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本一下第15课《文具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1.17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一年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之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
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具”里面是三横。
1.认读生字“文”“具”。
2.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10分钟)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
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同法认读生词。
5.反馈指导:(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平安安、伙伴。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10分钟)让我们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读之前听清要求。
(自由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不要丢字、添字,把字音读正确。
(2)要把课文读通顺,声音要洪亮。
检查朗读。
1.大家读得很认真。
一齐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分几段。
(个别读)好,老师就请6名同学来读一读,展示一下。
谁试一试?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进行评价。
开始。
2.读文,师生评议: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交流: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四、再读课文,指导生字书写。
(用时:10分钟)1.全班齐读课文,师做相应的指导。
2.认读生字卡:文、次、找、平。
并组词。
3.老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找”的书写,把这个字和生字“我”作比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老师边巡视边提醒。
5.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1.把四个生字文、次、找、平各写两遍。
2.读课文,思考: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组织开火车认读词语。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
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
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文具的家的教学反思文具的家是一节以学生日常用品为主题的教学课程,旨在通过文具这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物品分类、整理和使用的认识。
以下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文具的种类,学会分类和整理文具,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文具。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并分类各种文具,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创意设计。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围绕文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展开。
首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文具,让学生对文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分类方法,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具整理经验。
最后,通过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展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和实践操作。
这些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开放或者引导不够到位。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参与度整体较高,特别是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创造力。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讨论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关联度不够,或者学生对讨论话题不够感兴趣。
教学效果的评估: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文具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正确分类和整理文具。
在创意设计环节,学生的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与改进:1. 问题设置:在讨论环节,需要设置更加开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深度。
2. 引导方式:在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时,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的提问。
3. 个别指导:对于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需要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导语】《⽂具的家》是⼈教版⼩学语⽂⼀年级下册第15课的课⽂,作者是圣野。
这篇课⽂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要整理、保管好⾃⼰的⽂具。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15课《⽂具的家》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15课《⽂具的家》原⽂ ⽂wén具jù的de家jiā 铅qiān笔bǐ,只zhǐ⽤yònɡ了le⼀yì次cì,不bù知zhī丢diū到dào哪nǎ⾥lǐ去qù了le。
橡xiànɡ⽪pí,只zhǐ擦cā了le⼀yì回huí,再zài想xiǎnɡ擦cā,就jiù找zhǎo不bù着zhe了le。
贝bèi贝bèi⼀yì回huí到dào家jiā,就jiù向xiànɡ妈mā妈mā要yào新xīn的de铅qiān笔bǐ、新xīn的de橡xiànɡ⽪pí。
妈mā妈mā说shuō:“你nǐ怎zěn么me天tiān天tiān丢diū东dōnɡ西xī呢ne?”贝bèi贝bèi眨zhǎ着zhe⼀yì双shuānɡ⼤dà眼yǎn睛jīnɡ,对duì妈mā妈mā说shuō:“我wǒ也yě不bù知zhī道dào。
” 妈mā妈mā说shuō:“贝bèi贝bèi,你nǐ有yǒu⼀yí个ɡè家jiā,每měi天tiān放fànɡ学xué后hòu,你nǐ都dōu平pínɡ平pínɡ安ān安ān地dì回huí家jiā。
你nǐ要yào想xiǎnɡ想xiǎnɡ办bàn法fǎ,让rànɡ你nǐ的de铅qiān笔bǐ、橡xiànɡ⽪pí和hé转zhuǎn笔bǐ⼑dāo,也yě有yǒu⾃zì⼰jǐ的de家jiā呀yɑ。
文具的家教学反思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文具的使用和管理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文具的家”这一主题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文具的家”这一主题下,我设定了让学生认识文具、了解文具的分类、学会整理文具以及培养爱护文具的习惯等目标。
这些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首先通过展示各种文具,让学生对文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文具的分类和使用场景。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游戏,如“文具寻宝”和“我是小小整理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整理文具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我还运用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情景模拟中,我让学生模拟在没有整理文具的情况下寻找文具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整理文具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在提高学生参与度方面,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分配角色,相互协作完成整理文具的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文具的家”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评价,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1. 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我应该更加充分地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家校合作:我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1.识字、词语卡片2.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3.课文*图。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
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
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
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并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
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文具二、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三、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四、教学准备:数字卡五、教学过程:(一)找朋友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二)活动“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三)写一写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同样的方法理解7、8、9。
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四)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五)练一练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六)作业:练一练1、2题〖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二、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16个生字。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准备: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表示某种事物数量用什么词,逐步积累量词。
4、受到文明礼貌教育,学习做人。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量词。
