楼门口西侧白玉兰树树高:米冠幅:米枝下高:米独立树日期植物生长情况天气(阴晴、风向、降雨)时期(叶片、花蕾、花等)3 月 03日芽鳞片开始分芽开始膨大期开,侧面显露红褐色角状3 月 04日芽鳞片开始分芽开始膨大期开,侧面显露红褐色角状3 月 05日芽鳞片开始分芽开始膨大期开,侧面显露红褐色角状3 月 06日芽逐渐变大,欲芽开始膨大期开裂状3 月 07日芽逐渐变大,欲芽开始膨大期开裂状3 月 08日鳞片开裂,芽上芽开放期部出现绿色尖端3 月 09日鳞片开裂,芽上芽开放期部出现绿色尖端3 月 10日鳞片开裂,芽上芽开放期部出现绿色尖端3 月 11日鳞片开裂,芽上芽开放期部出现绿色尖端3 月 12日小芽上初次生长现蕾期出小型花骨朵3 月 13日花芽变大,并且现蕾期数量逐渐增多3 月 14日花芽变大,并且现蕾期数量逐渐增多3 月 15日出现豆状淡绿色现蕾期花芽,如一丛繁星,叶片颜色加深黄褐色 .3 月 16日花芽开始绽放,开花始期露出白色花瓣。
3 月 17日花芽开始绽放,开花始期露出白色花瓣。
3 月 18日花芽开始绽放,开花始期露出白色花瓣。
3 月 19日开花数量逐渐增开花始期多3 月 20日开花数量逐渐增开花始期多3 月 21日开花数量逐渐增开花始期多3 月 22日开花数量逐渐增开花始期多3 月 23日开花数量逐渐增开花始期多3 月 24日开花数量逐渐增开花始期多3 月 25日大部分花骨朵展开花始期开3 月 27日花骨朵几乎全部开花始期展开3 月 28日花朵逐渐变大,开花盛期数量增加4 月 01日花朵逐渐变大,开花盛期数量增加4 月 02日花朵逐渐变大,开花盛期数量增加4 月 03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洁白无瑕,最佳观赏期4 月 06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开始洁白无瑕,最佳展叶期观赏期小芽上初次出现未发育完全的小叶,能明显看见黄褐色叶的性状4 月 07 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开始洁白无瑕,最佳展叶期观赏期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4 月 08 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开始洁白无瑕,最佳展叶期观赏期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4 月 09 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开始洁白无瑕,最佳展叶期观赏期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4 月 10 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开始洁白无瑕,最佳展叶期观赏期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4 月 11 日花团锦簇,远观开花盛期,开始洁白无瑕,最佳展叶期观赏期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4 月 12日雨比较大,花瓣开花末期,开始掉落严重展叶期4 月 13日花瓣逐渐出现大开花末期,开始面积败落展叶期4 月 14日花瓣凋零开花末期,开始展叶期4 月 15日大部分花已经脱开花末期,开始离展叶期4 月 16日花几乎全部脱开花末期,开始落,叶片逐渐增展叶期多。
紫丁香物候期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紫丁香物候期观察引言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紫丁香(Syringavulgaris)的物候期,并分析其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对紫丁香不同时期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方法实验材料:紫丁香植株(Syringavulgaris)笔记本和笔手表或计时器实验步骤:a.在合适的季节选择一棵紫丁香植株进行观察。
b.将该植株标记为基准点,以便后续记录和比较。
c.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如早晨或傍晚),对紫丁香进行观察,并记录开花情况:记录是否有花蕾、花苞形态和颜色的变化。
叶片变化:观察叶片的着色、大小和形状等变化。
生长情况:记录植株的高度和枝条的生长情况。
d.持续观察并记录3个月,或直至紫丁香的物候期结束。
结果基于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开花情况:第1周:出现花苞,并开始膨大。
第2周:花苞颜色变浅,即将开放。
第3周:花朵完全开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第4周:花朵逐渐凋谢,花瓣开始脱落。
第5周:花朵全部凋谢,开始结实。
叶片变化:第1周:新叶开始生长,呈淡绿色。
第2周:叶片逐渐变大,颜色加深。
第3周:叶片完全展开,呈鲜绿色。
第4周:叶片保持鲜绿色,光亮度增加。
第5周:叶片逐渐变黄,开始枯萎。
生长情况:第1周:植株高度为10厘米。
第2周:植株高度增加到20厘米。
第3周:植株高度增加到30厘米。
第4周:植株高度增加到40厘米。
第5周:植株高度增加到50厘米。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紫丁香的物候期包括花蕾形成、花朵开放、结实和叶片的生长变化。
在此过程中,紫丁香表现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的调节。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开花期和叶片颜色变化的时间间隔较长,这可能与紫丁香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因素有关。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紫丁香的物候期,我们了解到了其生长和发育过程。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紫丁香(Lilac)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地区。
它属于木本植物,属于茜草科茜草属。
紫丁香的物候是指它在不同季节里生长和开花的特征。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紫丁香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长期观察的方式,从紫丁香苗木生长期开始,每隔一个月观察一次,持续观察一年。
观察的内容包括紫丁香的叶芽萌发、开花、结果及叶片颜色变化等现象。
观察记录:1.第一个观察周期:苗木出土后大约一个月,观察到叶芽开始萌发并逐渐生长。
2.第二个观察周期:叶芽生长迅速,稍有展开,但未发现开花现象。
3.第三个观察周期:出现了第一朵开花,花色为淡紫色。
4.第四个观察周期:开花数量明显增加,花色变为深紫色。
5.第五个观察周期:花期结束,花朵逐渐凋谢并形成果实。
6.第六个观察周期:果实变为深褐色,并逐渐成熟。
7.第七个观察周期:果实完全成熟,叶片开始变黄。
