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24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干预在预防强阿片类药物致便秘中的疗效
郭菁;顾晓莲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2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由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疗效。
方法: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对照组。
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试验组。
试验组进行药物干预、饮食、运动等护理措施预防便秘,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结果:护理干预使试验组便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结论:患者开始口服阿片类药物时,就应开始护理干预预防便秘,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预防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总页数】2页(P138-139)
【作者】郭菁;顾晓莲
【作者单位】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苏州市;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苏州市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护理干预对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疗效影响 [J], 高文英
2.护理干预在阿片类药物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J], 杨建美;徐会英
3.护理干预降低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效果观察 [J], 李莉
4.护理干预降低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效果观察 [J], 孙贺; 魏雅琪; 由威研; 李默; 赖
鑫; 韩玉香
5.护理干预降低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效果观察 [J], 孙贺; 魏雅琪; 由威研; 李默; 赖鑫; 韩玉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痛患者口服羟考酮缓释片引发便秘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癌痛患者口服羟考酮缓释片引发便秘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85例口服羟考酮缓释片引发便秘的癌痛患者采取系统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85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79例(92.9%)疼痛缓解,所有患者均便秘缓解(3 天内排便1~2次,便质转润,通畅)。
结论: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出现便秘,除行常规的辅助用药以外,适当的措施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护理;便秘;癌痛;羟考酮缓释片【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44-02Nursing experi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oral oxycodone zyban cause constipationXie Baoqin, Zhang Mei, Xu Yan Yang Lulu, Xie Lou, Guo Caiyun . Tumor Hospital of Huainan Oriental Hospital Group , Anhui Province, Huainan 23203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atient pain oral oxycodone zyban cause constip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85 cases of oral oxycodone zyban cause constipation patients pain systematic,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 85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79 cases (92.9%), pain relief, all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relief (3 days defecate 1 ~ 2 times, mass transfer, flow). Conclusion Taking opioids of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in, in addition to the routine of adjuvant, proper measures intervention is also essential.【Key words】Care; Constipation; Pain; Oxycodone zyban癌症患者的症状很多,尤其是到了晚期,症状繁杂,其中癌性疼痛最为常见,也是癌症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与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已经成为治疗癌痛的一大挑战。
随着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患者中广泛应用,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调查,为了改善便秘症状,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曾降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或完全停药,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已经成为治疗癌痛的一大挑战Q一、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判定一般来讲,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我们就可以基本判断为是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一是在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改变剂型或增加剂量过程中必须包括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⑥每周自发排便少于3次。
二是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
二、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原因那么使用阿片类药物为什么会容易导致便秘呢?主要是因为服用阿片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阿片类药物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U受体来提供镇痛作用。
然而,阿片类药物不是靶向分子,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U受体没有选择性。
由于在整个胃肠道中阿片受体无处不在,阿片类药物能自由地与这些受体结合,当作用于结肠时,可导致运输延迟、肠道分泌减少,增加干、硬便形成;当作用于直肠时,肛门括约肌张力增加和肛门松弛反射的抑制,导致排便困难。
二、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治疗针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西医推荐传统泻药为OIC一线治疗,传统泻药分为软化剂、润滑剂、渗透性和刺激性泻药。
软化剂包括多库酯钠,这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机制是让水和脂质穿透粪便,从而软化粪便。
渗透性泻剂包括聚乙二醇(PEG)、氢氧化镁或柠檬酸镁和乳果糖等,其作用是在肠道内形成高渗,将水吸入肠道,从而使粪便水化。
像液状石蜡这样的润滑剂通过软化粪便和润滑肠道内壁来帮助排便。
