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药综第13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剖析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6
第十三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一、A型题1.生长发育期GH过度分泌会导致A.侏儒症B.巨人症C.肢端肥大症D.库欣综合征E.艾迪生病2. ACTH是指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促甲状腺激素3. TRH兴奋试验TSH有升高反应有何意义A.支持甲亢的诊断B.见于TSH瘤C.见于Graves病D.可排除甲亢E.见于自主性高功能腺瘤4.肾上腺素主要由以下哪项因素的调节A.交感神经B.垂体C.下丘脑D.ACTHE.TSH5.甲状腺激素的上游调节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缩宫素C.糖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激素6.下列选项提示肾上腺皮质癌的是A.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能被抑制B.血浆ACTH明显升高C.皮肤色素明显加深D.重度Cushing综合征,女性明显男性化表现,低血钾E.ACTH兴奋试验呈过度反应7. 肢端肥大症筛选的生化指标是A.GHRH↑B.GH↑C.IGF1↑D.GnRH↑E.以上皆不是8.由下丘脑产生的,用于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TRHC.糖皮质激素D.GHE.IGF9. 由下丘脑产生的,用于调节ACTH分泌的激素是A.MSHB.ADHC.糖皮质激素D.CRHE.TSH10.引起血ACTH升高的疾病是A.席汉氏综合征B.Addison病C.PRL瘤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E.肾上腺皮质腺瘤11.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错误描述是A.启动DNA转录,促进mRNAB.C.D.减少新蛋白质的生成E.以上皆不是12.确诊Addison病最具诊断价值的实验是A.TSH试验B.ACTH兴奋试验C.皮质醇昼夜节律D.高血糖负荷试验E.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上游调节激素是A.MSHB.ADHC.糖皮质激素D.ACTHE.TSH14.下列作用中不属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是A.B.减少糖的利用C.D.促进神经系统的分化与发育E.以上皆不是15.下列激素不是由下丘脑产生的是A.GHIHB.GHRHC.TSHD.CRHE.GnRH16.糖皮质激素过多时,会产生A.侏儒症B.C.向心性肥胖D.水中毒E.以上皆不是17.Addison病患者哪一种激素水平会降低A.雌二醇B.皮质醇C.HCGD.睾酮E.胰岛素18.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A.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B.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C.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D.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E.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相互调节19.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缩宫素C.糖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E.甲状腺激素20.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筛查时,正确的采血时间是A.新生儿出生后17天B.出生后立即采血C.新生儿出生后的4天~6天D.分娩时取脐血或者出生7天后E.新生儿出生后的前3天21.Graves病时的代谢,下列哪项不正确A.糖吸收增加B.糖原分解增加C.肌酸排出增加D.胆固醇增加E.糖耐量异常2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最早表现下列哪项升高A.TBGB.TGAbC.TRHD.TSHE.ACTH23.Cushing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类型为A.Cushing病B.异位ACTH综合征C.肾上腺皮质腺瘤D.肾上腺皮质癌E.以上皆不是24.原发性甲减是指A.由于甲状腺对TSH有抵抗B.由于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C.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疾病所致D.由于下丘脑疾病所致E.由于靶组织对TH不敏感25.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鉴别A.肾上腺皮质腺瘤与腺癌B.单纯性肥胖与Cushing综合征C.Cushing病与Cushing综合征D.Cushing病与异位ACTH综合征E.肾上腺皮质肿瘤与Cushing综合征26.下面的生化诊断中对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是A.尿中E和NE的测定B.胰高血糖素兴奋试验C.VWA的测定D.血浆中E和NE的测定E.可乐定抑制试验27.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A.食物中缺酪氨酸B.食物中缺乏碘C.三碘甲腺原氨酸过多D.促甲状腺素过少E.以上皆不是28.幼儿期发生的生长激素缺乏症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区别在于A.骨骼发育状况B.智力C.身高D.性器官发育状况及第二性征的出现E.蛋白质合成功能29.临床上长期服用强的松,对腺垂体的影响是A.促进生长素分泌B.促进ACTHC.抑制ACTH分泌D.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E.以上皆不是30.下列选项中可以肯定PRL瘤的诊断的是A.PRL>300 μg/LB.PRL>200 μg/LC.PRL>150 μg/LD.PRL>250 μg/LE.PRL>100 μg/L31.血液中的T3、T4主要与哪种血浆蛋白结合A.甲状腺球蛋白B.清蛋白C.IGFBP3D.前清蛋白E.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32.皮质醇增多症时,下列哪项不正确A.抑制脂肪合成B.抑制蛋白质合成C.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D.血浆肾素增高E.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33.常用于内分泌功能减退的动态功能试验是A.拮抗试验B.抑制试验C.兴奋试验D.激发试验E.负荷试验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Cushing综合征表现的是A.皮质醇分泌无昼夜节律B.痤疮C.肾上腺髓质肿瘤D.向心性肥胖E.皮肤菲薄,紫纹35.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肿瘤最常见于A.胸腺癌B.肺癌C.甲状腺髓样癌D.胰腺癌E.嗜铬细胞瘤 .36.关于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下述错误的是A.ACTH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B.长期服用皮质醇可使ACTH分泌增多C.D.糖皮质激素在午夜12点分泌量最低E.以上皆不是37.“旁分泌”就是A.B.由神经细胞分泌发挥局部作用的激素C.D.38.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可用于诊断A.尿崩症B.糖尿病C.生长激素缺乏症D.肢端肥大症E.甲亢39.儿茶酚胺的终末代谢物是A.尿酸B.二氧化碳和水C.氨基酸D.尿香草扁桃酸(VMA)E.以上均不是40.“内分泌”就是A.B.C.D.由神经细胞分泌发挥局部作用的激素41. 青春期后GH过度分泌会导致A.侏儒症B.巨人症C.肢端肥大症D.库欣综合征E.艾迪生病42.一昼夜内血液生长素水平最高是在A.清晨起床时B.C.傍晚D.深睡后E.以上皆不是43.嗜铬细胞瘤具有特征性表现的是A.持续性高血压B.低血压、休克C.直立性高血压D.阵发性高血压E.以上皆不是44.