8.第八个观察周期:叶片大部分变黄,开始落叶。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记录,我们总结出紫丁香的物候现象。
它的物候是从叶芽萌发、开花、结果到叶片变黄及掉落的完整循环。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紫丁香的开花时间为第三个观察周期,持续到第五个观察周期,约为3个月左右。
果实形成和成熟的时间为第五个观察周期到第七个观察周期,持续约2个月。
叶片变黄和掉落的时间为第七个观察周期到第八个观察周期,约为一个月。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条件对紫丁香的物候现象的影响。
由于实验用的紫丁香苗木在室内生长,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苗木生长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能够促进叶芽的萌发和生长。
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开花和果实的形成。
果实的成熟与气温有一定关系,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成熟过程。
叶片颜色变黄和掉落与秋季气温下降、光照减少有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紫丁香的物候包括叶芽萌发、开花、结果及叶片变黄和掉落。
2.紫丁香的开花期为3个月左右,果实成熟期为2个月左右,叶片变黄和掉落期为1个月左右。
植物物候观测【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物候的观测和记录方法2.分析生境差异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实验原理】一、植物物候观察要点物候是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而形成的植物发育节律。
在植物一年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叫做物候期。
植物物候观察,就是对植物各个物侯期定期进行观察记载,以发现植物物候规律的科技活动。
物候是综合性气象条件对植物影响的反映,利用物候指导农业生产和各种科研工作,比平均气温、积温和节令都要准确。
因此,我国各地都有人长期从事植物物候观察活动。
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是大范围的,各地区之间互相联系。
一个地区的物候观察资料,要供全国各地使用。
而且物候观察都是用眼观看,用手记录,不用仪器测定,容易发生偏差。
因此,就要求各地区观察的种类、观察标准和观察方法都一致。
(一)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物候期的观察标准为了使全国各地的物候观察工作协调一致,我国已经拟定了统一观察的种类,供各地选用。
木本植物:萌动期、展叶期、显蕾期、开花期、果熟期、果实脱落期、秋色期和落叶期。
各物候期的观察标准如下:1.萌动期。
分为芽膨大开始期和芽开放期。
⑴茅膨大开始期。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的芽具有鳞片,芽的鳞片开始分离,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和角形,果树和浆果树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时为芽膨大期。
裸芽不记芽膨大期,例如刺槐是裸芽,则不观测芽膨大期。
芽膨大期是记录芽膨达到最大时的日期,而不是记录最先出现的日期。
花芽和叶芽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记录。
一般地讲,先出现芽膨大期后出现芽开放期。
在阔叶树种方面,当植株的1~2 个小枝上,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针叶树种的标准稍有不同,当它们的顶茅鳞片开裂反卷,出现淡黄褐色缝线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
⑵茅开放期。
有鳞片的芽当鳞片裂开,芽的上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为芽开放期。
芽开放期一般是记录有10%的芽开放时的日期。
种子育苗的物候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种子育苗的物候观察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物候变化,以了解种子发芽、生长和发展的时序。
通过对种子的物候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模式。
材料和方法:材料: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小麦、豌豆等)盆栽土壤温水湿润的纸巾干净的容器放大镜记录表格方法:准备工作:将盆栽土壤放入容器中,并确保其湿润度适宜。
种子处理:选择相同大小和品质的种子,清洗并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容器中。
发芽观察:在每个容器中用湿润的纸巾覆盖种子,以促进发芽。
将所有容器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光照和温度)。
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容器中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和发芽时间。
生长观察:继续对每个容器中的幼苗进行观察和记录。
每天观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和根系情况。
数据分析: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并制作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物候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不同种类的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物候变化。
发芽观察:种子A在第3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80%;种子B在第5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60%;种子C在第2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90%;(...)生长观察:种子A的幼苗在第7天达到3厘米高度,有2片叶子,根系发达;种子B的幼苗在第9天达到4厘米高度,有3片叶子,根系稍微发达;种子C的幼苗在第6天达到2.5厘米高度,有1片叶子,根系较为薄弱;(...)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种类的种子具有不同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也因种类而异;根系的发展与幼苗的生长存在相关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物候观察的方式,对种子的发芽、生长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
