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与生效
- 格式:docx
- 大小:36.83 KB
- 文档页数:2
合同的生效与成立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卖自行车。
小明想把自己的自行车卖掉,他在小区的公告栏贴了个小广告,上面写着“出售自行车,500元,有意者联系电话123456789”。
同小区的小刚看到这个广告后,就给小明打电话说:“兄弟,我要你那自行车了,这就算成交啦!”小明说:“好呀。
”一、合同成立。
1. 要约与承诺。
在这里,小明贴出小广告的行为就是一个要约。
这个要约包含了明确的标的(自行车)、价格(500元)等合同的基本要素。
就好像小明站在那大喊:“我有个自行车要卖500元,谁要?”小刚打电话说要自行车,这就是承诺。
他对小明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接受,就像在说“我接受你的这个卖自行车的条件”。
当这个承诺到达小明那里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合同成立了。
这个过程就像两个人玩接球游戏,小明把球(要约)扔出去,小刚稳稳地接住(承诺),合同这个“游戏”就开始了。
二、合同生效。
1. 一般生效要件。
小明和小刚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小明能决定卖自己的自行车,小刚也能决定买,不存在像小孩或者精神病人不能做这种交易的情况。
他们买卖自行车这个事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没有欺诈、胁迫等不良情况。
小明是真心想卖车换钱,小刚也是真心想买车来骑,不是被人逼着或者骗着做这个交易的。
而且,这个买卖自行车的行为也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
自行车又不是什么违禁物品,这种小区内的正常二手交易是完全合法合规的。
所以,这个合同在成立的同时也就生效了。
小刚这个时候就有权要求小明把自行车交给他,小明也有权要求小刚付那500元。
案例二:小花租房。
小花在网上看到一个租房信息,房东说有个一室一厅的房子要出租,月租1500元,可随时看房入住。
小花就联系房东去看了房,看完房后小花说:“这房子我租了,不过我得下个月1号才能搬进来。
”房东说:“行,那我们就这么定了。
”一、合同成立。
1. 要约与承诺。
房东在网上发布的租房信息就是一个要约邀请,就像是在邀请大家来和他商量租房的事儿。
合同的生效与成立的案例案例一:水果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老张是个水果批发商,小李是个水果零售商。
有一天,小李到老张的摊位前,看到老张新进的一批苹果又大又红,就说:“老张啊,你这苹果看起来不错,我想订个50箱,每箱100块钱,下周五给我送到店里。
”老张一听,乐了,说:“行嘞,就这么定了。
”一、合同的成立。
1. 要约与承诺。
在这里,小李说要订50箱苹果,每箱100元,下周五送到店里,这就是一个要约。
小李明确地向老张表示了自己想要购买苹果的数量、价格和交货时间等关键要素。
老张说“行嘞,就这么定了”,这就是一个承诺。
老张对小李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同意,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合同就成立了。
就好比两个人拍手,“啪”的一声,达成了一致。
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书面形式,就这么简单的一来一往,双方的想法碰在一起,合同就像一个新生的小生命一样诞生了。
2. 主观意愿。
从主观上来说,小李是真的想要这批苹果来卖,老张也是真的愿意把苹果卖给小李。
他们都有建立这种买卖关系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在开玩笑或者随便说说。
如果小李是在开玩笑,说“我订50箱,哈哈”,然后老张也知道他是开玩笑,那就不存在合同成立的情况。
但在这个例子里,双方都是认真的,所以合同成立了。
二、合同的生效。
1. 一般生效要件。
这个水果买卖合同,没有违反什么法律法规。
买卖苹果是合法的商业活动,也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小李和老张都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小李能够经营水果零售,老张能够批发水果,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且他们之间的约定内容很明确,50箱苹果,每箱100元,下周五交货,不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
所以这个合同在成立的同时就生效了。
就像火车已经启动,开始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双方都得按照约定办事了。
如果说老张下周五没有把苹果送到小李店里,那小李就可以找老张理论,说:“老张啊,咱们可是说好了的,你这可不行啊。
”因为合同已经生效,双方都有履行合同的义务。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是什么?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对于合同那就涉及到成立或者生效问题,那么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我在下文详细跟大家讲解。
一、先来看看什么是合同成立?什么是合同生效?(一)合同成立:合同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的本质是一种合意,合同成立就是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合意。
在中国合同法制定以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并未明确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如《保险法》只规定合同的成立,《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只规定合同的生效。
(二)合同生效: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罗马法曾规定了“同时成立之原则”,认为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同时发生。
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合同成立与生效以及相关的合同的不成立与无效未作出严格的区分,从而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等同起来。
简而言之,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二、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1、内容判断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与否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与否则是法律价值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规定,能否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其结果只能是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实,而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其结果则有生效、无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等多种情形。