教学准备教师:或教学挂图,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
学生:试着自己去商店了解几种文具的价格,买几种文具,并做记录,准备各种币值的.人民币、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画面展示一家文具店里琳琅满目的文具,其中对书中提到的书包、本子、彩笔、橡皮定格特写。
2、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出现在文具店里,礼貌地和售货员阿姨交谈,购买了书包、本子、彩笔、橡皮,然后告别阿姨,带着购买的东西离开了文具店。
3、抽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A:我看到了很多文具。
生B:我看到一位小学生在买文具。
生C:我看到了一位小学生买了书包、本子、彩笔、橡皮这些文具。
生D:我觉得买文具的学生很有礼貌……)4、揭示课题。
(1)过渡:孩子们观察得真不错,我们刚才看到了一位有礼貌的小学生在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学习的课文也是《买文具》。
(2)齐读课题:5?买文具。
二、范读课文(配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孩子们注意每个字娃娃。
三、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读课文,对戴小红帽的字可以和它多打打招呼,多喊喊它的名字。
2、再读课文,要求孩子们边读边圈画出戴小红帽的字娃娃。
3、让孩子们把自己圈画的字娃娃与老师圈画的对照,对照完后,再与这些字娃娃打打招呼,呼叫每个字娃娃两遍。
4、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娃娃,看哪些字娃娃容易被我们弄错,需要向大家提个醒。
5、画面(或展台)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些字娃娃需要向大家提个醒,担任一下小老师给大家讲讲,教教大家。
6、指认,看谁读得最快、最准。
7、四人小组再指认,看谁读得好,会读的教教不会读的同学。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从小懂得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熟记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各种人民币面额。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用什么买?(钱)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的国家,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钱,你知道中国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人民币,你们想看看吗?二、实践活动,引导探究。
(1)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认一认)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谁来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师:你用过人民币吗?在什么地方用过人民币?(很多同学都在不同的场合用过人民币,通常因为我们的年龄小,爸爸妈妈都给我们较小的钱,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10元以下的人民币。
)(2)小组合作:师提出合作要求:(课件出示)认一认,说一说,有不认识的马上请同学帮忙。
理一理,分一分,比比哪组的方法多。
想一想,说一说,每组派一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组里的分法。
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倒出来,放在白纸上,每个小朋友轮流认一认,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有不认识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理一理,分一分,比比哪组的分法多。
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呆会儿,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内的方法。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到黑板上来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把人民币装进袋子。
我们可以从这些人民币上的颜色、图案、文字来区分它们。
它们的正面有一个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3)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吗?好久没见它,原来,它开了一个文具店,今天开业,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看去看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反思《文具的家》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文具们的生活起居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具代表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通过这篇文章,孩子们可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文具用品,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还可以在文章中感受到文具之间的互动和关爱。
本篇文章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反思,旨在总结本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问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
例如,当我们讲述文具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文具家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谁吗?”这样的引导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并与故事中的文具进行连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通过朗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把角色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感知到文具之间的温情、关爱和包容,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这样,学生们能够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并产生共情,激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思考和意识。
最后,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游戏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和思考。
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则可以启发他们正式思维,鼓励他们多问、多思考、多尝试,并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文具的作用,并与故事中的情景进行联系。
总之,《文具的家》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差异化教学等多个方面,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文具,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反思,我认为在教学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运用。
《文具的家》中涉及到了许多文具的名称和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操作,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我们都有一个家,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文具,让文具回“家”。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文具的家吧!学前准备捡到的学习用品,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文、次、找、平”4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13个生字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捡到的学习用品。
(教师)2.制作字词卡片,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
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具”里面是三横。
1.认读生字“文”“具”。
2.再齐读课题。
1.认真倾听,快速回答问题。
2.认读生字“文”“具”,同桌互读,指名读,相互正音,并组词。
3.齐读课题。
4.用“文具”说句子,全班交流。
1.我会组词。
2.我会选。
文闻()具新()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10分钟)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
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同法认读生词。
5.反馈指导:(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平安安、伙伴。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
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认读生字,并快速从自制的生字卡中找到认读的生字,看谁认得快。
4.同法认读生词。
5.比赛认读生词,评出认读冠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 文具的家-教案(含教学反思)15 文具的家1.认识“具、次”等13 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文、次”等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对话。
4.多元识字。
5.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 1.认识“具、次”等13 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文、次”等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一、结合实际,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到课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读生字,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扫清语言(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障碍,认清字音,记住(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字形,理解字义,鼓励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文(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6)文具一次哪里新的每天平安这些检查仔细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识记生字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①猜字谜。
“去字头上一把刀。
”(丢)(课件出示7)②加一加,减一减。