第二信使cAMP介导激素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B.激活DNA酶C.D.激活蛋白激酶E.以上皆不是45.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A.脂肪酸衍生物B.酪氨酸衍生物C.儿茶酚胺D.氨基酸多肽E.以上皆不是46.假性早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是A.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RH兴奋试验阳性B.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RH兴奋试验阳性C.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RH兴奋试验阴性D.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RH兴奋试验无反应E.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RH兴奋试验阴性47.GH紊乱诊断的首选实验室检查项目是A.运动刺激试验B.血浆(清)IGF-1和血浆(清)IGFBP-3C.抑制试验D.血浆(清)GHE.药物刺激试验48.以下哪个激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A.抗利尿激素B.缩宫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促甲状腺激素49.评估卵巢功能的指标是A.脱氢异雄酮B.雌三醇C.雌二醇D.17-羟类固醇E.皮质醇50.甲状腺功能功能紊乱筛查的首选项目是A.TT3B.FT3C.TSHD.FT4E.TT4二、B型题A.酪氨酸衍生物B.多肽及蛋白质C.脂肪酸衍生物D.类固醇E.核苷酸51.皮质醇的化学本质是52.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53.甲状腺素的化学本质是54.前列腺素的化学本质是55.多巴胺的化学本质是56.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A.正反馈B.超短反馈C.短反馈D.长反馈E.负反馈57.GH分泌调节中,主要的反馈方式是58.靶腺激素对腺垂体的反馈是59.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是60.神经调节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是61.排卵前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对LH的调节属于A.TBGB.CBGC.IGFD.TSHE.ACTH62.具有增加GH分泌和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的作用的激素是63.具有降血糖作用和促进生长作用的激素是64.可用于新生儿筛查的指标是65.甲状腺特异性的结合球蛋白是66.主要与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结合的是A.生长激素缺乏症B.库欣病C.库欣综合征D.嗜铬细胞瘤E.燕麦细胞癌67.身材矮小,但通常智力正常68.属APUD肿瘤的是69.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导致继发性皮质醇增多的是70.可用可乐定抑制试验进行诊断的是三、X型题71.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A.类固醇B.多肽及蛋白质C.氨基酸衍生物D.脂肪酸衍生物E.核苷酸7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A.黄体生成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催乳素E.甲状腺激素73.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A.抗利尿激素B.缩宫素C.催乳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激素74.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上游调节激素包括A.MSHB.FSHC.CRHD.ACTHE.TSH75.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有A.抗利尿激素B.TRHC.GHIHD.CRHE.IGF76.甲状腺激素的上游调节激素包括A.ADHB.TRHC.LHD.TSHE.PRL77.甲状腺主要合成和分泌下面哪一种物质A.TBGB.TRHC.T4D.T3E.FSH78.切除肾上腺引起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A.皮质激素B.去甲肾上腺素C.醛固酮D.醛固酮E.糖皮质激素79.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升高的情况,正确的是A.高雌激素状态B.低清蛋白血症C.用雌激素治疗的患者D.妊娠E.口服避孕药的妇女80.下列有关血清TSH检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TSH分泌存在昼夜节律,一般在清晨起床前采血B.所选试剂盒应使用特异性针对TSHβ亚基的抗体C.常用免疫化学法检测D.应激状态可导致血清TSH水平升高E.新生儿筛查时应在出生时取脐血或出生后7天后采血81.下面激素中分泌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的激素有A.GHB.TSHC.肾上腺素D.ACTHE.去甲肾上腺素82.鉴别单纯性肥胖和皮质醇增多症的主要依据是A.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B.糖耐量试验C.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变化D.小剂量的塞米松抑制试验E.以上皆是83.GH紊乱诊断的首选实验室检查项目是A.血浆(清)GHB.药物刺激试验C.运动刺激试验D.血浆(清)IGF-1E.血浆(清)IGFBP-384.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筛查的首选项目有A.血浆ACTHB.血清(浆)皮质醇C.17-KSD.皮质醇分泌昼夜节律E.ACTH兴奋试验85.下列激素属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有A.雄烯二酮B.雌二醇C.ACTHD.醛固酮E.皮质醇86.影响内分泌疾病检测的因素有A.生物节律性B.年龄C.妊娠D.药物E.性别87.垂体前夜机能减退时,分泌降低的激素有A.GHB.FSHC.催乳素D.ADHE.TSH88.怀疑患生长激素缺乏症时可做的兴奋试验有A.运动刺激试验B.胰岛素-低血糖试验C.L-多巴兴奋试验D.葡萄糖抑制试验E.TRH兴奋试验89.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同源性的激素有A.HCGB.GHC.FSHD.LHE.PRL90.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低血糖B.高血钾C.高血钙D.葡萄糖耐量异常E.低血钠四、名词解释91.激素92.内分泌93.94.生长激素缺乏症95.库欣综合征96.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97.试述血浆ACTH测定影响因素。