合同的成立只需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在表面上意思表示一致,而不问其意思表示背后的真实性和主要条款的合法性。
合同生效和合同成立的区别案例分析一、案例引入。
咱们先来讲个小故事啊。
小明呢,是个漫画迷,他特别想要一套限量版的漫画。
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小强在卖这套漫画,标价500元。
小明立马就给小强发消息说:“兄弟,我想买你这套漫画,我现在就把钱转给你。
”小强回复:“好呀。
”这时候呢,他们就达成了一个关于漫画买卖的协议。
二、合同成立。
1. 分析。
在这个故事里,当小明说要买,小强说“好呀”的时候,这个漫画买卖合同就成立了。
就好像两个人搭伙做一件事,已经互相点头答应了。
合同成立主要看的是双方有没有对交易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这里的主要内容就是小明要买小强的漫画,价格是500元,双方都认可这个事情了。
它就像盖房子,咱们把房子的框架搭起来了。
这个框架就是双方同意有这么个买卖的事儿,至于这个房子(合同)能不能住人(生效),还得看其他条件呢。
2. 总结合同成立的特点。
从这个案例能看出来,合同成立是比较基础的,只要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
不需要去管什么法律法规有没有特殊规定,也不用管这个合同是不是符合什么社会道德之类的额外要求。
只要两个人说好了要做这笔买卖,合同就成立了。
三、合同生效。
1. 分析。
但是呢,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假设小强只有15岁,是个未成年人。
按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进行这种比较大额的买卖,他的行为可能是效力待定的。
这时候,虽然他们之间的合同成立了,但是还不能生效。
就好比房子框架搭好了,但是没有拿到政府的许可(符合法律规定),还不能住人。
再假设,这个漫画买卖是在一个禁止买卖这种限量版物品的地方进行的,因为违反了当地的行政法规,这个合同即使成立了,也不能生效。
又或者,小强其实是在被小明胁迫的情况下才答应卖漫画的,那这个合同虽然成立了,也不应该生效,因为这违背了小强的真实意愿。
2. 总结合同生效的特点。
合同生效就要求更多啦。
除了合同成立(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得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也不能有欺诈、胁迫等影响合同效力的情况。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区别两者在法律上的意义,有利于准确认定合同法律关系及合同效力。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合同理论和实务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台同法第一次明确地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区分开来,体现了合同立法技术的进步,但二者仍然存在众多差异,需要进一步区分(一)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法律约束。
此概念表明合同的订立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缔约能力的人,合同的成立只是合同订立的结果。
合意是合同成立的必要前提条件,基于此,確定合同是否成市要判断双方当事人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达成合意。
而缔约的这一过程合同法将其表述为要约、承诺。
缔结合同主要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双方通过自由的协商,经过要约和承诺阶段,合同即告成立,甚至通过当事人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为,合同也能成立。
(二)合同的生效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条件并实际对当事人产生的法律约束。
因为合同成立并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才能实现当事人在缔约时所期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不成立的合同当然不存在是否生效的问题(三)二者的区别1、二者的概念和性质等内容不同,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概念和本质上是不同的、合同的成立仅证明了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合同关系。
它所解决的主要是合同的有无问题,属于对合同的事实上的判断。
一旦当事人根据特定合同的性质要求而就主要条款达成协议,合同便宣告成立,但是合同的成立只是解决了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意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已经成立的合同都能产生法律约束力。
而合同生效则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开始发生履行的效力。
合同的生效属于合同的效力范畴。
解决的是已经存在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合同生效属于法律上的判断。
2、二者的要件不同。
就合同的成立条件来看,它是承诺的生效,即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合同法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法律效果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1. 合同成立:
- 合同成立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合同关系的过程。
- 合同成立的条件通常包括要约和承诺。
要约是一方提出的合同条件,承诺是另一方对这些条件的接受。
- 合同成立后,双方当事人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合同尚未产生法律效力。
2. 合同生效:
-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开始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的状态。
- 合同生效的条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当事人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等。
- 一旦合同生效,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可能承担违约责任。
简而言之,合同成立是合同关系的开始,而合同生效则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开始。
