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8
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来源:《求知》2018年第02期2017年对天津滨海新区来说,可谓是充满曲折、艰难转型的一年。
“调速度”“挤水分”使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回顾2017年滨海新区所走过的不平凡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滨海新区依然是充满活力和拥有巨大潜能的新区。
但其依然也面临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的自我挑战。
新区能否真正跨越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关口的转变恐怕是2018年的重大考验。
2018年的滨海新区需要率先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上来,在全市担当起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卫”“先锋”和“闯将”。
一、2017年滨海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859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滨海新区预计全年实现7000亿元生产总值。
从总体看,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因素与下行压力并存,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产业发展仍不平衡。
2017年滨海新区紧紧扭住转型升级不放,发展心态更加走向成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主动调低增速。
即将2016年1000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下调为6654亿元,同比增长降为6%。
这不仅反映了新区敢于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病根的决心;更反映了其贯彻新发展理念已走向作实的信心。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第三产业占比达48.5%,提高5.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8%;制造业比重比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偏重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引进了一批智能制造、互联制造、绿色制造等前沿项目,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现创新、业态走向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
三是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新区主动改变高投资拉动模式,积极寻求内生动力。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负增长0.2%,而同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84.78%,发挥了较强推动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是位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重要经济开发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之一,天津滨海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天津滨海新区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前景。
天津滨海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在天津市进行经济特区试点。
这一决策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区开始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滨海新区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天津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此外,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投资,进一步加速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里,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经历了快速的转型和升级。
起初,该区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钢铁和重工业。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天津滨海新区也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科技和创新型产业转变。
如今,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
这些企业在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注重发展高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这种积极的发展态势使得天津滨海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新区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便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天津滨海新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新区可以继续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新区可以加强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和科学家。
最后,新区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和经验的共享。
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摘要:开发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经济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天津市经济的龙头。
本文综合分析了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特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钱纳利时空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经济特色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带,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从1994年开始,天津对滨海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364亿元。
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在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方面为天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世界500强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全国有数千家企业成为新区的配套产品商。
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和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二、滨海新区各产业产值结构分析(一)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及其相关关系滨海新区自1994年设立以来,以“现代工业化”为发展目标,10多年来第二产业的产值比率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率均高于第一产业的产值比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区第二产业的产值始终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以上,接近70%,在新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第一产业比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比值在2000年以前,逐年上升,而2000年之后开始缓慢下降,但总体比例接近30%。
总的看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率以平均10.94%的速率下降。
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结构格局已经确定。
从图1也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总产值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各产业产值结构及其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1.滨海新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滨海新区自创立以来,在新区的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第二产业GDP的贡献率均保持在90%以上,除1998年外,其他年份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建筑业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天津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张倩倩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8期摘要:伴随“五大战略”机遇叠加优势的形成,天津港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天津港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为天津市乃至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旨在分析天津港中所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天津港;优劣势;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F55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一带一路”战略、天津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形成“五大战略”机遇叠加优势,备受世人关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天津市长黄兴国就表示:2015年天津将打造“津新欧”、“津蒙俄”等港口运输通道,建设综合港口航运枢纽。
从天津城建部门传出消息,今年围绕 10 万吨级大沽沙航道、高沙岭港区 10万吨级航道等一系列港口基础建设,将投入 160 亿元,支撑天津港承接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
此外,中国政府网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天津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在批复中将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希望天津市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而北京被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并没有再提及所谓的“经济中心”,而且首次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
这可以让北京的城市负荷不像以前那样重,可以减少本不必有的任务。
所以天津港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将为北京市和天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为京津冀地区基本实现工业化、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为天津市、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服务。
因此分析天津港的现状及问题,为天津港发展提出建议,有利于提高天津及其周边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其对外贸易发展。
天津港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摘要:论文围绕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的关系,分析了天津港和滨海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港口经济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为做好滨海新区功能区及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并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天津港与滨海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天津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大对天津港建设的投入,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港口等级不断提高,天津港发挥了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带动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滨海新区为天津港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本,是天津港的必要支撑,在港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所谓直接影响是港口经济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评价港口经济对社会经济的直接贡献要考虑的因素除各个工业企业的价值量总和之外,还需要考虑由于港口经济活动的进行而不能用价值量来反映的社会经济直接受到的有利影响中,比如就业、港口区域纳税水平、港口经济作业时间等方面。
港口经济对城市的间接经济贡献是指港口经济所引起港口地区其他功能的发挥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港口经济之外其他经济活动过程所产生的效应的总和。
