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体中心下沉庭院
- 格式:docx
- 大小:21.37 KB
- 文档页数:4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2号院—瓦院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位于鸟巢(国家体育场)以北,奥运中心区轴线与龙形水系间的狭长地带,下沉广场由南至北依次为一号院至七号院分布。
二号院占地4080平米,地面标高-6米。
世界砖瓦网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是整个奥林匹克中心区一组意义特殊的群体,是景观而非单纯的景观,是建筑而非一般的建筑。
项目要求在延续北京城市历史与发展的南北中轴线旁边的这组开敞的下沉空间里,延续城市的文化精神。
2号院除了作为乘坐地铁交通到达中心区客人的疏散广场之外,两侧商业设施的室外出入口广场也是院落的重要功能。
除此之外,这里还将成为公园里游客的歇脚处、票友的弹唱廊、室外茶社、室外水吧,甚至举行公共聚会、产品时装发布。
建筑空间采用传统四合院式布局,选取中国建筑中最典型也最具民族特色的青瓦作为主要元素,加入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然而诸多元素对于4080㎡的小院来说略显拥挤,一系列的问题又引导着建筑设计从一个场景设计展开。
二号院照明以视觉感知为设计出发点,强调视觉吸引。
设计强调入口照明,形成明亮的交通集散区与下沉花园的明暗过渡。
对于反复出现的镂空瓦墙元素,照明设计充分利用它在视觉上似透未透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观看,获得不同的效果,本身亮显后,前景的植物形成生动的剪影,和造型明确的漏窗相映成趣。
另外特别关注对眩光的控制,注重多方位观赏角度。
光色以暖黄光为主,给灰色的建筑基调增加了一层更加人性化的色彩。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分析一、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是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的建园思想是渊源于中国文人自然山水派的园林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
例如:中国园林是以大自然为原型而创作的艺术作品。
计成在《园治》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古人云天然图画。
”涨潮在《幽梦影》中说:“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真足以摄召魂魄,颠倒情思也!”以上这些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创作造景布局的最高境界,也是奥林匹克公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追求的。
二、奥体公园整体空间结构:其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
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
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等。
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区域[3] 。
森林公园位于科荟路以北,利用挖湖堆山的中国古代园林技术,建造出“奥海”、“仰山”,作为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的终点。
园区以五环路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以人工景观为主,北区的定位则更贴近自然野趣。
两区中间设置一座跨越五环路的“生态廊道”。
其西侧设有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及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
三、下沉花园设计理念:北京的巨大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皇家建筑方面,还体现在众多的四合院民居上。
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令人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一、设计背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总占地面积约为1,150公顷。
公园内有大量草坪和绿化区域,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需要设计一个下沉花园雨水泵站,用于收集和利用雨水。
二、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1)收集雨水:将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花坛、草坪等绿化区域。
(2)净化雨水:设计雨水过滤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
(3)储存雨水:设计雨水蓄水系统,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干旱季节的供水。
2. 设计内容:(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引导至泵站,通过雨水收集井收集雨水。
(2)雨水净化系统:设计雨水过滤系统,包括沉淀池、生态滤池、活性炭过滤器等,对雨水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提高水质。
(3)雨水蓄水系统:设计雨水蓄水池,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4)供水系统:设计供水系统,将储存的雨水通过泵站供应给绿化区域,实现自动灌溉。
(5)监测系统:设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水蓄水池水位、水质等,确保泵站正常运行。
3. 设计原则:(1)节约能源:选用节能型水泵,减少能源消耗。
(2)环境保护:采用生态滤池等环保设备,净化雨水,保护水环境。
(3)安全稳定:设计合理的防溢流、防倒灌等措施,确保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设计细节1. 雨水收集系统:(1)设置雨水收集井,将雨水引导至收集井。
(2)收集井设置防溢流装置,防止因降雨过大造成溢出。
