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之黄燥苔
- 格式:pdf
- 大小:199.90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舌苔图片,献给大家舌头是口腔内最灵活的,人体的很多疾病也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它就像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舌头上有一层舌苔,它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湖北省中医院的甘爱萍教授介绍了舌头异常的几种情形:舌苔厚的人可能是患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舌苔黄而厚,表明体内可能有湿热,或者消化道和呼吸道有炎症,如果咳嗽还表明肺部可能有炎症;舌苔厚腻的人可能体内有寒湿;同时,阴虚患者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比如肿瘤、结核病患者,可能表现为没有舌苔。
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表明气血不足,可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老年人更需要考虑是否血黏度高或血脂高;舌质淡的人要检查自己是否有贫血、营养不良、气虚和慢性疾病。
舌头两侧有牙印的,可能是气虚,如果同时还伴有黄色,表明有湿热,伴有白色则可能是寒湿;舌头疼痛提示可能患有口腔炎症和溃疡;如果老年人舌头发麻,应考虑是否气血不足、血黏度过高。
观察舌苔只是确诊的一个方面,舌苔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假象。
甘爱萍教授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舌头异样,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确诊,千万别自己下结论或用药。
舌诊图片解说!(加精啊!)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
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
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
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舌诊图谱(全面总结)展开全文无为中医李春盈2021-03-09 16:47:47舌诊图谱关注导读:舌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治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面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大家介绍舌诊的具体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图片可能引起您的不适,请做好心里准备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中医如何从舌象辨识肺部热证中医诊断疾病,常常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望诊”里的舌象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舌象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于辨识肺部热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常的舌象。
正常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活动自如。
当肺部出现热证时,舌象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肺部热证可以分为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等不同类型,其舌象表现各有特点。
肺热炽盛证时,舌头多呈现出舌尖红,舌苔黄。
舌尖对应心肺,舌尖红往往提示心肺有热。
而舌苔黄则反映了热邪的存在。
此时的黄苔,可能是薄黄苔,也可能是黄厚苔。
薄黄苔表示热邪尚轻,病情相对较浅;黄厚苔则意味着热邪较重,病情较为深入。
同时,患者的舌头可能还会比较干燥,这是因为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所致。
痰热壅肺证的舌象则较为复杂。
常见的表现为舌红,苔黄腻。
舌红表示有热,而苔黄腻则提示体内不仅有热,还有痰湿。
腻苔就好像舌头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脂,是痰湿的典型表现。
这种情况下,热邪与痰湿相互交结,导致病情较为顽固。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咯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等症状。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肺部热证,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能从舌象中反映出来。
比如,如果舌头上出现芒刺,尤其是舌尖部位,多表示热邪亢盛。
芒刺是指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如果舌色红绛,舌苔焦黄甚至焦黑,往往提示热邪极盛,病情危重。
此外,观察舌象时,还要结合舌头的形态和润燥程度。
如果舌头肿大,可能是肺热导致的气血壅滞;舌头强硬,转动不灵,则可能是热入心包,扰乱心神所致。
而舌头干燥少津,甚至干裂,多是因为肺热伤津太过。