观察结果表明,种子的物候变化在不同的种类间存在差异,这对于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种子的发芽率与幼苗的生长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物候,实验报告篇一:果树物候期报告-田间实验报告果树物候期观察报告樱桃物候期观察:桃树物候期观察总结:对于果树的物候期观察室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坚持、判断。
在刚开始观察的时候进行的记录详细,留下了照片资料,但是后期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对于果树5月份以后以及放假期间的物候观察是空白的,从查阅的资料中了解到的这两种果树的物候期记录在了表中。
从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长期的观察更加需要毅力,对果树物候的观察也加深了自身对果树的全方位的了解,而不是只了解它的食用部分了,这对于以后了解学习果树的生产实践是很有帮助的。
篇二: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实验报告园林植物种植工程实验报告——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实验实验时间:201X年9月17日上午3-4节实验地点: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校园内小组成员:朱栎燃(043)、黄超(033)、卢康(027)、何玉婷(006)、梁亚男(039)、吴昱欣(025)、查梦楠(201X20444)一、实验目的物候期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观察记载园林树木器官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
在园林植物科研或生产上,均要进行物候期的观察,积累资料,进行比较,作为植物选择、配植、养护管理时的技术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等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要点园林树木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而物候期的观察着重生长期的变化。
其观察记载的主要内容有:芽萌动、展叶、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
具体到个别树种,物候期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方法,甚至在每个物候内亦根据试验要求,分出更细微的物候期。
观察时应附图说明,以便参考比较。
(1)、叶芽的观察芽萌动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已松动露白。
开绽期:露出幼叶,鳞片开始脱落。
植物物候观测实习指导1.乔木和灌木(包括落叶果树)物候期特征(1)树液流动开始期冬天快要过去,白天荫蔽处的温度升高到0℃时,在树干的向南方向表皮上用刀划开小缝(或钻个小孔)有树液流出的日子,是树液流动的开始日期。
树液流动指示春季来临,树木开始生长(树液流动观察之后,宜用油灰之类,把树皮缝隙补塞,以免发生病虫害)。
(2) 芽膨大开始期具有鳞片的乔木和灌木的芽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
可从果树和浆果树的芽鳞片的间隙里看芽的浅色部分。
针叶类如松属顶芽鳞片开裂反卷时,出现淡黄褐色的线缝,即为芽膨大期,侧柏芽膨大不易观测,可用黑墨涂在芽的尖端,当出现裂缝时,即为芽膨大期。
花芽或叶芽宜分别记录其膨大日期。
(3) 芽开放期芽的鳞片裂开,芽的上部露出绿色尖端,果树类鳞片裂开可以看见花蕾顶端。
如芽膨大与芽开放时不易分辨,可记“芽开放期”。
(4)开始展叶期第一批(10%)小叶开始展开。
针叶树为出现幼针叶。
(5) 展叶盛期植株上有一半枝条的小叶完全展开。
(6) 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叶腋或花芽中开始出现花蕾或花序。
(7) 开花始期第一批花的花瓣开始完全开放,为开花始期。
风媒传粉树木的开花始期按照下述各个特征记录:a)风媒传粉树木开花期的特征:松属、桑属、杨属、柳属、白蜡树、胡桃、麻栎属等属于风媒传粉树木,其开花期的特征是,当摇动的时候,雄花序就散出花粉。
b)榆属开花始期的特征:当树枝摇动的时候,花粉好像云雾一样离开花序。
c)柳属开花始期的特征:在柳属的柔荑花序上长出雄蕊(柔荑花序在向太阳的一面现黄色,用手指触摸时手指上粘有花粉)。
(8) 开花盛期在观测的树上有一半枝条上的花都展开花瓣或花序散出花粉。
(9) 开花末期在观测的树上留有极少数的花。
至于风媒传粉的树木,其柔荑花序停止散出花粉,或柔荑花序大部分脱落。
(10) 第二次开花期有时树木在夏天和初秋有第二次开花现象,宜于记录下列各项:a)二次开花日期;b)二次开花是个别树还是多数树;c)二次开花和没有二次开花的树在地势上有什么不同;d) 二次开花的树有没有受损害。
.. 果树物候期观察一、实验目的1.熟悉物候期观察项目和标准;2.掌握当地主要果树物候期进展。
二、注意事项1.项目确定:专项物候期观察项目需详细,一般物候期观察选择主要项目。
2.植株选择:无特殊要求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健壮结果树,每品种3-5株,挂牌记需进行测定和统计的项目,要在植株上选择典型部位并进行标记。
3.时间间隔:通常萌芽至开花前3-4天观察一次,开花期1-2天观察一次,生长季的其他时间1周左右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
4.其他:有些项目需配合定期测量、定期取样、计数及统计等。
如,枝条的加长生长、加粗生长、果实体积或直径的增加、花芽分化、落花落果等。
三、项目标准新梢生长期观察树冠外围延长新梢.自新梢第一个长节出现为春梢生长始期, 至新梢生长转慢,节间变短或停止生长,为春梢生长终期. 自新梢再加速生长, 至最后停止生长,对苹果为秋梢生长期,对梨为夏梢生长期叶片变色期秋末正常生长的植株,叶片变黄或变红落叶期秋末全树有 5%的叶片正常脱落为落叶始期, 25%以上的叶片脱落为落叶盛期,95%以上的叶片脱落为落叶终期观察品种:芭蕾苹果。
位于图书馆北侧,光照充足。
观察时间:2013.9.28~2013.12.79.28剩余果在50%左右。
果实饱满有光泽,果皮淡红色或淡黄色。
叶片绿色,少部分发黄。
10.1080%果实脱落;剩余果大部皱缩,干瘪。
约20%叶片有棕黄色缺裂,边缘棕红色焦枯,多有褐色斑块;小部分叶片全叶呈棕黄,棕红色。
其余绿色。
枝干暗红棕色,小枝有质感。
10.19果色变淡,皱缩严重。
叶片持续枯黄,发褐,部分灰白腐烂,部分脱落。
11.7落叶、落果严重。
叶片稀疏,枝梢外围叶片多发绿,以内发黄,变红棕色,大部分叶片变黄。
叶片缺裂严重。
树下部无果,高处约4~5枝干残存干果。
果发干、皱,暗红棕、黑色。