2. 雨水净化系统:(1)收集井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格栅,用以过滤大颗粒杂质。
(2)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雨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于池底。
(3)生态滤池:使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通过植物根系、微生物等对雨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吸附和分解。
(4)活性炭过滤器:使用活性炭过滤雨水,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当人们谈及北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永恒的建筑——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隐藏在这些地标性建筑背后的景观设计。
这篇文章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的魅力。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现代气息,却又借鉴了传统元素,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风貌。
设计师以“人、自然、和谐”的理念为基础,力求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实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
这里的景观设计不仅增加了公园的绿化面积,还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众多的景观设计中,有几个景点格外引人注目。
首先是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广场。
这个广场不仅是一个集散地,更是游客们拍摄地标建筑的绝佳地点。
其次是公园内的下沉花园,它巧妙地将几个重要景点连接在一起,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公园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景观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又一大亮点。
下沉花园中的“奥运五环”雕塑,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与友谊。
公园内的中国折纸艺术雕塑和“同一个梦想”花坛则进一步体现了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景观的视觉效果,还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呈现,富含文化内涵。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独特的视觉享受,更成为了一个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和奥运精神的平台。
无疑,这里的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在欣赏这些美景的我们不禁为祖国的强大和文化的繁荣感到自豪。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的应用与创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作为一处独特的景观设计,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的应用与创新。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奥体森林公园下沉花园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4.3.26调研地点:北京奥体公园下沉花园调研目的:对北京奥体中心下沉花园进行调研,体会在开敞空间里,各种构筑物的尺度。
同时了解广场的形态等,借鉴其空间上的布置,绿化与小品、休息场地的完美结合,明白如何使得整个空间协调而统一。
使自己在对今后的校园小筑中对各种开敞空间的尺度有更深刻的了解,使自己设计的尺度符合开敞空间的要求,可以满足在外部空下人的正常使用需求。
一、下沉花园概况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9米的下沉花园,其两侧是大型购物中心和地铁的出入口,长达700米的空间由7个庭院串联而成。
在满足人员集散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体现中国元素的人文景观,来自于最具北京代表性的紫禁城和四合院,它通过对红墙的重新定义开放了紫禁城的界限,使皇宫禁地和民间四合院合二为一,全新的互动空间使人既能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感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由平等参与的民主精神。
二、下沉花园空间尺度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广场位于中轴线与龙形水系相距最近一块狭长地块。
这块地被分成了南北向纵向排列的7个下沉广场。
这7个下沉的广场在地平线下串联并在地平线上由不同的入口并联起来。
下沉广场低于地面9米,人们可以从这里平行地进入地下空间,在下沉广场周围也有若干通往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入口。
由于下沉广场的划分,使得七个广场中的每个广场在尺度上相对于地面上部分大幅缩小,形成宜人的空间。
以四号院为例,30米*60米的地块,建筑面积还占到大约百分之三十,这样的尺度接近传统北京城市建筑空间尺度,与地坪以上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7个下沉广场每个被赋予了一个主题来展示北京某个方面的文化,这样的空间尺度也适合塑造这种文化氛围。
人们行走在地平面以上,可以俯视到整个下沉庭院的景色,也使得游览过程更加生动。
不仅如此,这里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一个交通纽带。
人们在这里完成由地上空间到地下空间的过度,也是超大尺度的地上仪式空间向传统北京城市空间尺度的转换,丰富了整个奥林匹克中心区中的空间的组成。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自南向北分别御道宫门、古木花厅、礼乐重门、穿越瀛洲、合院谐趣、水印长天。
7处庭院以中国元素为亮点,充分展示出中国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传承。
