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5
老年病科患者安全保障措施老年病科患者安全保障措施老年病科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和伤害。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对于老年病科患者来说,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养老院应该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楼道应有防滑的地面,走廊应保持宽敞,以保证患者行走的安全。
同时,床铺要稳固,避免床铺的高度和宽度不宜过高,以免患者起床、上床时不容易摔倒。
医疗设备要保证正常运转,使用前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查和维护。
其次,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动比较困难,为了避免他们因外部原因而受伤,我们需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引导他们使用辅助工具。
例如,鼓励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以增加他们行走的稳定性。
在公共场所设置扶手和坡道,方便老年患者出行。
另外,对于老年患者的药物管理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细致的记录和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正确地服用药物。
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带有药物提醒功能的智能设备,帮助他们按时服药。
此外,老年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关注。
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保持膳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使用特殊的饮食辅助器具,如吸管和温暖的食物。
最后,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也需要得到关注。
疾病和身体的改变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们应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定期组织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让患者有机会与同龄人交流和分享他们的心情。
总之,老年病科患者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营造安全的环境、规范行为举止、管理药物使用、关注饮食需求和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目的为保障老年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三、责任主体1. 医院院长: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2. 医疗科:负责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3.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老年患者的具体安全管理措施。
4. 护理部:负责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1)设立老年患者优先窗口:门诊挂号、收费、取药等窗口设置老年患者优先窗口,并保留现金支付方式。
(2)提供全程陪同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全程轮椅推车护送、陪同就诊等伴医服务。
(3)加强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诉求,尊重其意愿,确保医疗服务符合其需求。
2. 安全保障措施(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确保医院环境整洁、无障碍设施完善,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2)实施分级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实施分级护理,确保患者安全。
(3)强化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3. 护理质量提升(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老年患者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2)落实护理责任制: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老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3)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4. 陪护与探视管理(1)陪护管理:医生评估住院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决定是否需要陪护。
患者或家属自主选择护工陪护、家属或自带保姆陪护。
(2)探视管理:实施封闭管理,开放预约探视。
探视人员应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落实手卫生,遵守医院和病区的管理规定。
五、监督与考核1. 医疗科负责定期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1.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意识。
2. 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老年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三、护理工作规范1.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
2.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
4. 严格执行常备药、抢救药、毒麻、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专人管理,落实安全用药原则。
5.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各种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定期保养、检修,保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四、患者安全管理1. 评估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向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 儿童患者、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和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设提示牌,提醒护理人员关注。
3.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实施严密监护,加强心理护理,防范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坠床、跌倒、自杀等事件。
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1. 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 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
4. 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5. 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六、监督检查1. 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 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病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
三、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老年病科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 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3.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四、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1)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患者安全知识、急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对家属进行患者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
2. 环境管理(1)病区环境应保持整洁、舒适,光线充足,地面干燥,设有防滑标识;(2)病床高度适宜,配备床栏,防止患者跌落;(3)卫生间、走廊等公共区域应设置扶手、防滑垫等设施,方便患者行走。
3. 医疗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2)加强药物管理,确保用药安全;(3)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4.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1)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2)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3)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进行保护。
5. 患者沟通(1)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2)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
6. 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患者安全管理的监督与考核;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管理培训,考核其安全意识与技能;3. 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患者安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老年病科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老年护理安全