需要注意的是,舌象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凭舌象就确诊肺部热证,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脉象以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肺部热证的患者通常会有咳嗽、气喘、胸痛、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脉象可能表现为滑数、洪数等。
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询问,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文章导读舌苔是判断人体内疾病的一种,医生可以通过看舌苔的状态判断患者的病情,舌头的舌苔状态无非就分为几种,太黄、太白、太厚、没舌苔、舌头上有肉条、舌头上是齿痕状的几种,可以根据舌头的情况判断是体内湿热或是肝肾功能方面的疾病等等,那么舌头黄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我们去医院看病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几乎所有的医生总爱看舌头,其实看的并不是舌头,而是舌苔,正常人体的舌苔性状是薄而白的,舌苔异常多会反应人体出现问题,舌苔黄腻表示体内湿热积滞,需要及时调理治疗。
质的厚薄,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黄色是表明体内有热,中医上认为舌苔是胃气夹食物之气上潮于舌头所成。
舌苔厚,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
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
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舌苔厚,黄还要看看会不会腻,中医讲的“腻”就好比是东西“油”的感觉,如果有那说明是体内有湿热,需要化湿清热。
单纯舌苔厚黄,黄说明体内有热,建议晚上食物吃清淡点,偏凉一点,不饮酒,自身能较快调理过来,因为舌苔有时和天气也有相关关系,夏天暑湿胜,舌苔易厚,这些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吃些化痰清热的东西,如: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陈皮等等,均有一定疗效。
体内湿热积滞是造成舌苔黄腻的主要原因,大家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调养,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于缓解舌苔黄腻有一定的效果。
原因一:肝炎导致由乙肝等肝炎疾病导致肝脏受损,肝脏的各类代谢受到了影响,血液循环也不通畅,造成了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此时就会出现舌苔发黄。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及时对症治疗。
原因二:高温发热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等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发黄。
原因三:消化道功能紊乱常见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与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同出现,而慢性肝炎患者基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都是舌苔发黄的原因。
中医⾆象52条术语2018-12-29《黄帝内经》中述:“能合⾊脉,可以万全”。
在中医四诊中,⾆诊是望诊的⼀部分,临床上对于各种疾病,都常结合辨⾆来决定诊断和治疗,最具中医特⾊的⼀种诊断⽅法、是辩证治的重要位据。
⾆象是⼈体内脏的⼀⾯镜⼦、观察⾆象可以了解⾝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轻重属性。
1.⾆诊:观察⾆象,诊断疾病的⽅法。
2.⾆苔:⾆背⾯上敷布的苔状物,由丝状乳头为主体构成。
3.⾆体:⾆的肌性组织部分。
4.⾆中:⾆背⾯的中部。
5.⾆乳头:⾆粘膜上⽪形成的突起,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護状乳头、丝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四种。
6.⾆边:⾆背⾯的⼆侧。
7.⾆本:指⾆根。
8.⾆下:⾆体底下,⼜称否腹⾯。
9.⾆下⾁⾩:⾆系带根部⾼突出呈半球状的软组织。
10.⾆脉:⾆下静脉。
正常状况下,在⾆系带两侧各见1~2⽀青紫⾊静脉,粗细约2.5毫⽶左右,长度不超过⾆尖到⾆下⾁⾩的3/5。
11.⾆脉异常:⾆下络脉增粗、伸长、曲张等异常变化。
提⽰⾎脉瘀阻,循环功能障碍。
12.⾆象:⾆质和⾆苔变化的综合表现。
13.⾆⾊:⾆体的颜⾊,与循环⾎液的功能状况有关。
14.正常⾆象:淡红⾆、薄⽩苔是健康者的⾆象特征。
提⽰机体⽣理功能正常。
15.薄⽩苔:⾆苔⾊⽩,透过⾆苔可以清楚地见到⾆底的淡红⾊,称为薄⽩苔。
提⽰胃⽓、胃阴充盛,属正常⾆苔。
16.薄⽩苔⾆边尖红:提⽰外感风寒,肺系、体表有热。
17.⽩腻苔:苔⾊⽩,苔质颗粒细膩牢着,不易刮去。
提⽰寒湿困阻的病理特征。
18.⽩腻中剥替:⾆苔⽩腻,中部⾆苔剥落,露出光滑的⾆底。
提⽰寒湿未化,胃⽓胃阴已虚的病理特征。
19.⽩霉苔:⾆苔有霉菌⽣长,提⽰正⽓⼤伤(抵抗⼒极差)、湿热秽浊之⽓泛滥。
20.淡⽩⾆:⾆⾊淡⽩,提⽰⾎虚或⽓⾎虚。
21.淡⽩⾆⽩苔:⾆⾊淡⾃少⾎⾊,⾆苔⽩,提⽰⽓⾎不⾜,感受寒邪。
22.淡胖⾆:⾆体胖⼤⾆⾊淡,提⽰阳⽓虚,⽔湿内停。
23.淡胖⾆薄⽩苔:⾆体胖⼤,⾆⾊淡,⾆苔薄⽩,提⽰阳⽓虚、⽔液停聚,运化失司。
舌苔发黄是什么原因?