第13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一、最佳选择题1、关于甲亢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亢按病因不同可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弥漫性甲状腺肿B、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女性最多见C、20岁左右居多,男女比例为1:2D、原发性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E、继发性甲亢较少见2、抗甲状腺药治疗分为3个阶段,一般情况下,维持阶段约A、1~2个月B、2~3个月C、1~1.5年D、2~3年E、2~2.5年3、下列药物中,不属于抗甲状腺药的是A、硫唑嘌呤B、甲巯咪唑C、碳酸锂D、碘化钾E、丙硫氧嘧啶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非药物治疗中,保持营养均衡的概念不包括A、充足的维生素B、充足的钙和铁C、充足的热量D、多摄入膳食纤维E、充足的蛋白质5、WHO推荐12岁以下儿童日摄入碘的安全范围是A、18~24μgB、40~60μgC、60~80μgD、50~100μgE、50~120μg6、以下药品中,容易进入乳汁并可抑制婴儿甲状腺功能的是A、甲睾酮B、甲硝唑C、甲基多巴D、甲巯咪唑E、甲地孕酮7、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必须监测的实验室指标是A、血肌酐计数B、血尿素氮计数C、血红蛋白计数D、红细胞计数E、白细胞计数8、关于甲亢的叙述错误的是A、Graves病约占全部甲亢的90%B、Graves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女性最多见C、Graves病20岁左右居多,男女比例为1∶4~6D、继发性甲亢最为常见E、原发性甲亢是自体免疫性疾病9、甲亢的诱因不包括A、感染B、过度疲劳C、精神紧张D、妊娠早期E、碘摄入不足1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中青年女性最多见,主要原因是A、哺乳期B、妊娠期C、严重感染D、强烈精神刺激E、体内T淋巴细胞失去平衡11、抗甲状腺药不包括A、甲巯咪唑B、丙硫氧嘧啶C、碘化钾D、L-T4E、碳酸锂12、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A、碘化钾B、甲巯咪唑C、丙硫氧嘧啶D、放射性131IE、碳酸锂1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指标正确描述是A、血清TSH、TT4、FT4降低B、血清TSH、TT4、FT4升高C、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D、血清TSH降低、TT4、FT4增高E、血清TSH、TT4、FT4增高14、原发性甲减占全部甲减的A、45%以上B、65%以上C、75%以上D、85%以上E、95%以上15、黏液性水肿昏迷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嗜睡、低体温(<35℃)B、四肢肌肉痉挛C、心动过缓、血压下降D、昏迷、休克E、肾功能不全16、不属于根据病因进行分类的甲减类型是A、原发性甲减B、特发性甲减C、药物性甲减D、手术后甲减E、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等17、归属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的降糖药是A、那格列奈B、吡格列酮C、福辛普利钠D、格列喹酮E、伏格列波糖18、Ⅰ型糖尿病的特点为A、起病隐匿、缓慢B、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C、一般有家族遗传病史D、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精尿病慢性并发症E、多数人肥胖或超重、食欲好、精神体力与正常人并无差别19、2型糖尿病的特点为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B、起病忽,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C、一般有家族遗传病史D、血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出E、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20、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表现为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低血糖症C、肾动脉狭窄D、出血性脑血管病E、糖尿病足病21、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A、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B、长效磺脲类C、GLP-1抑制剂D、甘精胰岛素E、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22、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依从性较好的药物是A、二甲双胍B、格列喹酮C、瑞格列奈D、格列美脲E、阿卡波糖23、属于超长效胰岛素制剂的是A、门冬氨酸B、普通胰岛素C、甘精胰岛素D、精蛋白锌胰岛素E、低精蛋白锌胰岛素24、关于糖尿病的认识错误的是A、糖尿病为慢性或终身疾病B、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D、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并将长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E、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重、减少运动等来控制血糖升高25、2型非肥胖型糖尿病,β细胞储备功能良好,无胰岛素血症应首选A、胰岛素B、阿卡波糖C、双胍类D、噻唑烷二酮类E、磺酰脲类26、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三多一少”不包括A、多饮B、多尿D、多眠E、体重减轻27、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可首选A、二甲双胍B、阿卡波糖C、胰岛素D、格列喹酮E、格列美脲28、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与餐前血糖水平不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宜首选的药品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E、精蛋白锌胰岛素29、对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的2型糖尿病者应首选A、格列齐特B、苯乙双胍C、吡格列酮D、胰岛素E、阿卡波糖30、患者,男,59岁,因多尿,下肢浮肿就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餐前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9%,血清C肽0.2μg/L(正常0.8-3),三酰甘油2.8mmol/L,建议服用A、格列吡嗪B、吡格列酮C、二甲双胍D、格列本脲E、格列齐特31、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室温下最长可保存的时间是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32、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要间隔A、1cmB、2cmC、2.5cmD、3cm33、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什么温度下保存A、-20℃~-2℃B、-2℃~2℃C、2℃~10℃D、10℃~20℃E、20℃~30℃34、关于1型糖尿病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30岁前最常见B、起病急,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C、起病隐匿、缓慢,无症状的时间可达数年至数十年D、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E、血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出35、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室温下可保存的时间是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36、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指(趾)甲变软、变脆和易裂B、脊柱变形C、下肢肌肉痉挛D、易发生病理性骨折E、胸、背、腰、膝等部位疼痛,其中下肢痛最多见37、激素替代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副作用是A、有增重的倾向性B、有脑卒中的危险性C、有静脉出血的危险性D、有脱发倾向的危险性E、有增加子宫内膜的危险性38、下述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中,属于骨形成刺激剂的是A、甲巯咪唑B、氟制剂C、降钙素D、双磷酸盐E、维生素D39、雌激素应用原则错误的是A、定期监测血中雌激素水平B、采用联合用药C、注意监测不良反应D、严格控制禁忌证E、单一用药优于联合用药40、关于降钙素错误的是A、用前宜作皮试B、大剂量短期治疗,可能引起继发性甲亢C、宜皮疹患者慎用D、用于临床的制剂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E、使用剂型有皮下(肌内)注