二、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目前的发展现状1.天津港的发展现状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目前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港的港口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至2008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55亿吨,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5位,国内港口第3位,北方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14位,国内港口第6位,北方港口第2位。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30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5.3%和6.2%,双创历史最好水平。
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摘要:“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区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建设智慧新区”的任务。
本文立足于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智慧滨海“4211”架构体系建设现状,基于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城市发展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
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掀起了建设“数字地球”的空间信息革命。
数字城市正是源于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是数字地球思想在城市范围的延伸和具体实现。
数字城市是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可视化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综合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管理,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
2008年11月,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已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并着手实施。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2)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2)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 (3)1 经济增长因素 (3)2 国际贸易因素 (3)3 投资发展因素 (3)4 产业结构因素 (3)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 (4)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 (4)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4)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4)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 (4)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 (6)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 (6)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6)2 特昧经济区域政篡优势退化 (6)3 奎融机构单一,姐炽屡次低。
(6)4 融蛋形式单一,多形式扭融资渠道有待建立.完善。
(6)八、滨海新区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7)1积极构筑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7)2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3借力“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共襄海洋经济盛举 (7)参考文献 (8)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机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发展现状、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滨海新区发展面临优势进行分析,高度概括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市的城市经济,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市经济之间可以归结为一个城市经济与其所在整体区域经济的关系。
这一关系决定了天津市要支持滨海新区的发展,而滨海新区的发展要回馈于天津市总体发展。
在滨海新区为天津市经济做贡献的同时,天津市也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各项保障。
一方面,天津市;另一方面,天津市也作为滨海新区的一个消费市场为滨海新区的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新创造条件;同时天津市是滨海新区产业链的重要工程环节,为滨海新区各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在城市经济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关系下,应进行明确的区域分工,相互支持、服务和带动,实现整体性发展。
其二是联动伙伴关系。
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从经济总量看。
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
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
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
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
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
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 1.3倍。
从消费角度看。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
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
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
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1 经济增长因素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1994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仅112.4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8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2.24亿元。
这十余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要素已经开始从以资本、劳动力和制度为主逐渐转向以制度、技术创新和投资要素为主。
2 国际贸易因素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从微观上来说,国际原油价格和汇率因素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于天津滨海新区而言,国际原油价格对天津港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最大,汇率影响次之,而地区人均GDP影响最小。
这与改革开放后的天津滨海新区贸易格局有关。
3 投资发展因素国内投资在一定时期内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而在利用外资方面,滨海新区则呈现出总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来源国主要是亚洲以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投资方式有外商独资化的倾向。
国内外投资对促进今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产业结构因素从各个产业所占比重来看,天津滨海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总产值的60%~70%;第一产业在新区成立初期原本所占比重就相当小,并且近年来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一直在30%左右徘徊,甚至所占比重略微有所下降。
由此可见,作为我国未来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新区必须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转变第一产业粗放的经营方式,采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先进生产模式生产。
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自从成立以来,天津滨海新区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京津冀乃至全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滨海新区的迅速崛起,必然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要在理性看待滨海新区发展对其造成的影响,并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未来北京要“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因此,对于北京而言,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是为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在滨海新区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的迅速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对于北京来说,滨海新区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对北京的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北京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软件、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是滨海新区发展的软肋,这也为北京参与滨海新区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北京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直以来都是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研发中心。
滨海新区的发展主要是靠制造业的规模扩张拉动的,未来制造业的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的需要量很大,因此滨海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可以加快北京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成果传播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有利于巩固北京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地位。
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在城市经济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关系下,应进行明确的区域分工,相互支持、服务和带动,实现整体性发展。
其二是联动伙伴关系。
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政策优势:2008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从深化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改革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方面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
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
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
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
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
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
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发展潜力巨大: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油气和地热资源丰富。
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储量98亿吨,天然气19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2000万立方米。
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不久前,天津自贸试验区首条直通欧洲的货运班列开通,为连接中国北方和欧洲腹地增添了安全快捷的陆上货运通道。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预计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实现三年年均增长13%,成为国内首个GDP过万亿元的国家级新区。
近几年来,滨海新区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陆双拼”优势。
今年6月底,京津冀地区首个海铁联运的综合性集装箱铁路枢纽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目前已发送国内集装箱班列155列,12000标准箱。
天津港通过铁路网直接串联起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四个过境口岸。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运营后,一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政策优势叠加也令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热情高涨。
滨海新区的这些举措,促进了生产要素在辽阔“丝路”上的流动,为推动沿线国家及地区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外资企业规模大民营企业发展滞后。
导致内生企业发展不充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品牌少,个体私营经济仅占经济总量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