合同成立不一定意味着合同生效,只有当合同满足特定条件后,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一、合同成立的定义合同成立是指当各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表达出意愿,形成合同的过程。
合同成立是合同关系产生的起点,标志着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开始形成。
二、合同生效的定义合同生效是指合同成立后,合同的效力开始发生作用,各方根据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
合同生效是合同关系产生效力的时间点。
三、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1. 时间点不同:合同成立是指当各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表达出意愿的时候,合同即成立;而合同生效是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或条件,合同开始发生效力。
2. 条件不同:合同成立的条件通常包括主要条款的达成一致、双方意愿的表达等;而合同生效的条件通常是合同约定的时间、条件或者经过特定程序的确认等。
3. 法律效力不同:合同成立后,各方之间已经形成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在合同生效之前,各方不能要求对方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只有合同生效后,各方才能依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 终止风险不同:合同成立后,尽管合同还未生效,但各方已经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例如因对方违约导致的损失;而合同生效后,各方更加有保障,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5. 附条件合同的区别:有些合同是附条件合同,即合同成立后还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生效。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成立是指达成一致并表达意愿,但合同的生效则取决于满足特定条件,如经过法定程序的批准或特定事件的发生等。
总结:合同成立是指各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表达出意愿的过程,合同生效是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条件或者经过特定程序的确认等,合同开始发生效力。
合同成立是合同关系产生的起点,合同生效是合同关系产生效力的时间点。
合同成立后,各方之间已经形成了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在合同生效之前,各方不能要求对方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
合同生效后,各方更加有保障,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实践意义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就生效,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区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有很大的实践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合同成立的意义在于当事人双方依法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形成合意。
然而,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并不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为法定的不作为义务和合同有关的法定附随义务。
同时,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义务也可能受到限制。
合同生效则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具体表现为从权利和义务方面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强制。
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合同的义务,权利人可以请求法院强制履行,并可要求义务人承担违约或赔偿责任。
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其实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首先当事人签订了合同之后,正常情况下意味着合同成立,若是签订的合同内容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同时签订合同的主体也是适格的,一般来说此时合同才会生效,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合同,如借款合同,通常是在交付了借款之后,合同才会生效。
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解决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合同成立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已经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而合同生效则表明合同已经获得了法律的保护和确认。
因此,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有助于明确合同是否真实存在,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纠纷。
二、区分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如果因一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对方信赖利益损失,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而合同生效后,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有助于明确责任性质,确保责任追究的准确性。
什么合同是无效的?成立和生效有什么区别[会计实务, 会计实操]0、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的?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回扣条款是否有效?答:回扣是指在商品或者劳务买卖中, 卖方从买方支付的价款中退回给买方或者买方经办人的款项。
不存在合法的回扣, 收受回扣都是违法的, 《刑法》第163条第2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违反国家规定, 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归个人所有的”, 以公司、企业、单位人员受贿罪论处。