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78例癌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使用药物、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78例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59%,胃肠道反应是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时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达20.51%,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医师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时应遵循经口、按时、逐级的治疗原则,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以免发生药物成瘾等严重后果。
标签:阿片类药物;癌痛;应用效果癌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其发病率约占中晚期癌症患者70%,临床主要以药物缓解疼痛[1-3]。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78例癌痛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8例癌痛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45.26±2.74)岁,原发疾病:肝癌2例、软组织肿瘤4例、胰腺癌3例、输尿管癌6例、颌面部肿瘤8例、肺癌21例、胃癌11例、直肠癌7例、喷门癌4例、食管癌5例、卵巢癌5例、喉癌2例;疼痛类型:软组织痛20例、内脏痛24例、骨痛19例、神经痛15例。
1.2方法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疾病并伴有癌性疼痛;②选择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③患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④无精神类疾病;⑤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治疗依从性良好;⑥对本次研究所用治疗药物具有良好耐受性,无中断治疗情况;⑦对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5]。
1.2.2治疗方法每间隔12h口服1次阿片类药物,如10~20mg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10~20、30mg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等,若患者临床疗效不理想则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在之前药量基础上增加25%~50%),或将口服给药方式变为皮下注射给药,待患者癌痛程度降低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减少阿片类药物给药剂量[6]。
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癌痛是肿瘤患者经常面临的困扰,阿片类镇痛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阿片类镇痛药物对癌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治疗手段,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通过文献综述和病例分析,本研究将探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治疗机制、使用方法和副作用,并总结出适用于不同癌痛患者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机制;护理干预【背景】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其心理状态、社交生活和家庭关系等方面。
针对癌痛治疗的方法众多,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是最为普遍的一种。
然而,阿片类药物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如强烈的镇痛效果、依赖性和药物滥用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使用难度,也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为使癌痛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调整药物使用方法、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减少其不良反应。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治疗机制和护理干预策略,为癌痛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阿片类药物的治疗机制及其副作用:认识阿片类镇痛药物的药理学原理,了解其不良反应和滥用风险,从而更好地选择和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
(2)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探讨在不同疼痛程度下如何选取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和病情的患者如何进行差异化治疗。
(3)防止阿片类药物滥用和给药技术:介绍如何在药物给予过程中避免药物依赖和滥用的风险,如监测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健康教育和支持,以及寻求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等相关干预措施。
(4)并发症护理:总结出在使用阿片类药物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便秘、恶心、呕吐等),并介绍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更加全面地认识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治疗机制及其副作用,掌握不同癌痛患者所需的干预措施,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总结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对40例应用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结果治疗2-3天后,患者开始排便,每日2-3次软便,5例患者刚开始服用时出现腹胀,2例患者出现腹泻,经调整剂量后腹胀、腹泻消失,排便正常,余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护士做好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观察及护理工作,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对应护理,使患者不在担心便秘的发生,轻松愉快的接受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保持大便通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67-02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1-2]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中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治疗中重度疼痛最重要的药物,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发生率为90%-100%,阿片类药物与肠道阿片受体结合,减慢肠道蠕动,肠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多,延迟粪便的排泄,抑制神经兴奋性,增加肠壁平滑肌的张力,抑制协调性蠕动,使非蠕动性收缩增加。
[3]临床上用于治疗便秘的各类泻药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或滥用泻药,会引起耐药和药物依赖,大量资料证明刺激性泻药的长期使用可以损害肠壁神经,可发生泻剂结肠而加重便秘。
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减少肠内毒素的吸收,调节肠道的正常菌群比例。
结肠中糖分解菌分解乳果糖为简单的有机酸,增加了大肠尤其是近端结肠中酸对的含量。
酸度增加、细菌生长,刺激肠蠕动,使食物通过的时候缩短,大便在结肠中滞留时间随之减少,并可保持柔软称形;酸化肠道内环境,乳果糖治疗后大肠中有机酸增多,增加了肠道内容物的渗透浓度,使大便滞留了水分,可增加粪便的重量和体积,有效促进肠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的转运时间,使得粪便排出更加顺畅[4]。
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早在1982年,WHO就将缓解癌痛列为癌症综合治疗的四项重点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三阶梯止痛方案”。