11.16挂果极少,且风干,皱缩。
叶片基本全部变黄、红,少部分暗绿色,进入落叶盛期。
枝干颜色变暗。
12.7叶片基本落光,少数干果仍挂在枝头。
物候观测实验报告物候观测实验报告引言:物候观测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现象,来研究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植物:樱花、向日葵和柳树。
我们在实验开始前,先进行了对这三种植物的背景知识的学习,并了解了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物候现象。
然后,我们在每个植物的生长环境中设置了观测点,每天固定时间对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1. 樱花:樱花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植物,我们观察到在气温回升、春季来临时,樱花开始发芽并逐渐开放。
我们记录了樱花的开花时间、花瓣颜色和花朵数量。
结果显示,樱花的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升高有关,当气温达到一定水平时,樱花会迅速开放。
2. 向日葵:向日葵是夏季开花的植物,我们观察到向日葵的物候现象主要与日照时间和温度有关。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使花朵始终面向太阳。
我们记录了向日葵的转动角度和花朵的开放情况。
结果显示,向日葵的转动角度与日照时间和温度有关,当日照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时,向日葵的转动角度较大。
3. 柳树:柳树是一种常绿植物,我们观察到柳树的物候现象主要与气温和水分有关。
在干旱季节,柳树的叶子会变黄并逐渐脱落;而在雨季,柳树的叶子会重新长出并呈现出翠绿色。
我们记录了柳树的叶子颜色和叶子数量。
结果显示,柳树的叶子颜色和叶子数量与气温和水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气温对植物的物候现象有显著影响。
樱花的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升高有关,向日葵的转动角度也与温度有关。
2. 日照时间对植物的物候现象也有影响。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使花朵始终面向太阳。
3. 水分对植物的物候现象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柳树的叶子颜色和叶子数量与水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物候现象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物候观察是指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中与季节变化相关的现象,来了解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物候观察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物候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物候观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研究植物物候现象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3. 分析和总结物候观察实验的结果,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植物,如樱花、杜鹃花等;2. 确定观察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如公园、校园等;3. 开展观察工作:每天定时前往观察地点,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花期、结果期等物候现象;4. 记录数据:使用表格或记录本,准确记录每次观察的日期、时间和观察到的物候现象;5. 数据处理:根据观察数据,绘制物候图谱,分析物候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1. 樱花物候观察结果:观察期间,樱花的花骨朵逐渐膨大,花苞颜色由绿色变为粉红色,最终盛开成花。
观察表明,樱花的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升高有关,气温越高,樱花开花越早;2. 杜鹃花物候观察结果:观察期间,杜鹃花的花蕾逐渐膨大,花苞颜色由绿色变为红色,最终盛开成花。
观察表明,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与日照时长有关,日照时长越长,杜鹃花开花越早。
五、实验分析通过对樱花和杜鹃花的物候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气温和日照时长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时间具有重要影响。
在气温升高和日照时长增加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加快,开花时间提前,反之则延迟。
这表明植物的生理活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植物通过对气候变化做出相应的生理调节。
六、实验总结物候观察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开花过程,我们可以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物候观察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D]. 北京:北京大学, 2018.2. 王五, 赵六.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研究[J]. 植物学报, 2019, 56(3): 123-135.。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物候观察是研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季节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植物的开花、叶芽破裂、萌芽等现象,可以了解不同物种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从而推测周围环境的变化。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物候观察,了解某一植物的物候特征,从而研究该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特征。
二、实验方法1. 选定观察对象:选择一种本地常见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本次实验选择了小榕树。