《刑法》“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 违反国家规定, 收第385条第2款也规定: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归个人所有的, 以受贿论处。
”2、合同是不是只要签字即生效?答: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 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大多数合同成立时即生效, 但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才生效的, 应按规定, 如抵押合同登记后才生效。
另外当事人如果约定了合同生效的条件, 条件成就的合同才生效。
3、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什么区别?答:合同成立不代表合同生效, 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 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合同即成立, 但是合同是否生效却要满足更高的条件, 合同的成立是第一步, 合同的生效是第二步。
结语:学习财务会计, 要注意两个不良, 一个是“营养不良”, 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 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 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搞出来的东西, 不是面黄肌瘦, 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 对于书本知识, 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 要深入钻研, 过细咀嚼, 独立思考, 切忌囫囵吞枣, 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粗枝大叶, 浅尝辄止。
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编辑整理。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卖自行车。
小明有一辆闲置的自行车,想卖给小红。
一、合同成立。
1. 要约。
小明对小红说:“小红呀,我那辆自行车,挺新的,500块卖给你,你要不要?”这就是一个要约,小明明确表示了要把自行车以500元的价格卖给小红的意思,而且这个意思表示是向特定的人(小红)发出的。
2. 承诺。
小红想了想回答:“行,500就500,我要了。
”这就是承诺。
小红明确地同意了小明提出的交易条件,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关于自行车买卖的合同就成立了。
这个合同成立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书面形式,就这么简单的一来一往,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
3. 合同内容。
这个合同的内容包括自行车的买卖关系,价格是500元,自行车就是交易的标的物。
虽然没有写成书面的条条框框,但这些要素都在他们的对话里体现出来了。
二、合同生效。
1. 一般生效条件。
小明和小红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正常的民事行为能力。
而且这个自行车买卖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
这不是偷来的自行车,也不是用来做什么违法交易的。
所以,这个合同在成立的同时就生效了。
这就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小明就有义务把自行车交给小红,小红也有义务把500元钱给小明。
如果小明突然反悔,说不想卖了,那他就是违约,小红可以要求小明承担违约责任,比如赔偿她因为这个合同不能履行而遭受的损失。
案例二:阿强租房子。
阿强想租阿珍的房子。
一、合同成立。
1. 要约邀请与要约。
阿珍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本人有一套两居室房子出租,价格面议。
”这个帖子是一个要约邀请,就是吸引别人来向她发出要约。
阿强看到帖子后,联系阿珍说:“我看你那房子了,我想租,一个月1500元,租一年,你看行不?”这就是阿强发出的要约,他明确提出了租赁的条件,包括租金、租赁期限等。
2. 承诺。
阿珍考虑了一下说:“可以,就按你说的办。
”这就是承诺。
这样,阿强和阿珍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就成立了。
合同里的内容就是阿强租阿珍的房子,每月租金1500元,租一年。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卖书的故事。
小明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漫画书,想把它卖给自己的好朋友小红。
一、合同成立。
1. 有明确的要约。
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小红呀,我这本超酷的漫画书,我想50块钱卖给你,你要不要?”这就是一个要约,小明明确地向小红表示出想要订立一个以50元价格卖漫画书的合同的意思。
2. 有效的承诺。
二、合同生效。
1. 一般情况。
2. 假设存在特殊情况。
假如小明是个未成年人,而且这个漫画书是他的父母明确禁止他售卖的。
那即使小明和小红之间的合同成立了(因为他们有要约和承诺的过程),这个合同也不会生效。
就好比这个交易虽然表面上搭起了架子,但是因为小明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售卖物品的合法性问题,这个架子是不稳固的,法律不会承认这个交易合同的有效性。
这就像你盖房子,虽然看起来有个房子的样子了,但是因为你盖在别人的地盘上而且没有合法手续,这个房子其实是不合法存在的。
案例二:租房奇遇记。
小张有一套闲置的房子,想租出去。
小李刚到这个城市工作,正在找房子住。
一、合同成立。
1. 要约邀请与要约。
小张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租房信息:“本人有一套两居室房子出租,靠近地铁站,价格面议。
”这是一个要约邀请,就像是在向大家发出一个信号:“我这儿有房子可能要租哦,你们有兴趣就来和我谈谈。
”小李看到这个信息后,联系了小张,说:“我看你那房子不错,我想租,我一个月能出1500元,租一年,你看行不行?”这时候小李的话就是一个要约了,他明确地提出了租房的价格、租期等具体的交易条件。
2. 承诺。
小张想了想,觉得这个价格和租期都可以接受,就对小李说:“行,那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承诺。
至此,小张和小李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就成立了。
就像两个人握了握手,说“好,咱们这个租房的事儿就这么说好了”。
二、合同生效。
1. 生效情况。
一般来说,这种普通的房屋租赁合同,当双方达成一致,合同成立的时候就生效了。
所以从他们说定的那一刻起,小李就有权按照约定的时间入住房子,小张也得把房子按照约定的状态交给小李。
合同生效和合同成立的区别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小明卖书给小红。
1. 故事背景。
小明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漫画书,小红特别想要。
于是两人就达成了一个协议,小明以50元的价格把书卖给小红。