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而分别使用不同等级止痛药物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
作为一种最常用且极为有效的止痛方法,WHO大力推荐,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慢性疼痛。
所提出治疗癌痛的三阶梯用药方案是:①第一阶梯:对于初期的轻度癌痛病人,可以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盐等) ,同时根据病情使用或不用辅助类药物;②第二阶梯:对于从轻度疼痛发展到中度疼痛的癌症病人, 药物治疗可以逐渐过渡到弱阿片类止痛药(如氨酚待因、可待因等),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同时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类药物;③第三阶梯:对于具有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病人,最后可选用强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即释片、控释片或芬太尼贴剂等) , 同时也要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合并使用非甾体类和辅助类药物。
同时还应按照Twycross等提出的“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三阶梯”原则给药。
1.合理选择药物种类首选阿片受体激动剂,例如吗啡、芬太尼、羟考酮和美沙酮。
吗啡是中度、重度癌症疼痛治疗的代表用药。
芬太尼或羟考酮不仅可替代吗啡达到理想镇痛作用,而且还具有活性代谢产物低的优点。
阿片类止痛药的有效用量有较大个体差异。
由于纯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无剂量封顶效应,因此通过调整滴定剂量达到理想止痛效果。
当用一种强阿片类药止痛效果不理想时,可以通过换用另一种强阿片类药物而获得止痛疗效。
由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混合剂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这两类阿片类止痛药具有剂量极限效应,因此镇痛作用有限,并且使用这两类阿片类药物还可能使正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出现戒断症状或疼痛加重,因此不推荐在治疗癌痛中使用。
2.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安全、无创性给药应是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首选给药途径。
因此口服给药是理想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具有安全、实用、患者易接受等特点,但一些患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
自拟方治疗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韩金凤;刁殿军;刘春香;郭敏;王涵;张文杰;张树霞;初展;孙川【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经验方治疗癌性疼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给予自拟经验方(肉苁蓉、大黄、厚朴、生地黄等)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麻仁软胶囊,2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肠鸣音、卡氏评分、GIQLI评估情况等.结果治疗组以气滞为主,肠道气滞、阴虚肠燥、脾肾阳虚为前3位证型,占71.70%,肠道实热证型占比例最小.治疗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肠鸣音、卡氏评分、GIQLI评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经验方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能增加肠道动力,增加肠鸣音,改善便秘,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总页数】4页(P572-575)【作者】韩金凤;刁殿军;刘春香;郭敏;王涵;张文杰;张树霞;初展;孙川【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天津30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5【相关文献】1.癌痛通腑汤联合多库酯钠片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30例临床观察 [J], 陈州华;周胜涟;龚辉2.癌痛承气汤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1例 [J], 初展;韩金凤3.循证护理在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中的应用 [J], 彭景;张娴;卜聪明;刘思远;胡殿娇4.加味调胃承气汤灌肠治疗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中重度便秘疗效观察 [J], 吕保阶5.温阳通下法在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J], 马永剑;姜玥;侯莉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护理在晚期肺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9-12-25T15:23:5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4期作者:黄晶晶[导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肺癌晚期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痛苦,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睢宁 221200)【摘要】目的:对肺癌晚期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晚期肺癌病患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取得了显著护理效果,相比对照组疼痛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 <0.05)。
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减轻肺癌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肺癌晚期;循证护理;疼痛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4-0147-02 肺癌晚期多伴有剧烈疼痛,而且采用化疗、手术等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病情不能起到太大帮助,而且会增加患者痛苦。
研究显示[1],循证护理是一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能够给患者提供心理慰藉以及生理舒适帮助。
本文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病患,共50例。
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5.1±3.9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
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62~80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61-82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签署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进行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法如下。
1.2.1确定循证问题根据护理人员理论实践经验可知,晚期肺癌疼痛的常见护理措施包括睡眠护理、心理护理、多模式镇痛等。
关于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地位及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阿片类药物是古老的止痛药,也是迄今最有效的止痛药。
①对所有类型疼痛均有效;②器官毒性小,不良反应可控;③品种繁多,剂型多样;④多种给药途径。
当前临床常见的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可待因和羟考酮等。
针对癌痛的治疗,WHO于上世纪中期制定并在全世界倡导“三阶梯治疗方案”,将强阿片类的吗啡推荐为重度癌痛治疗的金标准药物。
吗啡控释片的特点是疗效显著,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较轻,控释片的作用时间可达12小时。