2. 观察对象的选择:选择若干颗小榕树,并在树干上打上编号。
3. 观察点的设置:在选定的观察区域内,设置观察点,并记录好每个观察点的位置。
4. 观察时间和频次:每周定期安排观察时间,连续观察至少2个月。
每次观察应记录观察点的植物物候现象,包括叶芽破裂、新叶生长、花芽萌发等。
5. 数据收集和分析:每次观察结束后,将数据记录整理,制成表格或图表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经过连续两个月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叶芽破裂时间:小榕树的叶芽破裂时间大约在3月中旬。
初期的叶芽呈现鳞片状,突然间鳞片开裂,新叶逐渐展开。
2. 新叶生长时间:新叶开始生长的时间在叶芽破裂后大约一周左右。
新叶是嫩绿色的,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逐渐变为深绿色。
3. 花芽萌发时间:小榕树的花芽萌发时间大约在4月下旬。
花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逐渐变成小小的花蕾,然后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花朵。
四、实验讨论通过我们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小榕树是一种较早破裂叶芽、生长新叶和萌发花蕾的植物,适应能力较强。
这与小榕树的树种特点相符,它喜欢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环境。
另外,我们也发现在观察过程中,不同观察点之间可能会有差异,有的观察点的榕树物候现象出现较早,有的出现较晚。
这可能是由于观察点处环境的微小差异引起的。
这些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物候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小榕树的物候特征以及其可能的适应策略。
物候观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能力。
实验一物候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本地常见植物的物候现象。
2.实验原理植物物候观测是通过观察点或观察站,得知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黄叶和落叶等情况,从而了解季节气候的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于生长、分布较广泛的木本植物观察记录:木本植物的芽萌动期、芽开放期、展叶期、花期、果期、黄枯期。
参考观测记录表如下:表一乔木和灌木物候观测记录表物候观测单位:观测者:3.实验材料一种观测的木本植物4.实验步骤①学生分组进行。
②在开学初期选定校园内一种植物进行物候观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生长健壮的植株3-5株进行观测。
③按照要求,学生自制“观测日志”。
A 营养生长观测三天一次,开花、结果期(有些植物的春季萌芽期)每天观测记录;观测时间:下午。
B 记录观测植物生物特点,观测地点,观测日期,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风雨等),周围环境(包括存在的生物等);采集不同物候期的标本。
C 将观测结果填入统计表。
④实验课上每组汇报自己的物候观测及分析结果,上交实验报告。
5. 作业:写出实验方案;观测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填写观测记录表;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
物候观测项目及各物候期出现时的特征木本植物(1)芽膨大开始期。
裸芽植物主要是看芽的大小来判断,鳞芽植物是当芽的鳞片开始膨大,芽的侧面露出淡绿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为芽膨大开始期。
但不同植物又有些差异,其特征是:侧柏叶芽膨大是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的芽,雄花芽膨大是褐色的雄花芽出现浅色的条纹;松属是当顶芽的鳞片开裂反卷,出现黄褐色的线缝;榆树是芽的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玉兰是春天绒毛状外鳞片顶部开裂;刺槐是在春季旧叶痕上有突起,出现人字形裂口;槐树是带绒毛的褐色隐闭芽露出绿色;枣树是冬芽上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栾树是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木槿是当芽突起,出现白色的毛……花芽或叶芽的膨大宜分别记载,如人力不足,也可不分花芽、叶芽,只记最早出现的芽的发育期。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物候现象的观察,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植物的花期、叶期、结果期等物候事件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这些观察结果不仅对于研究植物生态学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也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言:物候是指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包括开花、叶片生长、果实成熟等一系列事件。
物候现象的发生与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可以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我们选择了一片开阔的田野作为实验场地,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包括桃花、杜鹃花、樱花等。
我们每天定时前往实验场地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植物的物候事件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同时,我们还测量了当天的气温、日照时间和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将其与植物的物候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讨论:经过长期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我们发现,不同植物的物候事件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桃花的开花时间通常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而杜鹃花的开花时间则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这些差异与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态习性有关。
