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计算机⽹络课平时作业(2)及参考答案计算机⽹络(09DE)作业3参考答案⽹络层1、IP分组的头部长度≤ B,选项长度≤ B,整个IP分组长度≤ B。
答:60,40,655352、针对因特⽹的⽹络层,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多选)(a) 该层提供⽆连接的不可靠的尽⼒服务;(b) ⼀台源主机发往同⼀⽬标主机的多个IP分组将会经过相同的路由器到达⽬的地;(c) ⼀个IP分组被中间路由器分拆成多个⽚段(fragment),它们将会经过相同的路由器到达⽬的地;(d) ⽬的主机发现IP分组的某个⽚段丢失后则丢弃整个分组;(e) 中间的路由器既将分组拆分为⽚断也负责⽚段重组;答:(a)(d)3、IP协议是如何防⽌分组⼀直在⽹上绕圈的?答:采⽤TTL,经过⼀个路由器将减1,减⾄0将被丢弃,并⽤ICMP分组通告源主机.4、⼀个路由器收到⼀个⽆选项的IP分组(协议号=6,TTL=60,TOS=0,没有选项,标识=26208,源地址=192.168.1.120,⽬标地址=172.16.45.96,Payload的长度为4000),现在需要将该分组转发到⼀个以太⽹上(MTU=1500), 该路由器将如何分段,先填写原分组的值,然后写出拆分后各个⽚断的字段值。
5、指出以下IP地址的类别(A,B,C,D类),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络号和主机号:(a) 66.144.54.160(b) 190.168.1.34(c) 218.30.66.5(d) 192.168.1.1答:类别⽹络号主机号(a) A类 66 144.54.160(b) B类 190.168 1.34(c) C类 218.30.66 5(d) C类(私⽤⽹) 192.168.1 16、给定⼀个C类地址202.116.64.0, 如何采⽤⼦⽹掩码划分为8个⼦⽹,使它们都可以容纳20台主机,写出每个⼦⽹的主机地址范围和⼦⽹掩码。
答:202.116.64.1~202.116.64.30202.116.64.33~202.116.64.62202.116.64.65~202.116.64.95202.116.64.97~202.116.64.126202.116.64.129~202.116.64.158202.116.64.161~202.116.64.190202.116.64.193~202.116.64.222202.116.64.225~202.116.64.254⼦⽹掩码:255.255.255.2247、采⽤VLSM将⼀个C类⽹202.116.64.0/24划分成如下四个⼦⽹(允许⼦⽹号为全0):(1)⼀个可以容纳100台主机的⼦⽹;(2) ⼀个可以容纳50台主机的⼦⽹;(3) ⼀个可以容纳18台主机的⼦⽹;(4) 2个点到点⼦⽹;写出每个⼦⽹的主机地址格式(主机位采⽤X表⽰)和⼦⽹掩码。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西方行政制度》教学作业2一、名词解释:1.内阁制中央行政制度P56答: 内阁制中央政府制度,亦称议会制政府制度或责任内阁制政府制度或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
内阁制是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中央行政制度。
2.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P62答: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是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中央行政制度形式。
3、半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P68答:半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是一种介于总统制政府制度与内阁制政府制度之间、兼有内阁制特点的总统制政府制度。
半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发端于法国。
4.地方行政制度P81答:地方行政制度是关于国家特定区域内行使部分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公共事务的地区政府的规则体系。
5. 联邦制和单一制P86答:联邦制是指由若干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共和国、邦、州、省等)组成的统一国家。
单一制是指由若干分层级的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二、简答题1. 简述西方国家中央行政制度的构建原则。
P50-51答:1、专职化原则;2、文职原则;3、相容或不相容原则;4、财产公开原则。
2、内阁制中央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58答:(一)议会至上;(二)内阁对议会负责;(三)内阁执掌行政权;(四)内阁组成独特;(五)虚位元首。
3.影响美国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创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63-65答:第一,三权分立的原则为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创建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反对君主制的思想为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创建扫清了认识障碍。
第三,州长制为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创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四,华盛顿个人的影响也为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创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4.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主要特征。
P65答:(一)总统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二)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三)政府与议会完全分离;(四)政府成员与总统是部署关系;(五)政府不对议会负连带责任。
5.西方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91-94答:1、放松政府管制;2、强化地方政府的自治权;3、转变地方政府职能;4、再造地方政府内部本制;5、强化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三、论述题1. 内阁制中央行政制度的优缺点。
《经济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
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生效的时间( B )A、采用发信主义B、采用到达主义,即受信主义C、采用投邮主义D、采用实践主义2、双务合同中履行抗辩权包括( D )A、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一般抗辩权B、同时履行提高提高抗辩权和请求权C、同时履行提高抗辩权和拒绝权D、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3、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是( C )A、代位权和抗辩权B、代位权和请求权C、代位权和撤销权D、代位权和人身权4、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申请的原则是( C )A、形式审查B、实质审查C、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D、形式审查兼实质审查5、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的保护期限为( C )A、20年B、15年C、10年D、8年6、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期限的计算,起算之日为( B )A、批准日B、申请日C、公告日D、使用日7、根据我国《专利法》以及相应司法解释,对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B )A、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B、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部分利润作为损害赔偿额C、以不低于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作为赔偿额D、法定赔偿8、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经营者”是指( C )A、一切法人B、一切法人和个人C、从事商品经营或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人D、从事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9、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的罚款,额度为( C )A、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10、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的,向被侵害人赔偿的赔偿额为( C )A、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C、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D、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的2倍11、监督检查部门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 B )A、可以出示检查证件B、应当出示检查证件C、可以不出示检查证件D、在某些场合应当出示检查证件12、国家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参照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是( B )A、国家标准规定的B、国际先进的C、行业标准规定的D、地方标准规定的。