他们口头约定好了这件事,这时候其实合同已经成立了。
成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双方就买卖漫画书这件事达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
小明想卖,小红想买,价格也确定了,交易的主体(小明和小红)和客体(漫画书)也明确了。
就像两个人搭伙做饭,已经说好了谁做饭、谁买菜、做什么菜一样,这个搭伙做饭的计划就成立了。
2. 但是还未生效的情况。
可是呢,小明和小红都才10岁。
根据法律规定,10岁的小孩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所做的这种纯获利益(小红的情况)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才有效。
而这个50元的买卖行为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复杂,不太属于那种和他们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简单行为。
所以,虽然这个卖书的合同成立了,但是它还没有生效。
就好比那个搭伙做饭的计划虽然有了,但是还没开始实施,因为发现做饭的材料还没准备好,或者没有合适的炉灶之类的,计划暂时搁置,没有实际生效。
3. 总结。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合同成立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像两个人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
而合同生效则需要满足更多的条件,比如主体要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等,就像这个共同的想法要想真正开始实施,得具备一些外部的条件才行。
二、案例二:小李租房给小张。
1. 故事背景。
他们双方已经对租房这件事的各项条款达成了一致,就像两个人要一起做一个项目,已经把项目的方案、分工、报酬等都商量好了,项目团队就这么成立了。
2. 合同未生效的状况。
不过呢,这个房子所在的小区有个特殊规定,所有的房屋租赁合同都要到小区的物业管理处登记备案之后才生效。
小李和小张虽然签了合同,但是还没去登记备案。
这就好比那个项目团队虽然组建好了,但是还没有得到公司领导的正式批准,还不能开始工作。
所以这个租房合同虽然成立了,但是还没有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卖书。
小明有一本旧书想卖掉,他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贴了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出售旧书,10元,有意者联系”,还留了自己的电话。
小刚刚好看到这个纸条,就给小明打电话说:“我要你那本书,10元钱嘛,我明天给你钱拿书。
”小明说:“行嘞。
”合同成立分析。
这时候,一个简单的买卖合同就成立了。
为啥呢?小明发出了一个卖书的要约,就是他在纸条上说要以10元卖书这个事儿。
小刚看到后,打电话表示他接受这个价格买书,这就是承诺。
当承诺到达小明的时候,这个买卖合同就成立了。
就好比两个人已经握手说定了这桩买卖。
合同生效分析。
那这个合同啥时候生效呢?一般这种普通的买卖合同,在成立的时候就生效了。
因为没有啥特殊的情况,也不违反法律法规,也没有什么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约定。
所以从他们俩在电话里说定的时候,这个合同就生效了。
这时候小刚就有义务给小明10元钱,小明就有义务把书给小刚。
案例二:阿花租房子。
阿花想租个房子,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出租信息。
房子的主人阿强说:“我的房子出租,每月租金800元,不过你得先交一个月的押金,合同从下个月1号开始算,如果你在这个月25号之前给我答复并且交押金,咱们就租。
”这就是阿强发出的一个要约,这个要约里有个小条件,就是25号之前答复交押金。
阿花觉得房子不错,20号就给阿强说:“行,我租,这是800元押金。
”合同成立分析。
阿花在20号按照阿强的要求做出了承诺,并且交了押金,这时候这个房屋租赁合同就成立了。
就像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关于房子租赁的约定,一个说要租,一个愿意租给他。
合同生效分析。
但是这个合同不是马上生效哦。
因为阿强说了合同从下个月1号开始算,这就是一个附期限的合同。
虽然合同现在成立了,但是要到下个月1号才生效。
在生效之前,阿花不能说我现在就要住进去,阿强也不能说我现在就开始收下个月的租金。
案例三:小周卖违禁品。
小周有一些走私来的电子产品,他想偷偷卖掉,就跟小李说:“我这有一批便宜的电子产品,你给我5000元,我就把东西给你。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答: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了一致;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成立后在法律上得到肯定性评价,产生了当事人意定的法律效力。
合同成立时合同生效的前提。
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就是要使合同生效,产生约束力,从而实现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如果合同不能生效则合同等于一纸空文,当事人也就不能实现订约目的。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构成要件不同。
合同成立的标志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合同生效分为几类:一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即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就成立,同时也生效。
二是除具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还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履行法定手续时生效。
三是合同虽然成立,但还必须具备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或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期限届满时才能生效。
(二)发生时间不同。
合同生效的一定已经成立,而合同成立的未必生效。
即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如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需经批准和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须经过批准和登记才能生效。
(三)法律效力不同。
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是要约人不得撤回要约,承诺人不得撤回承诺,但要约人与承诺人的权利义务仍未得到法律认可,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如果成立的合同无效或被撤销,那么它设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双方当事人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合同生效是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肯定评价,表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国家意志,当事人设定的权利义务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四)法律后果不同。