1号院--御道宫门御道宫门是下沉花园的南侧入口空间,宽18米的御道台阶引导人们进入下沉9米的广场,正对大台阶入口设计了午门意象的宫门,顶部飞檐结构表达了传统建筑的意象,从大台阶到宫门之间是36米见方的方形广场,古朴庄重;这是一个多功能的露天空间,它是集散空间,也是表演舞台,它以宫门为背景,在宫门洞口两侧装有电动高清LED显示屏,可播放18米宽5米高的巨幅画面,具有露天剧场的完整功能,广场东南侧是树阵、跌水、喷泉组成的休闲空间,长50米高6米的迭水墙面构成潮涨潮退的效果。
2号院--古木花亭古木花亭是一组北京居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保持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表现四合院传统瓦屋面以及支撑屋面的做法体系,将传统的封闭空间开放为敞开的外部空间,加入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给传统空间注入新的表达语言。
3号院--礼乐重门礼乐重门院子东侧是龙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业,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及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端与前后院子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
院子东侧是龙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业,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及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端与前后院子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
这里有红墙,有红色钢构支起的上百面“响鼓”。
鼓面可敲,鼓内藏灯,白天是鼓,晚上是灯,鼓灯结合为奥运搭起喜庆的红门。
这里还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铜萧”,管上有空,风过可鸣,管下有灯,引导路人。
这里还搭建了钟楼,是在钢架上挂满礼乐的钟磐铃,随风摇摆,清音可绕。
此外,窗前还拉起了细索,如琴弦般可以拨动,弦下的发生器便会送出美妙的音符。
除此以外,还种上青竹,摆上长凳,为客人提供轻松休闲的休息环境,欣赏那随风飘来的东方礼乐。
在这乐的庭院中穿行,通过人为的敲击和流动的风,钟和着磐鸣、鼓随着箫吟。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介绍哎,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迷人的地方——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
说起这个地方,简直就像是城市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你要知道,这里可不是一般的公园哦,它可是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建的,没错,就是那个让你激动得心跳加速的盛会。
下沉花园的设计可真是个匠心独运的地方,整个花园就像是被悄悄地埋在地下,仿佛是大自然的小秘密,等着你去发现。
走进下沉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片绚丽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像是调色板上随意泼洒的颜料。
你瞧,那些花儿在阳光下争奇斗艳,随风摇曳,真是个活泼的小家伙。
说实话,每当我在这里漫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像个小孩子,心里充满了欢喜。
还有那些绿草如茵的草坪,简直就是个天然的野餐场地。
朋友们,一块儿在草坪上铺个野餐布,吃点心,聊聊天,这感觉比任何豪华餐厅都要棒!而且呀,下沉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
它的功能性也是相当到位。
花园的下沉设计,让周围的噪音都被隔绝开来,走在这里,你简直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宁静又惬意。
谁还敢说城市生活没有诗意?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再往里走,竟然还有小道通向隐秘的角落,走着走着,你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美丽,比如那座小池塘,水面在阳光下闪烁,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真是让人陶醉。
花园里的游客也是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休闲,甚至有小朋友在追逐嬉戏,真是热闹非凡。
这种气氛呀,仿佛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每当我看到那些笑脸,心里总是暖暖的,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再说了,这里可是一个交流的好地方,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聊聊生活的琐事,分享彼此的故事,真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在这个下沉花园里,四季的变化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春天的花开得如火如荼,夏天则是绿荫如盖,秋天落叶纷飞,冬天则是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说实话,哪怕你来过一百次,这里依旧能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从围合中突破——奥运中心区下沉花园
邵韦平;刘宇光;陈淑慧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紫禁城和四合院是北京城的代表,在以往的等级社会中,它们被高耸的红墙截然分开。
今天,随着多元、开放、平等、和谐时代的到来,红墙的禁止功能被交流功能所取代,这条难以逾越的边界开放了,宫城禁地和民间胡同相互融合,在奥林匹克公园里诞生出一个新的地域景观——开放的紫禁城。
它既保留了北京原有的意象,又通过红墙、灰墙重构了全新的动态空间,使人能从这个新的场所中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开放的紫禁城中设有7个院落,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邵韦平;刘宇光;陈淑慧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6
