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下沉花园设计共56页
- 格式:ppt
- 大小:5.99 MB
- 文档页数:56
奥林匹克公园中区景观详细方案设计奥林匹克公园中区地下商业及下沉花园方案设计奥林匹克公园中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设计奥林匹克公园中区地下车库设计目录一、设计原则和出发点 (1)二、总体设计 (3)三、景观节点设计 (5)四、种植规划 (7)五、建筑小品设计 (8)六、夜景及环境照明设计 (9)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一、设计原则和出发点此次批准通过的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公园完善了龙形水系,以一条“通向自然的轴线”,将比赛场馆、文化商业设施等组织起来,该轴是北京市中轴线的延伸。
北京城从元朝都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北京市区以明清的北京城为基础,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明清北京的中心——故宫的正北方向,明清的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一条通向自然的轴线延续了北京的中轴线。
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奥运会期间观众经由奥林匹克公园进入各场馆观看比赛,因此本设计的出发点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深入设计,创造特色景观,在奥运会期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奥运会后成为象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休闲场所,为周边的物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长将近4公里,为改变中轴线整体空间超步行尺度,不适合步行游览的特点,总体规划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地铁出入口)、体育场馆等主要集散场所的人流扩散方向和扩散半径、就近布置人性尺度的“生活性”空间,穿插于系列“秩序型”空间之间,从而有效缩短步行距离,丰富景观体验。
总体规划将园区内的中轴线划分为三段:民族大道、奥运广场、文化休文化休闲花园奥运广场民族大道闲花园。
此次招投标设计的中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15公顷,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奥运广场和文化休闲花园两段和龙形水系东侧的绿地。
希腊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麦穗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奥运会的会徽是红、黄、蓝、绿、黑组成的奥运五环,代表五大洲的人们,在中国圆还有团圆、圆满的意思,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八月十五要吃月饼。
九米高差——从地平线上的奥体公园,和九米之下的下沉广场,论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北京奥体公园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特点国家体育场——鸟巢简介: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
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000㎡。
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
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
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设计师:皮埃尔•德梅隆李兴钢赫尔佐格竣工时间:2008年06月28日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人的活动导致了对各种类型建筑的需求,体育建筑也是如此。
体育建筑来源于古希腊,而体育建筑的形式则来自于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人对戏剧十分喜爱,他们建造了许多剧场来满足这一需求。
当时的剧场都依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
而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中意歌剧,歌剧不像戏剧一样需要背景,所以这时候的剧场就可以摆脱半圆形的形式。
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依山而建了。
而水泥的出现更是支持了古罗马剧场的这一形式,最终带给我们伟大的罗马斗兽场。
国家体育场采用钢材这一现代建筑语言,钢结构和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现代建造技术更是使这一类建筑进一步摆脱了对山的依赖,形式更加自由。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不仅如此,国家体育场在防雷抗震等各各方面都体现了现代科技进步对建筑的影响。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以及2根下柱吊装。
北京园林/第25卷,总第89期/2009(3)作者简介:朱小地/男/1964年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果/男/1970年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对中国及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的一次盛会,而逐渐演变成全世界人民的一次狂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就为这狂欢提供了场所。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展示,同时公园的建设也是区域环境改善和城市发展的契机。
1项目概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分为三个区域:北端是680hm 2的森林公园;中心区315hm 2,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hm 2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
其中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整个公园的核心部分,在中心区内布置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及国家会议中心等赛时比赛场馆,20余万m 2的地下商业建筑面积,以及庆典广场、下沉花园、龙形水系等景观设施。
2总体设计奥林匹克公园座落在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与北京古城遥相呼应,也成为了现代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城的起源在于城市中轴线,北京城的发展也系于城市中轴线。
700多年前,忽必烈营建元大都时,即在什刹海东侧画一南北中轴线与其相切,由此确定了城市位置。
明灭元后,中轴线向南延伸,及至16世纪修筑北京外城,终于形成了7.8km 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
现在的北京市区即以明清的北京城为基础,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明清北京的中心———故宫的正北方向,明清的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这条通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轴线延续了北京的中轴线,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下沉花园调研总结报告下沉花园3号院--礼乐重门下沉花园3号院--礼乐重门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
这里有红墙,有红色钢构支起的上百面“响鼓”。
鼓面可敲,鼓内藏灯,白天是鼓,晚上是灯,鼓灯结合为奥运搭起喜庆的红门。
这里还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铜萧”,管上有空,风过可鸣,管下有灯,引导路人。
这里还搭建了钟楼,是在钢架上挂满礼乐的钟磐铃,随风摇摆,清音可绕。
此外,窗前还拉起了细索,如琴弦般可以拨动,弦下的发生器便会送出美妙的音符。
除此以外,还种上青竹,摆上长凳,为客人提供轻松休闲的休息环境,欣赏那随风飘来的东方礼乐。
在这乐的庭院中穿行,通过人为的敲击和流动的风,钟和着磐鸣、鼓随着箫吟。
礼乐文化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之一,在重要的礼治及庆典仪式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设计中加入“礼乐文化”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作为下沉花园3号院的景观主题,与奥运盛典的欢庆气氛相契合。
“礼乐”这一思想通过音乐与建筑的艺术手法及形式,传颂着中国人内在的本质与修养。
在礼乐仪式中“钟”、“磬”、“鼓”、“萧”等乐器是经常被使用的。
而3号院就是以“钟”、“磬”、“鼓”、“萧”等乐器为元素,结合花园中扶梯、楼梯等公共设施,形成了“鼓墙”、“钟磬塔”、“排箫”、“琴幕”等公共艺术品。
同时利用体现琴弦意象的地面分割铺地的黄铜格栅,将各个景观串联,进而实现“礼乐”主题的连续性及整体感。
鼓墙的设计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白天它起到了分割人们视线的阻隔作用,使花园的层次感更丰富,鼓墙采用的是重复的表现手法,把大、中、小不一的鼓重复的进行布置,使原来的点形成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同时鼓的颜色有红色与黄色组成,这两种颜色是中国的传统颜色。
而地面分割铺地的黄铜格栅,把地面的形式感勾勒了出来,同时还解决了花园中点和面的单一,他的出现,使花园的视觉元素具备了点、线、面的丰富形式。
在3号院的南边有一个与整体元素相呼应的雕塑。