我们还发现植物的物候事件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当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增加时,植物的开花时间通常会提前;而当气温下降、日照时间减少时,植物的开花时间则会推迟。
这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是一致的。
我们还发现,降水对植物的物候事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物候事件往往会推迟;而在湿润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得到促进,物候事件则会提前。
物候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不同植物的物候事件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这与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植物物候现象的观察,揭示了物候事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物候期观察报告前言物候期是指生物在一年中特定时期内表现出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包括动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觅食、冬眠等现象。
观察物候期的变化对于了解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所观察的物候期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背景物候期观察是通过连续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特征或行为变化来研究它们响应环境变化的方式之一。
对物候期的观察可以揭示生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策略,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复杂相互关系。
同时,物候期观察也可以用来预测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方法为了观察物候期的变化,我们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了每天定时观察的时间。
观察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的展开、花蕾的形成等。
我们还记录了每次观察时的天气情况和温度变化。
结果在观察期间,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叶片不断展开,花蕾逐渐形成。
这表明植物在春季到来时,积极利用阳光和温暖的气温进行生长和繁殖。
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观察的进行,植物的叶片颜色也逐渐变绿,这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关。
在观察期间,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动物的行为变化。
例如,鸟类开始筑巢并进行繁殖,蝴蝶开始活动并寻找花蜜。
这些现象表明动物也能感受到季节变化,并根据自身的生命周期做出相应的调整。
观察期间的天气情况与物候期的变化密切相关。
温暖晴朗的天气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而阴雨天气则使植物处于休眠状态。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候期的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讨论物候期观察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
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物候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长期跟踪观察,并结合其他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物候期观察还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如遥感技术和数理模型等。
通过结合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动植物的适应策略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物候期观察是了解动植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策略和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的重要工具。
果树物候期观察的实习心得物候期观察的内容常因物候观察的目的要求不同,而有主次、详略等变化。
本次的物候期观察侧重树木最佳的观花期和新梢生长期。
这次的果树生产实习,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更多地喜欢上我的专业。
生产实习让我学到了专业技能,技巧,提高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为我以后走上社会积累了知识,经验,让我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加的增长了见识。
它让我学会做事的同时,也更加懂得做人,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们生活在人群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盲目,也不能轻易放弃,要学会合作,合作使我们更懂得了齐心协力的快乐及重要性,齐心协力让我们事半功倍,考虑的更加全面。
我们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在合作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品味生活的乐趣。
大家在一起不容易,在一起劳动更不容易,也许是为我们在一起,所以,在炎炎烈日下,我们依然可以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的干活,而且,大家在一起,有了竞争,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顺应时代发展,人人挣做第一,有了竞争,有了比较,才会给自己必要地压力,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