射和鼻喷剂型41、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钙制剂时,如每日给药3次,最好是于A、清晨服用B、睡前1小时服用C、餐前1小时服用D、餐后1小时服用E、餐中服用42、下列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为A、钙制剂B、维生素DC、双膦酸盐D、甲状旁腺素E、氟制剂43、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的药物是A、钙制剂B、甲状旁腺素C、双膦酸盐D、鲑鱼降钙素E、雌激素44、纯母乳喂养儿从母乳中获得的维生素D,为生理需要量的A、10%B、30%C、50%D、85%E、100%45、未开启的胰岛素注射剂的保存条件为A、≤0℃B、0℃~2℃C、2℃~8℃D、10℃~30℃E、不超过25℃46、过量服用维生素D所发生中毒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不包括A、恶心,呕吐,口渴B、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C、多尿D、间质性肾炎,肾结石E、高尿酸血症或疼痛47、使用后可出现眩晕且不宜限制蛋白质摄入的抗痛风药为A、丙磺舒B、别嘌醇C、苯溴马隆D、秋水仙碱E、糖皮质激素48、免疫抑制药不包括A、环孢素B、别嘌醇C、硫唑嘌呤D、他克莫司E、酶酚酸酯49、痛风患者体内异常代谢的物质是A、葡萄糖B、嘌呤C、胆固醇D、儿茶酚胺E、肾素50、痛风急性发作期禁用A、碳酸氢钠B、别嘌醇C、布洛芬D、萘普生E、泼尼松51、痛风者急性关节炎期常见单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最常见的部位是A、第一跖趾关节B、颈椎关节C、胸椎关节D、腰椎关节E、膝关节52、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为首选,推荐的首剂量是A、0.5~1mgB、1~2mgC、2~5mgD、5~10mgE、10~20mg53、痛风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不包括A、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B、禁酒C、控制体重D、减少碱性食物E、加强锻炼54、在应用丙磺舒治疗痛风期间,应摄入充足的水分,保证尿液pH在A、4.0~9.0B、6.0~6.5C、7.0~7.5D、5.0~5.5E、5.0~6.055、苯溴马隆叙述错误的是A、对痛风急性发作者不宜服用B、在用药期间如痛风急性发作,建议将所用药量加倍C、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130μmol/L)仍有效,需碱化尿液D、持续性腹泻,应立即停药E、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痛风56、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容易蓄积中毒,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是A、疼痛B、发热C、皮疹D、骨髓抑制E、胃肠道反应57、秋水仙碱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推荐的首剂量是A、0.5~1mgB、25~50mgC、0.2~0.4gD、5~100mgE、100~200mg58、不属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的是A、起病急B、病情重C、变化快D、常在夜间发作E、多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59、痛风病人可适当碱化尿液,防止发生肾结石,例如一日给予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A、1gB、2gC、3gD、4gE、5g60、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肝细胞坏死的抗痛风药物是A、秋水仙碱B、丙磺舒C、苯溴马隆D、别嘌醇E、对乙酰氨基酚二、配伍选择题1、(抗甲状腺药分阶段治疗时间)A.1~2周B.1~2月C.2~3月D.1~2年E.1~1.5年<1> 、初治阶段A B C D E<2> 、维持阶段A B C D E2、(抗甲状腺药治疗剂量)A.5~10mgB.15~60mgC.30~45mgD.50~100mgE.300~450mg<1> 、成人使用丙硫氧嘧啶的维持剂量是一日A B C D E<2> 、成人使用甲巯咪唑的初治剂量是一日A B C D E<3> 、成人使用丙硫氧嘧啶的初治剂量是一日A B C D E3、A.阿卡波糖B.胰岛素C.格列喹酮D.格列美脲E.二甲双胍<1> 、妊娠期糖尿病者宜首选A B C D E<2> 、对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可首选的降糖药是A B C D E<3> 、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者宜首选A B C D E4、(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A.格列喹酮B.阿卡波糖C.他汀类药物D.胰岛素增敏剂E.双胍类<1> 、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首选A B C D E<2>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增高者首选A B C D E<3> 、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A B C D E<4>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首选A B C D E5、A.普通胰岛素B.门冬胰岛素C.地特胰岛素D.精蛋白锌胰岛素E.单峰胰岛素<1> 、属于超短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2> 、属于短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3> 、属于长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4> 、属于超长效胰岛素的是A B C D E6、A.肌痛、关节痛和高血压B.腹胀、肠鸣音亢进C.心力衰竭和水肿D.消化道反应、过敏和低血糖E.乳酸性酸中毒<1> 、阿卡波糖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是A B C D E<2> 、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是A B C D E7、(推荐剂量)A.400mgB.800mgC.1000~1200mgD.800IUE.800~1200IU<1> 、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A B C D E<2>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A B C D E<3> 、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推荐剂量为A B C D E<4> 、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推荐量为A B C D E8、A.长期口服维生素DB.钙制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C.单独用双膦酸盐D.用甲状旁腺激素E.钙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1> 、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A B C D E<2> 、抗癫痫药所致的骨质疏松治疗A B C D E<3>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三联药物”治疗A B C D E<4>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激素替代治疗包括A B C D E9、(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的不良反应)A.过敏B.食管炎C.高钙血症D.过量中毒E.增加乳腺癌的危险<1> 、应用降钙素可能引起A B C D E<2> 、双膦酸盐可能引起A B C D E10、(治疗骨质疏松药的应用注意事项)A.钙制剂B.氟制剂C.维生素DD.甲状旁腺E.双膦酸盐<1> 、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同类药物的是A B C D E<2> 、妊娠期使用过量可导致胎儿畸形、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而使新生儿长期低血钙抽搐,应慎用的是A B C D E11、(抗痛风药物作用机制)A.