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吗啡控释片的销售额23 103 801元,占吗啡销售总量93.93%。
同属强阿片类的芬太尼也是治疗晚期癌痛的重要药物。
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符合WHO“无创给药”的治疗原则,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50~100倍,药效可维持72小时以上,因分子量小、脂溶性高、对皮肤刺激小,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
16城市医院市场,芬太尼贴剂的销售额占芬太尼的51.3%。
人工合成的强阿片类药物盐酸哌替啶,易在体内蓄积中毒,国家早已建议不用于慢性癌痛患者。
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镇痛水平的指标即是吗啡和盐酸哌替啶的使用比例。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羟考酮的新剂型,由于起效迅速、持久高效,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痛。
是全球麻醉药品销售量增长较快的品种,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不良反应:根据临床实践,阿片类药物在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癌痛病人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当疼痛的伤害性刺激沿着传递疼痛的神经通路上行的过程中,疼痛患者的体内生成了特殊的阿片受体。
这些受体分散了进入体内的缓解疼痛的药物。
而没有疼痛的个体不存在这些特殊的受体,因此任何进入体内的阿片类物质大部分直接与脑内的受体结合,增加了成瘾的可能。
此外,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直接静脉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易导致成瘾。
在癌痛治疗中多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使血药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
循证护理在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针对循证护理在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
例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
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
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分别
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
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癌痛;阿片类药物;便秘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主要手段,包括吗啡,
氢吗啡酮等,主要针对中,重度癌痛的缓解,但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也会产生便秘、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还会使患者形成强烈的药物
依赖感[1]。
大多数癌痛患者在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后,都会产生严重的便秘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后,缓解患者出现的便秘情况。
本文以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服用阿片类药
物的癌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取得较好效果,并进行了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肿瘤科收治的长期服用阿片类药
物的癌痛患者7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35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15例,平均年
龄(43.68±13.95)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
(45.17±12.74)岁。
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签订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
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未出现便秘情况前不提前进行干预措施,出
现后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排便情况,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患者解释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并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紧张感,创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减少患
者因精神紧张而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
尊重患者隐私,尽量为患者安排有单独卫
生间的病房,给患者充足的排便时间,禁止对患者产生不耐烦情绪。
对于卧床患者,在患者排便期间,将床位尽量抬高,提高患者的排便舒适感,排便结束后,对患者肛门及周边皮肤进行清理,保持患者肛周皮肤干燥清洁。
在
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对患者下腹部以顺时针
方向进行按摩,促进粪便排出。
除此之外,可遵医嘱给予患者开塞露,必要时,
可斟酌给予患者一部分刺激性泻药,同时务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建立便秘放在卡,口服吗啡类药物的患者在床位悬挂便秘防治卡,卡片上有
饮食指导、腹部按摩的指导及活动指导,责任护士每天早上交班及晚上交班时进
行宣教指导并进行记录。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况,显效:患者的大便完全正常。
有效:患者的
便秘情况有所改善,部分有效。
无效:患者便秘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对比两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观察组患者的总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x²=11.657,P=0.00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癌痛对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故临床对于癌痛的缓解,通常会采用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较好,但长期服用后会出现一系列
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若不针对性加以治疗及护理,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2]。
循证护理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以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以
患者为中心,在传统护理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具有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工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循证护理,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改善便秘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
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护理
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景. 循证护理在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 25(10):98-100.
[2]谢志洁, 刘小红. 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效
果[J]. 中国临床护理, 2018, 10(4):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