有了动力,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因为我们在一起,所以果园里更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我们在一起,我们把一个学期的生产实习都好好完成成了。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了很多技巧,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帮到我,即使我可能一时半会儿没有用到,但是,我也经历了,成长了,体会了,懂得了。
生产实习就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增长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和课堂讲课完全不一样的方式。
这次的果树生产实习,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在这一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既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我们互帮互助,相互讨论,共同努力。
在管理果树上,只要你认真踏实干活了,就总会有收获。
这次果树管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才知道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这次果树管理对我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后如果有条件,我想将种植蔬菜做为一项工作来进行到底。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日益复杂,对植物物候的观测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周期,包括萌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生物学现象,它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为了提高对植物物候的认识,加强野外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植物物候观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植物物候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
2. 掌握植物物候观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地观测,了解植物物候的规律和特点。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10月17日实习地点:我国某植物园四、实习内容1. 植物物候基本概念讲解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由指导老师讲解了植物物候的基本概念,包括物候现象、物候期、物候类型等。
通过讲解,我们对植物物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植物物候观测方法学习接着,我们学习了植物物候观测的方法,包括目测法、仪器观测法、样方法等。
指导老师强调了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选择观测对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
3. 野外实地观测实习第二天,我们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观测。
每组选择一个观测点,对当地的植物进行物候观测。
我们记录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开花时间、结实情况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及讨论实习第三天,我们回到学校,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植物、不同地点的物候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如某些植物在不同地点的开花时间存在差异,同一植物在不同年份的开花时间也有波动等。
五、实习总结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植物物候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2. 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通过对植物物候的观测,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实习建议(1)加强实习前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对植物物候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园林树木的物候观测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园林树木物候观测是对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观测记载,从而了解本地区的树种与季节的关系和一年中树木展叶、开花、结果和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校园内树种4个(学生自选)、记录本、记录夹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1. 在校园内选择4个树种,其中,落叶乔木2种、花灌木2种、藤本1种、常绿树1种。
2. 观测并做好记录,填写下表。
表1 园林树木物候观测记录表四、说明1. 园林树木物候期包括休眠期和生长期。
观测的内容应该包括:根系的生长周期、树液流动开始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新稍生长期、结果期、秋色叶变色期、落叶期等。
2. 各个物候期的观测标准和观测方法:(1)树液流动开始期:从新伤口出现水滴状分泌物为准。
可通过折枝观测。
(2)萌芽期:是树木由休眠期转入生长期的明显标志。
芽膨大期:具芽磷者,当芽磷开始分离,侧面显露出浅色的线形或角形时,即为芽开始膨大。
对于较大的芽,可在其上涂抹红漆,当芽膨大后,漆膜分开露出其他颜色,即可确认为芽开始膨大。
对于较小的芽,则应用放大镜观察。
芽绽放期:当鳞片裂开,芽顶部出现幼叶或花蕾的新鲜颜色时,即为芽开始绽放。
(3)展叶期:从树体上开始展叶至叶子全部展开为止。
春色叶呈现期:以春季所展之新叶整体上开始呈现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特有色泽时为准。
(4)开花期:从植株上开始有5%的花开放至树体上留有5%的花为止。
开花始期:在选定的观测树体上,有5%的花开完全开放即为开花始期。
开花盛期:树体上有50%以上的花朵开放或柔荑花序松散下垂时为开花盛期。
开花末期:树体上还残留有5%的花时即为开花末期。
(5)果实发育期:从座果开始到果实成熟、直至脱落为止。
