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图像题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26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B .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D .电解水【来源】重庆市万州区万州二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碱性变弱,但是不会变成酸性,pH 不会小于7,图像与变化不符,错误;B 、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会被稀释,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不会增大,图像与变化不符,错误;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会发生反应;24242H SO 2NaOH=Na SO 2H O ++ 和4224CuSO 2NaOH=Cu(OH)Na SO +↓+ 刚开始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开始和硫酸铜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反应结束之后,沉淀质量不变出现一条水平线,选项符合题意,正确;D、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不是2:1,图像错误;故选:C2.某实验小组向H2SO4和CuSO4(CuSO4溶液显酸性)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后绘制了四幅对应关系图,下列图像错误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优先和硫酸进行反应,当硫酸反应完全时,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一定量时才会开始出现沉淀,A正确;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增加,待硫酸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溶质的质量减小,B错误;C.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显酸性,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因硫酸铜显酸性,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继续变大,直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时,溶液显碱性,溶液的碱性会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一直增加,最终接近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C正确;D.钠元素全部来自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而增加,D正确。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函数图象题专题关注两轴,分析三点1、明确横轴、纵轴表示什么量:⑴横轴可能为时间、反应物质量、溶剂质量、温度等。
⑵纵轴可能为物质、元素质量及其质量分数、物质体积、pH、压强、微粒数目等。
⑴起点:2、分析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起点是否为0关注两轴,分析三点关注两轴,分析三点2、分析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⑵变化趋势变化趋势不变、增大、减小、或是不变、增大、减小的组合关注两轴,分析三点2、分析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⑶终点:增大时是否无限增大减小时是否减小到0⑴关于反应物的质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⑵关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⑶关于固体受热分解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例1: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C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例2: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A.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B. 一定质量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硫酸钾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例3: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B .在恒温条件下,将NaCl 饱和溶液蒸发适量水C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B2、化学反应速率:⑴催化剂⑵接触面⑶反应物浓度⑷物质的性质例: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盐酸中加水B.②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③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 2O 2溶液来制取O 2D.④将过量的、等质量的镁和锌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2、化学反应速率:D3、溶液pH:⑴酸碱稀释⑵中和反应酸稀释碱稀释碱中滴酸酸中滴碱3、溶液pH:⑶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例1: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
中考专题复习——表格图像题1.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 ),它可用来制造及其、电器零件及日用品。
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15mL 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5g 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试求:(1)m= 。
(2)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 合金样品,将60g 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1) 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g 固体的成分是 ;这六次实验中,第 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 。
(2) 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3) 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 2SO 4的质量分数。
3. 为了对海水中的氯化物(假设以NaCl 计算)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的实验。
(2) 请计算海水中氯化物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如今市场上出现的假黄金(铜锌合金)坑害了许多消费者。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测定假黄金的组成,称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50克,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请分析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假黄金中铜、锌的质量之比为 。
(2)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长久使用的热水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 和Mg(OH)2,某学校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CaCO 3 的含量:取200g 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1)4分钟后,产生的CO 2 不再增加,说明水垢中CaCO 3 (填已或未)反应完全。
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益阳卷)化学(带解析)【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错误;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小,酸性就越弱,PH就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0,错误;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生成的沉淀质量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而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故选D2.向某混合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的体积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可能是A.氯化钠、氯化钡B.氢氧化钠、硝酸钡C.氢氧化钠、碳酸钠D.氯化钠、碳酸钠【解析】【分析】使硫酸产生沉淀的物质一般含有钡离子,且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酸。
【详解】A、滴加硫酸溶液,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刚开始就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B、滴加硫酸溶液,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反应刚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C、滴加硫酸溶液,硫酸溶液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硫酸溶液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D、滴加硫酸溶液,硫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刚开始就有气体产生,不符合题意。
学而教育初三化学图象题精选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B.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3、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①②③④A.①图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②图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C.③图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D.④图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 水的电解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电解水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7、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A B C 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8、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C.向20℃时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燃烧一定量的红磷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反应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1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1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在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等质量形状不同的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煅烧石灰石B.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C.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D.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7、以下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①--电解水B.图②--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C.图③--向石灰水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D.图④--灼烧碳酸钙初三化学图像题精选答案1、D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A错误;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所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故B错误;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C错误;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D正确.故选D.2、解:A、稀硫酸为酸性,其pH值小于7,而图中的起始溶液的pH值大于7,故A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B、硫酸和硫酸镁都能和氢氧化钡生成难溶性的沉淀,所以沉淀起始点为原点,故B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C、图中横坐标为盐酸的质量,而纵坐标为氯化镁的质量,由于氧化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时足量的,根据氯元素的守恒可以知道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时相等,而此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相等,而图中很明显碳酸镁和氧化镁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不等,故C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由于开始即为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为0,而当硝酸钠达到饱和时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在发生改变,故D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故选D.3、A错2H2O=2H2+O2 ,可知生成的H2和O2质量之比是4:32=1:8B错C+O2=CO2当氧气不足时,CO2减少,CO2+C=2COC 错的,高锰酸钾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可以发生分解反应产生O2,所以不能x的坐标不能在0开始D 对的,Zn比铁活泼,产生H2的速率比铁快,且等质量的Zn产生的H2的质量比铁产生的H2的质量小4、解:A、①图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时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气体,剩余固体开始就会漫漫变小直至石灰石分解完毕,则剩余固体质量不变,事实与图象不相符;故A不正确;B、②图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不会溶解,溶液质量不会变化;图象应为直线;故B不正确;C、③图稀硫酸与锌接触反应就开始进行,图象应从原点画起;故C不正确;D、④图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开始先酸碱中和反应,后再盐、碱反应产生沉淀直至氯化铁反应完毕,实验事实与图象相符.故D正确.故选D5、B6、解: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8:1,A不正确.B、稀硫酸过量到锌反应完后不再产生硫酸锌,最后图象应该平行于横轴,B不正确.C、加热高锰酸钾会产生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减轻,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C不正确.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到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应到横轴再不改变,D不正确.故选C.7、解: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是会放除氢气,氢气的量应从零开始反应,该特点与图象不符,故错误.B、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该特点与图象不符,故错误.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迅速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应从零开始不断上升直至反应结束,故错误;D、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会迅速放出氧气直至反应结束,该图象能正确的反映该特点,故正确;故选D8、解:A、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A错误;B、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但不会大于13,故B错误;C、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的水中不会无限量的溶解,故C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绘制的曲线正确,故D正确;故选D.9、BC解析: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刚开始就会有气体生成,故图像应该从0点开始,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