(一)表现特征:舌苔呈现黄色。
根据苔黄的程度,有淡黄、深黄和焦黄之分:
(1)淡黄苔又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
(2)深黄苔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
(3)焦黄苔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
(二)临床意义: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
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舌苔呈现出黄色。
淡黄→热轻
深黄→热重
焦黄→热结
外感病苔:白转黄或黄白相兼,一般为外感表证处于里化热的阶段。
(1)薄黄苔一般提示为热势轻浅,多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黄滑苔一般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者是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一般症状多见于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4)苔黄而腻,一般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食积化腐。
舌诊图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中医舌诊模板
中医舌诊模板:
1. 色泽:
- 舌质:
- 淡红色(正常):表明气血充足、正常状态
- 淡白色: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 红色或绛红色:可能表示火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红绛色或暗红色:可能表示瘀血或淤血,可能存在淤积或血液循环不畅
- 舌苔:
- 薄白或薄黄色(正常):表示正常健康状态
- 厚重苔(白色或黄色):可能表示痰湿积聚、消化不良或湿热之象
- 舌苔薄白或无苔:可能表示阳气亏损或气血虚弱
- 舌苔厚重干燥或干燥黄褐色:可能表示燥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2. 形态:
- 舌体胖瘦:
- 舌体肥大:可能表示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或水肿
- 舌体瘦小: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 舌体形状:
- 长舌:可能表示寒湿积聚或内寒外湿之象
- 厚舌:可能表示湿热内蕴或热毒之象
- 瘦舌:可能表示气虚血虚、阴虚火旺之象
3. 湿症表现:
- 舌苔厚重:可能表示湿痰、湿热之象
- 舌体胖大、湿滑:可能表示湿邪较重、湿痰重
- 舌体淡白、舌苔薄白:可能表示湿邪不重,体内湿气较轻 - 其他湿症表现:如体重过重、疲劳感、纳差等
4. 火症表现:
- 舌质红绛:可能表示火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舌苔厚重干燥或干燥黄褐色:可能表示燥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舌尖红或齿痕明显:可能表示心火旺盛或肝火旺盛
- 其他火症表现:如口干、咽干、口舌生疮等
以上仅为常见中医舌诊模板,具体舌诊还需结合其他体质及症状表现综合判断。
若有疑问,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中医师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中医常见舌苔知识及常见舌苔图谱
中医将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每个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
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
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舌苔的颜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白苔是最常见的,其他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
灰黑苔多主热证,但也有寒湿或虚寒证。
舌苔的厚薄也有不同,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如果舌苔白,可能是寒证或风寒感冒早期。
可以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多吃软食。
还可以喝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
不要吃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螃蟹、鸭蛋,也不要吃冷的东西。
总之,观察舌苔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
薄苔常见于疾病初期,表明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而厚苔则显示病邪较盛,已经传至里面;或者胃肠积滞;或者有痰湿的情况。
苔越厚表示邪越盛,病情越严重。
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即使舌苔很厚,也说明胃气尚存;而少苔则常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XXX则表示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如果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为胃的气阴不足,如果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受损。
润燥反映了体内津液的情况。
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表明体内津液已经耗尽,外感病常常是燥热伤津,内伤病则常常是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则表明津液未受损,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显示体内有湿液停留。
[舌苔厚黄是怎么回事]舌苔黄怎么回事舌苔黄怎么回事?该怎么调理?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苔,诊断学名词。
又称舌垢。
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
正常舌面上均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所生。
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食积停饮均可导致舌苔发生变化。
观察其变化,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正邪的消长、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
察舌苔,主要是察其颜色、厚薄、荣枯、形态及分布。
诊察时需注意因食物或药物染色造成的假象。
舌苔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
由脱落的角化上皮。