果实观赏期:指从树体上的果实呈现出观赏价值到大部分果实脱落为止。
果实着色期:指树体上大部分果实着色的时期。
果实成熟期:指树体上大部分果实呈现成熟特征时即为果实成熟期。
(6)秋色叶变色期:由于正常季节的变化而引起叶子的变色,并且变色之叶在不断增多至全部变色为止。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了解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希望能够对植物的物候变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器材和方法2.1 实验器材:- 植物标本- 记录表格- 相机2.2 实验方法:1. 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例如树木、花卉等。
2. 每隔一段时间,到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3. 根据观察和记录,填写相应的表格,记录植物的物候变化情况。
3. 实验观察记录通过对多个植物进行长达数月的观察和记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典型植物的物候变化情况。
3.1 樱花樱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其物候变化与春季的气温和光照密切相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2月下旬:樱花开始出现花苞- 3月初:大部分樱花开始绽放,花色艳丽- 3月中旬:樱花进入全盛期,形成美丽的樱花隧道- 3月下旬:樱花开始凋零,花瓣逐渐飘落3.2 杜鹃花杜鹃花是夏季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其物候变化主要与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5月中旬:杜鹃花开始出现花苞- 6月初:花苞逐渐绽放,呈现鲜艳的颜色- 6月中旬:杜鹃花进入盛花期,花朵密集且色彩鲜明- 7月中旬:杜鹃花开始凋零,花朵逐渐零落3.3 枫树枫树是秋季最具特色的树木之一,其物候变化与季节的温度和日照时间有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8月中旬:枫树开始逐渐变黄,叶尖出现红色- 9月初:叶片基本变为红黄色,开始逐渐飘落- 9月中旬:枫叶全部变为红色,整棵树呈现绚丽的红色- 9月下旬:枫叶开始飘落,树上几乎没有叶子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植物的物候变化与季节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天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促使植物生长迅速,夏季高温和充足的阳光让花卉绽放艳丽,秋天凉爽和日照时间的变短使树木叶片变色,冬季寒冷干燥导致植物休眠。
同时,植物的物候变化也与其自身的生理特性有关。
实验二、经济林树木物候期观察
一、实验目的
物候期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观察记载经济林树木器官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
在经济林栽培生产上要进行物候期的观察,积累资料,进行比较,作为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时的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经济林木物候期观察要点
经济林木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而物候期的观察着重生长期的变化。
其观察记载的主要内容有:芽萌动、展叶、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
具体到个别树种,物候期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方法,甚至在每个物候内亦根据试验要求,分出更细微的物候期。
观察时各树种间物候期的划分界线要明确,标准要统一。
在具体观察时应附图说明,以便参考比较。
(1)叶芽的观察
芽萌动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已松动露白。
开绽期:露出幼叶,鳞片开始脱落。
(2)叶的观察
展叶期:全树萌发的叶芽中有25%的芽的第一片叶展开。
叶幕出现期:85%以上幼叶展开结束,初期叶幕形成。
叶片生长期:从展叶后到停止生长的期间。
要定树、定枝、定期观察。
叶片变色期:秋季正常生长的植株叶片变黄或变红。
落叶期:全树有5%的叶片正常脱落为落叶始期,25%叶片脱落为落叶盛期,95%叶片脱落为落叶终期。
最后计算从芽萌动起到落叶终止为果树的生长期。
(3)枝的观察
新梢生长期:从开始生长到停止生长止,定期定枝观察新梢生长长度,分清春梢、秋梢(或夏梢)生长期、延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时间,以及二次枝的出现时期等;并根据枝条颜色和硬度确定枝条成熟期。
新梢开始生长:从叶芽开放长出1厘米新梢时算起。
新梢停止生长:新梢生长缓慢停止,没有未开展的叶片,顶端形成顶芽。
二次生长开始:新梢停止生长以后又开始生长时。
二次生长停止:二次生长的新梢停止生长时。
枝条成熟期:枝条由下而上开始变色。
(4)花芽的观察
花序露出期:花芽裂开后现出花蕾。
花序伸长期:花序伸长,花梗加长。
花蕾分离期:鳞片脱落,花蕾分离。
初花期:开始开花。
盛花期:25-75%花开,亦可记载盛花初期(25%花开)到盛花终期(75%花开)的延续时期。
末花期:最后一朵花败落。
(5)果实的观察
幼果出现期:受精后形成幼果
生理落果期:幼果变黄、脱落。
可分几次落果。
果实着色期:开始变色。
果实成熟期:从开始成熟时计算,如苹果种子开始变褐。
2.物候期观察时应注意事项
(1)选具有代表性而品种正确、生长健壮的植株3-5株进行观测。
(2)各物候期的观测项目的繁简要根据试验要求而定,记载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才能进行比较。
对每一物候期的起止日期必须记清。
(3)每物候期观测的时间,应根据不同时期而定。
如春季生长快时,物候期短暂,必要时应每天观察,甚至一天内观察二次。
随着生长的进展,观察间隔时间可长些,隔3-5天观察一次。
到生长后期可7天或更长时期观察一次。
(4)物候期观察要细致,注意物候的转换期。
一般以目测为主,亦可使用测具测定。
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和管理技术等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
观察时应列表注明品种、砧木、树龄、所在地。
(5)观测物候期的同时,要记录气候条件的变化或参照就近气象台站的记录资料,观察项目:一般包括气温、土温、降水、风、日照情况、大气湿度等。
3.根据物候期观察填写下表
经济林木物候期观察记录表编号:记录人员:
四、问题与讨论
要求:
1.每人10种植物,根据调查表详细填写;
2.所调查的植物可从后面表格中选择,亦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