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认知能力减弱等原因,面临着更高的安全风险。
因此,老年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
1. 环境安全:确保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的环境安全,包括防滑地面、无障碍通道、安全的家具摆放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设备,以防止跌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用药安全: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和误用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确保正确的药物管理和给予,包括按时服药、正确剂量等。
3. 预防褥疮: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或坐着的情况较多,容易发生褥疮。
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使用适当的床垫和坐垫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褥疮。
4. 饮食安全: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健康,提供均衡的营养。
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的老年人,如糖尿病患者,要确保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注射等方面的安全。
5. 心理健康:老年人可能面临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6. 紧急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疾病突发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演练,确保护理人员和老年人都了解应急程序。
老年护理安全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尊重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安全维护的制度引言老年人安全维护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生活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老年人安全维护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安全维护的制度建设。
1. 老年人安全教育与宣传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应该加强老年人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 开展老年人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例如安全讲座、安全知识手册等;-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老年人传递安全知识和警示信息;- 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的协作,组织各类安全宣传活动。
2. 老年人居住环境安全评估与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对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老年人居住环境安全评估机制,定期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评估;- 鼓励社区和居民委员会开展老年人居住环境改善项目,例如修缮老旧楼房、改善公共交通等;- 加强老年人住宅小区的安全管理,例如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巡逻等。
3. 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支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是维护其安全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例如:- 开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各类文体活动和健康讲座等;-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增加其社会联系和归属感;- 支持老年人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提升其技能水平和自信心。
4. 老年人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老年人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是保障老年人安全的关键。
应该:- 制定老年人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组织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加强老年人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提供老年人安全事件的咨询和援助渠道,确保老年人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结论老年人安全维护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老年人安全教育与宣传、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参与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水平,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医院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导致老年患者感到不适,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医院的设施设备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电器设备老化、地面湿滑等,容易导致老年患者摔倒、跌倒等意外损伤。
为了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药物等方面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同时,要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医院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老年患者的摔倒、跌倒、误吸、压疮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
通过综合管理,保障老年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老年人常常出现视力模糊、行走不稳和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所致。
病区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和受伤的重要原因,如地面不平或有积水、病房家具有棱角、病床无床栏、病人服装不合身、床旁无呼叫器等。
此外,老年人对环境不熟悉也会有走失的危险。
技术性因素也是导致护理事故的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病情观察能力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往往看不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此外,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也会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
物理性损伤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问题。
医院里有很多易爆、易燃的危险品,如氧气、酒精等。
在病房里抽烟易引起氧气爆炸,危害到患者的安全。
此外,热水袋的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患者皮肤灼伤或烫伤,应慎用。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护理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要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也是重要的环节,患者进食时要注意坐位或半卧位,不催促患者进食,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患者进食。
防止跌倒及坠床也要得到重视,护理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计划和措施,让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老年人变换体位时速度应慢,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或镇静剂。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保障医院老年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7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者,包括门诊、住院、康复等各个环节。
三、组织领导1. 医院成立老年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老年人安全管理员,负责本科室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措施1. 医疗保障(1)各科室对老年人患者进行细致的病情评估,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2)对老年人患者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3)对老年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
2. 环境安全(1)医院环境整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老年人患者舒适、安全。