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
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舌苔黄腻非必皆是湿热临床见有黄腻舌苔,以湿热辨之,治以清化,人皆知之.而由气虚运化失司致湿阻不化所致者,则知者不多.今举章叔赓先生医论一则.为医者开一思路.于临床或有所补焉. 黄厚腻苔,不一定是湿热实证,其中也有气虚运化失司而致湿阻不化的,有些苔黄厚腻的患者,舌质一般,脉滑口苦,胸腹闷胀,纳少,溲黄等,似为实证,医用苍术,厚朴,芩,连,车前等苦寒燥湿药达数月,苔仍如故;但细辨之,必有一二虚证,如脉虚软滑,舌胖,黄腻苔中有裂纹,胸腹虚胀,喜温.便溏等,改用补中益气,香砂六君等加减治疗,服后胸腹反觉舒适,苔亦渐化,盖亦塞因塞用之法也. 舌苔黄腻治疗:舌苔黄腻,经常口干,舌头边上还有齿痕,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舌苔发黄厚是什么原因在中医诊断中,舌苔的状态常常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其中,舌苔发黄厚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先,饮食不当是导致舌苔发黄厚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长期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辣椒、火锅等,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这些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在体内堆积,产生湿热,湿热上蒸于舌面,就会使舌苔变得发黄厚腻。
其次,体内湿热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比如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或者由于体质因素,体内湿气较重,湿与热相互勾结,形成湿热之邪。
湿热之邪在体内蕴结,就会反映在舌苔上,出现发黄厚的现象。
同时,可能还伴有口干口苦、身体困重、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
再者,胃火旺盛也可能导致舌苔发黄厚。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情绪焦虑、急躁,这可能会引发胃火。
此外,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导致胃火上升。
胃火亢盛时,会灼伤胃阴,使得胃中浊气上泛,表现在舌苔上就是发黄厚。
患者往往还会有口臭、牙龈肿痛、胃脘灼痛等不适。
还有,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舌苔发黄厚。
比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
当这些疾病发作时,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体内的代谢紊乱,也容易出现舌苔的异常。
另外,外感热邪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当人体受到风热、暑热等外邪侵袭时,邪气入里化热,热邪熏蒸于舌面,就会使舌苔变黄变厚。
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外感症状。
此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舌苔发黄厚。
比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某些中药等,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影响消化功能,进而影响舌苔的状态。
对于舌苔发黄厚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保持饮食的清淡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
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中医分享:舌苔之中医辨证法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
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
李芳祥舌诊培训资料舌诊是中医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以及舌质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李芳祥舌诊培训资料将为您介绍舌诊的基本原理、观察要点以及常见的舌象变化,帮助您掌握舌诊技巧。
一、舌诊的基本原理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中医理论,舌诊可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将舌象分为舌质、舌苔和舌体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1.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整体情况,主要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光泽以及湿润度。
正常状态下,舌质应呈红色、光滑、湿润的状态。
颜色的变化可能反映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形态和光泽的变化则可能反映脏腑功能的异常。
2.舌苔:舌苔是指舌头上的白色或黄色覆盖物,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以及质地。
舌苔的变化可能与脏腑的功能紊乱、病理状态有关,例如舌苔厚薄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相关。
3.舌体:舌体是指舌头的大小、形态以及舌侧的变化。
舌体的变化可能反映人体的阳气、阴气以及气血的异常情况。
二、舌诊的观察要点在进行舌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观察要点:1.舌苔的颜色和特点:正常情况下,舌苔应为薄白色或微黄色。
如果舌苔异常厚薄、颜色偏黄或者呈现其他颜色(如黑、紫等),可能与病理状况有关。
2.舌质的颜色和特点:正常情况下,舌质应为淡红色,光滑湿润。
若舌质泛黄、泛白、泛紫等,可能与脏腑功能的异常有关。
3.舌体的形态和特点:正常情况下,舌体应呈现柔和、均匀的状态。
若舌体偏胖、偏瘦、形状不规则等,可能与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有关。
三、常见的舌象变化及其意义通过舌诊观察到的舌象变化可以提供诊断依据和指导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舌象变化及其意义:1.舌苔厚薄与色泽:- 厚腻白苔:常见于脾胃湿滞,可伴随胃口不佳、口腔异味等症状。
- 薄白苔:正常舌象,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 黄燥苔:常见于内热亢盛,可能伴随口干、大便秘结等症状。
- 绛紫苔:常见于气血不足或肝郁气滞,可能伴随心悸、疲乏无力等症状。
2.舌质的颜色和质地:- 红舌:常见于阴虚火旺,可能伴随口干燥热、失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