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17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
现在,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泥鳅养殖场地的建设1、养殖场的正确选址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
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养殖场总体布局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
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
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
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疯狂的泥鳅泥鳅养殖技术泥鳅的美食及保健功能逐步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接受和认识的同时,我国的泥鳅出口数量逐年增大,国内国际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泥鳅养殖业也在部分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养殖模式也渐趋完善。
现就比较成功的池塘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进行总结,以达到抛砖引玉,相互借鉴的效果。
养殖池塘以2.5--3亩为宜,池塘以东西向较好,池塘深度1--1.2米,纳水50--80厘米,池塘四周树直埋立窗纱网,以防止平时泥鳅逃亡和暴雨期池塘围堰决堤逃亡.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在池塘的长方向两端。
放苗前要进行必要的清塘消毒杀菌、消灭敌害(害虫包括:水蜈蚣、水蛭、淡水小龙虾、野生小杂鱼...)适度肥水等工作。
放养时间以5月10日前后,放苗密度180000尾/亩,放苗规格以小于60尾/斤为好,规格过大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大规格商品泥鳅。
放苗时注意避开突变天气,减少其应急反映,降低死亡率。
选择苗种时注意事项:(一)品种:以选择黄斑鳅为最好,以灰鳅次之,尽量减少青鳅苗的投放量.(二)注意苗种供应商的泥鳅苗来源:以人工网具扑捉的为好,杜绝电扑和药扑苗的放养.(三)仔细查看泥鳅的体外伤害情况.(四)放苗前最好能用5%的食盐水盐浴15分钟.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
养殖过程的常规管理:放苗的次日起,全池塘泼洒碘制剂消毒杀菌,同时药饵内服---氟苯尼考为好.都以预防的计量投入,连续三天.间隔三天后全池塘泼洒:光合细菌或者EM复合菌或枯草芽孢杆菌;第15天起,再消毒杀菌,常规杀虫,内服氟苯尼考,间隔停药三天后再泼洒活菌......周而复始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在本站文章中已有部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泥鳅生态养殖,主要有稻田、慈菇田、荸荠田、茭白田、藕田养殖等模式。
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农作物也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取0.5公斤成鳅,农作物与鳅兼作两相宜。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那么在北方泥鳅该怎样养殖了?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
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泥鳅养殖技术一、泥鳅养殖方式泥鳅养殖方式主要有:1、土池养殖:也就是池塘养殖,在池塘中放上一个塑料薄膜或者是铺上一个防雨布,一般养殖面积1—3亩为好,水质无污染,以壤土为好,便于调节水质。
投资省,但不易起捕。
2、稻田养殖:在稻田开十字沟或者井字沟,构成生态互补养殖,泥鳅对水稻有好处,泥鳅可以利用稻田中的肥水,也可以利用水稻乘凉。
3、水泥池养殖:适合家庭养殖。
水泥池可建成10—20平方米左右。
4、大棚养殖:在大棚中可以延长养殖周期。
初春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初冬也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
5、工厂化的温流水养殖:利用工厂的余热进行常年全天候的养殖,如网箱养殖。
二、养殖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及水质调节水质的调节方式很多:A抽出老水(老水抽出量为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灌注新水;B用增氧机对水进行增氧;C。
喷洒石灰水,改善水的PH值,起到杀菌作用,同时对池塘中的钙是一种补充,对泥鳅起到高产高效的作用;经常要以调节水质。
泥鳅是高密度养殖,在自然坑塘,由于水质差,成活率比较低,产量也就比较低。
因此,泥鳅养殖要经常调节水质,灌注新水。
水质良好,可以减少泥鳅浮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次数,从而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1、换水调节水质:水质较肥时,需要更换新水,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春秋季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2、对水质进行调节时,要经常通氧气、充氧气。
以利于泥鳅的生长,7—9月份晴天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增氧2小时。