抑制粒细胞浸润B.促进尿酸排泄C.抑制尿酸生成D.抗炎、镇痛E.抗炎<1> 、糖皮质激素作为痛风急性发作次选药物的作用机制A B C D E<2> 、别嘌醇的抗痛风机制A B C D E<3> 、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A B C D E<4> 、丙磺舒的抗痛风机制A B C D E12、A.别嘌醇B.秋水仙碱C.泼尼松龙D.苯溴马隆E.双氯芬酸<1> 、痛风急性发作期,可抑制粒细胞浸润的药物是A B C D E<2>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为抑制尿酸生成可选用A B C D E<3> 、痛风慢性发作期间为促进尿酸排泄可选用A B C D E<4> 、痛风急性发作期为抗炎镇痛和抑制白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可选A B C D E13、A.血尿酸>100μmol/LB.血尿酸>150μmol/LC.血尿酸>360μmol/LD.血尿酸>420μmol/LE.血尿酸>600μmol/L<1> 、诊断高尿酸血症的男性指标是A B C D E<2> 、诊断高尿酸血症的女性指标是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某女性,19岁,2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逐渐出现甲状腺肿大,伴多汗、多食、消瘦、心悸、烦躁,根据血T3、T4、TSH检查,诊断为甲亢。
第十三章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clashing’s syndrome)为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其中最多见者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所引起的临床类型,称为库欣病(Ctlshing 病,(Cushing’s disease)。
cuslaing综合征的病因分类如下:1.依赖ACTH的Cushing综合征包括:①Cushing病:指垂体ACTH分泌过多,伴肾上腺皮质增生。
垂体多有微腺瘤,少数为大腺瘤,也有未能发现肿瘤者;②异位ACTH综合征:系垂体以外肿瘤分泌大量ACTH,伴肾上腺皮质增生。
2.不依赖ACTH的Cushing综合征包括:①肾上腺皮质腺瘤;②肾上腺皮质癌;③不依赖ACTH的双侧肾上腺小结节性增生,可伴或不伴Carney综合征;④不依赖ACTH的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临床表现】Cushing综合征有数种类型:①典型病例: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紫纹等,多为垂体性Cushing病、肾上腺腺瘤、异位ACTH综合征中的缓进型。
②重型:主要特征为体重减轻、高血压、水肿、低血钾性碱中毒,由于癌肿所致重症,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摄食减少。
③早期病例:以高血压为主,肥胖,向心性不够显著。
全身情况较好,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增高。
④以并发症为主就诊者,如心衰、脑卒中、病理性骨折、精神症状或肺部感染等,年龄较大,Cushing综合征易被忽略。
⑤周期性或间歇性:机制不清,病因难明,一部分病例可能为垂体性或异位ACTH性。
典型病例的表现如下:(一)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面圆而呈暗红色,胸、腹、颈、背部脂肪甚厚。
至疾病后期,因肌肉消耗,四肢显得相对瘦小。
多血质与皮肤菲薄、微血管易透见有时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增多有关(皮质醇刺激骨髓)。
(二)全身及神经系统肌无力,下蹲后起立困难。
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绪变化,如情绪不稳定、烦躁、失眠,严重者精神变态,个别可发生类偏狂。
下丘脑-垂体疾病(上)1:正常垂体有多大?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如何?垂体位于大脑底部正中,向下有一薄层骨质与鼻腔蝶窦相隔。
两侧紧邻颈内动脉、海绵窦,海绵窦内有控制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两侧颈内动脉相距约1.5cm。
正常垂体高度不超过1cm,垂体正上方为视神经、视交叉,与垂体相距约1cm。
垂体为一硬膜包裹,硬膜后上有一开口,垂体经此开口有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
2:垂体包括哪几部分?垂体包括远侧部(即垂体前叶)、中间部及神经部。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方式如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模式是脉冲式分泌并有昼夜节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阵发的突然释放导致血浆皮质醇急骤升高。
但因为血浆皮质醇的廓清缓慢,导致血浆皮质醇自高峰降落较为缓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理性的昼夜节律是由分泌幅度的放大而非频率的增加形成的。
经过3~5小时睡眠后,在睡醒前后数小时分泌达高峰,然后一整天从高峰渐渐下落,傍晚可能最低。
4:糖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方式如何?正常人血浆糖皮质激素昼夜节律性变化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平行。
清晨醒后约1小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下午仅为高峰值的一半,午夜(或入睡后1小时)降至最低水平。
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的昼夜节律如何形成?下丘脑的视上核可能是导致人体生理过程昼夜节律性的内源性起搏点,这种节律性与昼夜交替同步,因而也与“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整个机体活动的节律相协调。
盲人或长期处于无明暗规律交替的人,则生理反应失去与昼夜的同步性,这些人血皮质醇水平和睡醒周期无节律性关联。
6:皮质醇如何实现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反馈调节?皮质醇抑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与鸦片样肽促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基因转录,并使pomc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显著下降,因而pomc合成大为减少;皮质醇阻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pomc基因转录的刺激作用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立即释放。
任何种类的皮质醇均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其抑制程度取决于剂量、激素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服药时间和用药持续时间。
第十三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预计分值:6~10分]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三、糖尿病四、骨质疏松症五、佝偻病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题目引领患者,女,21岁,近半年来食欲亢进,多汗,体重明显减轻,伴有乏力、心悸。
就诊查体见双手震颤,心率104次/分,化验结果:血清促甲状腺素(TSH)<0.1mU/L,FT3、FT4明显升高,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碘化钾治疗,定期复查B.注意休息补充营养,使用甲硫咪唑治疗C.选用131I治疗D.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E.避免服用高含碘食物,使用碳酸锂治疗『正确答案』B患者,女,38岁,已婚,妊娠2个月,近日自觉心慌、多汗,查FT3,FT4偏高,TSH0.01mU/L,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适宜的治疗方案为()A.终止妊娠,选用丙硫氧嘧啶治疗B.维持妊娠,行甲状腺切除手术C.维持妊娠,选用甲巯咪唑治疗D.维持妊娠,选用丙硫氧嘧啶治疗E.维持妊娠,加131I治疗『正确答案』D一、诊断1.临床表现:高代谢症候群——多食、消瘦、畏热、多汗;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心悸、激动、手颤;甲状腺——肿大和突眼;严重者——甲亢危象、昏迷。