【相关文献】
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泵站设计 [J], 郑克白;孙敏生;彭鹏
2.奥林匹克花园中心区下沉院落评析 [J], 刘虹
3.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2号院 [J],
4.开放的紫禁城:奥运中心区下沉花园及中国元素主题设计 [J], 邵韦平;陈淑慧;刘宇光;王宇
5.奥林匹克花园中心区下沉花园中国传统元素,总体规划及1,4,5号院设计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奥体中心下沉庭院(3号院)调研报告
建筑1201 张玄 12311020
调研时间:2013. 3.10
调研地点:北京奥体中心下沉庭院(3号院)
调研目的:对北京奥体中心下沉庭院(3号院)进行调研。
借鉴其空间上的布置,绿化与小筑、休息场地的完美结合。
如何使得整个空间协调而统一。
一、北京奥体中心下沉庭院(3号院)概况
其东侧是龙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业,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及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端与前后院子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
二、7个下沉庭院的整体特色
位于地下9米的下沉庭院内浓缩了7个特色庭院。
其设计概念是“开放的紫禁城”,长达700米的空间,灰色的四合院、紫禁城,北京的特色建筑在这里随处可见。
下沉花园涵盖7个院落,分别是:一号院御道宫门、二号院古木花厅、三号院礼乐重门、四号和五号院穿越瀛州、六号院合院谐趣、七号院水印长天。
下沉式庭院的经典设计就是将地下室一面墙打开,与下沉式庭院连接。
这一设计,不仅有效地将阳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地下室,而且为地下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庭院景观,使庭院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虽然是下沉庭院,但是其可视性很高,3号院的设计构向,来自于《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选择了古代礼乐仪式中的“钟”“磬”“鼓”“箫”等作为组成元素,结合下沉花园中已有的室外楼梯、电梯等交通空间,形成了“鼓墙”、“钟磬塔”、“排箫”、“琴幕”等景观,同时利用体现“琴弦”意象的地面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将以上各景观空间点串联整合,进而实现下沉花园内“礼乐”主题的连续性及整体感。
并且在绿化配置上,为与“丝竹之声”的空间体验相呼应,这个院落选择了竹林这一能够体现此动态.观效果的绿植元素,使得整个环境浑然天成。
并且在地面上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所限定的空间之内设置了少量矩阵式竹林,既能作为下沉花园内分隔空间的“景观屏”.同时也满足下沉花园内疏散的基本功能。
这种“礼乐”思想是通过音乐与建筑的艺术手法及形式.传颂粉中国人内在的本质与个体修养。
三、空间的组织和合理分布
鼓墙:是地上与地下的一处连接通道。
响鼓红墙共由243面“响鼓”组成,其中大鼓32面、中鼓30面、小鼓181面。
排箫(16根):每个箫体上的圆洞都不统一,但是整体看去却又如此完美。
每根箫管上都有空,微风吹过便会响起悦耳的微鸣,箫管下面有地灯,专门为引导路人而设计。
钟磬塔:共悬挂818件青铜响器,其中编钟456件、铜磬196件、风铃166件。
这座钟楼,是在钢架上挂满礼乐的钟磐铃。
此外,窗前还拉起了细索,如琴弦般可以拨动,弦下的发生器便会送出美妙的音符。
走过钟楼,便是一座把3号院分割成两个空间的桥,似断非断的割断了空间,穿过桥底,便是类似于中国工艺美术馆之类的建筑,建筑前面便是象征着体育
的小品,这个空间配合的合情合理,小品是用夹层玻璃为材料做成的,上面有
体育健儿的各种造型,整体又不失通透感。
四、3号院的地面铺设及材料
该庭院中的铺地处理的精细考究程度使得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美不胜收。
完全符合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一些要素,比如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
庭院的地面铺设主要是大面子运用了灰色系仿古砖铺设,同时有规律的夹杂着长条的灰色的盲道地砖,虽然地砖的大小不一,却也是色调统一。
五、庭院内设施
庭院内有规律的分布着供人们休息的椅凳,和整个空间搭配的合情合理。
庭院内分布着灰色的石凳,高低不平,参差不齐之美尽收眼底,其色调与地面的灰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是灰色,仿佛处于同一个阶层,尽显抑扬顿挫之美。
坐凳的排与排之间又隔着绿植,在淡淡的灰色之余又增添了些许生机,兼职结合的微妙微翘。
这样的坐凳不仅可以供人们休息用,还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小品的展现,设计之感淡淡的显现出来。
利用地面上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的局部翻起,形成满足人的“停、站、坐”
要求的不同尺度的功能性设施,如座椅、桌台等。
六、植物配置
庭院的绿化设计中恰当的运用了乔木、草坪的结合,巧妙的结合对柔化空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植物本身就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和体现,该庭院就是利用了植物的这一特征,在广阔的空间里,在地面铺设的灰色系列中,嵌入些许绿植,在形成对比的情况
下又打到了互补的完美结合,是整个空间既沉稳又不乏生机。
灰色的地面,绿色的草坪,再加上高耸的绿植,使得整个空间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七、雕塑和小品
庭院为游人提供了活动和对美的欣赏的空间。
同时照明的设计为其营造出夜间多彩的景观意象。
广场建筑立面亮化,烘托出优美的建筑细部。
路灯依据人的尺度并结合地段环境特征进行特别造型设计。
例如庭院当中的排箫根部精心布置了地灯,营造出祥和的气息。
由于世宏所设计的“良宵”,由三个完全相同而颀长的吹箫仕女组合而成坐落于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的礼乐重门中,与鼓墙,钟磬塔,排箫等共同组成古典礼乐演奏的良宵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