合同成立主涉及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问题,而不涉及国家意志,因此如果合同不成立,产生的法律责任只涉及如缔约过失责任、返还财产等民事责任而不产生其他法律责任;而无效合同因为在性质上根本违反国家意志,因此它不仅产生民事责任,而且还可能会引起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1/ 1。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有什么不同1.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在内容判断上面是不一样的。
2.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在适用规则上面是不一样的。
3.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在要件上面是不一样的。
在我国还没有制定《合同法》之前,对于合同的成立以及和同的生效是没有作出明确的区别的,但是在《合同法》制定并且开始执行之后,对于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做出了明显的区分,那么在我国的《合同法》里面,对于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主要的区别有以下这几点:▲1.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在内容判断上面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合同的成立,所谓合同的成立指的就是整一个签定合同的过程已经结束,并且完成了,意思就是说签订合同的双方对于合同当中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样的意见。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合同的生效,所谓合同的生效指的就是在法律要求的前提之下所成立的合同,并且这个合同具有的相关法律约束力。
合同的成立是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的,也就是一个直观的事实判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合同是否存在;但是合同的生效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直观了,生效主要注重于在法律判断上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合同本身是否具有相关的法律上面的效力。
对于合同的成立,最终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就只有合同成立了,或者合同不成立。
但是对于合同的生效,最终显示出来的结果并不止两种,可能是合同已经生效了,或者是合同没有效力,或者是合同的效力待定,还有合同效力的变更,合同效力的撤销等等,比较多的情况。
对于合同的成立,先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只需要对合同上面所描述的内容没有异议就可以了,但是描述的内容背后的合法性是没有涉及的。
但是对于合同的生效来说,一个合同是否生效还需要看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关的合法性,并且所签定合同上面的内容的合法性也要核查。
所以,总的来说合同的成立主要侧重于表面的形式,而合同的生效则主要侧重于内在的内容。
▲2.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在适用规则上面是不一样的。
合同的成立所适用的是自愿的原则,也就是说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只要有签订合同的能力以及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来签订的合同,那么对于合同当中的条款是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合同就可以成立。
合同成立与生效
合同成立与生效是指在一定的法定条件下,双方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后,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具备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下面将从合同的成立要件、生效条件和生效方式等方面展开阐述。
合同的成立要件主要包括合法对象、合法目的、合法形式和真实意思表示等。
合法对象是指合同当事人必须是具备法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合法目的是指合同的内容和约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
合法形式是指合同的成立需要依法采取特定的形式,如书面形式或者特定的见证等。
真实意思表示是指当事人在达成协议和签订合同时必须是真实、自愿和追求公平交易的。
合同的生效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同必须是在法定的程序和条件下签订的,双方必须遵守合同的约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其次,合同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完整,没有模糊和不确定的约定。
再次,合同的约定必须是合法、公平、公正的,不得涉及违法、违约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
最后,合同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要求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意见。
合同的生效方式主要有合同签订生效、履行约定条件生效和法定生效等。
合同签订生效是指当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后,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履行约定条件生效是指根据合同的约定,合同在满足一定的约定条件后才生效,如支付一定的定金或者达到一定的交付条件等。
法定生效是指根据法律的规
定,合同在符合一定的法定条件后生效,如签订后经过法律认定、备案或者审批等程序后生效。
总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它规定了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维护合同订立的公平和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遵守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成立和生效,有效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