2.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激素(FT3、FT4)——增加;促甲状腺素(TSH)——降低。
表13-1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不宜哺乳;(2)抗甲状腺药物:√白细胞数偏低、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慎用。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甲状腺癌——禁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4)避免碘摄入过多——如: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碘盐等。
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如:胺碘酮、西地碘等。
(5)服用碳酸锂时应监测药物浓度:√当血锂浓度>1.5mmol/L,可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当血锂浓度超过1.5~2.0 mmol/L可能危及生命。
第十三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预计分值:6~10分]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三、糖尿病四、骨质疏松症五、佝偻病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题目引领患者,女,21岁,近半年来食欲亢进,多汗,体重明显减轻,伴有乏力、心悸。
就诊查体见双手震颤,心率104次/分,化验结果:血清促甲状腺素(TSH)<0.1mU/L,FT3、FT4明显升高,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碘化钾治疗,定期复查B.注意休息补充营养,使用甲硫咪唑治疗C.选用131I治疗D.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E.避免服用高含碘食物,使用碳酸锂治疗『正确答案』B患者,女,38岁,已婚,妊娠2个月,近日自觉心慌、多汗,查FT3,FT4偏高,TSH0.01mU/L,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适宜的治疗方案为()A.终止妊娠,选用丙硫氧嘧啶治疗B.维持妊娠,行甲状腺切除手术C.维持妊娠,选用甲巯咪唑治疗D.维持妊娠,选用丙硫氧嘧啶治疗E.维持妊娠,加131I治疗『正确答案』D一、诊断1.临床表现:高代谢症候群——多食、消瘦、畏热、多汗;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心悸、激动、手颤;甲状腺——肿大和突眼;严重者——甲亢危象、昏迷。
2.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激素(FT3、FT4)——增加;促甲状腺素(TSH)——降低。
表13-1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不宜哺乳;(2)抗甲状腺药物:√白细胞数偏低、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慎用。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甲状腺癌——禁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4)避免碘摄入过多——如: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碘盐等。
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如:胺碘酮、西地碘等。
(5)服用碳酸锂时应监测药物浓度:√当血锂浓度>1.5mmol/L,可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当血锂浓度超过1.5~2.0 mmol/L可能危及生命。
一、甲亢 二、甲减 三、糖尿病 四、骨质疏松 五、佝偻病 六、痛风 知识点1:甲亢——药物治疗 命题点2:甲亢——用药指导 命题点3:甲减——药物治疗 命题点4: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 知识点5:降糖药——种类 命题点6:降糖药——不良反应 命题点7:肾功能——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知识点8:胰岛素——种类 命题点9:胰岛素——治疗方案 命题点10: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命题点11: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知识点12:骨质疏松——药物分类 命题点14:骨质疏松——用药指导 命题点13: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案 命题点15:钙与VD——需要量与补充量 知识点16:痛风——药物治疗 命题点17:痛风——用药指导 命题点18:痛风药物治疗——启动时机及治疗目标 知识点知识点1:甲亢——药物治疗[一线治疗]√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1.治疗期:大剂量起用,至症状显著减轻,T3、T4接近正常;2.减药期:每2~4周递减,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维持期:最低有效量,维持约1~1.5年※ 注意:避免间断服药。
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甲亢术前准备√第一步:硫脲类——用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第二步:大剂量碘制剂——术前两周给甲亢危象√大剂量的碘制剂——可迅速抑制T4释放√糖皮质激素 命题点命题点2:甲亢——用药指导 (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 (2)抗甲状腺药物: √ 白细胞数偏低、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慎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4)避免碘摄入过多 避免服用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碘盐等。
避免服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西地碘等。
命题点命题点3:甲减——药物治疗药物左甲状腺素钠(L-T4)、甲状腺素片治疗目标生理剂量、终生替代治疗剂量★儿童需要剂量——较高★老年患者需要剂量——较低★妊娠时需要剂量——更高,需增加30%~50%治疗速度◆小于50岁、无心脏病史——可尽快达完全替代量;◆大于50岁、有心脏病史——慢加剂量。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及答案第十章常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A型题】患者,女,21岁,未婚,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用丙硫氧嘧啶150mg tid治疗4个月后,出现体重增加、乏力、怕冷、突眼加重,治疗方案应调整为()。
A. 加大丙硫氧嘧啶用量B. 丙硫氧嘧啶减量并加用甲状腺素片C. 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D. 放射性131I治疗E. 手术治疗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甲亢。
甲亢症状有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等高代谢症候群,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有关,突眼是其典型特征性体征。
甲亢的主要治疗药物是抗甲状腺药,如丙硫氧嘧啶。