阴雨天黎明或全天开动增氧机增氧。
3、在水中泼洒一些益生菌,用细菌来改善水质。
主要在水中泼洒光合细菌,目的是增强池水氧溶量,预防疾病发生,促进泥鳅健康生长。
4、要经常泼洒一些生石灰水,调节池水的PH值,这样,有助于泥鳅生长得更快。
调节好的水质对泥鳅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水质调节好了,泥鳅才能生长得好,生长得快。
水质差的地方,溶氧很低,泥鳅就会不停地浮上来呼吸,而且容易生病,不肯吃食。
水泥池泥鳅养殖技术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
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等营养物质。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泥鳅也是主要的淡水鱼出口品种,各地都兴起利用池塘(土池、水泥池)进行人工养殖。
根据相关的生产实践经验,专业人士帮大家总结了一下水泥池泥鳅养殖技术都有哪些。
水泥池条件水泥池可用旧池改造,也可用砖、石砌建新池,其面积、形状、大小等可视养殖规模、地理位置等决定。
便于拉网、容易修建的长方形池子的池底向短边应有2%~3%的倾斜度;底面中心为全池处的圆形池子(排污能力较强)。
水泥池池深要求1m以上,用塑料网或者铁丝网将进出水口处围住,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cm以上,因为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
水泥池上方搭建遮阳网,不仅适合泥鳅的避光性,在炎热的夏季还可起到降温作用。
放养前准备新建水泥池建造结束后进行脱碱,具体方法:将水注满水泥池浸泡10d,每隔2d换水1次,或者用药物进行脱碱处理。
用清水将使用前的水泥池洗刷干净,曝晒4~5d,然后用20g/m3漂白粉等消毒液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24h后将消毒液排净,然后放进肥泥16~20cm,并注入新水50~70cm。
放养前5~7d可利用有机肥培育水质,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用量为0.7~0.8kg/m2,用蛇皮袋装好分放池中,10d后即可放泥鳅苗。
苗种投放鳅种可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如人工繁殖、市场购买、诱捕。
人工繁殖虽然技术相对复杂,但鳅苗大小均匀,生长速度快;大小不均是市场购买鳅苗的弊端;坚决不能使用电捕、药捕的鳅苗,否则影响成活率。
为防止将病原物带入水泥池,投放前先用3‰~4‰食盐水将选择的体形匀称、体色新鲜、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适宜(太大已经性成熟,生长速度受影响,太小当年无法长成商品鳅)、整齐的鳅苗浸泡8~10s进行消毒杀菌,然后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投放。
目录一概述---------------------------------------- 1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22.1 形态特征---------------------------------- 22. 2生活习性---------------------------------- 2 三泥鳅的人工养殖-------------------------------- 43.1 养殖水域的选择 ----------------------------- 43.2 基本设施及准备工作-------------------------- 53.3 池塘养殖泥鳅------------------------------ 83.4 稻田养殖泥鳅----------------------------- 123.5 流水养殖泥鳅----------------------------- 153.6 庭院式养殖 ------------------------------- 193.7 大水面鱼、鳝、鳅混养 ----------------------- 193.8 泥鳅的越冬管理 ---------------------------- 21 四泥鳅病害防治-------------------------------- 234.1 鳅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34.2 常见疾病的防治 ---------------------------- 24 五养殖泥鳅的捕捉------------------------------- 285.1 池塘泥鳅的捕捉 ---------------------------- 295. 2 稻田泥鳅的捕捉--------------------------- 30 六泥鳅的暂养与运输 ----------------------------- 32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整理)6.1 暂养------------------------------------ 326.2 运输------------------------------------ 35 附: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 39 一水蚤培育--------------------------------- 39 二蚯蚓的培育 -------------------------------- 40 三水蚯蚓(丝蚯蚓)的培育---------------------- 47 四蝇蛆的培育 -------------------------------- 51 六福寿螺的培育------------------------------ 61 七田螺的培育 -------------------------------- 63一概述泥鳅,俗称鳅,在生物学分类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其中普遍养殖的品种是真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