(2)在病房、走廊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扶手、防滑设施,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
(3)对医院电梯、楼梯等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老年人安全使用。
3. 服务安全(1)设立老年人优先窗口,方便老年人挂号、缴费、就诊。
(2)配备导医和志愿者,协助老年人办理各项手续,提供全程陪同服务。
(3)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轮椅、推车、助行器等辅助工具。
4. 急救安全(1)各科室配备急救设备,确保老年人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救治。
(2)对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老年人患者发生意外时能迅速应对。
五、责任追究1. 医院各级领导对本单位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
2.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3.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老年人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老年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旨在为医院老年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保障老年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加强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1.评估和识别风险: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
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饮食、排泄、活动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3.预防跌倒和坠床: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支撑和保护,避免跌倒和坠
床。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防滑垫等。
4.预防烫伤和电击:在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设备时,应确保设备
的安全性,避免烫伤和电击事故的发生。
5.防止感染: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对
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6.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
7.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的自
我保健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8.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患者的护理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
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总之,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
通过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水平。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老年患者在我院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保障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老年患者,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各个诊疗环节。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老年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执行本制度,并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进行定期评估。
2. 各科室设立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评估与筛查(1)各科室在接诊老年患者时,应对其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记录。
(2)对存在跌倒、坠床、压疮、坠床等风险的患者,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诊疗与护理(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加强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并发症。
(3)对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如协助如厕、进食、洗漱等。
3. 患者教育与沟通(1)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2)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时解决患者疑问。
4. 环境与设施(1)医院各科室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患者出入。
(2)病房内设置呼叫系统,确保患者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得到帮助。
(3)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应急处理(1)制定老年患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对老年患者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科室应将老年患者安全管理纳入科室工作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
3.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老年患者人身伤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一、总则为保障老年患者在医疗机构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老年患者及其护理、诊疗、服务等相关工作人员。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老年患者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2. 设立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本制度。
四、安全风险管理措施1. 老年患者入院评估(1)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现病史、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心理状态等。
(2)评估患者跌倒、坠床、误吸、误服、皮肤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风险。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 老年患者安全管理(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
(2)病房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医护人员注意老年患者安全。
(3)加强病房安全管理,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全,无障碍设施完善。
(4)加强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如使用床挡、扶手等。
(5)加强患者用药安全管理,避免误吸、误服等事件发生。
(6)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预防和减少患者自杀、自残等行为。
3. 老年患者健康宣教(1)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老年患者安全风险的认知。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设备,如拐杖、轮椅等。
(3)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4. 老年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1)建立健全老年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事件。
(2)对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
五、监督检查1. 老年患者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安全管理办公室对老年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老年患者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进一步提高我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老年患者在医疗机构中的安全。
一、目的为保障老年病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老年病区所有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三、安全管理原则1.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患者权益。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患者安全。
3.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强化安全管理。
四、安全管理措施1.病区环境安全管理(1)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2)病区走廊、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患者跌倒。
(3)病区房间内设置呼叫系统,确保患者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2.患者安全管理(1)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