但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乏力、怕冷、体重增加、反应迟钝等甲减症状时,说明抗甲状腺药治疗过度,应降低药量,并适当加服甲状腺素。
【A型题】患者,女,58岁,有2型糖尿病病史,因头痛、头晕就诊。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餐前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85%,血压166/96mmHg,蛋白尿1g/24h推荐在降糖的基础上,合并选用()。
A. 美托洛尔B. 氢氯噻嗪C. 卡维地洛D. 赖诺普利E. 氯吡格雷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糖尿病。
ACEI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
【A型题】患者,女,66岁,患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500mg tid、阿卡波糖150mg tid治疗。
药师应告知患者长期服用宜补充()。
A. 维生素B6B. 维生素CC. 维生素B12D. 维生素AE. 烟酸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本题考查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者应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性,可适当补充预防。
【A型题】患者,男,70岁,近期发现骨痛、疲乏、驼背。
临床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该患者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A. 降钙素B. 维生素DC. 阿仑膦酸钠D. 碳酸钙E. 雷洛昔芬网校答案:E网校解析:本题考查骨质疏松症。
第13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十三、内分泌及代谢性病(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三)糖尿病(四)骨质疏松症(五)佝偻病(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Part 1:核心考点串烧------我问你答!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甲状腺肿大和突眼;检查: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增加;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降低;治疗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首选)1.初治阶段:大剂量起用;2.减药阶段:症状显著减轻(每2~4周递减)3.维持阶段: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维持量,维持期约1~1.5年(避免间断服药)。
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碘化钾大剂量用于甲亢危象、甲亢术前准备。
碳酸锂用于对于抗甲状腺药和碘剂均过敏的患者,临时控制甲状腺毒症1.放射性13II治疗(年龄在25岁以上者)2.手术治疗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1)妊娠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不宜哺乳;(2)抗甲状腺药物在白细胞数偏低、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慎用。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者、甲状腺癌患者禁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怕冷、脱发、易疲劳、粘液性水肿…检查: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治疗·左甲状腺素钠(L-T4)、·终生服药;·早餐前半小时,空腹,将1日剂量1次性用水送服。
·对老年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重度或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较低的初始剂量,缓慢增加用量。
第三节糖尿病点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胰岛素分泌量不低,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30岁前最常见;患者消瘦;病情重、急;易出现急性并发症有家族遗传病史;多数人肥胖或超重;起病隐匿、缓慢;易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低血糖症3.高渗性非酮体高血糖症4.非酮症高渗昏迷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2.微血管病变3.神经系统损害4.糖尿病足病(1)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200mg/dl)治疗饮食干预、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是血糖控制的基石。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首选胰岛素治疗;可与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降糖药联合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选择口服降糖药。
(1)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二甲双胍(2)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降糖药和格列奈类)---“格列??”“?格列奈”(3)单纯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糖”(4)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首选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5)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可首选格列喹酮。
(6)2型糖尿病目前仅有二甲双胍被批准用于儿童;(7)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患者,选择每日1次格列美脲种类降糖药常考不良反应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已经淘汰)·赛格列酮、恩格列酮磺酰脲类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低血糖;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酮尿、乳酸血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腹胀、排气增加、胃肠痉挛性疼痛、肠鸣响。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类别制剂名称维持时间(小时)给药时间(分钟)超短效门冬或赖脯胰岛素2-5(皮下)餐前10min短效普通胰岛素3-6(皮下、肌内)餐前15-30min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12-18(皮下)餐前30-60min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24-36(皮下)早餐前30-60min,qd 超长效地特胰岛素6-24(皮下)睡前30-60min,qd甘精胰岛素18-24(皮下)睡前30-60min,qd预混*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24(皮下)单峰胰岛素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一)用药注意事项(1)注射胰岛素时宜注意①注射时宜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要间隔2cm,以确保胰岛素稳定吸收,同时防止发生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②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冷藏保存,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再应用。