雕塑是三个侍女模样的人在吹奏乐器,站成一排仿佛像是在远古的庆典仪式中,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当人们谈及北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永恒的建筑——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隐藏在这些地标性建筑背后的景观设计。
这篇文章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设计的魅力。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现代气息,却又借鉴了传统元素,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风貌。
设计师以“人、自然、和谐”的理念为基础,力求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实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
这里的景观设计不仅增加了公园的绿化面积,还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环境。
在众多的景观设计中,有几个景点格外引人注目。
首先是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广场。
这个广场不仅是一个集散地,更是游客们拍摄地标建筑的绝佳地点。
其次是公园内的下沉花园,它巧妙地将几个重要景点连接在一起,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公园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景观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又一大亮点。
下沉花园中的“奥运五环”雕塑,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与友谊。
公园内的中国折纸艺术雕塑和“同一个梦想”花坛则进一步体现了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景观的视觉效果,还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学呈现,富含文化内涵。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独特的视觉享受,更成为了一个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和奥运精神的平台。
无疑,这里的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在欣赏这些美景的我们不禁为祖国的强大和文化的繁荣感到自豪。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的应用与创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作为一处独特的景观设计,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的应用与创新。
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建设项目建议书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一、项目建设背景 (5)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三、项目进展 (7)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9)一、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情况 (9)二、北京房地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0)三、北京市商业物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四、北京奥运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物业的市场前景 (16)第四章场址选择 (19)一、项目用地位置 (19)二、用地现状 (21)三、场址条件 (21)第五章地下空间(商业)建设方案 (30)一、地下空间(商业)建筑规划方案 (30)二、地下空间(商业)建筑设计 (31)三、建筑设计方案 (32)四、结构专业设计方案 (37)五、设备专业设计方案 (39)六、电气专业设计方案 (44)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50)一、项目场址环境现状及对环境的要求 (50)二、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要求 (53)二、环保措施 (53)第七章节能 (56)I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编制依据 (56)二、项目耗能 (56)三、节能措施 (56)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 (58)一、编制依据 (58)二、安全与劳动防护 (58)三、劳动卫生 (59)四、卫生防疫 (59)第九章消防 (60)一、设计依据 (60)二、建筑消防措施 (60)三、消防给水 (61)五、灭火器配置 (62)六、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62)七、空气调节和防烟、排烟 (63)七、消防控制系统 (64)第十章项目公司基本情况 (67)一、项目承办单位 (67)二、机构设置 (67)三、主要负责人简历 (68)四、主要股东情况介绍 (69)第十一章项目建设进度、管理模式及项目组织 (72)一、项目进度安排 (72)二、经营运作方式 (73)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5)一、投资估算 (75)二、投资计划 (78)三、资金筹措 (79)第十三章财务分析 (81)一、项目财务评价的有关问题说明 (81)II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81)三、成本费用估算 (83)四、财务分析 (84)第十四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87)一、资金风险及防范 (87)二、工期风险及防范 (87)三、工程质量风险及防范 (88)四、经营风险及防范 (89)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 (93)一、结论........................................................93二、建议........................................................94附表:附表 1 项目投资汇总表;附表 1-1 第一部分地下空间(商业)项目投资表;附表 1-2 第二部分地下空间(商业)项目投资表;附表2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 3 经营收入与税金估算表;附表4 折旧、摊销估算表;附表 5 项目损益表;附表 6 长期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附表 7 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附表 8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拼贴——奥林匹克体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高媛、晓鹏、卢松楠、王文烨(交通大学建筑0701班)摘要:奥林匹克中心区是市承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点,这里经过了详细而周到的规划及设计,并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
奥运会过后,这里成为了一个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并分析了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规划、运行及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奥林匹克中心区中轴线龙形水系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下沉庭院奥运村0 前言1983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将中轴线北端规划为集文化、体育、会展、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城市功能区。
自申奥成功以来,奥林匹克中心区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和建设。
建成了以国家体育中心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核心建筑的大型公共体育赛事活动场所。
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这里喧嚣褪去,已然成为一大片市民户外活动空间。
1 奥林匹克公园简介及区位分析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图1),总占地约1159公顷。
其中,中心区占地约315公顷,由中心区、森林公园,奥体中心,民族园等部分组成(图3)。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不仅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也是未来城市发展中规划的核心功能区之一。
图1 图2 图3场馆的规划设计,既要有利于奥运体育比赛,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便于赛后开展问文化、体育、会展、商贸、旅游、娱乐等活动。
奥林匹克公园过去为大屯乡和洼里乡的围。
(图2)洼里因地势低洼得名;而大屯因为宋辽古战场宋军屯粮之处得名。
此地原为农田,1960年代被规划为科学城,建设了917大楼,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几家研究所在此办公。
由于此地为奥运预留用地,申办2000年失败后没有在此进行任何建设,因而成为流动人口聚居的区域,甚至一度为废纸交易的市场。
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与城市紧密结合,处于一个战略上的位置。
国家奥林匹克总体规划旨在满足奥运会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城中轴线的新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