(2)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伤害。
(3)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患者需求。
(4)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3.医疗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防止药品滥用。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院内感染。
(4)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消防安全管理(1)加强病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3)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
5.用电安全管理(1)加强病区用电安全管理,防止电线短路、漏电等事故发生。
(2)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确保电器设备安全运行。
(3)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电器,防止触电事故。
五、责任与奖罚1.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本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2.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3.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老年人就诊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就诊、治疗、护理等环节。
三、管理职责1. 医院设立老年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老年人安全管理员,负责本科室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
3. 医院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老年人安全管理措施1. 优先就诊(1)门诊大厅挂号收费窗口设立老年人优先窗口,保留现金支付方式。
(2)门诊自助机服务区有导医和志愿者协助老年人预约、挂号、交费。
(3)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就诊预约、打印报告、简易门诊挂号、病情证明审核盖章及各项便民服务。
2. 优化就诊流程(1)门诊区域各诊区、各服务窗口(收费处、药房、抽血处、检查科室等)均设有老年人优先窗口,并有醒目标识。
(2)对急危重老年人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3. 提供便利服务(1)提供轮椅、推车、助行器、纯净水、针线、纸笔、老花镜、雨伞、寄存包裹等。
(2)为80岁以上无陪护、行动不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老年患者提供全程轮椅推车护送、陪同就诊等伴医服务。
4. 加强健康教育(1)门诊区域醒目位置进行宣传告知,使老年人方便知晓相关就医优待内容。
(2)定期举办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5. 安全隐患排查(1)定期对门诊区域、病房、电梯等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老年人安全。
(2)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事故发生。
五、责任追究1. 医院各级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安全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2.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老年人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老年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一)护理安全原因分析1.患者因素(1)高龄、体能状态差我科患者平均年龄76岁左右,均为高龄,机体处于老化过程中,听力、视力减退、立体感差、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另外,老年患者关节僵硬、肌肉张力及强度减弱,导致关节运动范围缩小,行动不灵活;其次,老年人神经传导慢、大脑反应迟缓、缺乏避开危险的时效性。
(2)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我科老年患者均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常伴有头晕、运动感觉障碍等症状,容易发生摔倒、跌伤等意外损伤。
(3)患者社会心理因素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本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对病情或治疗抱失望态度,为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家人的负担而采取自伤行为;对意识障碍的患者监护力度不够,没有采取有效地约束,已造成患者自伤或跌伤。
2.环境因素病室障碍物过多、活动空间小、地面积水、病床过高、鞋底或地面滑、灯光明暗不适应、轮椅刹车未固定、卫生间缺乏扶手等均为发生摔倒、跌伤的高危因素。
3.药物治疗因素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表现之一;长期标准剂量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也会造成患者定向力障碍、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等,加之老年人夜尿次数较多,夜间如厕意识模糊、步态不稳,也容易发生摔倒、跌伤。
(二)护理安全管理对策1.应用不安全因素评估表,确定高危跌倒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防护评估住院患者的摔倒的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摔倒的有效地必要性对策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全面情况要充分注意,细心观察,努力发现异常,以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高危的患者,医护人员需给予更多的照顾,在患者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
2,增强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老年病房的护士除落实分级护理、治疗以外,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增强、一旦发生意外损伤,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易引起医患纠纷。
因此,护理人员应建立安全管理意识,在确定患者具有潜在跌倒、摔伤等危险后,要立即与患者家属讲清有关要求,示范相关措施。
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极为关注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因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认知迟钝,加之住院期间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发生摔倒、跌倒等意外损伤,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
一、护理安全因素包括哪些?1.摔倒、跌倒、坠床2.误吸、误食3.窒息4.压疮5.烫伤6.轻生7.走失二、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2.1生理性因素(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AHA12GAGGAGAGGAFFFFAFAF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研究显示高龄活动无耐力占老年患者比例最高。
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衰减,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长时间食量不足以致低钾,从而引起肌肉活动无力,活动中易发生跌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2.2病理性因素(1)老年患者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感觉障碍,行动迟缓,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急适应性、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言语障碍的患者因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及需求,也易发生意外。
(2)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
如抗震颤麻痹药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抗癫痫药会引起共济失调,某些镇静安眠类药物可产生呼吸抑制。
(3)老年患者病多、身体营养差,活动少,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2.3心理性因素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
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征,使得老年人缺少社会支持,孤独感增加。
慢性消耗性的躯体疾病会让患者心生绝望,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4药物性因素AHA12GAGGAGAGGAFFFFAFAF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再加上药物种类又多,使得老年人不能准确地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
2.5院内感染因素(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胸腺退化、T细胞数量和功能减退,白细胞吞噬能力减退。
AHA12GAGGAGAGGAFFFFAFAF(2)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院内感染呈显著的相依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感染机率越高。
