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州园林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33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苏州四大园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1、沧浪亭。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约为1.08公顷,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利用长廊、水画和漏窗的渗透作用,将各类景色融为一体,沧浪亭则隐藏在山顶上。
2.狮子林。
狮子林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座具有禅宗哲学和园林乐趣的寺庙园林,占地约1.1公顷。
东南多山,西北秀美,其中狮子山有假山王国的美誉。
3、拙政园。
拙政园是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约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花园较为开阔,西花园以建筑为主,中花园汇聚全园精华。
4.呆在花园里。
这座园林位于苏州市长门外,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全园分为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个部分,中间是水景,东边是建筑,北边是田园风光,西边多岩石。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
精致的内外装饰。
苏州园林建筑的装饰可分为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分别是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他们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苏州园林用到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用到的构图方法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注重构图和布局,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最丰富的景致和意蕴。
它们中许多的园林布局方式为“藏、穿、嵌、隐、显”,其构图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山水建筑法山水建筑法是大多数苏州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山水与园林建筑结合,借助山脉、水系和亭台等元素来创造出一种山水画般的意境。
这种构图方法使得整个园林形成一种完整的空间意识,并使游人在园中尽享“行至千里外而不见竹间”,“临水可纳古代渔家”,“盘桓隔墙转一磴间”之乐。
2. 曲径通幽法曲径通幽法是苏州园林的另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弯曲的小径和奇特的景观构成了复杂的曲线,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回旋曲折的格局。
这种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了错综复杂的景观,使得游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迷宫般的空间里。
3. 远景聚焦法远景聚焦法是苏州园林中另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远处的景观和近处的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
这种方法使得游人在园林中可以一步步地欣赏到不同距离上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4. 穿真借假法穿真借假法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一种构图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园林建筑和景观借助错觉和幻灭的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观。
这种方法使得游人在园林中可以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致,增加了园林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苏州园林用到的美化方法苏州园林的美化方法非常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美化空间美化是苏州园林的一种重要的美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景观。
这种方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宏大而丰富的气势,增加了园林的美感和观赏性。
2. 色彩美化色彩美化是苏州园林的另一种重要的美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园林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以及花木的种植和养护,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组合,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景象。
苏州园林介绍【通用10篇】苏州游再往前,我们便搭船到了有二十四节气的长廊,长廊里有清明节、朝花节、元宵节等。
里面还有许多木雕,是用树根雕刻而成的,有孔雀、观音、如来等雕刻得栩栩如生。
最后我还看见了一个大茶壶,这个大茶壶,代表着苏州的茶文化。
一个值得让那个人记得的地方。
苏州游记虎丘是一个围绕一条像是玉如意一样的河流建造的私家花园。
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这座假山是用太湖石堆建而成的。
旁边绿树成荫,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林荫小道伸进园中。
没多远有一处古戏台“凤凰台”里面有“江南四大才子”和“秋香的蜡像”,还有吴王和两位爱妃的蜡像与吴王给两位爱妃的井,也叫美人照。
苏州游8月2日早上天气很好,我们去了苏州的寒山寺。
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出名,然后我们去苏州乐园的水上世界玩。
水上世界全都是水上游乐园,有章鱼滑道,有儿童乐园,有温泉游泳池,有冲浪池。
好多项目有身高限制,我都不能参加。
所以我至在少儿区找了几个小朋友了玩。
因为没拿游泳圈,所以每次冲浪的时候。
都拉着爸爸或妈妈的手,如果浪打过来也不会被冲走。
回来了以后我和爸爸身上特别红,尤其是肩膀,背个包都觉得疼。
下一回天气不好了在到这里来。
苏州游泡完温泉,我们又回到了酒店。
因为白天游得太累了,所以晚上我很早就睡觉了。
酒店里还有香薰,妈妈帮我滴上了薰衣草的香油,我这一觉睡得香香的。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起来了。
我把他们都叫起来了,我们在酒店吃了早饭以后。
拍了很多照片,因为酒店是在二座的山的当中,所以风景非常的好。
二边的山上都是翠绿的山竹,一陈风吹来。
发出沙沙的响声,非常好听。
中午我们到苏州市区吃了中午,下午开车回了家。
苏州游初二的那一天,爸爸妈妈和我下午一点过准备去苏州玩。
我们从上海到苏州的路上顺路去奥特莱斯买一点衣服。
爸爸买了一双皮鞋,我买了两件春装的T恤衫和一件毛衣,可是妈妈觉得这些衣服不合适,妈妈就没有买衣服。
买完衣服后我们又开始往苏州方向开去。
苏州园林新韵意悠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苏州园林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历史与发展2.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3. 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4. 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5. 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艺术价值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苏州园林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苏州园林的美。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3. 欣赏与分析: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以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苏州园林。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艺术价值和代表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苏州园林美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苏州园林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观点。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教学教材或参考资料: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艺术价值和代表作品的相关内容。
苏州园林新韵意悠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苏州园林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掌握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小巧玲珑、假山池沼、花木繁茂、建筑精美。
3. 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
2. 讲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分析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和风格。
4. 展示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第二章:苏州园林的布局与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设计理念。
2. 掌握苏州园林中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元素的应用。
3. 培养对苏州园林布局与设计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自然和谐、曲折多变、对比映衬等。
2.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设计:模仿自然、营造空间、点缀景观。
3. 苏州园林中水池的设计:曲折有致、水质清澈、点缀景致。
4. 苏州园林中亭台楼阁的设计:风格独特、取景优美、富有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展示苏州园林布局与设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苏州园林布局与设计的兴趣。
2. 讲解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设计理念。
3. 分析苏州园林中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元素的应用。
4. 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苏州园林布局与设计的优劣。
第三章:苏州园林的园林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掌握苏州园林中花木、山水、建筑等元素的艺术处理。
3. 培养对苏州园林园林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细腻、精致、和谐、自然。
2. 苏州园林中花木的艺术处理:选择合适的花木、注重色彩搭配、营造季节变化。
3. 苏州园林中山水的艺术处理:模仿自然、营造空间、点缀景观。
4. 苏州园林中建筑的艺术处理:风格独特、取景优美、富有变化。
苏州园林介绍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为第一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诞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主要园林有: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
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
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
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着力讲究不对称美。
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着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苏州位于长江之南,西滨太湖东临金鸡、独墅及黄天荡等湖泊,大运河流经南北;气候温和,对园林植物配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苏州园林主要由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素材所组成,于山、水池和建筑的周围,以各种植物和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在相互的衬托与掩映下,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画面,使人神往。
苏州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意境,植物配置随着园中各个景点主题的不同要求而展现出不同内容,现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综述如下。
一、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有密切联系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提炼与概括,所以植物配置的要求比较高,山与水池是山水园中的主要内容。
于山水之间或在园林一角,布置一些建筑,在建筑物内大都是悬有名称的匾额,和描绘附近景色的对联。
如拙政园中部主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的匾额上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坡上灌木花草丛生。
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
亭前挂有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这一景点的意境,充分描绘出来。
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池内栽植荷花。
当时园主取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故题名为“留听阁”。
使人联想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耐人耐味,意境深远。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
植物是造景的主要素材之一,它与山、水池、建筑物构成各种不同的画面。
例如留园的“揖掌轩”、网师园的“殿春簃”、“看松续画轩”等建筑物,后墙设窗,以竹石(蕉石或松石等)为绘,夏日绿荫满窗,令人乐而忘暑,隆冬时节天竹红果累累,腊梅满枝黄花,生动如画。
大空间内植物配置另有一番景象,如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