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第4---6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含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第—,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拟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答:原理,也称规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根本方法: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答: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排除错误概念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4.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区分和推断。
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5 、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到达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一、选择题1.在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中,进程在运行中不可修改的部分是______。
A.私用程序段B.共享程序段C.数据段D.进程控制块2.响应比高者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是以计算时间和______来考虑的。
A.输入时间B.完成时间C.周转时间D.等待时间3.在消息缓冲通信中,消息队列属于______资源。
A.临界B.共享C.永久D.可剥夺4.进程间的同步是指进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______关系。
A.联接B.制约C.继续D.调用5.最适合于分时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是______。
A.先来先服务(FCFS)B.最短作业优先(SSJF)C.优先数法D.轮转法(RR)6.进程A和进程B通过共享缓冲区协作完成数据处理,进程A负责生产数据并放入缓冲区,进程B从缓冲区中读数据并输出。
进程A和进程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互斥关系B.同步关系C.互斥和同步D.无制约关系7.在优先级调度中,______类进程可能被“饿死”,即长时间得不到调度。
A.短进程B.长进程C.低优先级进程D.大内存进程8.进程从运行状态到阻塞状态可能是由于______。
A.进程调度程序的调度B.现运行进程的时间片耗尽C.现运行进程执行了wait操作D.现运行进程执行了signal操作9.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______的。
A.预防死锁B.避免死锁C.检测死锁D.解除死锁10.______不是进程调度算法。
A.时间片轮转法B.先来先服务方法C.响应比高者优先法D.均衡调度算法11.下面关于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线程包含CPU现场,可以独立执行程序B.每个线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C.线程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系统调用函数D.进程只能包含一个线程12.并发进程之间______。
A.彼此无关B.必须同步C.必须互斥D.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13.当一个进程运行时,系统可能基于某种原则强行将其撤下,把处理器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是______。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二一、填空题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2。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_、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_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_。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A.博比特 B.泰勒C.惠勒D.斯坦豪斯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B)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C),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5。
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C )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三、名词解释5、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6、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7、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二答案一、1.D 2.D 3.C 4.B 5.C 6.A 7.A 8.A 9.D 10.D 11.C 12.C13.B 14.C 15.B 16.C 17.D二、1、ACE 2、BCE 3、BCE 4、BCE 5、ABE 6、ACD 7、BDE 8、ACDE 9、ABC10、ACE 11、ACDE 12、ACD 13、ABCDE三、1、答:(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是其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基本的原则。
(2)突出技术特点,发挥技术优势。
(3)讲究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要使企业具有好的经济效益,按市场规律办事。
(4)保持持续开展的原则,使新产品开发健康、持续进行,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2、答:(1)服务蓝图的构成:服务蓝图包括三要素,第一:四种行为,即顾客行为、前台员工行为、后台员工行为、支持活动。
第二:三条线,互动分界线、可视分界线、内部互动分解。
第三:有形展示,即顾客与服务系统交互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用到的)各种有形内容。
(2)服务蓝图作用:第一,服务蓝图能让员工树立全局观点,整体性服务意识,清楚地看到每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在服务整体中的职能和作用,从理性上树立实现以顾客为导向并超越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
第二,通过展示服务个环节组成要素及关系,形成服务战略。
第三,通过对服务人员与顾客接触线分析,明晰顾客在哪个环节感受和评价服务质量,为改进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内部互动线的显示,发现顾客在服务现场的接触点,以促进服务传递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四,认清服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服务质量,改进服务目标。
第五,为内、外部营销活动提供重要基础,为识别成本、收入和向不同服务要素投资提供基础。
第六,能清楚提供由表及里地提高服务质量途径。
(3)绘制服务蓝图的步骤第一步,明确制定服务蓝图的目标。
第二步,清晰辨别顾客接受服务的历程。
第三步,站在顾客位置上表述服务过程。