2.6环境因素由于衰老和各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行走不稳,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性差等情况。
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如:地面不平或有积水、太滑;病房里家具多棱角;病床无床栏;病号服不合身;床旁无呼叫器等。
患者对环境不熟悉也会有走失的危险。
2.7技术性因素(1)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病情观察能力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缺乏预见性,看不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等。
(2)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在工作中不能认真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不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2.8物理性损伤医院里易爆、易燃的危险品很多,如氧气、酒精,如在AHA12GAGGAGAGGAFFFFAFAF病房里抽烟易引起氧气爆炸,危害到患者的安全。
另外,热水袋的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患者特别是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皮肤灼伤或烫伤,应慎用。
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3.1护理评估认真评估病人,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评估,掌握病人现病史、既往史及相关资料,找出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在家有坠床、跌倒史的患者、服用安眠药、抗抑郁AHA12GAGGAGAGGAFFFFAFAF药的患者,以及平衡功能差,关节疾患的患者重点防范。
护士要将制定的安全措施告之病人、家属、陪护,取得配合。
3.2饮食护理.进食或饮水时取坐位或半卧位,注意力要集中,安排良好的进食环境,不催促患者进食。
.能自理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行进食;对于拒绝和吞咽功能障碍者应选用稀粥、面片等食物,并指导少量分次吞咽。
.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患者进食。
应将食物从健侧放入,尽量送到舌根部,以免呛咳。
进食后指导患者保持坐位30分以上,并协助患者漱口,防止食物残渣遗留在口腔内。
.对于进食困难,饮水反呛的患者要给予鼻饲,做好相应护理,防止经口进食引起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3.3防止跌倒及坠床3.3.1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根据评估结果,做好计划,制定措施。
.让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地板应无积水,光线应充足,通道应无杂物。
患者的衣裤应合适,行动不便者应AHA12GAGGAGAGGAFFFFAFAF使用助行器。
.老年人变换体位时速度应慢,要做到3个30s,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30s再行走。
.意识障碍的患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应扶起床栏,防止患者坠床摔伤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躁动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必要时遵医嘱用镇静剂。
.另外,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对有跌倒病史的患者在床头挂“防跌倒”标识牌,不仅起到了警示护士的作用,也到达了提醒其他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目的,同时加强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知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3.2加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宣教。
.①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严谨擅自增减降压药,服药后要卧位或坐位休息30分,餐后避免活动,叮嘱其动作缓慢,避免体位急剧改变形成体位性低血压。
.②对视听能力障碍的老年患者建议其选配适合的眼镜或助听器,提高视听能力。
.③对于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进食,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
.④对于使用镇静剂、安眠类药物的老年患者,使用前应做好宣教,如服药后出现头晕无力或走路摇晃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⑤对于平衡障碍疾病患者,嘱其入厕时请家属陪护,若无陪护,应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
.⑥对于神志模糊或定向障碍的患者加床栏,适当使用约束带或专人看护。
3.4注意给药安全.老年人常患有好几种疾病,而且不易治愈,因此,许多老人不仅要长期用药,而且要服用几种药物,要多次地、反复地说明用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
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告知低血糖、低血压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肌肉静脉给药时,速度不宜过快,边注射边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注射,保持静脉通路,同时报告医生;用药物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对出院后需带药的患者,应认真地做好服药指导。
3.5防止烧伤、烫伤医院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病区应备有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禁止在病区内抽烟。
禁止患者自带家用电器在病房内使用。
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皮肤湿冷、热敏感性下降,应慎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冻伤,热水袋水温不宜高于50℃,应外包毛巾,且30分钟查看、更换一次部位,患者使用热水袋应床边交接班。
3.6预防压疮.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的一个先前原因,有报道血清白蛋白<35g/L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5倍。
.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的老年患者亦容易发生压疮。
AHA12GAGGAGAGGAFFFFAFAF.因此,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局部减压设备,能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另外定时翻身,减少组织的压力,切忌拖、拉,正确使用石膏、夹板固定,保持床单干燥清洁,保持患者会阴部、肛周皮肤干洁,加强营养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等,均能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加强家属、陪护教育,指导翻身、皮肤护理等知识,强调卧床期间加强翻身和皮肤清洁护理等,对压疮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及早发现压疮先兆,并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压疮的发生。
3.7防止走失走失是指住院患者在完成住院手续后到病房至完成出院手续前,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出现耳聋眼花、感觉迟钝、行动缓慢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安全,使意外事故高于其他成年人。
3.8心理护理患病时,患者大都易产生恐惧、烦躁、紧张、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常导致病情的恶化,甚至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
子女应多陪伴父母,护士对待老年患者应耐心、尊重病人,态度诚恳而温和,与患者交谈时要言辞恳切,消除其焦虑情绪。
每日宣教一些疾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语言要通俗易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3.9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倡奉献精神,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进行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件分析,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措施,不断提高护士对职业责任感的认识,从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AHA12GAGGAGAGGAFFFFAFAF四、小结综上所述,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用药复杂等特点,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
现在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及时解决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尽可能避免及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确保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8#33314 8222 舢23745 5CC1 峁frX23576 5C18 尘@36609 8F01 輁35100 891C 褜AHA12GAGGAGAGGAFFFFAF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