【设计意图:运用猜字谜、游戏等多种方法识亲 +斤=(新)女 +也=(她)此 +二=(些)记字词,引起学生学习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12)【设计意图:会写字的写得舒展。
“找”:左右结构,左右一样高,第四笔横的起笔穿学习,包括字音的认插在第一笔横与第三笔提之间。
第六笔撇穿插在左边提的读,字形的识记,关键下面,注意斜钩写得舒展。
在书写上,书写的规则(2)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要记牢。
规范学生良好严格按笔顺描写。
课堂小结四.总结交流及拓展延本课我们认识了丢三落四的贝贝,还认识了许多生1.斤:听折冫:凉冷扌:打拍讠:让认2.文具一次哪里新的每天平安这些3.形近字组词:具(文具)检(检查)丢(丢掉)每(每天)真(真的)脸(笑脸)去(出去)母(母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家》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15文具的家教学目标1.认识“具、次、每”等13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文、次、找”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包”的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
(出示课件)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橡皮、铅笔,它们和尺子、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
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出示课件)(1)教师导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写的是()和()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出示新词。
(出示课件)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2.识记生字。
(1)玩“闪电出字卡”游戏。
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
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
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一撇加一个“去”,就是“丢”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
“去”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15文具的家》教学反思(一)本单元就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4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一、教学效果∶《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她们的注意,以让她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她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她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拾好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
二、成功之处∶这篇课文的开头我同样用了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通常很感兴趣,当谜底"手"揭示的时候,我在"手"之前加了个().让她们在里面填上合适的形容词,于就是"美丽的""可爱的"之类的形容词就有好多,当有一个学生提到"胖乎乎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词语将其导入进今天的课文中,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我用的这个课前导入就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课时注重的就是生字词的识订,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齐读、开火车读及男女声朗读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很喜欢这种朗读方式,所以气氛也显得比较热烈,在这里我还套用了一个"小小播音员"的游戏来帮助记忆生字,效果比以前的死记硬背要强的多。
本堂课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读、想、议、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文具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篇:文具的家的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日历书包尺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
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
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仔(zǐzhǐ)所(sǔosuǒ)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妈妈的话出现在第自然段。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5 文具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具的名称和功能。
2.锻炼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教学生认识文具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难点1.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辨认不同类型的文具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文具的名称,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快速说出文具名称和功能,激发学生对文具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1.通过教材《文具的家》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文具。
2.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文具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互动问答。
3. 活动与练习(20分钟)1.分发图片或实物文具,让学生观察、描述并写下文具的名称和功能。
2.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文具家庭,展示他们的文具家庭并描述。
4.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具的分类和功能,加深印象。
2.布置作业:完成《文具家庭》手工制作并写下设计思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文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开拓他们的思维。
五、作业设计1. 完成《文具家庭》手工制作,描述设计思路。
2. 回家观察一周内使用的文具,列出名称和功能。
3. 背诵文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以上为本课教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15 文具的家15文具的家教学反思(一)优点:《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
读好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特别是第3、4、5自然段对话的形式,在整节课中反复的指导朗读,先是自由读,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喜欢上朗读,所以我就用欣赏的方式表扬他们读的越来越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并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写字时间太短。
每节课最起码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关于写字的指导,对于左右结构的字,口诀:一看左右,二看上下,三看重要笔画。
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确左右结构的字该怎样写的好看又正确。
然后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二)本单元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4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一、教学效果:《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
二、成功之处:这篇课文的开头我同样用了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通常很感兴趣,当谜底“手”揭示的时候,我在“手”之前加了个(),让他们在里面填上合适的形容词,于是“美丽的”“可爱的”之类的形容词就有好多,当有一个学生提到“胖乎乎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词语将其导入进今天的课文中,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我用的这个课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
部编本一下第15 课《文具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
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日历书包尺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
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
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Q”
具(j 心» 噺(x 1 nx 1)ng
仔(z i乙)所(s u osu)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妈妈的话出现在第自然段。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你的铅笔盒里都有哪些文具?
二、联系实际,结合课文,自我教育
1.出示课文中妈妈的话。
指名学生朗读。
2.听了妈妈的话,贝贝是怎样做的?她做得对吗?(学生自由回答)(1)说说你们的妈妈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2)你有没有认真听妈妈的话呢?
3.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翻翻自己的小书包,说说里面有哪些小伙伴。
(2)说说你的小伙伴们都好吗?它们有家吗?它们的家干净整洁吗?(3)学生自由回答,推选说得最好的学生作总结。
文具的家是?()A.书包B.文具盒
C.贝贝的家7•妈妈告诉贝贝要怎样做,文具才不会丢?
三、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
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
教师巡视比一比,组词语。
欠( )
次
(
) 力( )
办
(
)
上
(
)
让
(
) 平( )
伞( )
四
、
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同学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
下面我
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描一描,写一写。
找
包
[教学板书]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仔细疼爱
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
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