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教案11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格式:docx
- 大小:26.65 KB
- 文档页数:5
第九课第一框“治安管理处罚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涉及道德的内容,后三个单元涉及法律的内容,教材通过设计系列专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本课内容属于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包括“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与“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两课内容。
本节课选取“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中第一框题“认清违法危害”,以探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把前面学习的法治理念落实到依法律己上,同时为后面学习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3)班的学生,该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比较活泼,反应比较灵敏,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够.学生基于初中的学习有了一些法律知识,有助于开展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但学生不理解一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不知道哪些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知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方式。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感受违法带来的危害,增强对法律的认同与守法意识.3、运用目标:学会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危害和处罚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学习法,从学生熟悉的时事热点展开主题学习,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组织探究学习,结合汽修专业的实习情境进行课堂练习,以问题为核心,由浅入深,遵循感性—理性—实践运用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辨别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分析违法的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组织组内讨论,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好胜心和寻求答案的急迫感.2、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六、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时间一课时八、教学准备1、印发《治安管理处罚法》(节选),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既可帮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又可节省课堂上找法律依据的时间.2、搜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若干个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九、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1)复习(1分钟)组织复习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教案【授课时间】90分钟【授课地点】迈窝法制夜校【授课方式】课堂集中授课【授 课 人】陇把边防派出所教导员 李康【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群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
【授课内容】一、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及意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赋予公安机关的权力(第一章第二、九条),处罚的原则(第一章第五条)、适用范围(第一章第四条)及违反人应承担的责任(第一章第八条);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二章);四、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三章);五、治安调解的范围、基本原则和要求。
同志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他是2005年8月28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发布,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
处罚法共六章119条,下面我们抽取一部分共同来进行学习。
一、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及意义处罚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治安管理的法制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处罚法全方位地规范了治安管理、治安处罚的原则和机制,明确了治安处罚的方式和标准,确立了治安管理与治安处罚的法律责任,加强了公安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的执法监督。
处罚法在借鉴以往治安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世界发达国家治安管理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制状况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体现出依法、科学、严谨、便利的特点。
我们学习处罚法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处罚法的基本内容,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社会治安的和谐和稳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赋予公安机关的权力(第一章第二、九条),处罚的原则(第一章第五条)、适用范围(第一章第四条)及违反人应承担的责任(第一章第八条)1、处罚法赋予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及民间纠纷调解处理的权力。
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核心素养】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实施背景】作为一名学生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主要的生活领域是家庭和学校,对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及其危害了解较少。
但在有些时候,很多未成年人的行为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学生却不知道,因此普及本课的知识迫在眉睫。
【设计理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意识,规范言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过有意义的生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这些都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追求。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案例分析,树立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意识,规范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能力目标:搜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案例,认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提高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
3.知识目标:分析不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知道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主要表现。
【教学重难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主要表现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依法维护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性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法律讲堂;以案说法;体验感悟法;模拟剧场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及课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流程;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划分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布置学生预习,组织好小组活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的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了解及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准备课本剧素材,并向课本剧表演小组的同学提出要求等。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知识;上网收集有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知识,收集法律讲堂的内容;熟悉课本剧内容,排练课本剧。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教案教案标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作用和意义;3. 掌握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治安管理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教案内容和步骤:教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 回顾和复习治安管理法的基本概念;2. 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定义和主要内容;3. 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法律依据。
解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作用和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2. 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强调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利益的意义。
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具体应用:1. 解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具体条文和规定;2. 举例说明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3. 强调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纠正。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治安管理法规的意识和能力:1. 讨论学生遵守治安管理法规的重要性;2. 分析违法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3. 提出遵守治安管理法规的具体行为建议;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动周围人遵守治安管理法规。
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1.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情境;2. 群体讨论:引导学生就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3. 多媒体展示:利用投影仪或电视播放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案例和解读。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问题的讨论,评估学生对概念和内容的理解;2. 情境解决:给予学生一个具体情境,要求他们运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评估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案扩展活动:1. 参观警察局或法庭: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警察局或法庭,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际应用过程;2. 研究调研:让学生选择一个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调研,提出改进建议;3. 辩论赛:安排学生进行辩论赛,就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展开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