第四步,描述为顾客服务前台员工及后台员工服务行为、支持活动。
课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2013·金考卷系列)据《贞观政要》载,唐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由此可见,唐太宗设置中书、门下两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散相权以保皇权 B.防止尚书省决策出现错误C.相互监督,以防出现错误D.使中央能有效地管理地方答案 C解析AD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
由“本拟相防过误”可知C项符合题意。
2.(2013·石家庄二模试题)宋仁宗下诏令京师士庶,得衣黑褐地白花,蓝黄紫地撮晕花,女子得衣白揭毛黯褐帛。
又屡下诏禁涂销黄金为衣服器物之饰。
嘉祐末,诏禁天下衣黑紫。
可见()A.政治手段制约了纺织技术进步 B.市民生活趋向单调C.统治者尚节俭,抑奢侈D.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得以明确答案 C解析从信息“京师士庶”可知B项错在说法太片面、绝对化。
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反映出宋统治者只是限制京师士庶穿着,A项错在无法体现制约纺织技术的进步;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3.(2013·东北三校二模题)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
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
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
这表明()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B解析从“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可知A项说法太片面、绝对化。
C项错在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D项错在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扩大行政区域”;B 项正确,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是古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方式。
4.(2013·珠海市考前模拟题)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 D解析从材料“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中可以了解到,这种制度应指隋唐确立起来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5.(2013·金考卷系列)据《宋会要辑稿》载,宋真宗乾兴元年,官府颁布公告:如有大批货物需要赊销者,买主必须寻找三五个有家产物力的人户作担保,并且立契约规定交付货款的期限;如果过期不付款,担保人必须照数赔付;倘若担保人并无家业,串通买主蒙骗卖主,严惩不怠。
材料表明()A.宋代商业发展具有行政干预经济的特征B.宋代商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相对宽松C.宋代商业发展以商品货币自发调节为主D.宋代商业发展以赊销为基本营销方式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仅介绍了赊销这种营销方式,并未介绍其他方式,D项表述错误;由“官府颁布公告”可知A项正确。
6.(2013·金考卷系列)隋唐时期,“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时期,“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主题是()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长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D.江浙人民的美好生活答案 B解析三句流行语反映了江浙地区在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这一地区逐渐成为经济重心,故选B项。
7.(2013·郑州47中考前最后一模)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市”的演变。
从“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让位于“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可知,D项符合题意。
A项明显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明显相悖;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
8.(2013·衡水六模试题)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
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答案 C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唐朝时不断颁布对儒家经典的释文作品,唐玄宗这一做法有利于弘扬儒学,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故选C项。
9.(2013·珠海市考前模拟题)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由此反映出宋代()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D.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答案 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柳永的词深受市民的喜爱,B项正确;A错在“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丰富多彩”无法体现;D项错在“产业化趋势”无法体现。
10.(2013·金考卷系列)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
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些冠帔、花粉之类“催妆”,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B解析A项是对题干内容的概括,没有涉及其原因,排除;儒家思想到宋代发展为理学,强调义和礼,并不强调资财,排除C项;BD项内容都属于婚姻观变化的原因。
但B项属于经济原因,是决定因素,故选B项。
11.(2013·石家庄二模题)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A.净化个人心灵 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三位理学家思想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三人只是论述掌握“理”的方法,BCD项与三者均不符;A项符合题意。
12.(2013·宝鸡中学模拟题)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指的是()A.唐、宋 B.晋、唐C.宋、元D.元、明答案 A解析从“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可知当时盛行宗教、人物画;从“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可知当时盛行山水花鸟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以人物、仕女画著名;宋代则精于山水、花鸟画。
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13.(2013·南京三模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
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
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
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
……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
……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书省管辖“腹里”的范围。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了哪些机构进行管辖。
(3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
(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答案(1)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1分)宣政院;宣慰司;行省。
(任答2点,共2分)行文逻辑。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