③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宜冷藏,可与胰岛素笔一起使用或随身携带,但在室温下最长可保存4周。
④根据睡前和3餐前血糖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3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d调整1次,每次调整1~4U。
(2)应用磺酰脲类降糖药宜注意:——监测血糖,警惕低血糖发作!药师应提示患者注意,一旦出现低血糖,立即口服葡萄糖水和糖块、巧克力、甜点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
第四节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P)临床特点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OP;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骨密度( T值)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2.5<T值<-1.0为骨量减少1、药物包括:②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③骨形成刺激剂——甲状旁腺素、氟制剂2、不同病因所致骨质疏松的治疗(1)老年性骨质疏松——“三联药物”治疗钙制剂+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2)绝经后骨质疏松——激素替代治疗钙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钙制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同老年性骨质疏松)(4)备用方案:钙制剂+VD+鲑鱼降钙素或鳗鱼降钙素——能明显缓解骨痛±甲状旁腺素,特立帕肽(5)抗癫痫药所致OP:治疗时需长期口服维生素 D第五节佝偻病佝偻病临床特点病因:维生素D缺乏——①来源不足:如日照不够;②吸收不良;③转化障碍:如肝肾疾病;④需要量增加:如早产儿;⑤药物因素:如某些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抗真菌药和糖皮质激素。
表现:抽搐、骨软化(X/O形腿、方颅、鸡胸漏斗胸)、骨畸形、骨折……药物防治(一)维生素D1.预防——时间:为生后15日起至18岁;剂量: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
早产儿、双胎、体弱儿或生长发育特别迅速的小儿每日800~1000IU,3月后改为400IU。
2.治疗——15mg/支内含有维生素D330万IU,1个月后开始应用预防量。
肌注维生素D330万IU(7500μg),1次性;(二)钙剂1.口服钙预防量:如碳酸钙D3片剂等。
2.重症患者(抽搐)治疗量:(1)6个月以下、有过手足搐搦者:肌注VD3的前3天应该10%氯化钙5ml,tid,稀释后口服,3~5天后改为葡萄糖酸钙,防止高氯性酸中毒。
(2)因血钙低出现抽搐时:可即刻予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2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但应防止由于血钙骤升引起的呕吐或心跳骤停。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一)用药注意事项1.维生素D中毒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维生素D3的毒性比维生素D2大10~20倍。
充分询问进食情况及用药史,避免重复用药引发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后处理:立即停止维生素D及其强化食品和钙剂,停饮牛奶改豆浆。
泼尼松2mg/(kg.d),口服;降钙素50~100U/d,肌注;二膦酸盐。
第六节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临床特点男性>420μmol/L(7.0mg/dl)女性>360μmol/L(6.0mg/dl)关节炎(多见于第一趾关节)、痛风石、痛风性肾病治疗(一)一般治疗(1)物理治疗;(2)碱化尿液——碳酸氢钠3g/日、枸橼酸钠3g/日,维持尿液pH6.5,防止发生肾结石。
(二)药物治疗1.痛风急性发作期——止疼、抗炎、不降酸!(1)首选秋水仙碱(2)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等NSAIDs;2.发作间歇期、慢性痛风、痛风性肾病期——降尿酸!(1)促进尿酸排泄①苯溴马隆②丙磺舒已有尿酸结石形成,或尿中尿酸>540μmol/24h(900mg/24h)不宜使用。
(2)抑制尿酸生成①别嘌醇②非布索坦※用药注意事项(一)降酸治疗的时机和目标1、时机:合并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男性>420μmol/L(7.0mg/dl),女性>360μmol/L(6.0mg/dl)即应开始降尿酸治疗;无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者——建议生活方式指导(低嘌呤饮食等),若血尿酸水平超过540μmol/L(9.0mg/dl)应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方可开始降尿酸治疗。
2、目标:→血尿酸应长期控制在360μmol/L(6.0mg/dl)以下;→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尿酸需控制在300μmol/L(5.0mg/dl)以下。
→降尿酸治疗须终身维持。
3、关于“别用”——急性期别用——别嘌醇、丙磺舒、阿司匹林开车时别用——别嘌醇高嘌呤食物别吃——肉、酒Part 2:练题讲题------熟能生巧!最佳选择题抗甲状腺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程中,最必须避免的A.感染B.递减药量C.精神因素等应激D.分阶段用药E.间断服药『正确答案』 E治疗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A.碘化钾B.丙硫氧嘧啶C.甲巯咪唑D.放射性131IE.碳酸锂『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可由乳汁分泌,引起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故不宜哺乳。
若必须用药,首选丙硫氧嘧啶,其乳汁分泌量较小。
甲亢患者经抗甲状腺药治疗、控制后,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A.及时补碘B.停药C.及时停药D.及时减量E.及时中止治疗『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甲亢控制后应及时减量,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已经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加用甲状腺素;不能“及时停药”“及时中止治疗”。
“补碘”是错误的。
碘化钾仅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的准备、甲状腺危象、严重甲状腺毒症心脏病。
治疗粘液水肿性昏迷,首选A.L-T4B.碘化钾C.T4D.T3E.L-T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治疗粘液水肿性昏迷,为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
应补充甲状腺激素,首选T3静脉注射。
关于丙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错误的A.口干、消化道不适B.粒细胞缺乏C.药疹、瘙痒D.肝功能损害E.关节痛、头痛『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丙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关节痛、头痛、瘙痒、皮疹、药物热、轻度粒细胞计数减少、脉管炎、肝功能损害抗甲状腺药中,能诱发甲亢的是A.甲硫氧嘧啶B.卡比马唑C.普荼洛尔D.甲巯咪唑E.碘化钾『正确答案』 E准许为2型糖尿病儿童患者选用的口服药物A.罗格列酮B.格列本脲C.瑞格列奈D.格列喹酮E.二甲双胍『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目前,准许2型糖尿病儿童患者使用的仅有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